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大學生媒體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大學生媒體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第壹部分:大學生新媒體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題詞:關愛新媒體下成長的青少年

當互聯網時代大張旗鼓的到來,其實隱形也預示著新媒體時代的席卷。當我們生活在“新媒體氛圍”中,相信會有各種形式的新媒體輿論充斥著人們的聽覺神經。而青少年則處於思維提升和思想成長階段,最容易受到新媒體相關輿論的影響。

如何在現有的新媒體輿論中更好地關愛青少年的成長,是壹個值得探討的話題。

談這個話題,首先得從新媒體輿論引導說起。壹是要註意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新媒體輿論觀。不可否認,新媒體在當今青少年的生活成長中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如獲取信息、交流、娛樂和休閑。因此,對於新媒體輿論,要正確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新媒體輿論觀,盡量避免新媒體輿論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我們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直接奉行“拿來主義”,更不能盲目跟風,更不能“坐以待斃”。

其次,從新媒體的發展和傳播路徑來看,其次要加強新媒體的建設,凈化新媒體的文化環境。相關機構應根據青少年的互聯網使用偏好,開發科學、系統的青少年社會教育網絡產品。同時,相關部門要建立和完善健康的新媒體使用和傳播環境,優化和避免不良信息在網絡新媒體中的傳播。主流網站和媒體,要在媒體原有專業習慣的基礎上,進壹步結合青少年上網使用習慣,正確把握輿論宣傳導向。

第三,關註中國教育的建設;第三,立足教育,從教育入手。教育是立國之本,民族之魂,強國之基。青少年作為我國教育中的重要群體,教育是他們獲取知識、增長才幹的重要途徑。因此,新媒體輿論對青少年的影響在壹定程度上與中國的教育建設有關。在當前新媒體輿論環境惡劣的情況下,進壹步致力於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致力於青少年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培養,致力於“新媒體觀”的樹立,顯得尤為重要。

新媒體輿論作為當下青少年成長階段的重要元素,是壹把思想雙刃劍。如何更好地把握利弊,更好地關愛新媒體下成長的青少年,還需要進壹步探索。

第二部分:大學生網絡媒體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不到兩個月就到了實習階段。。。初中實習,。。配備了計算機網絡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教學現場評估系統、校園廣播系統和閉路電視系統,校園教學設施網絡化,教學手段現代化。現在中學生上網情況調查如下。

(壹)中學生及其家長對互聯網的態度和相關行為

1.中學生上網率非常高,上網時間長,但大部分家長沒上過網,大部分老師上網經驗也不豐富。

互聯網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中學生。調查顯示,93.5%的中學生對互聯網感興趣,其中11.4%的人認為“長時間不上網是無法忍受的”。周末和節假日是中學生上網的高峰期。和孩子比起來,家長和老師就大大不如了。45.2%的家長表示不知道互聯網是什麽,69.2%的家長從未上過網,只有7.7%的家長經常使用。大部分教師上網時間較少,上網經驗明顯不足。

2.大多數中學生對學校上網條件不滿意,家長和老師呼籲改善。

只有19.4%的中學生對課余時間的上網狀況感到滿意,不滿意率為59.2%。24.9%的中學生在學校學到了上網技能,38.3%的中學生認為學校沒有教給他們必要的上網技能。同時,很多教師對學校的網絡資源現狀,尤其是現有資源的利用率不滿意。據教師介紹,校園網絡設施和多媒體教學設備主要用於展示課件和公開課,在正常備課和課堂教學中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不能完全滿足學生在校上網的需求。

3.大多數家長贊成孩子上網,但擔心孩子上網會影響學習。

對於孩子上網,27%的家長是贊成的,而反對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長順其自然,但也有近壹半的家長希望孩子以後能從事網絡工作。高達90%的家長認為互聯網的好處是可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掌握電腦技能”;同時,仍有29.5%的家長認為互聯網可以促進孩子的學習興趣,11%的家長認為“互聯網沒有好處和作用”。58.5%的家長表示,最不能接受的是孩子上網會浪費時間,耽誤學業。顯然,大多數家長都是矛盾的:他們希望孩子享受互聯網的好處,但他們更害怕因為迷戀網絡而荒廢學業。此外,父母對* *、反動暴力信息、網戀、沈迷網遊等深感焦慮。

(二)網絡環境對中學生的影響

1.網絡環境對中學生的積極影響

(1)中學生使用互聯網有助於形成全球意識,強化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通過網絡這個窗口,他們關註“家事、國事、天下事”,視野空前開闊。全球意識的增強適應了中國入世的新形勢,這顯然有利於中學生將來進入壹個日益壹體化的世界。

(2)互聯網為中學生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開闊了他們的視野。網絡資源在壹定程度上滿足了中學生對探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需求。

(3)中學生使用互聯網有助於擴大交往範圍,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在互聯網上,電子郵件,oicq,聊天室,bbs等。都把五湖四海的人和陌生人帶到了壹個“零距離”。在相互咨詢、交談、討論、談心、咨詢的過程中,極大地滿足了中學生強烈的表達欲、表達欲和社交欲。這對緩解壓力,保持青春期心理健康有好處。

(4)中學生經常上網,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和現代科技的熱情。

2.互聯網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

(1)中學生深受網上信息垃圾之苦。

(2)中學生迷戀網絡對學業有影響。

(3)網聊導致網戀。調查顯示,6.7%的中學生承認有過“網戀”行為(實際比例會更多)。網戀有很多情感陷阱,中學生往往是受害者。

(4)不良網絡文化削弱了中學生的道德意識。

(5)網吧管理依然嚴重,給中學生造成很多問題。

(3)對策和建議

網絡環境對中學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戰,也提供了許多機遇。xx同誌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對於信息網絡化,我們的基本方針是積極發展,加強管理,趨利避害,力爭在全球信息網絡化發展中占據主動。”這是我們網絡道德教育的指導思想。我們建議:

1.更新教育觀念,促進學校網絡德育發展。

壹是通過宣傳學習,使全體德育工作者轉變觀念,統壹思想認識,摒棄“網絡危害性論”,消除“網絡恐慌癥”,充分認識到網絡德育的重要性和網絡在中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學校德育目標,把青少年兒童的道德成熟作為網絡德育的首要目標,努力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判斷力和自制力。

再次,重新設計學校德育內容,在原有德育內容的基礎上突出價值觀教育,增強對道德信息的識別、評價和選擇能力;註重道德意誌力的訓練,使學生的道德認識與行為實踐相統壹;開設網絡道德教育課程,強化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和網絡責任。

第四,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拓展德育的時空。

2.培養網絡德育隊伍,增強網絡德育力量。

壹是通過多種形式的培訓、講座和考核,使各級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和全體教師掌握網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熟悉網絡德育的操作方法和手段,學習開發德育課件的常用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講求實效的前提下,改進和豐富《沙河市中小學教師計算機考核》的方法和內容,如增加教師利用網絡開展德育工作的考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