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誰能告訴我余的創業史?

誰能告訴我余的創業史?

新東方最新壹個季度的財報顯示,其營收為48,654.38+億美元,同比增長46.9%;凈利潤65,438美元+065,438+0.6萬,同比增長38.1%。有181下屬學校和學習中心。

隨著中國城市化和產業升級的進程,與此相關的教育成為壹個非常有吸引力的領域。當然,在過去的65,438+07年裏,新東方的創始人於壹直是這壹變革的重要受益者。

“中國最有錢的老師”於的創業史

余這個名字相信今天大多數年輕人都知道。在壹些大學生、留學生和白領的眼裏,余的形象就像神壹樣,他們“崇拜”於。記者的壹位朋友曾抱怨說,余的“粉絲”甚至不允許妳用“中性語言”描述余。據估計,70%的中國留學生來自新東方。在中國,從未聽過余演講的大學生被認為是落後的。他到底是不是壹個好老師?還是壹個偶然成功的商人?還是被迫無所事事的“流氓”?於在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下海”浪潮中具有標誌性意義。2006年,新東方在美國上市。作為新東方的創始人和學校經理,於的財富飆升,他成為“中國最富有的老師”。余在這個“神話”背後扮演了什麽角色?壹個真實的余是什麽樣的?他到底是不是壹個好老師?還是壹個偶然成功的商人?還是被迫無所事事的“流氓”?

被北大趕上梁山。

“北大是壹個讓我百感交集的地方。”余對北大的感情可以用“百感交集,愛恨交織”來形容。北大給了余什麽?老余每次說起北大,似乎都是又苦又酸。說說他是怎麽被北大邊緣化的,怎麽被忽視的。余有壹段精彩的自我控訴:“我進大學的時候,沒有壹個女生愛上我。我是個失敗者。”我在北大教書七年,毫無建樹,至今還是個失敗者;。我在北大十年沒有參加任何活動,沒有加入任何團體,我是個失敗者……...當然,余也承認北大對他產生了影響:“沒有北大,就沒有新東方。”。現在新東方的壹些精神,或者說壹些做事的方法,坦率地融入了北大的精神。“很多時候,屈辱和壓抑會使壹個人爆發,而余的經歷就是這樣。據說當年他經常壹天背十幾個小時的英語,因為英語老師當眾說他說的英語“只有余能聽懂”。

在北大任教四年後,余終於分到壹套10平方米的房子,這讓他下定決心要把壹生獻給北大。但後來,看到同學朋友紛紛出國,余也忍不住了。他也開始準備出國。他在北大沒考好,但是經過三年半的努力,他的留學夢破碎了。為了謀生,賺點錢繼續自己的出國夢,他在校外開辦了托福班,為自己的出國學費開心地忙碌著。上帝經常捉弄那些剛剛燃起希望的人。這壹次,對余的打擊是毀滅性的:1990年的壹個秋夜,細雨濺在靜靜的未名湖上,激起漣漪,在夜色中蔓延。余和他的朋友們愉快地喝了點酒,聊了聊家庭生活,並描述了他逐漸走出國門的夢想。北大的高音喇叭壹如既往的在這個時候播放校園晚播。“妳聽妳的。老余,我說的是妳!”同伴驚呼道。原來,電臺裏正在播放對余的處分決定。北京大學以這種極端的方式宣布了對英語教師余的處罰,其中給出了四五條理由。最重要的是打著北大的旗號私自辦學。這個處罰決定在高音喇叭上播了三天,在北大有線電視上播了半個月。處罰通知被鎖在北大名三角的窗戶裏壹個半月。懲罰的突然襲擊,方式和程度如此激烈,可見校方的憤怒。北大的這種“禮遇”就是讓他丟臉,留在北大。余被羞辱,不得不選擇離開。“北大踢我。我當時滿心怨恨,現在卻滿懷感激。”余解釋說:“如果壹直混下去,我現在可能是北大英語系的副教授了。”但當時被趕出家門的北大老師,選擇了做“個體戶”。

余和新東方的同事幽默地說得很到位:“老余被北大處分了。作為壹個三流學者,他想保全學者的尊嚴,缺乏壹流學者的品格,又不敢沈入無名之湖。所以退而求其次就是辭職,成為壹名逃犯。這叫死與來世。”但正是這種“落草”激發了他的流氓精神。被北大“逼上梁山”的余,從此走上了不歸路。

痞子解讀新東方

離開北大後,余首先面對的是如何調整自己,改變自己“眼低鼻高”的態度。被逼到懸崖邊的他,毫不猶豫地甩掉了北大的包袱,開始相信商業的力量。他開始思考如何營銷自己和他的培訓課程,學會了與社會和政府中的各種人打交道。壹個書生進入江湖。

在北京冬天的寒風中,余是這樣開始他的職業生涯的:壹間10平米的破房子,壹張破桌子,壹把破椅子,壹堆用毛筆寫的小廣告,壹個裝廣告的塑料桶。在北京壹個寒冷的冬夜,余騎著自行車在北京街頭刷廣告。我的手凍麻了。拿起二鍋頭喝兩口暖暖身子。喝著二鍋頭,在寒風中貼著小廣告,此時的余表現出了痞子的兇殘。新東方的人都有電線桿情結,因為新東方是老俞壹個個貼在電線桿上的。有壹次因為市政施工,有人要拆新東方外面的兩根電線桿。老余急了,不肯拆。最後花了7萬元才把兩根電線桿救了出來。當了老師的余逐漸顯示出他的商業才能,只靠三招,他就建立了自己的國家。首先是價格戰。當時基本費用都是300到400元,余只要160元。而且20次免費講座後,不滿意可以不付費。二是推出核心產品,他賴以成名的“小紅書”——“GRE詞匯精選”。三是情感營銷,給學生講人生哲學,進行成功的勵誌教育,他幽默的教學方式深深吸引著學生。余認為他的成功與當老師有關:“當老師比當企業家更容易成功。因為我們了解人性,知道如何滿足學生的要求。”的確,他對學生心理的理解是深刻的,他充分利用學生對老師的信任和崇拜來獲得他人的信任。

打爆壹只鳥的頭。很快,險惡的江湖讓余有了深刻的體會。余的名氣越來越大,招的學生越來越多,但也切斷了別人的經濟來源。中國的培訓市場壹直是壹個充滿戰爭的江湖,地盤之爭蔓延到貼廣告的電線桿上。先是俞的廣告被對手遮住,然後被當場撕毀,老俞的員工被捅進醫院,對手無奈之下采取了殘忍的手段。余只好求助於警察。為了和警察兄弟取得聯系,余豁出去了,喝了壹斤多五糧液,直接被送進了醫院。創業有多難。此時的余,完全沒有了北大的書生氣。除了瘦弱的身材和厚厚的眼鏡,流氓精神附體,壹個企業家的身影漸漸清晰。壹個人創業是孤獨的。余想到了海外的“兄弟”、和鮑。於是,他沒走多遠就去找萬裏,邀請他們回來壹起經營新東方。他們帶著理想主義的激情和對自由的向往來到新東方。依靠這種梁山聚義的方式,以及當時學習英語和出國的熱情,新東方開始像野草壹樣瘋長。

流氓精神的悖論

創業者要有壹點成功就拼了命的流氓精神。但事業做大後,痞子的放任必須轉化為企業家的嚴謹。2000年到2004年,是新東方最困難的時期,於吃了大虧。他要完成從老師到企業家的轉變,把壹群聚義兄弟變成管理團隊。“這個過程很痛苦。從原來梁山聚義的處事方式,變成了循序漸進、層次分明的處事模式;從原來激情澎湃的做事風格,變成了冷靜判斷的規則。這種改變需要扔掉妳性格中的壹些東西。”這種轉變對於來說並不容易。此時,外部攻擊接踵而至。壹是“9.11”事件,赴美簽證大幅減少,新東方留學市場受到較大影響;隨後“非典”來襲,停課四個月,新東方虧損過億。此外,ETS(美國教育考試中心)起訴新東方偷題,新東方為此賠付600多萬。

外患是暫時的,內患可能是致命的。“兄弟同心協力,最後也不會有什麽規矩。”興趣、情感、人性交織在壹起,新東方上演了壹場人性搏擊劇,主角於在其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表演能力。最重要的是興趣。等它做大了,股份怎麽分?新市場怎麽分?“創業之初,合夥人在新東方壹直拼錢之後,已經不像以前那樣滿足於自己的份額,漸漸地就產生了利益糾葛。由於之前沒有規定剩余利益歸屬的機制,大家就開始爭論,吵鬧。”新東方“三駕馬車”中有兩位想離開組織,和先後向於遞交了辭呈。此外,余的前上鋪兄弟包也提出辭職,並要求退股。2004年,另外兩個支柱,胡敏和姜波,也離開了。曾經的“盟友”紛紛“造反”,新東方的核心團隊即將崩潰。與此同時,這些知識商人開始反思痞子精神,開始痛苦地適應商業規則。余對說,“大家都慌了。因為我們之前沒學過商業規則,沒學過股份制,連有限公司和無限公司都不知道是怎麽回事。我們沒有能力分裂這個利益體。”王強回憶說:“每個人都有同樣的痛苦。比如要分股份,應該怎麽分?作為知識分子,我們必須在談判桌上談論這壹點,我們的感情確實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余所面臨的困難不僅是兄弟們的“反叛”,還有來自妻子和母親的壓力。像許多私營企業壹樣,新東方是由於和他的妻子創辦的。後來我媽,我老婆的姐姐,我老婆的姐夫都在新東方工作。不僅於,其他企業家也是如此。此外,余的母親對公司管理層的指責也引起了海歸們的不滿。為此,余制定了壹個回避原則:直系親屬不得在公司工作。這個規定他媽壹開始就不贊成:“妳不為我工作。”余仍然堅定地執行了它。結果我媽生氣了,我老婆半年沒理他。

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內部鬥爭中,扮演了“劉備”的角色。他自己說:“我更像劉備,經常用眼淚來博取其他管理者的同情。我不善於用嚴格的紀律來約束和管理人才。”余用這種靈活的,甚至是基於感覺的管理方法在新東方內外上下移動。外界也評論說,余不懂管理。“我是個善良的人,抱著人類。我懦弱的性格在新東方起到了凝聚作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走極端。這是新東方沒有倒閉的重要原因。”這也是“劉備”的高明之處,表面軟弱,心酸,但每次預謀都能達到目的。無論是新東方的股份制建設,還是企業家族色彩的淡化。

上市真的是贖回?

新東方不缺錢,不需要圈錢。為什麽要上市?真正的原因之壹是上述問題的延續。於希望用美國上市公司嚴格的管理規則來規範內部,用制度說話,避免前面的人情和利益之爭,實現自己的救贖,讓企業順利發展。余坦言:“在新東方,骨幹們很容易談出條條框框之外的感受。上市後,外部規則比內部規則更強更有力。”新東方上市壹年多,變化很大。新東方嚴格按照美國上市公司的要求進行內部管理,制度更加完善,比如建立員工投訴郵箱、客戶投訴郵箱等。但“做教育”與上市的沖突也凸顯出來。“作為壹個好的上市公司,妳要增加收入,增加利潤,增加人數。但對於壹個教育機構來說,其可持續發展的最大保障在於其教學質量,而不在於每年增加的學生數量。”這是壹個矛盾,很難平衡。“我個人更喜歡悠閑地做壹件事。這壹點被上市破壞了。”

事實上,對於是否上市,余壹直很矛盾。壹方面,他想規範企業,成為“貴族”;另壹方面,他也擔心那些自由散漫慣了的“痞子”們怎麽受得了約束。“上市之後,我的狀態壹直不太對勁,不是我想要的狀態。我其實是壹個隨心所欲的人,但是現在我要做很多為別人著想的事情,我的空間越來越小了。”個人英雄主義是他無法割舍的情結。新東方成長到現在,靠的就是這些敢說話的老師的大嘴巴。現在已經成為美國上市公司,正規軍。學會閉嘴後,余不再迷人。新東方的傳奇已經漸漸褪色,變成了壹家冷冰冰的上市公司。

采訪中,老俞回答問題滴水不漏,小心翼翼。他不再是那個曾經無所畏懼的“流氓”企業家。寫有“古巴”字樣的t恤,可能是他真實本性的唯壹表達。現在於已經成為的壹名後衛。而且,他必須成為壹名後衛。上市能否實現新東方的救贖?需要時間來檢驗。曾經充滿痞子氣的余,已經開始遠去。也許這就是命運。

滴滴於洪敏

信仰高於信念。

談到信仰和信念,余有他自己的說法。他相信信仰是壹種發自內心的力量。當內心有足夠的信仰,就不需要外在的信仰。就像妳在壹輛搖搖晃晃的公交車上,妳需要壹個扶手來支撐妳站起來而不會摔倒。有信仰本身就是壹件好事。但是,如果我有毅力站穩,我根本不需要扶手。這就是信仰。在他心目中,信仰高於信念。他說:任何壹個企業,如果有這樣堅定的信念,都會走得更有力、更穩健。

於三路

於給自己定了三條路:第壹條路,留在新東方,直到80歲都不離開;第二條路,慢慢從這個位置退休,然後過上輕松無憂的生活,周遊世界,寫讀書筆記或者遊記,像徐霞客壹樣度過余生;第三條路是為貧困兒童辦壹所真正的私立大學。他常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壹棵樹壹樣成長,即使我們現在什麽都不是。但只要妳是壹顆種子,哪怕被踩在泥裏,十年二十年後也會長成參天大樹。當妳長成參天大樹,妳能帶給人們壹片綠蔭。妳可以幫助別人,即使人走了回頭看,妳依然是天邊壹道美麗的風景。

記者筆記

余很會講故事。記者認為,余的成功不僅僅是壹個傳奇的案例,而是代表了壹個時代、壹個群體的奮鬥與拼搏。余的《北大血族》和他的平民英雄形象之間的反差也相當令人難忘。

流氓精神與文人創業

新東方的成功創造了於的神話。很多人稱他為“留學教父”、“最有錢的老師”。不過,萬通董事局主席馮侖說了壹句意味深長的話:“新東方的成長秘訣:三流文人+流氓精神”。特別是這個痞子的精神總結的特別好。馮侖寫了壹本書,《野蠻地成長》,最近很暢銷。對於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狀態,他的描述是:“其實我更喜歡用野草來形容。我喜歡那種狀態,像野草壹樣旺盛,瘋狂生長,肆意蔓延,霸氣膨脹,最後令人欣慰!”其實,這種瘋狂的成長背後,是被壓抑的激情和噴湧的活力。這種被壓抑的滔滔不絕,往往表現出壹種痞子精神,壹種無知者無畏,不瞻前顧後,絕地求生的勇氣和意誌力;壹種絕望後的放松,壹無所有時的解脫。於的創業史和新東方的成長史,都彌漫著這種痞子精神。但是,於畢竟是北大的高材生和老師,是三流學者。所以,余筆下的“痞子”,既不同於街頭流氓的粗鄙,也不同於假裝看透世事、自以為是的街頭流氓,更不同於毫無是非原則的暴發戶。他的“痞子”是壹種被迫無所作為後的兇殘。姑且稱之為“雅皮士”。北京有名的痞子王朔說:“痞子坦蕩,老師常常可憐他。”無論如何,老師,痞子,商人,不相幹的名詞,就這樣混在了壹起。壹代“雅皮士”真正體現在余和那壹代下海的知識分子身上。

余成功的諷刺

余對北大的感情是深厚的,或者說是復雜的。余被北大邊緣化甚至開除,但他沒有逃離。他在中國最好的公立大學旁邊建立了新東方,這是當今中國最著名的私立教育機構。雙方對峙,互相提醒,隱隱約約讓人覺得諷刺。現在,於事業有成,北京大學經常邀請他去演講。

新東方的成功也是對時代的諷刺。新東方的培訓是靠非理性的出國熱情、英語學習熱情和應試教育(四六級)發家的。許小平自己說,新東方的上市意味著中國教育的失敗。其實諷刺的不僅僅是應試教育,而是中國人打開國門後對西方的非理性向往。來源:新金融

於簡介

俞,新東方創始人,著名英語教學與管理專家。現任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NLD中央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會員。余,1962出生於江蘇省江陰市,1980考入北京大學西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1991年從北大辭職,進入民辦教育領域。1993年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現任新東方教育集團董事長,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