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征地拆遷中突出的幾個問題
1,群眾工作不好做。人們不願意征地拆遷的原因有幾個:壹是補償標準不高。人民群眾認為征地拆遷補償標準太低。老實說,他們壹生都很節儉。遇到基礎設施建設,他們需要顧全大局,為房屋拆遷讓路。但對於經濟困難的拆遷戶來說,部分家庭無力購買超出的面積,導致無房可住的問題。二是安置點位置不理想。很多人傾向於原地定居,新地點還不如老房子。無論是孩子上學就醫,還是大人上班逛街,出行都不方便,新的位置服務也不配套。第三,受傳統觀念影響。有的人迷信,認為自己現在過得好,人口興旺,子孫如魚得水。這壹切都是因為他們祖屋的風水和祖先的保佑。搬家可能會挪開好的風水,老板也不放心。第四,期望值過高。受利益趨勢的影響,群眾的各種情緒和矛盾總是不可避免的。當面臨百年難得壹遇的拆遷機會時,他們認為應該向政府要更多的錢,不答應條件就得留下,討價還價的“釘子戶”就這樣產生了。五是征地的失落感。土地是農民生存的保障,讓農民離開土地就是剝奪農民的保障。農民對家鄉、對土壤的愛是如此強烈,已經深入到骨子裏。沒有土地生存的保障,他們受到極大的挑戰,沒有其他的謀生之道,尤其是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
2、區域征地拆遷障礙。征地拆遷很難壹概而論。不難發現,國家重點基建項目征地拆遷進度明顯快於地方基建項目,鐵路項目好於公路項目。原因是重點項目建設有資金保障,領導重視程度不同,工作力度也不同。他們做事雷厲風行,壹招壹式。從上到下,省、市、區、縣、鄉鎮、鄉鎮(街道)都成立了征地拆遷辦公室,專門指定壹批人為重點項目建設服務,找人辦事非常方便。而地方建設項目因為建設需要不得不匆匆開工,資金來源不確定,缺乏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壹時無法與被征地拆遷戶兌現,導致征地拆遷工作無限期拖延。其次,在地方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壹些部門和個人以維護群眾利益不受侵害、發展地方經濟為由,說壹套做壹套,說壹套做壹套,吃拿卡要。施工單位叫苦連天,實在逼得施工單位不得不用打架的形式來推動拆遷。雖然做法不理智,有些不合適,但也沒辦法。在壹些地區,利用新聞和輿論宣傳征地拆遷是壹種很好的方式。也是國家重點工程。由於不同地區、不同省份的力度和風格不同,征地拆遷的地區差距明顯。
3.征地拆遷機制不完善。首先,征地拆遷中政府與被拆遷人的矛盾依然突出,主要表現在土地補償費和房屋拆遷費的補償標準偏低,沒有體現地區差異;拆遷補償政策混亂,同壹地段不同項目征地拆遷費用補償標準不統壹,政策連續性差,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費用無固定增長模式,無統壹標準依據;失地農民社會保障不到位,既定的保障政策沒有得到有效落實,重拆遷輕安置的現象依然存在。其次,征地拆遷準備工作不充分,工作方案不夠完整,補償標準不細化。全國或全省沒有統壹的征地拆遷補償標準。經濟開發區和非開發區的補償不壹樣,而且隨意性大,缺乏完整的補償標準體系和能隨經濟環境變化的補償標準定期調整機制,嚴重傷害了拆遷戶的利益。第三,安置工作存在缺陷。征地拆遷安置是重中之重,讓被征地農民盡快得到基本的、充分的養老保障,安置工作達標後才能進行拆遷。但有些地方急功近利,缺乏周密成熟的考慮,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關系的分配機制不明顯。群眾有抵觸情緒,安置工作反復,害了施工單位。第四,拆遷人員的積極性有限。壹些地方征地拆遷工作經費相對有限,相關工作人員經濟效益相對較低;很多長期在征地拆遷壹線的地方同誌,經常被個別群眾投訴或辱罵、騷擾,壹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第五,施工單位的利益難以保證。在征地拆遷過程中,壹旦村民的利益得不到滿足,就會燒施工單位,幹擾妳的正常施工。雖然發泄的對象是施工單位,但真正的對象不是他,逼政府讓步。施工單位成了“冤大頭”。設備閑置、人員閑置的成本誰來承擔?這個我很糾結。
二、解決征地拆遷問題的壹些策略
表面上看,征地拆遷是政府的事,省錢是政府的事,面子也是政府的事。如果拆了,就不要和施工單位建邊界了。如果妳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征地拆遷的困局不解決,沒地可用,隊伍打完沒活幹,設備閑置,經濟損失自然不可避免。因此,加強合作,積極參與,主動配合,主動出擊,是解決征地拆遷問題的必由之路。
1,充分做好征地拆遷準備。征地拆遷工作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是保證征地拆遷工作有序進行的前提。首先,做好與當地征地拆遷部門的對接工作,配合當地征地拆遷部門摸清情況,對青苗和被征用人的土地類型、房屋面積、品種規格等進行調查,並進行登記。其次,制定完善的征地拆遷工作方案,優先考慮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好充分的準備。通過實地考察,制定符合實際情況並進壹步細化的征地拆遷方案,組織項目人員壹起攻關。第三,成立項目征地拆遷辦公室,由主任和征地人員組成。同時,要成立征地拆遷領導小組。項目經理和黨工委書記作為第壹責任人,不僅要身先士卒,還要親自上陣,親自抓征遷。征地拆遷工作要因地制宜,時時關註,時時跟蹤,有重點,有落實。
2、提高征地拆遷工作的服務水平。第壹,掌握政策,熟悉業務。作為壹項政策性和業務性很強的征地拆遷工作的集合,它融合了社會學、心理學和關系學,涉及太多單位和拆遷戶的利益。壹定要了解好征地拆遷政策,說話要謹慎,做事要謹慎,辦理業務和向群眾宣傳要慎重。二是要有很強的協調溝通能力。征地拆遷必然要和人打交道,從政府公務員到普通百姓。征地拆遷矛盾需要協調溝通。如果做不到協調溝通,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引起對方的反感,有可能激化矛盾。所以,學會說話,提高溝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第三,提高工作意識和應變工作方法。主動求教,謙虛誠懇,在了解和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從大量信息中整理出有用的信息,未雨綢繆,應對瞬息萬變的征地拆遷工作。
3、充分認識征地拆遷任務的艱巨性。隨著國家土地管理日益規範,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越來越強,征地拆遷工作難度越來越大。首先是堅定信心。遇到征地拆遷問題不能退縮,遇到挫折不能氣餒。人是被逼出來的。只要努力,不抱怨,辦法總比困難多,壹定有辦法克制困難,解決矛盾。二是依靠地方政府。政府是征地拆遷的主體,壹定要和政府建立良好的工作關系,尊重當地習俗,以禮相待,真誠交友,先走訪後辦事,合理反映訴求。要學會謹小慎微、手腳麻利、巧舌如簧、任勞任怨的工作技巧,讓政府意識到我們沒有土地建不起來的困難。“有情喝壹杯”,有時候要壹起吃頓便飯,互相犒賞。第三是結交好的私人朋友。如果妳想成功地做好事,妳需要領導和朋友。個別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會和妳談政策,只會無理取鬧。說起利益和現實,有時候政府官員也無能為力。遇到難纏的“釘子戶”,不能放松。請當地有威望的長輩或對* * *熟悉、尊重的領導做協調工作,甚至為了工作和所謂的“釘子戶”交朋友。壹切都會改變。我堅信,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敵人和朋友,有時候敵人也可以變成朋友。第四,艱苦奮鬥和犧牲精神。搬遷人員難免會受氣、受罪、受累,甚至被施工隊和村民誤解,付出的努力吃力不討好。他們只能忍氣吞聲,學會忍辱負重。在搬遷中遇到復雜問題和尖銳矛盾時,需要他們重拳出擊,不斷做思想工作。也許妳的正常生活規律完全被打亂了,但妳必須學會堅持。
4.建設平安工地,構建路地共贏關系。雖然征地拆遷順利不順利的原因很多,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人為的努力和處理的藝術,取決於我們自己是否願意付出。因此,在對外宣傳和外部環境協調中必須把握重點:壹是註重政策宣傳教育,向群眾講清項目建成後征地拆遷政策和交通改善帶來的好處,妥善解決群眾提出的困難和問題,以取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第二,對於個別利用政策漏洞鬧事、訛詐、堵門、堵路等行為。,嚴重影響施工秩序的,壹方面要以合理的方式進行勸阻、批評、教育、警告和制止,並靈活運用;另壹方面,我聯系了當地警方,請他們調解矛盾,解決問題。第三,不能對群眾的合理訴求視而不見。比如當地村莊的道路因重型施工車輛損壞,需要維修;由於鉆孔樁施工,泥漿溢出流入農田,造成汙染;由於機械開挖爆破施工對周圍村民的噪音影響,村民要求項目調整施工時間等等。盡快回答和解決群眾的合理訴求,避免矛盾擴大和升級,影響路地和諧“雙贏”關系。四是盡可能為群眾排憂解難。對於落後和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人民生活還是比較艱苦的,擺脫貧困的願望比較強烈。首先,對於勞動能力有特殊困難的村民,介紹到我們工地,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其次,在修施工便道的同時,盡我們所能幫他們修橋修路,方便村民出行。“小善為大善,小德為大德。”第三,對於遭受旱澇等自然災害的村民,要及時給予幫助,支持他們興修水利,渡過難關。五是開展送溫暖工作。與當地學校開展結對活動;重陽節關愛老人。送溫暖走訪慰問活動等等。改善關系,積極示好,是營造和諧“路地關系”的精神良藥,問題和矛盾迎刃而解。
重慶律師/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