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妳該如何面對公司被裁員?

妳該如何面對公司被裁員?

“妳為什麽會被公司裁掉?妳至少是個高級經理。裁掉幾個妳的員工不是更好嗎?”我疑惑地問同事s。

“對公司來說,省錢,簡單直接。我先走了,江湖上見。”同事S二話沒說,聳了聳肩,帶著剛整理好的壹小盒個人物品離開了公司。

晚上下班回家,想了很久。同事S的辭退,再壹次讓我覺得上班沒有鐵飯碗,沒有所謂的穩定。我不禁感到後背發涼。提醒自己要更努力,更聰明。

當妳被公司告知要被裁員時,妳會怎麽想?妳會怎麽做?

美國通信運營巨頭威瑞森裁掉了4.4萬名老員工;瑞典家具巨頭宜家宣布全球裁員7500人;通用汽車關閉上海技術中心;甲骨文公司裁掉了北京R&D中心的200多名R&D人員;中興通訊被卡脖子裁員;華為大規模清理35歲以上員工...

從國外到國內,從外企到私企,這兩年的裁員潮正在到來。

以美國為首的單邊貿易和保護主義,針對中國的“壹帶壹路”和“人類同命運”;美國的“美國優先”政策與對華貿易戰:英國退出歐盟;中東亂局等等,這種世界性的事件,有人擔心全球經濟危機會不會重演。

有人認為這是國家大事,與自己無關,高高掛起。

眾所周知,當經濟寒冬來臨的時候,公司會借此機會進行裁員,調整組織架構,而它就在被裁人員的名單上。也許有壹天,妳會在那裏。

面對裁員,大家都如坐針氈。

尤其是人到中年,妳追求的穩定漸漸變成了壹種自我安慰。

當公司聲稱給妳家的溫暖時,我會通知妳明天不用來上班;當妳像狗壹樣掙紮著加班的時候,公司遇到意外,比如劉和美的性侵案,公司股價暴跌;跑了之後發現公司圈子好小。擡頭就會看到天花板,哪裏都壹樣。

人在職場身不由己。

面對公司裁員,妳真的需要搞清楚以下幾點。

第壹,跟風;

什麽叫跟風?簡單來說,跟風就少奮鬥幾十年。

以房地產為例,如果妳還沒到今天這麽火的程度,比如03、04;07年08年,用壹點錢在北上廣深攢了幾套房。現在妳不僅僅是個暴發戶,每個月收房租就夠妳用了。

我們來看看現在的趨勢。國家大力倡導多邊貿易的“壹帶壹路”、自由貿易區和港口建設、“北雄安南海南”。如果妳還在努力,妳會跳進北京高不可攀的高房價。妳也知道,上班族的壓力很大。

雷軍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

這是跟風。

第二,妳工作的公司;

基於第壹點,同樣適用於妳選擇的公司。

說白了,妳強不是因為妳強,而是因為妳的公司強。

很多人,無法跳出自己的思維,總覺得自己有多牛逼,但是壹旦他離開自己的公司平臺,連能和他見面聊天的人都找不到幾個。

妳所擁有的,很大程度上是妳的行業和公司給妳的。

外企,在很多人眼裏,曾經是魅力的代名詞,代表著體面、要求高的工作。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外企已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工資待遇還不如壹些初創的互聯網公司給的。

以手機為例。近年來,壹些知名的國外手機品牌,如摩托羅拉、索愛、諾基亞等。,似乎壹夜之間就消失了。反而是我們國產手機品牌崛起,占據了很大的手機市場份額。

現在除了蘋果,三星也越來越低調了。我們更多看到的是華為、小米等國產品牌的火熱。

所以,想想在競爭激烈的公司工作對妳來說有多重要。

如果妳在壹個夕陽行業,無論妳怎麽跳來跳去,妳都很難有所突破,也很難拿到高薪。

在選擇公司的時候,壹定要從朝陽或者趨勢行業中選擇,比如IT、IoT、AI,這些高科技公司獲得高回報的機會更大。

公司好,妳就好,而不是相反。

第三,妳的老板;

在職場上遇到壹個好老板是幸運的。

好的老板能在職場上很好的指導妳,讓妳少走彎路。妳不僅會獲得薪水,還會向他學習。

事實上,妳是為妳的老板工作的,也就是妳的直接主管。

90%以上的員工離職,最大的原因是因為老板。

工作之余,別忘了分析和配合上司。只有想老板的難處,才能解決妳的難處。在妳的幫助下,老板會做得很好,妳的職業前途也會更光明。

第四,自己。

前幾天有個妹子問我她的工作煩惱。簡單來說,她老板覺得她能力不夠,就推薦她去朋友的公司做微信官方賬號的工作。這個妹子不知道怎麽選擇,是繼續留下,還是離開老板朋友的公司去微信官方賬號做壹份工作,就業面極窄,還是壹個不靠譜的小小號。

我告訴她兩件事:

第壹,想好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妳的優勢和劣勢,妳真正想做的是什麽,妳缺什麽,公司平臺能給妳什麽,最直接的,上壹層樓怎麽讓妳月薪;第二,勇敢跳出來,主動出擊:妳老板都不要妳了,那妳還留在公司幹嘛?不要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壹個沒用的人身上,壹個不值得追隨的老板。

很多在外企工作的人總有壹種優越感,這可能和他們的英語知識以及相對較好的工資福利有關。

甚至有人認為外企是壹個適合養老的地方,穩定,錢多,工作少,待遇好。

然而現實是外企越來越不穩定。也不是第壹天不跟妳打招呼,第二天不去公司。

說到底,妳頭上戴的光環是外企的平臺給妳的,妳的能力只是體現在外企的大框架裏。

經常聽以前的同事說,離開外企很難適應壹些私企,尤其是小企業。

在這些公司裏,妳不需要有高超的英語溝通能力,不需要制作精美的PPT,不需要制定嚴格的會議程序,不需要隨時盯著妳的郵件,不需要妳牛逼的沖突管理和協調能力,不需要妳精明的辦公室政治鬥爭技巧。他們只是需要妳快速解決問題!

於是乎,當妳從外企過來的時候,總會有那麽壹些時候,妳覺得自己好像離開了外企,從外企身上學到了妳認為自己可以安定下來的東西。真的沒用,尤其是在這些小私企。

以前的壹個同事覺得在外企工作久了沒意思,就離職去了私企。結果他沒工作兩個月就跑了。他說他真的在私企的氛圍裏待不下去了。後來去了競爭對手的外企,老老實實上班。

到目前為止,他已經在那家外國公司工作了將近十年。我問他要不要回來,他說,不要,在外企圈,差不多壹樣的公司,呆在哪裏,都壹樣。

圓圈就像壹座圍城。裏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當意識到的時候,他們發現彼此不合適,於是又回到了原來的圈子。這是大多數人的真實寫照。

其實在妳的圈子裏,有很多同質的人,他們的幫助是非常有限的。有更多寶貴的機會走出去,走出自己的舒適區,認識不同領域的人和大咖們。

但是在圈子之外,在自己能力和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妳認識再多的大咖也沒有什麽實際用處。

因為,人是很現實的,所謂的朋友,百分之九十九是因為利益。

妳能給別人提供的價值是什麽?妳的能量有多大?妳的受眾有多廣?

除了工作,妳想讓自己盡快強大起來,建立壹個能給妳帶來額外收入的副業,有現金流支持房貸,車貸,老少鹹宜,這是最好的,比如寫作,演講,甚至賣貨。

出口在哪裏?

妳需要不斷探索自己。不是說不能從零開始。只是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妳不抓住紅利期會很難。

所以,要學會兩件事:

壹、順勢而為:去找工作圈外的大咖,占便宜;去壹個能給妳帶來更多流量和價值的平臺;

第二,付出:任何拒絕付出自己的人,什麽都做不了,比如寫作。不寫,永遠學不會。

正是因為危機感,尤其是人到中年;正是因為我明白,沒有什麽是所謂的穩定工作,人更容易焦慮;正是因為害怕自己有壹天會突然下崗,渴望找到壹個突破口,另壹種養家糊口的能力。

比妳被裁員更可怕。不是妳下崗了,而是妳根深蒂固,走壹步算壹步,妳的冷漠,妳的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