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中,掃地僧僅憑意念就能讓人吐血。
隨著金庸小說被翻拍成各種電影電視劇,人們越來越熱衷於談論少林寺的武功。易筋經就不用說了,只要學會了就能穩穩的排在江湖前十。少林七十二絕技就不用說了,幾乎成了武術的量化標準。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傳說是達摩創造的。達摩自然是古今天下第壹人,其次是掃地僧。他整天在藏經閣掃地,看了幾十年的武功秘籍,自然知道不少絕技。金庸筆下的覺遠也是藏經閣的受益者。在《神雕俠侶》和《屠龍記》中,書中的覺遠是少林寺藏經閣的管書僧,也是張三豐的師父。
電視劇《神雕俠侶》中的和尚覺遠
註意,金庸小說裏的藏經閣,是收藏各種神奇武功秘籍的地方。因此,對覺遠來說,在這裏管理圖書是壹份很棒的工作。即使連最基礎的武功都不會,卻能天天背經,在不經意間練就深厚的內功,打敗“昆侖三聖”何祖道。覺遠生前所誦《楞嚴經》的內容,也成為峨眉、武當獨樹壹幟的流派。在各種關於少林的影視作品中,少林寺的武功也在被大力強調。少林足球中的少林足球隊以功夫奪冠;《方世玉》中的方世玉,憑借南少林的武功,只身前往刑場,救出父母。甚至在看似毫無關聯的《神之極品》中,也會出現少林寺的十八銅人。打敗英雄後,他們還會教他高深的武功做飯...
電影《少林足球》劇照。
於是,在人們眼裏,武術成了少林寺的大部分。
少林和尚
歷史上的少林寺首先應該是僧人居住的地方。世人認為,在寺廟這樣安靜優雅的地方,每天打坐就好了。不知道和尚也要吃飯。飯從哪裏來?僅僅依靠信徒的捐贈並不能保證每餐都有食物。但是和尚不夠專業,沒時間種地。所以壹開始寺院享受國家免稅政策,種地很劃算。自己不種,也可以找租戶種。在《天龍八部》中,喬峰的養父喬三槐是少林寺的房客。他們壹家住在少室山,租用少林寺的土地,所以他們和少林寺關系密切,所以少林寺想把喬峰送給他們收養。
電視劇《龍八枝》中的喬三懷
既然是免稅的,除了讓租客種地,還有很大的操作空間。在寺廟周圍有土地的人,會來把土地“留”在寺廟裏,定期給寺廟捐錢,所以這些土地不會被征稅。寺廟拿到錢,有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就可以買地,買商鋪等等。所以和尚練武不僅是為了強身健體,也是為了保護寺廟財產。“十三釵救唐王”後,李世民贈予大量土地擴建少林寺。少林寺房地產越多,和尚越多。當時寺內僧人多達2000人,其中有500多名僧人,被民間傳說稱為“五百羅漢”。唐朝以後,寺廟要麽只免地方稅,要麽只免丁稅(每個成年男子都要繳納的個人稅)。簡而言之,有許多限制。所以少林寺的僧兵最多也就500人,和邗山的兩萬僧兵比起來不算多。但這些都不夠浪漫,過於現實,所以被影視作品直接忽略了。影視作品這麽做只是為了迎合大眾的口味。試想壹下,妳是想看到壹個年輕人打遍天下,勾搭妹子,結交損友,四處惹事,成為壹代豪傑,還是想看到壹個和尚在廟裏念經,生火做飯,獨自思考,與人共商禪道,以慈悲化解武林矛盾,成為主持人,功過圓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