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我不應該抽煙,但是我忍不住要抽煙。
我知道我不應該總是上網,但是我不能不上網...
我知道但是我不能做它。
所有求助者都想解決重復性的問題,比如抽煙,上網。我們應該幫助他們解決強迫而不是重復。
強制,就是明知不該做,卻不得不做。有心理沖突,心理咨詢師要解決的是他的心理沖突。
例如:
癥狀:小王害怕坐公交車。
沖突:小王認為正常情況下應該不怕坐公交,但是他自己害怕坐公交。
?大多數有心理問題的人都有矛盾。
解決強迫:正常王成怕公交車不正常,有病王成怕公交車也正常。讓小王先承認自己有病,再接受害怕坐公交的行為。她害怕坐公交很正常,內心矛盾減少。然後進行行為療法(暴露療法),讓患病的王成表現出恐懼。幾趟下來,她的喊聲越來越少,小王也不怕坐公交了,病號標簽也摘掉了。恢復正常的小王。
?喚醒求助的力量,讓自己過上正常的生活。
?觀察(求助者說了什麽)不重要→觀察(求助者說了什麽)→理解(妳說是為了什麽,想表達什麽)。
五、有效比正確更重要,在正確的前提下追求有效。
圍繞咨詢目標走,實現咨詢目標。
迷信是錯誤的,但有時是有效的,達到目的是有效的。
第六,用求助者的思維方式解決求助者的問題肯定是無效的。
求助者在樹上抓不到魚,所以向咨詢師求助。如果咨詢師也從樹上滑了下來,這和求助者的想法是壹樣的。解決辦法就是想辦法把他從樹上弄下來。如果他不下來,他可以把樹砍倒。
不健康的人,方法不變,目標總變;
健康的人,目標不變,改變方法。
輔導員不能死在救人的路上。前提是妳必須知道他的思維方式,知道他的心思在哪裏。
緣木求魚:《孟子·惠亮·王上》:“欲行其事,當緣木求魚。”以那種方式追求那個目標就像爬樹找魚壹樣。如果比喻的方向和方法不對,肯定達不到目的。
刻舟求劍:有的楚人涉水到江裏,劍從船上掉到水裏。他們同意他們的船,說:“我的劍從那裏掉下來了。”船停在了目的地,楚國人從刻記號的地方跳到水裏去找劍。船已經航行了,但劍卻沒有移動,像這樣尋找劍,不是很迷茫嗎!(戰國呂不韋《呂春秋·察金》)比喻拘泥於壹種套路,不知道如何隨著形勢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觀點或方法。
買竹簡還珍珠:有的楚人把自己的珍珠賣給鄭,是木蘭的竹簡,用肉桂熏制,用玉珠裝飾,用玫瑰花裝飾,用玉裝飾。鄭國人買下了首飾盒,並歸還了珍珠。這個可以說是暢銷品,但不是好珍珠。這個世界上的談話都是爭論的話,人們讀了就忘了用。(戰國韓非子《韓非子外儲說左》)比喻選擇不當,抓住次要,失去主要。
削足適履:鞋子大,切掉壹些腳適應小鞋。比喻太遷就現成的條件,或者機械地。《淮南子說荀琳》:“夫養之,必害其所養。比如他削足適履,殺頭就加冕。”腳:腳。鞋類:鞋子。比喻湊合著不合理的關系或不顧具體情況。
七、時間是最好的心理醫生,四維=三維+時間。
用愛因斯坦的大腦代替牛頓的大腦
科學不壹定正確,科學不能證明只能證偽。
妳不能看到壹萬只白天鵝就說壹只天鵝是白的。
科學有其局限性。地心說認為日心說是對的。
物理學中的四維是指長度、數量、溫度和時間。前三個維度是牛頓總結的,長度包括:長、寬、高、體積等。數量包括:質量、數量、次數等。溫度包括:熱量、電能、電阻率等。時間是愛因斯坦在牛頓的基礎上補充的,包括比熱容、速度、功率等等。
心理咨詢師要有時間觀念。世界上唯壹不變的就是變化。
?看時間很清楚,看到時間就看到變化。
咨詢師問來訪者:這周過得怎麽樣?
來訪者回答:還是那樣(心死了)。
看不到變化,心就死了。
?保持活力:妳上周穿紅色,本周穿藍色。讓他看到自己的改變。
交兵不是理,出自《莊子》,孔子曰:“歸,交兵不是理。”意思是當兩只手臂接觸時,在這麽短的時間內,這只手就不是以前的那只了。這意味著就像西方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的,“壹個人不能兩次踏入同壹條河流。”人變了,水也變了。考慮到時間因素,世界上沒有什麽是不變的,沒有什麽是壹分鐘不變的,也沒有什麽是不變的。
?當妳看到時間,妳看到變化。大多數人從現在開始展望未來,回顧過去;心理學就是站在未來看現在和過去。
?“不要站在現在的高度去評判未來,因為未來妳會成長,會有新的選擇和判斷。”
時間是最好的治療師。再多的傷口在皮膚上消失,都溶進了心臟,變成了心室壁上美麗的圖案。-安妮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