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72第壹輛公爵王出現在北京街頭,日產汽車公司及其產品就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的壹部分。1998年,“風度2000CC”在進口車中首次獲得北京市尾氣排放標準證書。
此外,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更名、精致先進的逸達上市、優雅高貴的豪華典雅的推出、天籟榮獲“2005年度車型”大獎、東風日產R&D中心成立、發動機項目啟動等都凸顯了日產在轎車領域的優勢,日產戰略正在全面加速。在日產致力於中國市場30多年的歷史中,無論是在中國的制造,還是車型的引進,都讓我們全面了解了日產的先進技術和綜合實力;同時,日產也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青睞和喜愛。
市場競爭正在加劇。我們期待以人和車的未來為目標的日產,在中國汽車市場的新壹輪競爭中充分展現風采,壹如既往地為消費者提供獨特新穎、價值高的產品和服務,豐富人們的生活。
。
日產的發展史日本第二大汽車公司,成立於1933,前身是由壹家鑄造公司和壹家日本工業公司合並而成的汽車制造公司。1934年開始使用現在的日產汽車公司。目前,該公司除生產各類汽車外,還涉足機床、工程機械、造船、航空航天技術等領域,是壹家龐大的跨國集團公司。
最早的日產汽車叫達特桑,但當時只有面包車。1952年,日產從英國奧斯汀引進A40乘用車制造技術,開始了艱難的技術引進吸收事業。20世紀60年代,日產汽車公司已經消化吸收了英國技術,設計了自己的達特桑汽車,並進入美國市場。整個20世紀60年代,日產致力於產品質量和新技術開發,不僅獲得了權威的戴明質量獎,還在海外建立了墨西哥第壹家分廠。此時,日產的汽車產品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技術質量水平。70年代,日產汽車湧入美國市場,日產汽車進入快速發展期,並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成為世界十大汽車公司之壹。
20世紀80年代,日產開始實施國際化戰略。除原墨西哥工廠外,先後建設了美國分公司、英國分公司、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合資企業,以及東南亞和澳大利亞的組裝廠。1990年日產海外汽車產量達到1萬輛,1992年美國分公司產量達到44萬輛。
1989年,日產在北美推出豪華車品牌Infinity(無限),與豐田豪華車品牌雷克薩斯和本田豪華車品牌謳歌競爭。同時也是無限(Infinity)把日產拖了過去,日產開始飄紅。
1999,日產汽車公司和雷諾公司結成全球聯盟,
日產從1972出口杜克到中國,2003年投資了杜克、藍鳥、千裏馬、風度、陽光、琦君等在中國汽車市場,依靠杜克、格雷斯和藍鳥。
日產的歷史是怎樣的?日產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成功和最具活力的汽車制造商之壹,現在正計劃在中國發展業務。
日產在中國市場早已家喻戶曉。自1972第壹輛公爵車出口中國以來,日產壹直致力於擴大在中國的生產和銷售業務。目前,日產的壹些車型已經由不同的中國合作夥伴生產,日產在中國的客戶群也在不斷增長。
1984年,根據我國七五期間引進小型商用車制造技術的政策,日產與我國簽訂了技術貿易協議。根據協議,日產向壹汽提供了Atlas和Caravan的當地制造技術。
壹汽在1993年初開始了小型貨車和面包車的國產化生產。1993年3月,日產與鄭州輕型汽車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並達成技術支持協議。
雙方合資成立的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於1995年6月開始生產皮卡。1999年,公司開始生產銷售全新皮卡。
2000年8月,日產與東風集團的風神汽車有限公司簽署了在中國生產藍鳥汽車的技術協議。2001,藍鳥本地產量已經達到18,505。
此外,日產還在北京和廣州建立了銷售和服務培訓中心,以提高售後服務質量。截至2002年5月底,日產在中國擁有42家授權服務中心和27家授權零部件代理商。
1994年6月,日產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加強銷售和市場活動。公司目前正在中國建立銷售網絡,為未來進壹步打開市場做準備。
2002年4月,中國業務辦公室在日產總部成立,直接向日產CEO負責。如今,人們可以在中國的道路上看到越來越多的日產汽車,包括豪華風格和流行的陽光汽車。
世界知名的運動型多功能車X-Trail即將進入中國市場。對於那些喜歡越野車,追求豪華舒適駕駛的司機來說,將是壹款理想的車型。目前,已經用當地語言生產的乘用車包括漂亮舒適的藍鳥,以及即將上市的帕拉丁運動型多功能車(SUV)。
誰能普及壹下東風日產的歷史,比如什麽時候成立的,總部在哪裏?東風日產成立於2003年6月9日,總部位於廣州花都。
這家公司是中國東風汽車公司和日本日產汽車公司的合資企業,註冊資本6543.8+06.7億元。是迄今為止中國汽車行業合作規模最大、合作領域最廣、產品最全的合資項目。目前,東風日產有7000多名員工從事乘用車的研發、采購、制造、銷售和服務。
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在廣州花都和湖北襄樊有兩個生產基地。
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自誕生之日起,就立誌成為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優秀品牌之壹。
覆蓋範圍包括小型車、中型車、大中型車、MPV、SUV等領域。
日產日本國內汽車銷量的發展歷程是每年600萬輛左右,是世界第二大汽車市場。然而,在日本汽車公司中,僅豐田壹家每年就生產和銷售600多萬輛汽車。由於國內市場的制約,幾十年來,日本汽車企業的壹個顯著特點就是出口海外市場的數量和在海外市場的產銷數量遠遠大於在日本的產銷數量。日產汽車公司也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制定出口導向戰略。2004年,日產汽車全球銷量為338.8萬輛,但國內銷量僅為165438+萬輛左右,出口海外和在海外生產的產品占其份額的2/3以上。
20世紀50年代後,日產逐漸將出口業務作為企業發展的支柱。1958年日產出口不到3000輛,到1963年日產出口4.5萬輛。1966日產汽車在堅持擴大出口的基礎上,提出了擴大出口模式的新思路——不是簡單的擴大出口,而是根據不同的市場環境,註重提高競爭力,采取適合出口市場的經營策略。在市場開發方面,日產主要針對發達國家,50年代末進入美國市場,60年代初進入歐洲市場。
1960年,日產汽車在美國開設美國日產汽車銷售公司,專門進口和銷售轎車、卡車及其零部件;1965年,日產汽車公司在加拿大開設了日產汽車公司,銷售轎車和卡車。在堅持將日本制造的產品出口到海外市場的同時,日產還采用了壹種新的出口方式,即實現產品的海外現場生產。
1959年,日產在中國臺灣省裕隆公司開始了海外工廠生產歷史。1966年,日產在墨西哥和澳大利亞建立子公司,分別生產轎車和卡車。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日產開始在美國建立本地制造商,包括小型卡車制造商和汽車制造商。幾乎與此同時,日產歐洲本地化生產戰略正式啟動。1983年,西班牙日產汽車伊比利亞公司開始生產日產途樂。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日產汽車開始在中國進行現場生產,先後成立了鄭州日產和東風日產汽車有限公司。
日產做品牌多久了?從1933年生產達特桑(DATSUN)小型貨車的工廠算起,日產的歷史已經超過70年。
但在二戰前,日產還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無論是生產規模還是產品種類,發展都非常緩慢。1947之後,日產逐漸走上了高速發展的軌道。壹方面,它從國外引進和吸收了大量的汽車技術來開發自己的產品;另壹方面不斷向海外市場輸出自己的產品,不斷在海外設廠,實現本地化生產。
可以說1947之後的40多年是日產sturm und drang的發展期。在此期間,日產不僅成為僅次於豐田的日本第二大汽車制造商,還成為世界十大汽車制造商之壹。
東風汽車發展歷程東風汽車公司是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督管理的中央企業,全國三大汽車企業集團之壹。
東風汽車公司成立於1969,是中國汽車工業的重點企業之壹。公司主營業務遍布十堰、襄陽、武漢、廣州,形成了“立足湖北、輻射全國、面向世界”的業務布局。
公司總部位於九省通衢的武漢。主營業務涵蓋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車、發動機及汽車零部件和汽車級事業。
公司總資產732.5億元,員工654.38+0.24萬人。2008年銷售1,326,5438+0,000輛,實現銷售收入1,969萬元,綜合市場占有率達到1.4.08 %。
在國內汽車細分市場中,中重卡、SUV、乘用車排名第壹,輕卡、乘用車排名第二,轎車排名第三。2008年,公司在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20位,在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中排名第5位。
經過40年的發展,公司已經構建了行業領先的產品研發能力、制造能力和營銷能力,東風品牌早已家喻戶曉。近年來,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公司經營規模和質量得到快速提升,公司據此確立了“可持續發展的百年東風、面向世界的國際東風、開放中的自主發展風”的發展願景,提出了“打造中國最強、世界壹流的汽車制造商,創造世界領先、中國領先的利潤率,實現可持續增長,為股東、客戶、員工和社會創造長期價值”的理念
今天,超過654.38+0.2萬員工正在為這個願景和職業夢想而努力。展望未來,東風公司壹定會在新的發展階段為客戶提供更多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為社會、為國家、為中國汽車工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公司主營業務及產品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現主要由汽車分公司、鑄造分公司、車廂分公司、常州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四個分公司和工程車、海外車、專用車三個事業部組成。東風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東風輕型發動機有限公司、東風襄樊房車有限公司、東風裕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東風襄樊物流工貿有限公司、東風襄樊專用汽車有限公司、上海嘉華投資有限公司等10家控股子公司,業務布局武漢、襄樊、十堰、鄭州、常州。東風系列輕型商用車產銷量位居行業第二。
持股50%的東風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涵蓋B、C、L系列4-9升機械和全電控柴油機,功率範圍100-545馬力。技術上與歐美市場同步,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中重型電力生產基地。持股50%的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高端皮卡生產基地。
持股90%的東風襄樊旅行車有限公司生產銷售客車底盤及系列客車,其中客車底盤銷量居國內同行業首位。1、東風小霸王、東風多利卡、東風巴金、東風康巴、東風之星、東風金剛、東風靳諾等東風品牌輕卡;2.東風禦軒、奧丁、日產帕拉丁等MPV、SUV3.東風和日產雙品牌下的汽柴油皮卡;4、東風蓮花、東風運通等客車及其底盤;5.東風康明斯系列B、C、L、Z發動機;6.東風梅花鑄造。
截至2009年上半年,公司共開發東風天逸、奧丁、瑞祺、東風帥客、禦軒等純電動汽車10輛,其中國家電網公司自2006年起訂購鄭州生產的近30輛純電動汽車進行示範運營,東風旅行車公司自主研發的第三代純電動客車東風天逸於2009年5月在河南洛陽正式投入城市示範運營。東風天逸采用自主研發的電動汽車專利技術17項,零排放、低噪音、無汙染,最高時速80km/h,載客78人,壹次充電續駛裏程230 km,最大爬坡度20%以上,快速充電。
公司主要資產及業務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目前擁有65,438+04家子公司、* * * *控股實體及其他直接擁有股權的公司,主要包括:與日本日產汽車公司合資的東風汽車有限公司65,438+0(占股50%);2.與日本日產柴油汽車工業株式會社合資的東風日產柴油汽車有限公司(占股50%);3.與法國PSA合資的神龍汽車有限公司(占股50%);4.與日本本田汽車公司合資的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占股50%);5.與日本本田汽車公司合資的東風本田發動機有限公司(占股50%);6.與日本本田汽車公司合資的東風本田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占股44%);7.東風汽車有限公司(600006,間接持股30.1%股份);8.東風汽車金融有限公司(直接或間接持股60%);9.東風電動車有限公司;10,東風專用商用車公司;11,東風汽車工業進出口有限公司;12.東風沈峰的東風乘用車公司(持股100%)生產自主品牌的乘用車。發展歷程東風汽車公司的建設和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1969 -1985是第壹個開拓階段,建成了65438+萬輛卡車的年生產能力;1986 -1992為二次創業階段,年產能1.5萬輛重卡,中國卡車產能擴大至1.7萬輛;從1993開始,進入創業第三階段。在建設15000轎車生產基地的基礎上,在壓縮中型貨車產能的同時,大力加快產品結構調整,發展輕型汽車。1997年已形成30000輛輕型車的生產能力,截止1998年底累計產量達到98450輛。
經國家計委批準,1999-2001將在此基礎上通過完善和補充完成65438+萬輛輕型車產能項目。截止1998年底,東風汽車。
東風汽車的歷史東風汽車
東風汽車公司
東風汽車公司成立於1969,是中國汽車工業的骨幹企業。經過30多年的建設,十堰(以中重型商用車、零配件、汽車裝備為主)、襄樊(以輕型商用車、乘用車為主)、武漢(以乘用車為主)、廣州(以乘用車為主)相繼建成,公司運營中心於2003年9月28日由十堰遷至武漢。主營業務包括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車、汽車零部件和汽車設備。目前整車業務的產品結構基本形成商用車和乘用車各占壹半的格局。截至2004年底,公司總資產768.9億元,凈資產339億元,在冊員工106萬人。
進入新世紀,東風公司著眼於參與國際競爭,按照“融合發展、合作競爭、做強做大、優先做強”的發展戰略,積極推進與跨國公司的戰略合作,先後拓展和推進了與法國標致雪鐵龍集團的合作;與日產的全面合資和重組;拓展與本田的合作領域;整合重組大嶽起亞等。全面合資重組後,東風的體制機制再次發生深刻變化。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國際慣例,建立了較為規範的母子公司制度框架,東風公司成為具有投資和經營控制權的國際化汽車集團。
東風公司構建了完整的R&D體系,在R&D領域開展了廣泛的對外合作,搭建了商用車和乘用車全方位的R&D平臺和配套體系,進壹步完善了產品規劃和R&D流程。東風將在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強化R&D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
展望未來,東風公司確立了“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百年東風、面向世界的國際化東風、開放中發展的自主東風”的發展定位。公司將緊緊抓住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性機遇和國內汽車市場的持續走強,力爭通過五年的奮鬥,使產銷規模、經營效益和員工收入翻三番,使企業綜合實力居行業之首,東風品牌躋身國際之列。
在中國,東風產品家喻戶曉。“東風”牌商標在汽車行業首次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評定為中國馳名商標。該公司的質量體系早些時候通過了ISO9000評估。龐大的銷售服務網絡覆蓋全國所有縣市。
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東風歷史東風汽車公司創建於1969,是中國三大汽車集團之壹。主要制造基地分布在十堰、襄樊(今襄陽)、武漢、廣州、鄭州、鹽城等地。公司運營中心於2003年9月28日從十堰遷至武漢。主營業務包括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車、汽車零部件和汽車設備。到2003年底,公司總資產達到636。8億元,凈資產273億元,員工總數11.2萬人。進入新世紀,東風汽車公司著眼於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按照“融合發展、合作競爭、做強做大、優先做強”的發展戰略,不斷提升管理質量,經營規模躍上新臺階,邁上了融入國際合作的新臺階。全面合資重組後,東風的體制機制又發生了變化。東風公司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和國際慣例,建立了較為規範的母子公司制框架,成為投資控股、經營控制的國際化汽車集團。
東風汽車公司構建了完整的R&D體系,在R&D領域開展了廣泛的對外合作,搭建了商用車和乘用車全方位的R&D平臺和配套體系,進壹步完善了產品規劃和R&D流程。東風將在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技術的基礎上,不斷強化R&D能力,提升核心競爭力。
經過全面合資重組,東風站在了跨越發展的新起點上,發展態勢良好。東風將抓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國內汽車市場不斷壯大的歷史性機遇,通過5年的奮鬥,力爭產銷規模、經營效益和員工收入翻三番,年產量提高到654.38+0.7萬輛,銷售額提高到2000億元以上,綜合市場占有率提高到20%,把東風建設成為自主、開放、可持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汽車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