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可以讓企業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競爭力。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信息技術為載體,多部門多維度聯合作戰,* * *聯合推進,將兩化有效融合到企業的各個角度,走上全新的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之路。
作者在眼鏡行業、耗材行業、家電行業等行業擔任CIO多年,帶領所在企業獲得2018中國輕工業全國百強信息化示範單位、2018廣東省工業互聯網應用標桿培育、2018智能制造數字化示範單位、2065438全國兩化融合試點單位、2065438全國兩化融合先進單位
筆者圍繞其近15年來,從0到1,從1到N,在信息領域取得的成就和自身在IT領域的實踐,做了多維度的思考和總結。
首席信息官的七層信息系統
不管做什麽,想是問題,做是答案。作為企業信息化的負責人,要走出去看看別人是怎麽做的,取長補短。作者擁有超過15年的信息化工作經驗,先後獲得中國智能制造百人專家委員會、佛山工業互聯網專項專家委員會、E-works專項培訓專家、2018中國輕工業優秀CIO、2018全國百強CIO、2018中國制造業優秀CIO等榮譽。他說:“從制造到分銷渠道,再到終端門店,最後到海外觀摩學習。我經常覺得很焦慮,因為世界在變,行業也在變。如何才能讓自己和公司不掉隊,跟上時代和行業的發展?”這是董輝壹直在考慮的問題。
筆者經過多年實踐,總結出壹套“CIO七層體系”,立足於CIO和企業信息化的痛點,有效幫助企業和CIO整合IT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
筆者認為,人要有信仰,企業要有使命和願景,推進信息化也是如此。
因此,CIO七層體系的第壹層是信息未來,即“ABCI”時代。a是人工智能,B是大數據,C是雲,I是物聯網,是基於信息化來規劃的未來。此外,董輝還認為,信息化的未來包括基於市場和營銷的新零售、基於生產的智能制造、國家政策(壹帶壹路、工業互聯網、中國制造2025、5G、側供等。),這是企業或CIO在推進信息化時應該考慮的。
第二層是信息化的頂層設計。也就是說,信息化商業藍圖的設計需要打通消費者信息、數據邊界、供應鏈協同、財務精細化粒度等系統層之間的聯系,以及從決策層、管理層、運營層等多個維度,有效幫助企業或CIO從管理、戰略發展、系統開發的角度規劃頂層設計,幫助企業看得更高更遠。
筆者認為信息未來和頂層設計代表的是企業的願景和使命,是“退”,那麽如何落地呢?企業要有支撐體系,即信息化第三層的六大體系:項目體系、業務體系、數字化體系、服務體系、審計體系、it治理體系。他說:“第三層次的六個系統對應的是公司中常見的項目、業務、數字、服務、審計和治理。所謂管理,就是先管理,再管理。不管是離散行業還是流程行業,都有自己的問題,也都有自己的問題。因此,通過IT手段將其標準化、系統化、系統化,可以快速有效地幫助企業將理念和願景落地,更好地支撐壹、二層。”
當企業的未來、頂層設計、六大體系確立之後,接下來就是真正“務實”的階段,也就是第四層:信息應用系統。主要幫助企業解決系統品牌、版本、上線時間、業務流程、系統模塊、生成用戶、外圍系統集成等問題,可以優化高、中、輕三個層次,促進信息系統的持續改進,實現信息系統價值的最大化。
第五層是信息化的實施。比如如何幫助公司快速孵化新人?最快的方法就是給他們壹套方法,壹個工具,根據信息系統的現狀、方向、行動、結果,做壹個整體的規劃,分步實施,最後得出結果,用數字說明壹切。中間穿插SWOT、PDCA等模型幫助改進。
第六層是信息培訓和推廣。作為企業信息化的負責人,要以“走出去”的心態,主動為公司的高、中、信息系統用戶分享行業最新信息,制作POP海報進行宣傳等。我們也可以與HR部門合作,進行IT相關的細分培訓,從而促進各部門了解和認可信息系統的價值和作用,讓業務部門認識到信息系統不是IT部門的工作,而是每個人和公司的工作。
第七層是信息文化。信息化負責人肩負著創新傳播者的角色。為信息化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幫助企業的領導、幹部、員工克服轉型的陣痛,快速實現* * *知識,起到了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二、信息化實踐的五個維度
在第壹維度,我們部署了自己的數字虛擬仿真平臺(數字雙胞胎)。包括PLM、PDM、3D軟件等等。董輝介紹,有壹種仿真叫虛擬現實,可以提高產品生命周期。他說:“好的品質肯定不是檢測出來的,而是設計出來的。”
在第二維度上,構建了模塊化、柔性化、定制化的生產線,使公司實現了從原始裝配到預裝配的維度,以及基於MES等現有信息系統的自制核心零部件。
第三個維度是在線自適應測試設備,實現設備、水、電、碼元、等級性能的自動測試。
第四維是立體倉庫,可以直觀的看到設備、物料、成品、系統運行等環節。該公司已成功部署了倉庫管理(WMS)系統。
第五個維度是在前四個維度順利實施的基礎上建立的。只有成功完成前四個維度,企業才能逐步走向智能化,實施工業互聯網。所以最後壹個維度是基於行業的工業互聯網,雲平臺。
企業在實施五維的時候,也要做三個整合:
1)橫向壹體化是指機器之間、機器與系統之間、機器與材料之間的互聯;
2)縱向壹體化是指人與機器、系統與系統、材料與系統之間的互聯;
3)端到端集成,人與系統、工廠與工廠、外部的互聯。綜上所述,人、機器、材料、法律、環境要形成壹個閉環,讓它們之間的數據互聯充分發揮五個維度的作用。
比如三維中的自適應檢測設備,可以自動檢測企業原有人工調節模式的變化,提高測量精度,實現智能匹配模式。據董輝介紹,機械代替原來的人工和設備後,巡檢人員減少了38%,取消了對“表哥”的依賴,實現了系統的自動對接和及時預警。
“經過壹系列智能化措施,企業將生產提前期從72秒縮短到45秒,效率至少提高了1.5倍,節省了5項人力成本。”按照工信部的要求,實施智能制造時有五個維度:生產效率的提高、運營成本的降低、產品生命周期的縮短、產品升級周期的縮短、產品的不利效益和單位環保能耗的降低。完成這五個維度後,企業就可以降本增效了。談及此,筆者列舉了幾個數據:生產效益提高32.53%,運營成本降低24.78%,產品生命周期縮短,產品叠代周期由原來的316天縮短到167天,產品不良率由原來的1.32降低到0.54。同時,技術改造後,企業使用量減少。(註:數據脫敏僅供參考)
三次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CIO需要從思維和心態五個方面改變。
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制造是企業的戰略規劃,CIO是轉型的掌舵者,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董輝認為,現在壹個企業的CIO需要從思維和心態五個方面進行轉變,即連接、連接、遠見、洞察、未來來臨。
1)連接:是指CIO要將IT技術與企業未來發展戰略有效連接;
2)連接:就是用業務部門和客戶能夠理解的語言進行溝通,將專業的信息術語轉換成業務部門能夠理解的語言;
3)遠見:意味著CIO必須參與業務。只有參與其中,他才能預見到來自市場和壹線的痛點和需求,幫助企業識別哪些是真實痛點,哪些是虛假需求;
4)在洞察力方面,CIO要善於銷售,懂得如何把IT這個物流服務和成本中心變成利潤中心。如何把技術變成作品,把產品變成商品,有效地把IT戰場推向業務部門1000m,營銷部門2,000m,消費者3,000m。
5)以後我會來的。無論是之前的ABCI時代,還是未來的行業發展,CIO們都應該時刻準備著應對隨時會到來的任何挑戰,從技術、團隊、心態等方面進行調整,迎接黑科技、物聯網、工業4.0、量子計算機、邊緣計算、5G、區塊鏈等各種技術創新,並為將來的變化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