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0中,美國護理協會將護理定義為:“護理是診斷和處理人類對現有或潛在健康問題的反應。”根據這個定義,現代護理是壹門研究如何診斷和處理人類對現有或潛在健康問題的反應的科學。強調“人的行為反應”,表現為人對壹個事物從生理、心理、社會、文化、精神等方面的行為反應。以下是我帶給妳的50個基本護理知識。歡迎閱讀。
護士基本護理知識1 1。護理程序包括哪些步驟?
護理程序包括五個步驟: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
2.數據收集的方法有哪些?
①觀察;②傾訴;③體檢;(4)獲取相關信息。
3.病房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是多少?
(l)病房溫度壹般應保持在65438±08-22℃。新生兒和老年患者室溫保持在22-24℃為宜。
(2)病房內濕度保持在50%-60%為宜。
4.常用的臥姿有哪些?分別適合哪些患者?
(1)脫枕仰臥位:適用於全麻下昏迷或無意識的患者;腰麻或脊椎穿刺後的病人。
(2)凹形俯臥位:適用於休克患者。
(3)屈膝仰臥位:適用於腹部檢查或接受導尿、會陰沖洗的病人。
(4)側臥位:適用於灌腸、肛門檢查及胃鏡、腸鏡檢查的患者;臀部肌肉註射的患者。
(5)半坐臥位:適用於心肺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難患者;胸腹盆腔手術後有炎癥的患者;有些患者在面部和頸部手術後;恢復期體質較弱的患者。
(6)坐位:適用於心力衰竭、心包積液、支氣管哮喘患者。
(7)俯臥位:適用於腰背部檢查或配合胰膽管造影的患者;脊柱手術後不能平臥或側臥或腰、背、臀部有傷口的患者;脹氣引起腹痛的患者。
(8)頭低腳高:適合肺部分泌物引流的患者;接受十二指腸引流的患者;妊娠期胎膜早破患者;跟骨或脛骨結節牽引患者。
(9)頭高腳低:適用於有顱骨牽引的頸椎骨折患者;腦部手術後的病人。
(10)膝胸位:適用於肛門、直腸、乙狀結腸鏡檢查治療的患者;需要糾正胎兒錯位或子宮後傾的患者;促進產後子宮恢復。
(11)截石位:適用於會陰、肛門檢查、治療或手術、產婦分娩的患者。
5.特殊患者改變臥位有哪些註意事項?
(1)對於有各種導管或輸液器的人,l應先將導管放置妥當,翻身後再仔細檢查,保持導管通暢。
(2)翻身時頸椎或顱骨的牽引不應放松,頭、頸、軀幹應保持在同壹水平位置;翻身後註意牽引方向、位置、牽引力是否正確。
(3)顱腦手術者應取健康側臥位或仰臥位,翻身時註意不要劇烈轉頭,以免造成腦疝,壓迫腦幹,導致患者猝死。
(4)石膏固定者翻身後應註意患部位置及局部肢體的血供,防止壓迫。
(5)壹般操作人員在翻身時應先檢查敷料是否幹燥。如果敷料被分泌物浸濕,他們應該在翻身前更換敷料並妥善固定。翻身後註意不能壓迫傷口。
6.使用約束器時有什麽註意事項?
(1)嚴格掌握應用指征,註意維護患者自尊。
(2)向患者及家屬說明使用束縛器的目的、操作要點及註意事項,爭取理解和配合。
(3)束縛只能短時間使用,定時解除,幫助患者經常變換體位。
(4)使用時肢體處於功能位置;約束帶下要求墊,松緊適宜;密切觀察受約束部位的皮膚顏色,必要時局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5)記錄解除束縛的原因、時間、觀察結果、護理措施和解除束縛的時間。
7.疼痛評估的內容有哪些?
(1)疼痛的部位;
②疼痛時間。
③疼痛的性質;
④疼痛程度;
⑤疼痛的表現;
⑥影響疼痛的因素;
⑦疼痛對患者的影響,是否有伴隨癥狀等。
8.常用的疼痛評估工具有哪些?
①數字評估法;
(2)文本描述性評價法;
③可視化仿真評估方法;
④面部表情測量圖。
9.如何用0-5個字的描述來評價疼痛?
0級無痛。
1輕度疼痛:可耐受,能夠正常生活和睡眠。
2級中度疼痛:輕度幹擾睡眠,需要使用止痛藥。
初三。劇烈疼痛:幹擾睡眠,需要麻醉性止痛藥。
4級劇烈疼痛:睡眠障礙嚴重,伴有其他癥狀。
5級不能忍受:睡眠嚴重受擾,伴有其他癥狀或被動姿勢。
10.壓瘡有哪些階段?簡述其發生的原因。
根據其侵入的嚴重程度和深度,可分為四個階段:
①停滯紅潤期;
②炎癥浸潤期;
③淺表潰瘍期;
④壞死性潰瘍期。
發生原因:
(1)局部長期承受壓力、摩擦力或剪切力。
(2)局部經常被濕氣或排泄物刺痛。
(3)石膏繃帶和夾板使用不當。
(4)全身營養不良或水腫。
11.簡述身體活動能力的劃分。
0度:完全獨立,自由活動。
1度:需要使用設備或器械(如拐杖、輪椅)。
程度2:需要別人的幫助、監督和教育。
3度:妳需要幫助,也需要設備和儀器。
4度:完全無法獨立,無法參與活動。
12.簡述肌肉力量的分類。
0級:完全癱瘓,肌肉力量完全喪失。
1級:肌肉輕微收縮但看不到肢體運動。
2級:可以移動,但不能擡起。
三級:四肢可以提離但無法抵抗阻力。
4級:可以做抗阻運動,但肌肉力量減弱。
5級:肌肉力量正常。
13.脈搏短的患者如何測脈率?
為脈搏短的患者測脈率,要兩個人同時測。壹個人應該聽心率,另壹個人應該測量脈搏率。他們兩個應該同時開始。聽心率的人會給出“開始”和“停止”的口令,並計時l分鐘。
14.測量血壓有什麽註意事項?
(1)定期檢查和校準血壓計。
(2)需要嚴密觀察血壓者,應做好四項設置,即固定時間、固定體位、固定姿勢、固定血壓計。
(3)如果發現血壓聽不見或異常,應重新測試。
(4)註意壓力測量裝置(血壓計、聽診器)、測量者、受試者、測量環境等因素引起的血壓測量誤差,確保血壓測量的準確性。
15.測量最大血壓時袖帶太松太緊對血壓有什麽影響?
(1)袖帶包裹過松,氣囊會呈氣球狀,有效測量區域變窄,測得的血壓會更高。
(2)如果袖帶裹得太緊,在註氣前會壓迫血管,測得的血壓會低。
什麽是潮式呼吸?
潮式呼吸是指呼吸由淺入深,再由深入淺,經過壹段時間的呼吸暫停(5-3。秒),並重復上述周期性呼吸,像潮水壹樣起伏。
17.冷療中有哪些禁忌?為什麽?
(1)枕部、耳廓、陰囊:防止凍傷。
(2)心前區:防止反射性心動過緩、房顫或房室傳導阻滯。
(3)腹部:防止腹瀉0
(4)足底:防止反射性外周血管收縮影響散熱或引起短暫的冠狀動脈收縮。
18.熱療的禁忌有哪些?
(1)無明確診斷的急性腹痛。
(2)面部危險三角區感染。
(3)各器官出血。
(4)軟組織損傷或扭傷早期(48小時內)。
(5)皮膚濕疹。
(6)急性炎癥反應,如牙齦炎、中耳炎和結膜炎。
(7)金屬植入部位。
(8)惡性病變部位。
19.鼻飼前應該評估什麽?
(1)胃管是否在胃內,是否通暢,胃管在胃內之前不允許給人註射。
(2)是否有胃瀦留,如果抽出的胃內容物>100ml,鼻飼暫停。
20.正常人的24小時尿量是多少?什麽是多尿、少尿、無尿?
正常人24小時尿量約為1000-2000ml,平均為1500ml。
多尿:是指24小時的尿量經常超過2500ml。
少尿:指24小時內尿量少於400ml或每小時少於17ml。
無尿:也叫無尿,是指24小時尿量小於100ml或12h無尿。
21.簡述24小時尿樣的采集方法。
(1)早上7: 00排空膀胱,之後將所有尿液收集在壹個幹凈的大容器中(比如幹凈的痰)。到早上7: 00,最後壹次尿液將被排入容器,總量將被測量並記錄在化驗單上。
(2)將所有樣品混合均勻,取出約20ml樣品,置於清潔幹燥的容器中,盡快檢驗。
(3)對於壹些特殊的試驗,應根據具體情況添加防腐劑。
22.臨床上常見的病理性尿色改變有哪些?
(1)血尿:顏色的深淺與尿液中含有的紅細胞數量有關,紅細胞數量多時,就會是洗肉的顏色。
(2)血紅蛋白尿:血管內大量紅細胞被破壞,呈濃茶色和醬油樣顏色。
(3)膽紅素尿:尿液呈暗黃色或黃褐色,搖動尿液後泡沫呈黃色。
(4)乳糜尿:尿液中含有淋巴,呈乳白色。
(5)膿尿:尿液含膿,呈白色混濁狀,可見膿絲。
23.急性尿瀦留的護理措施有哪些?
(1)解散原因。
(2)促進排尿:對術後尿瀦留患者進行排尿誘導,必要時在無菌操作下進行導尿,做好尿管和尿道口的護理。進行恥骨上膀胱穿刺術或恥骨上膀胱造瘺術者,做好膀胱造瘺術的護理,保持通暢。
(3)避免心悸出血:壹次尿量不宜超過1000ml,以免膀胱出血。
24.尿失禁患者的護膚要點是什麽?
(1)保持床單幹凈、平整、幹燥。
(2)及時清潔會陰部皮膚,保持清潔幹燥,必要時塗抹皮膚保護劑。
(3)根據情況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男性患者可使用導尿管,女性患者可使用尿墊、集尿器或留置導尿管。
25.用藥時應遵循哪些原則?
(1)準確按醫囑給藥:嚴格執行醫囑,只有知道了有疑問的醫囑才能給藥,避免盲目執行。
(2)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
(3)安全正確給藥:合理掌握給藥時間和方法,藥物準備好後及時發放和使用。給藥前解釋並給予用藥指導。對於容易出現過敏反應的藥物,使用前要了解過敏史。
(4)觀察藥物反應:藥物療效、不良反應、患者病情變化、藥物依賴、情緒反應等。
26.口服有什麽註意事項?
(1)需要吞服的藥物,壹般用40-60℃的溫水沖服,不能用茶水沖服。
(2)對牙步有腐蝕作用的藥物,如酸、鐵劑等,要用吸管吸,沖洗幹凈,保護牙齒。
(3)緩釋片、腸溶片、膠囊吞咽時不宜咀嚼。
(4)舌下含片應置於舌下或頰膜與牙齒之間,直至溶解。
(5)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應按時服用,以保證有效血藥濃度。
(6)服下舒緩呼吸道黏膜的藥物後,不宜立即喝水。信息來自ICU養老院微信號,敬請關註。
(7)壹些磺胺類藥物由腎臟排泄。尿少的時候容易析出晶體,堵塞腎小管。服藥後多喝水。
(8)壹般情況下,健胃藥應在飯前服用,助消化藥和刺激胃黏膜的藥物應在飯後服用,安眠藥應在睡前服用。
27.口服鐵劑治療有哪些註意事項?
(1)為了減少胃腸道反應,可在飯後或進餐時服用,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到足量。
(2)鐵液可使牙齒變黑,可用吸管或滴管服用。
(3)鐵可與維生素C混合;、果汁,以利於吸收;避免與抑制鐵吸收的食物壹起服用。
(4)服用鐵劑後,大便變黑或呈焦油狀。如果停藥後恢復,應向患者說明原因,消除顧慮。
(5)按劑量和療程服藥,定期復查相關實驗室檢查。
28.常用的口腔護理液有哪些?各自的作用是什麽?
生理鹽水清潔口腔,防止感染;
1%-3%雙氧水殺菌除臭,適用於口腔感染有潰爛壞死組織的患者。
1%-4%碳酸氫鈉溶液堿性溶液,適用於真菌感染。
0.02%洗必泰溶液清潔口腔,具有廣譜抗菌活性。
0.02%呋喃西林溶液清潔口腔,具有廣譜抗菌活性。
0.1%醋酸溶液適用於銅綠假單胞菌感染。
2%-3%n硼酸溶液酸防腐劑,抑菌
0.08%甲硝唑溶液適用於厭氧菌感染。
29.氧療的種類有哪些?他們適合什麽樣的患者?
(1)低濃度氧療:吸氧濃度
(2)中等濃度氧療:氧濃度為40%-60%0,適用於通氣/灌註比明顯失衡或明顯彌散障礙的患者,如肺水腫、心肌梗死、休克等。
(3)高濃度氧療:吸氧濃度>;60%以上。適用於單純缺氧、無二氧化碳儲存的患者,如成人呼吸窘迫綜合征、心肺復蘇後生命支持階段。
(4)高壓氧治療:指在專門的加壓艙內,以2-3 kg/cm2的壓力給予100%的氧氣吸入,如壹氧化碳中毒、氣性壞疽等。
30.簡述氧療註意事項。
(1)註意病因。
(2)保持呼吸道通暢。
(3)選擇合適的氧療。
(4)註意加濕和加熱。
(5)定期更換和清洗消毒,防止汙染和導管堵塞。
(6)氧療效果評估。
(7)防止爆炸和火災。
31.氧氣濃度和氧氣流量怎麽換算?
氧氣濃度(%)=21+4*氧氣流量(升/分)
32.氧氣霧化吸入有哪些註意事項?
(1)正確使用供氧裝置,註意用氧安全,氧氣濕化瓶內不要盛水,以免稀釋藥液,影響療效。
(2)霧化時,指導患者經口深吸氣,然後屏氣1-2秒,經鼻呼氣,氧氣流量6-8 l/min。
(3)觀察患者排痰情況,霧化後協助患者清潔口腔。
33.青黴素過敏性休克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呼吸道阻塞癥狀:胸悶、氣短、有瀕死感。
(2)循環衰竭癥狀:面色蒼白、出冷汗、起病突然、脈搏微弱、血壓下降、易怒等。
(3)中樞神經系統癥狀:頭暈、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識喪失、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4)其他過敏反應:蕁麻疹、惡心、嘔吐、腹痛、腹瀉。
34.簡述青黴素過敏性休克的急救護理措施。
(1)立即停藥,讓患者就地平躺。
(2)立即皮下註射0.1%鹽酸腎上腺素。0.5-1毫升,患者要減量。如果癥狀沒有緩解,可每30分鐘皮下或靜脈註射0.5毫升藥物
(3)吸氧。呼吸受到抑制時,應立即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並肌肉註射呼吸麻醉混合液。喉頭水腫影響呼吸時,應立即準備氣管插管或配合氣管切開。
(4)過敏。
(5)糾正酸中毒,遵醫囑給予抗組胺藥。
(6)心臟驟停時,立即進行心肺復蘇。
(7)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尿量等病情變化,註意保暖,做好病情動態記錄。在病人脫離危險之前,不應該移動他們。
35.靜脈穿刺工具如何分類?
根據導管放置的血管類型,可分為:外周靜脈導管和中心靜脈導管。根據導管長度可分為短導管、中導管和長導管。
36.靜脈留置導管如何沖洗和封管?
(1)管道沖洗法:沖洗液通常為生理鹽水,采用脈沖沖洗法。外周留置針可用5ml註射器沖洗;Picc導管要用10ml以上的註射器沖洗。沖洗液的最小量應為導管和附加裝置容量的兩倍。
(2)密封方法:
①鋼針法:在肝素帽內留少許針尖,當脈沖註射還剩0.5-1 ml封管液時,推封管液,同時拔針(推液速度快於拔針速度),保證留置導管內充滿封管液,使導管內無藥液或血液。
②無針接頭法:沖洗完管子後,拔出註射器前將小夾子盡可能靠近穿刺點,夾住小夾子後拔出註射器。
37.常見輸液反應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1)發熱反應:常發生於出廠輸液後數分鐘至1小時。它的特征是發冷、發冷和發熱。輕度體溫38℃左右,停止輸液幾小時內可恢復正常;嚴重者先有寒戰,繼而高熱,體溫可達40℃以上,並伴有頭痛、惡心、嘔吐、脈率等全身癥狀。
(2)急性肺水腫:患者突然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咳嗽、粉紅色泡沫樣痰。嚴重時,痰液可從口腔和鼻腔湧出。聽診肺滿濕鑼,心率快且不規則。
(3)靜脈炎:沿靜脈出現條索狀紅線,局部組織紅、腫、灼痛,有時伴有寒戰、發熱等全身癥狀。
(4)空氣栓塞:患者感到胸部異常不適或胸骨後疼痛,繼而呼吸困難,起病劇烈,並伴有瀕死感。聽診心前區可聽到響亮而持久的“氣泡聲”。
38.簡述輸液過程中急性肺水腫的原因及處理措施。
原因:
(1)輸血速度太快,短時間內輸了太多液體,使循環血量劇增,心臟負荷過重。
(2)患者原有的心肺功能障礙。
處理措施:
(1)立即停止輸液,通知醫生急救。如果條件允許,患者可坐直,雙腿下垂,以減少下肢靜脈回流,減輕心臟負擔。
(2)給人高流量氧氣,壹般氧氣流量為6-8 l/min。同時在濕化瓶內加入20%-30%的乙醇溶液。
(3)遵醫囑給予鎮靜、平喘、強心、利尿、擴血管藥物。
(4)必要時,應依次捆綁四肢。使用橡膠止血帶或血壓計袖帶適當加壓阻斷靜脈血流,每隔5-10 min依次松開壹側肢體止血帶,可有效減少靜脈回血量。癥狀緩解後,逐漸撤除止血帶。
39.輸液時出現空氣栓塞,患者應該采取什麽體位?為什麽?
病人應該被放置在左側位,保持頭低腳高。這個位置有利於氣體飄向右心室尖部,避開肺動脈人口。隨著心臟的收縮收縮,空氣混合成泡沫,少量進入肺動脈,逐漸被吸收。
40.甘露醇的使用有哪些註意事項?
(l)嚴禁肌肉或皮下註射,以免藥物滲漏引起皮下水腫或組織壞死。
(2)不要與其他藥物混合靜脈滴註。
(3)靜脈滴註應使用大針,20-30 min內靜脈滴註250ml液體。
(4)在應用脫水劑的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和記錄人的容量、血壓、脈搏和呼吸。
(5)能迅速增加血容量,心功能不全和急性肺水腫患者禁用。
41.根據紅細胞膜上抗原的種類,有哪些血型?
(1)A型:紅細胞膜上只存在壹種抗原。
(2)B型:紅細胞膜上只有B抗原。
(3)3型)AB:紅細胞膜上有A、B兩種抗原。
(4)O型:紅細胞膜上既沒有A抗原,也沒有B抗原。
42.成分輸血有哪些註意事項?
(1)壹些血液成分,如白細胞、血小板等。(紅細胞除外),存活期短,所以24小時內(從采血算起)給人體輸血為宜。
(2)除血漿和白蛋白制劑外,所有其他血液成分應在輸血前交叉配血。
(3)輸血前遵醫囑給予抗過敏藥物。
(4)如果患者需要在輸成分血的同時輸全血,應先輸成分血,再輸全血,以保證成分血的最佳效果。
43.常見的輸血反應有哪些?
①發熱反應;
②過敏反應;
③溶血反應;
④大量輸血反應;
⑤細菌汙染反應;
⑥疾病感染等。
44.輸血時過敏反應怎麽處理?
(1)輕度過敏反應,減慢輸血速度,給予抗過敏藥物。
(2)如有中、重度過敏反應,應立即停止輸血,皮下註射0.1%腎上腺素。0.5-1 ml,靜脈註射地米松等抗過敏藥。
(3)呼吸困難者吸氧,嚴重喉頭水腫者氣管切開。
(4)循環衰竭患者給予抗休克治療。
45.輸血發生溶血反應的原因有哪些?怎麽處理?
原因:
(1)輸入了異型血。
(2)輸入了不良血液。
(3)Rh因子引起的溶血。
處理措施:
(1)立即停止輸血,並通知醫生。
(2)吸氧,建立靜脈通路,遵醫囑給予降壓藥或其他藥物。
(3)將殘留血液、病人血液樣本和尿液標準木送至實驗室進行檢驗。
(4)雙側腰封並用熱水瓶熱敷雙側腎區,可解除腎小管痙攣,保護腎臟。
(5)堿化尿:靜脈註射碳酸氫鈉溶液。
(6)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和尿量,插入導尿管,每小時檢測尿量,並做好記錄。
(7)如有休克癥狀,應進行抗休克治療。
(8)心理護理:安慰患者,消除其緊張和恐懼。
46.疾病觀察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壹般觀察:發育與體型、飲食與營養狀況、面容與表情、體態、姿勢與步態、皮膚與黏膜等。
(2)生命體征觀察。
(3)對意識狀態的觀察。
(4)對瞳孔的觀察。
(5)精神狀態觀察。
(6)特殊檢查或藥物治療觀察。
(7)分泌物、排泄物和嘔吐物的觀察。
47.如何判斷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
(1)嗜睡:最輕微的意識障礙。蒸汽患者處於持續睡眠狀態,但他可以被言語或輕微刺激喚醒。醒來後能正確、簡單、緩慢地回答問題,但反應遲鈍,停止刺激後很快入睡。
(2)曖昧:程度比困意更深。以定向障礙、思維和語言不連貫為特征,可有幻視、幻覺、躁動、譫妄或精神錯亂。
(3)睡眠:患者處於深度睡眠狀態,不易醒來。但可通過壓迫眶上神經、晃動身體等強刺激喚醒。醒來後回答含糊或不著邊際,停止刺激後又睡著。
(4)淺昏迷:大部分意識喪失,無自主活動,對光、聲刺激無反應,對疼痛刺激可有痛苦表情或肢體退縮等防禦性反應。
(5)深度昏迷:意識完全喪失,對各種刺激無反應。
48.如何判斷瞳孔大小?
自然光下,瞳孔直徑2-5毫米,平均3-4毫米.
病理情況下,直徑小於2mm的瞳孔為瞳孔收縮,直徑小於1mm的瞳孔為針狀瞳孔。瞳孔直徑大於5mm為散瞳。
49.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表現有哪些?如何預防?
臨床表現:
(1)患肢腫脹,皮膚溫度升高。
(2)局部劇烈疼痛或壓痛。
(3)人類體征為陽性,過度的跺腳關節背屈試驗可引起小腿劇烈疼痛。
(4)淺靜脈擴張。
預防措施:
(1)適當運動,促進靜脈回流。長期臥床休息和制動的病人,加強臥床鍛煉;患者術後早期下床活動;如果血液處於高凝狀態,可預防性使用抗凝藥物。
(2)保護靜脈:長期輸液,盡量保護靜脈,避免同壹部位重復穿刺。盡量避免下肢靜脈輸液。
(3)戒煙。
(4)吃低脂肪、高纖維的飲食,保持大便通暢。
50.護理文書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1)及時:護理記錄必須及時,不得延誤或提前,不得遺漏。
錯誤,以保證記錄的及時性。搶救未能及時記錄的,應當在搶救結束後6小時內如實記錄,並註明搶救結束時詢問和記錄的時間。
(2)準確性:內容真實正確,記錄時間應為實際給藥、治療、護理時間。
(3)完整性:眉欄和頁碼必須填寫完整。記錄是連續的,不是空的。在每條記錄後簽上全名。
(4)簡短:重點突出,簡潔流暢,使用醫學術語和公認的縮寫。
(5)字跡清晰:按要求用紅藍筆書寫,字跡清晰,字體正確,整潔。不得塗改、剪貼或濫用簡化字。
護士的基本護理知識2護士應掌握的基本知識如下:
壹、具有壹定的文化素養、護理理論和人文知識,以及參與護理教育和護理研究的基本知識。能勝任護理工作,勇於學習業務技術,保持較高的護理水平。
二、有較強的護理技能,能應用護理程序的工作方法解決患者現存或潛在的健康問題。
三、有健康的心理,開朗穩定的情緒,寬容豁達,強健的體魄。工作作風嚴謹、含蓄、積極、果斷、敏捷、求實。
第四,講究文明禮貌,使用規範的語言,態度和藹,穩重端莊,衣著整潔,儀表大方。
五、具有良好的醫德、誠信。不做違背道德良知的違規操作,不做不忠於職守的工作,維護職業聲譽。
擴展數據:
護士的工作內容:
1,不能違章作業,勞保穿戴整齊,執行基礎和專科護理常規、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及相關規章制度。
2、協助醫生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咨詢、疏導、會診和治療工作。對患者有高度的同情心,善解人意,有愛心,積極熱情,表情和藹,說話輕聲細語,工作耐心細致,回答問題不與患者爭吵。
3、執行醫囑和護理技術操作。註意巡視,觀察病情和輸液情況,發現異常及時向醫生報告;協助治療新的、外科的、緊急的和危重的病人;負責準備和采血,護送危重病人外出檢查。
4、經常深入病房與患者溝通,以獲取有關患者病情的信息,了解患者的疑惑,及時解決患者的問題,給予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
5、加強醫學和護理新知識的學習,重點學習本科室的相關知識。這個科室每個病人的病情都是用藥物治療的,就像對他的手背壹樣,在檢查治療和護理的時候應該心中有數。壹旦出現錯誤,可以及早發現,準確判斷。
6、負責醫療文件和物品的管理,做好庫存交接。下班後,做好清潔衛生和第二天工作的準備,保持工作環境整潔美觀。及時報告和反映患者對醫院服務的意見和要求,並做好記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