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鄭和下西洋多少次經過泉州?

鄭和下西洋多少次經過泉州?

是的,在古代,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對外港口。

鄭和下西洋與福建關系密切。福建長樂是鄭和下西洋開陽的起點,長樂的太平港曾是鄭和船友駐紮的港口。泉州是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的錨地和多次下西洋的必經之地,也留下了相當豐富的歷史文獻和實物古跡。

福建的歷史記住了那個身影。

鄭和下西洋與福建關系密切。福建長樂是鄭和下西洋開陽的起點,長樂的太平港曾是鄭和船友駐紮的港口。泉州是鄭和第五次下西洋的錨地和多次下西洋的必經之地,也留下了相當豐富的歷史文獻和實物古跡。

泉州文史專家陳鵬曾著有《鄭和與泉州古跡探秘》,並談及鄭和在泉州留下的諸多古跡。其中不乏“泉州東門外靈山墓香”、“泉州景清廟拜”、“九日山祈風”、“崀山三寶宮設壇拜”、“青陽石鼓廟分香”、“深滬三寶街露營”等遺跡。這些遺物有相應的實物或歷史文獻證實。去年春天,泉州開始了第壹次全市範圍的鄭和古跡普查,由於鄭和留下的古跡眾多,成為央視拍攝專題片1405——鄭和下西洋的主要景點。

福建長樂是鄭和七下西洋在開陽的起點,長樂太平港是鄭和船友駐紮的港口。鄭和七下西洋前,曾在長樂刻下“天妃精神回應的故事”石碑。鄭和第三次下西洋歸來後,在長樂南山三峰塔東側修建了天妃宮。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三清殿銅鐘,鑄造於鄭和七下西洋之前。此外,長樂目前還有鄭和駐防的石羊街、鄭和改名的宋代三豐塔、田公主廟(1956年倒塌,2001年在原址重建)、三寶巖、三寶巖鄭和像,是鄭和重修龍峰書院的地方,也是近年新發現的。

現存最珍貴的文物是省級文保單位——天妃淩影直碑。這是明朝宣德六年十壹月,鄭和第七次遠征。全文為1177字,記錄了鄭和七下西洋的時間、所到國家及在長樂的活動。數百年後,它成為我國研究鄭和下西洋最珍貴的資料,現保存在長樂鄭和歷史文物博物館。

鄭和為什麽選擇福建?

鄭和為什麽選擇長樂和泉州?換句話說,鄭和為什麽選擇福建?

歷史學家認為,福建對鄭和下西洋做出了幾項貢獻-

首先,它為鄭和下西洋建造了壹艘海船。而且福建的氣候特別適合船隊集結和航行。

除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福建還有強大的造船力量作為後盾。福建山少耕地少,沿海人以海為田,海中捕魚,出海航海,貿易為主要職業。福建山區廣闊,森林資源豐富,為發展造船業提供了物質基礎;另壹方面,福建造船歷史悠久,經驗豐富。長樂是最早的造船地,泉州也是福建著名的造船地。福船早就相當有名了。據考證,由於鄭和船隊每次都是從福建長樂太平港五虎門起航,為了方便鄭和下西洋,太平港建造了壹些寶船。

鄭和研究專家認為,鄭和下西洋的次數在48次到63次之間,相關記載顯示,福建先後5次建造了380艘船只,足夠永樂時期6次下西洋。從建造時間來看,這五艘寶船都是為鄭和下西洋任務建造的,而且五艘寶船都是福建建造的。從施工現場看,都在靠泊基地長樂。《復篡福建通誌》卷271中有明確記載:“七年(1409)春正月,太監鄭和從福建出航至西南,在長樂造巨輪。”

二是為鄭和下西洋輸送大量人力。

當時福建的泉州、長樂是沿海鄒魯、魚米之鄉,可以為鄭和下西洋提供各種航海、貿易、翻譯人才,補充海上物資。宋元時期,泉州港的海外貿易空前繁榮。雖然到了明朝開始衰落,但是經濟還是很發達的。

近年來,泉州文史界的壹些發現也表明,鄭和下西洋時曾在泉州招募船夫。從去年在安溪發現的手抄本《鄧氏宗譜》內容可以推斷,是第壹個隨鄭和下西洋的泉州人。

福建人王景洪近年來也引起了許多歷史學家的註意。對於指揮七下西洋的大型航海活動,單靠鄭和的航海技術和經驗是難以承擔的。具有“大使”身份的福建人王景洪是鄭和的得力助手。他是歷次航行的首席航海家。他曾親自率領艦隊遊遍大西洋東部,還多次擔負向海外各國派遣大使的使命。

三是接待和護送各國駐華使節。

鄭和下西洋後,極大地促進了中外和平友好交流,促進了對外經濟貿易。許多國家的國王及其親屬和使節陪同鄭和寶船向中國進貢,在福州或泉州登陸,然後通過驛道前往北京。

鄭和七下西洋開創了世界航海史,因為他每次出海都與福建有著密切的聯系,這也給福建的造船、航海和社會經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明代王應山在《杜敏紀》中記載,鄭和在長樂造船,使貿易如雲。(李征)

5月16日,“鄭和下西洋與華僑華人”系列活動在長樂開幕。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和澳門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多位嘉賓出席了此次活動。(新華社)

鄭和與泉州古跡

聖墓芬芳。

鄭和在1417年第五次遠航麥加之前,還參觀了泉州東門外靈山的聖賢墓。當時被當地官員溥和日記住的走香牌位,至今還豎立在走廊西側。碑文寫道:“鄭和,帝國總統帥太監,出使西域諸國,公幹。永樂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他行了壹次香火,希望神靈保佑。甄福普和日記李。”據《蒲氏族譜》記載:“日和,字貴甫,壽聖公次子...永樂十三年,他和太監鄭和下詔到西域尋玉璽,封了泉州衛鎮孚泗,聖墓碑猶存。”泉州景清廟祭拜

泉州土門街景清寺,又稱“聖佑寺”。鄭和作為壹個虔誠的穆斯林,前往泉州著名的景清寺朝拜,是勢在必行的。西山雜誌有相關記載。◇九日山祈風

《西山雜誌》記載,鄭和船隊“第九日停泉州,清真寺祈禱”。《鄭和史跡選》證明九日山“鄭和下西洋時,也曾在此設祭,以求壹路平安,往來嵇康”。◇連接官廳和鄭和大堤

惠安白旗是“九鄉國”的回族鄉,傳承著開基祖師與鄭和穆斯林的兄弟情誼,並以此為榮。人們說這裏的官廳亭和鄭和堤是他們友誼的見證。◇《鄭和航海圖》

鄭和航海圖是中國第壹張關於海洋地理的世界地圖。記述鄭和下西洋的地理區域和航行路線,是研究中國航海史、中西交流史和航海史的珍貴資料。如圖,當時屬於泉州的地方有八個:崇武站、泉州站、檢署、永寧站、深滬檢署、金門千戶站、嘉禾千戶站、大塢山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