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關於創業的調查報告怎麽寫?

關於創業的調查報告怎麽寫?

普通農民創業能成功嗎?賣農產品能發財嗎?我們身邊成功的普通人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實現夢想的?前幾天,壹個聚焦普通人個人創富的論壇,與知名大企業家無關,而壹份關於身邊普通人創業的調查報告,似乎讓我們捕捉到了問題的答案。

2008年2月6日至20日,由中央電視臺《致富》欄目主辦的第二屆致富經驗交流年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發布了由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中國農業大學MBA中心、國家發改委中小企業合作協調中心聯合開展的最新中國百姓創業調查報告。

企業家大多和“農業”這個詞聯系在壹起。在為期三天的年會上,八位“把小生意做成大買賣”的普通人成為今年的模範“創業英雄”。楊,壹個在河北農村長大的女孩,找到了壹條新的道路,開始用她瘦弱的身體打扮成壹個胖子。王茶英靠做豆腐積累了上百萬的財富,坐上了蕭山地區同類企業的頭把交椅,最後把豆腐出口到歐美;北京平谷60歲的農婦張淑英,44歲開始創業,從建材發展到飲料業、旅遊業。她的固執和堅持使她獲得了成功,她被稱為“老太太”。張,河北人,早年跑到廣州經營水果,現在開了特色南瓜種植基地。他種的巨型南瓜是作為藝術品買的,單品賣了8000元。李俊,河南安陽人,專門生產水果紙袋。這個“給水果穿衣服的人”,在全國六個省都做過生意,大大提升了蔬菜水果的價值,年利潤過百萬元。吳勝英,山東淄博人,從多種小吃市場開發出新產品“烤雞蛋”,壹舉進入超市;最離奇的創業英雄還包括職業養牛人王守洪。他其實是從牛糞中發現了商機,用牛糞作為培養基地種植蘑菇,現在打算銷往海外市場。他還投資80萬成立了壹個科技園,準備把牛糞包裝起來作為商品出售。

這些成功的企業家或多或少都和“農業”這個詞有關。他們要麽是農民,從事農產品經營,要麽和農業有來往。“他們可能出身不好,沒有高學歷,白手起家,卻找到了別人找不到的機會,找到了別人找不到的市場,做了我們可能做過但沒做過的事情。”中國農業大學MBA研究中心主任傅這樣評價這些“全民創業英雄”。

創業65438+萬元就可以開始了。《中國百姓創業調查報告》揭示了普通人創業成功的秘密。報告顯示,48%的創業者創業資金在65438+萬元以下,也就是說有65438+萬元就可以創業。另外,26-35歲是創業的黃金年齡,近壹半的人在這個時期創業。

報告還顯示,員工和農民是創業的主力軍。企業員工占比最大,占41.56%;其次是農民,25.11%。企業家中男性的比例約為女性的3倍,前者為77%,後者為23%。男女選擇創業的行業存在顯著差異:女企業家選擇的前三個行業是餐飲、批發零售和信息服務;男性企業家選擇的前三大行業是批發和零售業、工業加工和農業加工。據調查,門檻低、資金周轉快的行業是普通創業者最有可能成功的行業,而這些小人物80%的資金來源於個人家庭儲蓄或家庭貸款,而能夠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的資金比例相對較少。

報告的調查結果還分析了企業家可能遇到的困難。其中,融資、市場需求、技術人才、內部管理是創業者在各個階段都可能面臨的困難。調查顯示,48%的創業者都經歷過失敗,企業的失敗被最多創業者認可是因為資金周轉的問題,其次是創業項目選擇錯誤,第三是管理不善。創業者要想成功,必須具備壹定的素質和能力。研究表明,企業家應具備的五大素質是:誠實守信原則、人際交往能力、創新理念、靈活技能和把握機會的意識。這五種能力應該是:營銷能力、財務管理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技術管理能力、生產運營能力。

目前創業者最高學歷中,高中學歷占比最大,大專次之。創業者最高學歷與創業時相比,總體趨勢是向高學歷方向發展:小學、初中、高中學歷的創業者在減少,大專、本科、研究生學歷的創業者在增加。有意思的是,創業者有讀書的習慣。將近壹半的人平均每天花1到2個小時學習。約73%的創業者學習是為了自我提升和工作需要。

據悉,中國近百名在個人創富領域實現財富夢想的普通人齊聚本次年會暨論壇,數千名來自全國各地做小生意的企業家來到這裏,共同探討人們致富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