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堅持“服務經濟,面向市場;服務學生,以能力為標準;服務社會,以滿足不同教育需求為目標”,辦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不斷拓寬辦學思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內部管理,爭創壹流質量,特色發展,全面提升辦學水平。目前,學校已經形成了長期兼容、中高等職業教育相結合、學歷教育與社會培訓並舉的辦學格局。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內涵式發展和“133”教育質量監控工程(“133”是指學生畢業前必須取得“外語/普通話”、“計算機”、“家政”等三項基本生存技能證書,取得三項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才能取得1。在學校“專家咨詢委員會”的指導下,以“課程模塊化、技能項目化、培養層次化、考核社會化”為總體目標,數學、外語等文化課和數控機床操作與維護技術、現代控制技術基礎等專業課的20余種校本教材積極開發並投入使用。全面開設選修課,加強英語、韓語等外語教學,努力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積極探索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課堂教學改革,創建“滾動式”職業技能培養模式,實施以學分制和彈性學制為主要內容的教學管理改革和制度創新,努力構建多種促進學生成才的途徑。各專業技術中級工合格率達90%以上,多名學生在國家級、省級職業學校學生專業技能競賽中獲獎。2005年,學校在7項競賽中獲得14項壹等獎,名列全市第壹。職業中專教改班堅持“升學”和“就業”雙軌,其對應的高考成績壹直在全市名列前茅。超過65,438+0,000名學生被東南大學、蘇州大學和其他高等院校錄取。2009年江蘇省本科院校錄取129人。多年來,學校不僅為地方經濟建設輸送了數以萬計的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還培養了數十名靠自己努力成才的廠長、經理。
學校加強專業現代化建設,以專業現代化推進學校建設現代化,根據市場變化不斷優化和註重專業結構,打造專業品牌,重點培育加工制造、電子信息、酒店服務與旅遊管理、貿易金融等四大專業,建設機電、計算機、電子等三個省級示範專業。2004年3月,被教育部等六部委確定為國家數控技術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基地。學校非常重視實訓基地建設,先後投資2000多萬元建設了機電、數控、電工電子、計算機等專業實驗室和實習工廠。,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學校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不斷豐富和拓展專業建設的內涵,鼓勵專業教師開展科研創新、技術開發和新產品研究。數控專業教師成功完成普通車床改裝數控車床的研發,成功改裝“廣都”系統數控車床;機電教師參與浙江大學辰光數控車床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創新,獲科研改革壹等獎。
高素質的教師是學校提高辦學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近年來,學校著力培養專業帶頭人和“雙師型”教師,大力實施師德師風、教師能力、名師工程,通過“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全面提升專業教師水平。鼓勵在職教師攻讀教育碩士、碩士學位,支持專業教師取得高級工程師、技師證書,選派優秀教師出國留學,在市直學校率先選拔“首席教師”,設立“名師工作室”,努力改善骨幹教師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學校還從企業引進了40多名高級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實習指導教師,打造了壹支專職結合、結構合理的高素質教學團隊。計算機專業教師獲鹽城市計算機技能大賽金獎並赴省參加比賽,獲“江蘇省電子信息產業技術能手”稱號;2005年,學校在省級職業學校教師精品課程競賽中獲得語文、數學、英語三個學科組第壹名。
學校非常重視通過順暢的就業輸出來促進招生和畢業生的就業安置。與AUO光電(蘇州)有限公司、金誠集團、大嶽起亞集團等30多家大中型企業簽約,實施“訂單”教育,將現代企業文化和“5S”管理理念引入校園,與大型企業建立實驗實習基地,建立以企業命名的班級。完善落實畢業生跟蹤服務制度,定期深入企業,了解工作生活情況,根據企業實際就業和學生發展情況不斷調整教學要求,確保校企無縫對接。多年來,畢業生就業安置率達98%,對口就業安置率達85%以上。為進壹步放大優質教育資源,學校不斷拓展服務功能,積極開展社會培訓、下崗職工再就業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與蘇南等經濟發達地區的企業集團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主動與當地支柱產業聯姻,實施“訂單”培養,實現職業培訓與就業的有機銜接。每年舉辦數控、計算機、電子等培訓班30余期,培訓就業1500余人。
學校堅持依法治校,實行科學民主管理。1984以來,實施了以“校長選舉責任制、教職工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三制”改革,20多年來通過選舉產生了三屆八中校長。教職工民主選舉校長,校長公開聘任副校長、中層幹部和教職工,實現了學校人事從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從行政管理向合同管理的轉變。教職工參政議政意識強,工作熱情高,事業心和責任感不斷增強。學校的民主管理經驗經常被媒體報道,受到上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表彰。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深化中小學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進壹步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促進我市教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2004年6月底,市教育局黨委在全校率先實施了校長“民主公推、差額直選”改革試點並取得成功。
近年來,學校先後被上級政府和主管部門表彰為省市級文明單位、省市級示範學校、全國省職業技術教育先進單位、全國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省中小學黨建先進集體、省教學科研先進集體、省德育先進學校、省校務公開宣傳先進單位、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先進集體。市委、市政府和國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關註這所學校的發展。省教育廳廳長王斌泰、市委書記、市人大主任張九漢、教育部副部長劉占山等領導實地考察了學校,對學校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為進壹步做強做大學校,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決定對新學校進行搬遷。新校區占地500畝,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總投資2億多元,在校生7500人。是鹽城市第壹所搬進職教園區的學校。新校區於2006年9月投入使用。新校區的建設充分體現了人文、科技、環境教育的理念,集智能化、信息化於壹體,將成為集教育培訓、科學技術研究、產品開發於壹體的多元化綜合性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