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我國科技成果轉化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我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受體制、投資、市場等多種因素影響,使得科技成果轉化不暢,導致轉化率、轉化效益和對經濟發展的貢獻較低。

體制因素

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制度因素是指對成果轉化起負面作用的制度或政策。主要包括科研項目立項制度、企業管理機制、職稱評審制度、成果評價和利益分配機制四個方面。

1.科研項目立項機制

科研選題和立項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系到科研的順利進行,也關系到科研成果的順利轉化。受傳統計劃經濟的影響,項目立項和科學研究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科研經費長期由國家撥款,科研成果也由國家組織鑒定,在壹定程度上“指導”科研項目,從選擇項目、確定研究深度和方向到項目評估等。,多半是為了獲得可觀的學術獎項。科技人員不必花費精力考慮成果轉化,更不用說為後續的科技產品開發在市場上尋找商機,造成了重研究輕轉化的嚴重問題。這樣,由於缺乏對科研成果應用價值的市場評價,大量科研成果理論性強,但應用範圍窄,市場需求大、產業價值大的成果少之又少,降低了企業的吸引力和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各方面的投入,造成大量成果被“閑置”和有錢找好項目之間的失衡。

2.企業管理機制

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產品的開發、設計、生產和擴散都由政府控制,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成為科技成果推廣應用的主體,政府則演變為宏觀調控者。企業職能轉變正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期,舊的科研體制阻礙了企業作為科技轉化主體的作用發揮。主要表現在:①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都有計劃經濟的痕跡。現階段,企業在戰略管理和決策上仍然受到政府和上級部門的制約,自主性難以發揮。②企業的經營活動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的幹預,許多企業產權不清,使其缺乏技術創新的動力。我國科技主力軍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校,企業缺乏轉化科技成果的高技術人才,無法對科技成果的先進性、適用性和市場前景做出正確的分析。正是由於上述因素,企業缺乏依靠科技進步實現自身發展的動力,而是依靠現有資源和工藝維持現狀或依靠生產資料投入的增加,片面追求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管理決策者往往不註重長期投入,導致企業科技成果的研究和轉化存在明顯的短期行為。

3.職稱評定系統

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職稱評審指標體系壹般以發表科研論文(著作)的數量和質量、科研成果獲獎數量等量化指標為依據,需要達到壹定標準才有資格參加職稱評審。對是否申請專利、是否產生經濟效益沒有要求,這些指標也不作為晉升、獎勵、計算工作量的條件之壹。這種體制使得高校和科研院所把重點放在科研成果的學術水平和獲獎登記上,促進了科研成果的產出,而對科研成果轉化的水平和質量重視不夠,導致科研人員不重視市場信息的收集和研究,缺乏對市場需求的了解,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花在研究和撰寫論文上,很少關註可行性, 科研成果的實用性和經濟性,明顯與市場需求脫節,科研成果轉化能力低。

4.業績評價和利益分配機制

科技成果本質上是對科技開發和研究的創造性活動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我國雖然在2003年頒布了《科技評價辦法》,但只是原則上規定了科技評價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再加上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市場未來的不可預測性以及缺乏權威的科技成果評價機構,我國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尚不完善。在評價方式上,重視結果評價,忽視過程評價,過分強調學術產出和學術水平,導致學術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在評價過程中,重視轉化前的評價(科技的研究、開發、中試、示範),忽視轉化後的評價(科技的中試、轉讓、轉化、應用),導致實驗室產品無法順利進入市場(歐陽迪,2010)。就評價對象而言,大部分是科技人員,忽視了從事科技成果推廣的廣大科研管理人員,使得懂技術、會管理、會經營的專業人才普遍缺乏(李,2008)。

利益分配是壹個復雜的問題,涉及很多利益。由於缺乏市場談判和交易經驗,高校和科研機構中的科技人員在不完善的技術交易市場中往往處於不利地位,市場信用、科技評價、法律法規等方面的約束使他們的利益難以得到真正的體現和尊重(李瑋,2006)。國家雖然頒布了壹些政策法規,但缺乏配套的實施細則,協調和監管非常薄弱,導致價格和利益分配上的供需差異,影響了轉化的結果。

(B)投入因素

投入因素是指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人力、財力、物力的投入不足。科技成果轉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人才、物質條件等要素資源,優化配置各種要素資源,才能實現成果轉化。投入機制的不完善會影響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

1.資本投資不足

資金是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向企業商業化轉化的重要保證和前提。由於成果轉化是壹項高風險、高投入、高收益、長期的活動,很難從常規商業渠道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對於高校和科研院所來說,不具備自我轉型的資金實力;對於金融機構來說,出於安全考慮,大多願意把資金借給壹些有名有勢的大公司;對於企業來說,面對承擔高風險的巨大壓力,企業希望通過相關政策與風險投資機構和金融機構分擔風險(劉海燕,2002)。沒有資金的支持,成果的轉化是不可能的。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我國金融市場有了很大發展,但尚未形成國家、地方政府、企業、事業單位、金融機構等組織或個人共同投資的多渠道、多層次的投融資體系。科研開發的風險投資還很少,中試、商業化、產業化的資金更是有限,不利於科技成果轉化。

2.缺乏高層次人才

人才是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最關鍵因素。缺乏專門的科技推廣人才是我國科技成果轉化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相關人員缺乏市場工作經驗,既不能對成果進行深入的評估和咨詢,也不懂營銷技術。科技成果轉化多以組織各種成果展覽、交易、信息發布會等形式進行,服務工作不深入,導致推成果、引資金不到位。大部分有市場前景的科技成果還停留在理論和實驗階段,難以成熟和應用。成熟技術難以快速搶占國內外市場,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沒有發揮出來。

3.技術和設備配置不合理

科技成果轉化的復雜性決定了它需要相關技術和設備的配套,包括科技圖書文獻資源的利用和大型儀器設備條件資源的享受。目前,科技圖書文獻和大型儀器設備的資源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機構。除了壹些資金雄厚、實力雄厚的大企業,中小企業很難承擔技術和設備的費用。而高校和科研機構的科技資源大多限於內部使用,外部企業很難享受到其資源,壹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

(3)市場因素

市場因素是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障礙。主要包括市場交易平臺的缺失和中介服務機構的不完善。

1.缺乏市場交易平臺

市場交易平臺是科技成果轉化的技術保障。近年來,我國科技成果技術市場從無到有,科技信息交流會、技術交易會、通信技術網、技術開發招標會是我國技術交易的主要形式。但是,技術市場發展不完善,成熟度較低,組織機構不健全,缺乏區域性和全國性的信息網絡(詹,林嬌,1996)。高校的科技信息交流多是區域內流通和系統內流通,而與生產部門的供求信息交流不夠順暢,不能滿足技術交易的需要。同時,科技成果轉讓法律法規不健全,管理不夠規範,信息真實性和來源鑒別不夠,導致虛假信息進入市場,無法滿足客戶需求。

2.中介服務機構不夠健全。

科技中介服務機構是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科技成果轉化擴散和科技資源有效配置的重要渠道。雖然近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中介機構發展迅速,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化做出了重要貢獻,但總體上看,我國科技中介機構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大部分中介服務機構功能單壹,結構不完善,服務能力弱,提供信息服務缺乏及時性或準確性,導致科研機構很多成果找不到需求者,企業需要的技術成果找不到合適的供應商,無法實現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有力支撐。中介機構良莠不齊,服務能力差距較大,懂技術、懂管理、懂法律的技術人才嚴重缺乏,缺乏專業的風險評估、技術評估、技術定價能力,企業難以判斷科技成果的價值風險,難以實現市場化(歐陽迪,2010)。因此,在發達國家科技成果轉化過程越來越依賴中介服務體系提供各種服務的情況下,我國的中介服務及其機構在數量和功能上都遠遠不能滿足科技成果轉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