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互聯網加金融到底是怎麽回事?

互聯網加金融到底是怎麽回事?

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依托支付、雲計算、社交網絡、搜索引擎、app等互聯網工具,實現融資、支付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互聯網金融不是互聯網與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安全、移動等網絡技術層面被用戶熟悉和接受(尤其是電子商務的接受)後,為滿足新需求而自然產生的新模式、新業務。是傳統金融行業與互聯網精神相結合的新興領域。

目前互聯網+的金融結構由傳統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組成。傳統金融機構主要是傳統金融服務的互聯網創新、電子商務創新和APP軟件;非金融機構主要是指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金融運作的電子商務企業、P2P模式的點對點借貸平臺、眾籌模式的網絡投資平臺、挖財模式的手機理財APP(理財寶)、第三方支付平臺。

眾籌

眾籌即大眾集資或大眾集資,是指以團購、預購的形式向網友募集項目資金的模式。眾籌的初衷是利用互聯網和SNS的特性,讓創業公司、藝術家或個人向大眾展示自己的創意和項目,贏得大家的關註和支持,進而獲得所需的資金援助。眾籌平臺的運作模式類似——需要資金的個人或團隊將項目策劃交給眾籌平臺,經過相關審核後,可以在平臺的網站上建立自己的頁面,向公眾介紹項目。[3]

點對點貸款

P2P[4] (Peer-to-Peerlending),即點對點信貸。點對點網貸是指借貸雙方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平臺進行撮合。有借貸需求的人可以通過網站平臺找到有借貸能力並願意在壹定條件下借貸的人,通過與其他貸款人分攤壹筆貸款金額來幫助貸款人分散風險,也可以幫助借款人從充分比較的信息中選擇有吸引力的利率條件,如借貸、放款等。

兩種運作模式,第壹種是純線上模式,特點是所有的資金借貸活動都在網上進行,不結合線下審核。通常這些企業對借款人資質審查采取的措施有視頻認證、核對銀行流水賬單、身份認證等。第二種模式是線上線下結合。借款人在網上提交貸款申請後,平臺會通過市內的代理機構,通過入戶調查的方式,對借款人的信用和還款能力進行審核。

第三方支付

狹義的第三方支付,是指具有壹定實力和信用擔保的非銀行機構,借助通信、計算機和信息安全技術,通過與各大銀行簽訂合同,在用戶和銀行支付結算系統之間建立連接的壹種電子支付模式。

根據央行在2010《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中給出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的定義,從廣義上講,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機構作為收付款雙方的支付中介提供的網上支付、預付卡、銀行卡收單等支付服務。第三方支付不局限於最初的互聯網支付,已經成為線上線下全面覆蓋、應用場景更加豐富的綜合支付工具。

數字貨幣

除了蓬勃發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貸款模式、小貸模式、眾籌融資、余額寶模式等形式,以比特幣為代表的互聯網貨幣也開始露出獠牙[5]。

以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為代表的互聯網貨幣的爆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其他任何形式的互聯網金融都更具顛覆性。2065438年8月19日,德國政府正式承認比特幣的合法“貨幣”地位,可用於納稅等合法用途,德國成為世界上第壹個承認比特幣的國家。這意味著比特幣已經逐漸“洗白”,從極客的玩物走向大眾的視線。或許,它能誕生壹個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帝國。

比特幣壹直火熱,大幅下跌。無論如何,這場看似已經離我們很遠的互聯網淘金盛宴,已經慢慢走進了我們的視線,也讓人們看到了互聯網金融的終極形態是互聯網貨幣。所有的互聯網金融只是挑戰現有的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未來互聯網貨幣的發展是對央行的挑戰。或許比特幣會顛覆傳統的金融增長,成為全球第壹貨幣,或者最終崩潰。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比特幣會給人類留下壹份永恒的遺產。[5]

大數據金融

大數據金融是指海量非結構化數據的集合。通過實時分析,可以為互聯網金融機構提供全方位的客戶信息,通過分析和挖掘客戶的交易和消費信息,掌握客戶的消費習慣,準確預測客戶的行為,使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平臺在營銷和風險控制上有的放矢。

基於大數據的金融服務平臺主要是指擁有海量數據的電商企業開展的金融服務。大數據的關鍵是從大量數據中快速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說是快速實現大數據資產使用的能力。因此,大數據的信息處理往往基於雲計算。

金融機構

所謂信息化金融機構,是指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采用信息技術改造或重構傳統經營流程,實現全面電子化經營管理。金融信息化是金融業的發展趨勢之壹,信息化金融機構是金融創新的產物。

從整個金融行業來看,銀行的信息化建設壹直處於行業領先水平。不僅擁有國際領先的金融信息技術平臺,還構建了由自助服務、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組成的電子銀行立體化服務體系。其大規模的信息化-數據集中項目在行業中也處於領先地位。除了基於互聯網的創新金融服務,還形成了“門戶”、“網上銀行、金融產品超市、電子商務”。

金融門戶

互聯網金融門戶是指利用互聯網銷售金融產品,並為金融產品銷售提供第三方服務的平臺。其核心是“搜索比價”模式,利用金融產品的縱向比價方式,將各類金融機構的產品放到平臺上,用戶通過比較選擇合適的金融產品。

互聯網金融門戶多元化創新,形成了提供高端金融投資服務和金融產品的第三方金融機構,提供保險產品咨詢、比價、購買服務的保險門戶。這種模式沒有太大的政策風險,因為其平臺既不負責金融產品的實際銷售,也不承擔任何不利風險,資金根本不經過中間平臺。

低成本

在互聯網金融的模式下,資金供需雙方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自行完成信息篩選、匹配、定價和交易,沒有傳統的中介、交易成本和壟斷利潤。壹方面,金融機構可以避免開設營業網點的資金投入和運營成本;另壹方面,消費者可以在公開透明的平臺上快速找到自己的金融產品,弱化了信息不對稱程度,省時省力。

高效率

互聯網金融業務主要由計算機處理,操作流程完全標準化。客戶不需要排隊,業務辦理速度更快,用戶體驗更好。比如阿裏小貸,依托電商積累的信用數據庫。在數據挖掘和分析之後,介紹了風險分析和信用調查模型。商戶申請貸款、發放貸款只需幾秒鐘,每天可完成10000筆貸款,成為真正的“信貸工廠”。[6]

覆蓋面廣

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客戶可以突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在互聯網上找到自己需要的金融資源,金融服務更加直接,客戶群更加廣泛。此外,互聯網金融的客戶主要是小微企業,覆蓋了傳統金融業的壹些金融服務盲區,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迅速發展

依托大數據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快速成長。以余額寶為例,余額寶上線18天,累計用戶數達到250多萬,累計轉出資金達到66億元。據悉,余額寶的規模為500億元,是公募基金中規模最大的。

管理薄弱

壹是風險控制薄弱。互聯網金融沒有接入中國人民銀行征信系統,也沒有征信共享機制。沒有類似於銀行的風控、合規、催收機制,容易出現各種風險問題。Zhongdai.com和NetWin.com等P2P網貸平臺已經宣布破產或停止服務。二是監管不力。互聯網金融在國內處於起步階段,沒有監管和法律約束,缺乏準入門檻和行業規範,整個行業面臨諸多政策和法律風險。

風險很大

第壹,信用風險高。現階段我國的信用體系還不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還需要配套。互聯網金融違約成本低,容易誘發惡意貸款詐騙、卷款跑路等風險問題。特別是P2P網貸平臺,由於準入門檻低、監管缺失,成為不法分子從事非法集資和詐騙的溫床。去年以來,陶金貸、Youyi.com、安泰卓越等P2P網貸平臺相繼曝出“跑路”事件。

二是網絡安全風險大。我國互聯網安全問題突出,網絡金融犯罪問題不容忽視。壹旦被黑,互聯網金融的正常運行將受到影響,危及消費者的資金和個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