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徐州有哪些產業集群?

徐州有哪些產業集群?

區域產業集群的競爭力特征

按照波特教授的理解,產業集群是指在某壹特定領域(通常以某壹主導產業為核心),大量產業聯系緊密的企業和相關配套機構在空間上聚集,形成強大而持續的競爭優勢的有機整體。其競爭力是集群中的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通過競合機制給整個集群帶來持續的競爭優勢。國內外實踐證明,產業集群是壹種有效的區域發展戰略,是提高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有效途徑,是經濟發展到壹定階段的必然趨勢。因此,區域經濟競爭力已經演變為區域產業集群的競爭力。通過對順德家電、溫州打火機、嵊州領帶、諸暨大唐襪業、紹興紡織集群等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的研究,發現它們具有以下特點:

主導產業定位明確,產業鏈長。這些集群是由許多相互關聯的企業圍繞某壹特定領域發展起來的,主導產業定位明確。因此,集群的發展方向始終是產業鏈的縱向和橫向擴展。企業會進行有效的分工,生產的專業化會越來越細,帶動相關部門的發展。當集聚區規模進壹步擴大時,區域內的市場需求空間將被打開,對分工更細、專業化更強的產品和服務的潛在需求將相應增加,產業鏈也將擴大。

產業鏈上的各個節點都是充分競爭的,企業可以不斷創新。這些集群中有很多產業鏈節點,每個節點都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企業。例如,浙江省紹興縣有56,600個紡織單位分布在不同的節點上。這有利於企業的專業化和精益求精,有利於提高效率,有利於技術創新。因為環境是壹樣的,為了讓我們的產品比當地很多同行的成本更低,質量更好,顏色和品種更有特色,我們需要多動腦筋,有更好的創意。而壹個好的創意是很難長久享受的。通過人的流動和用戶之間的連接,好的創意很快就會被當地的同行學習。壹個企業要想長期保持領先,就需要不斷創新。因此,整個產業集群區域的創新壓力正在上升。

產業集群內生產性服務業的社會化、協作化程度高。服務業逐漸從生產企業內部轉移到企業外部,由此衍生出壹批服務型企業,包括包裝、運輸、倉儲、物流、信息、培訓、咨詢、貿易、設計開發、中介服務、金融保險等不同領域的企業。企業生態群不斷完善,產業集群競爭力增強。

園區有總體規劃,有完善的公共服務體系。產業集群的發展離不開園區建設這壹載體。園區的科學規劃包含了明確的產業發展方向:交通、水電、信息等基礎環境優良;產業發展、法律法規、財政、金融、人力資源、可持續發展等公共政策;園區* * *內企業享受低成本公共資源,增強產業鏈發展的合力和張力。

擁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比如紹興紡織業,作為中國的壹張名片,影響力從國內擴大到全球,從行業擴大到全社會。隨著品牌影響力的進壹步提升,紹興紡織產業集群將會發展得更快。

徐州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現狀

經過多年發展,徐州湧現出許多特色縣域產業集群,集群經濟優勢日益顯現,有力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集群經濟在縣市工業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經濟增長點。據不完全統計,徐州目前有壹定規模的縣域產業集群16個,集群企業超過1000家,涉及木材加工、食品加工、塑料編織、輕工等行業;2007年銷售收入超過6543.8+000億元。徐州縣有代表性的集群列於表1。

總體來說,徐州縣域產業集群的競爭力具有以下特征:

主導產業定位明確,但產業鏈短。徐州的產業集群基本上還處於“自下而上”的初級發展階段。即使是邳州市官湖鎮的大型木材加工產業集群,也僅限於木材的簡單加工生產。產業鏈短且不完整,集群內部沒有細致的專業分工。網絡化分工優勢尚未形成,產業鏈“企業化傾向”嚴重,即從原材料進廠到產品出廠的整個生產過程都在壹個企業集團內完成。企業習慣於“單打獨鬥”、“小而全”的經營方式,導致分工協作意識差,上下遊企業關聯度低,集群內缺乏凝聚力,聚集度低,布局分散。這些現象不利於產業集群整體規模的擴大和水平的提高。

產業鏈節點間競爭不充分,企業創新能力弱。如邳州宿羊山鎮大蒜集聚區,同類產品由壹家或幾家企業生產,缺乏競爭使其創新動力不足。企業也很難為他們提供專業的技術服務。導致大部分城市的產業集聚還沒有形成創新機制,模仿多於創新。產品長期停留在低檔、老式、粗加工階段,多處於產業鏈末端,附加值低。

產業集群內生產性服務業的社會化、協作化程度低。比如,賈汪家具集群缺乏培訓、咨詢、貿易、設計開發、信息、中介服務、金融保險等不同領域的配套企業,降低了企業效率。專業市場建設滯後,中介服務社會化程度不高,集群自律組織機制難以形成或發揮作用。

公共服務體系不完善。與產業集聚發展密切相關的公共服務體系相對薄弱,特別是公共技術服務和公共信息服務業建設相對落後;壹些集群園區建設缺乏明確的功能定位和統壹規劃。集群產品研發體系、檢測和質量認證體系、教育培訓體系、信息服務體系、電子商務和現代物流配送體系不完整,區域配套功能不全,處於無序狀態。不同行業交錯,特色不明顯。

品牌影響力不強,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加強。現有產業集群品牌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集群本身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較低,集群內企業的品牌意識不強。官湖鎮除了細木工板是民族品牌,省級以上名牌產品很少,集群缺乏強有力的品牌支撐。此外,集群內企業大多規模小,科研創新能力弱,人才支撐弱,缺乏科技服務企業,使得徐州大部分產業集聚尚未形成創新機制,模仿多於創新,產品長期停留在低檔、老式、粗加工階段。

提升徐州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的策略

(壹)科學規劃,促進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

規劃的過程也是再認識的過程,有利於系統分析集群發展的條件和前景,提出切實可行的目標和措施。目前,徐州縣域集群正處於大發展的初期,部分縣域集群正在形成集群的雛形。如果規劃到位,會事半功倍。規劃內容包括:

領先的產業規劃。根據徐州市“十壹五”發展規劃,根據資源稟賦特點、產業發展現狀、產業鏈形成規律,結合小城鎮建設、江蘇省振興蘇北、徐蓮經濟產業帶重點發展、長三角產業結構調整等機遇,選擇最具地方比較優勢的產業或產品,重點培育壹至兩個特色主導產業,科學編制壹批特色產業集群發展規劃。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形成集群主導產業,把培育壯大集群產業作為經濟發展的突破口。有針對性地吸引那些具有產業帶動優勢、產業關聯效應和配套合作功能的項目進入產業集群,將引進的國外技術和品種與集群優勢相融合,融入集群文化建設,將引進的項目本土化,努力形成大中小企業緊密配合、專業分工、合作的網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