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在我們的研究中,這種心態或思維源於壹顆驕傲的心的驅動力。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根據基因記錄的過往電子數據,我們有壹個“天生的人格”,從我們的研究角度來表述,就是每個人的“意識基因結構”。也就是說,每個人生來就有極端、消極、恐懼、驕傲、憤怒等不同的指數,自然會對外界事物形成不同的反應。
“意識的基因結構”由不同的心態組成。
而當壹個人繼承了更多的驕傲,也會推動這個人在生活中回應更多的驕傲。
比如我更想被認可,想讓別人覺得我事業好,伴侶好,孩子好,什麽都好。如果我不認可我的,或者認為我不好,我會覺得很丟臉,很傷自尊,會生氣,容易反擊別人。
其實更深層的驕傲是恐懼——害怕被人看不起,害怕丟臉,害怕別人覺得自己不夠好,害怕不被認可。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驕傲的頻率會帶來壹種效應,會讓我們的事業失敗,心臟問題,糖尿病等等。還有,因為驕傲也會導致很多其他心態,比如現在說的逆襲心態就是其中之壹。
在這段對話中,狄威對如何總是尋求外界的認可有非常獨特的見解,所以他想與更多的人分享。
婷婷:四絕基因學生?問與答。魏:四絕基因?創始人
婷婷:我註意到自己,經常會有壹種強烈的意識,比如我做了什麽,說了什麽,內心有壹種渴望被別人表揚和認可的欲望。而且這種感覺非常強烈,所以當我得不到的時候,很容易立刻反擊,我註意到我的驕傲和反擊是非常有力的。
杜威:是的,沒錯。這也是我昨晚跟別人解釋的原因。這種認同感意味著妳認同自己,不需要別人認同自己。
婷婷:我怎麽才能確定自己的身份?
杜威:不,但是妳要做別人做不到的事。
比如我每天起床。洗完澡,我會把整個衛生間的玻璃擦幹凈,然後整理床鋪。在疊床的時候,我會用濕毛巾慢慢的把床單撫平,然後像鏡子壹樣的收緊,這是沒有人做的。其實我們根本不用這麽做,因為我們住的是酒店,每天都有人打掃。
我會把我的房間整理得很好。我會把所有的東西擺放整齊,或者我認為有些東西不應該放在桌子上。我會把它們放在抽屜裏,這是別人根本不會做的事。
包括我們平時在咖啡廳吃飯,雖然有服務員,但是會收拾桌子,洗杯子,這些都不是誰都會做的。
但我為自己能擁有這種尊重而自豪。我尊重這家酒店,這張桌子和這個杯子,因為我愛它,珍惜它。我不只是用它。喝完之後我會把它留在這裏。
我所有的垃圾,我會直接拿到酒店負1層的垃圾房,扔到那裏。就算要走10分鐘,我也要走。我壹點也不會偷懶,但我會做得更多。
婷婷:怎麽定義夠用才算綽綽有余?
杜威:我不是因為壹些利益才這麽做的。那只是壹種愛和壹顆尊敬的心。
這些事情做的越多,妳越會覺得做的好,願意花壹些時間去做好每壹件事。妳做任何事情,對我來說都有壹個質量(標準)。
比如我洗杯子,就故意用很多洗潔精洗。如果是別人做的,隨便用水洗就行了。聞這個杯子會聞到壹股魚腥味,甚至是口水的味道,感覺不衛生。
我做不到。我必須選擇許多不同的洗滌劑。我覺得用這個真的可以去掉壹些味道,所以我會用很多的量洗壹杯。
洗完之後,洗幹之後,杯子裏還是會有壹點點洗潔精的味道。下次有人用的時候會有很香的味道。就是我會管很多,跟我壹點關系都沒有。
婷婷:對!妳考慮事情的方式很廣闊,妳會考慮到很多。
杜威:是的,我會從很多角度思考問題。
婷婷:對,妳的思維方式很立體,層次很多。我們大多數人根本不知道如何這樣思考。它相當狹窄。我們只是想得到我們想要的。
杜威:所以,當妳願意做這件事的時候,不是為了錢,不是為了自己的名字和利益。妳剛才說的是名利,比如要求別人同意也是名利和權力。
我做大部分事情,基本上所有事情都和名利無關。我沒有為名利做任何事,但我找回的是對自己的信心。我和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都不壹樣,所以我會在大眾中脫穎而出。
這是壹種自我認同,心裏知道自己比大多數人優越。只要我知道,我不需要別人知道或者認同我。
婷婷:妳欣賞妳自己!
杜威:是的,我欣賞我自己。做人是為了欣賞自己,不是為了被別人欣賞,而是為了自己!
首先,做好自己,不要總往外面看。不是看到別人就想“這個人同意嗎?”我自己做的事情,就是先認同自己。
婷婷:我自己做的事情,就是認同自己,不是給別人看的,是用心做的,對吧?
狄威:真正用心用壹種力量把工作做好。不管是洗廁所,拖地,疊衣服,洗衣服,都要用心去做。
我走的路特別難。我故意想走壹條艱難的路,就是想看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本事,這樣的勇氣,這樣的耐心,能不能熬過這壹關。
婷婷:我要很努力的訓練自己,因為這輩子很容易放棄。
杜威:是的,妳已經永遠放棄了,只是抱著壹種幻想——請求別人的認同。因為妳不認同自己,別人也不會認同妳。
婷婷:我喜歡。
狄威:所以人們會開始變得貪婪,對速度、便利、名譽和利潤的貪婪。似乎他們很快就想要這些東西,但沒有什麽能快。
婷婷:我以前也有這種心態和處事方式,不想腳踏實地做事。現在真的覺得自己性格很不好。
杜威:是的,大多數人都這樣。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我不是生來如此,我想事情和別人不壹樣。
婷婷:現在我也覺得很幸運。我可以在思覺基因學習,我有機會知道生命有自己的運作。和之前的理論很不壹樣,有壹種大開眼界的感覺。
杜威:是的,有很多不同。所以當妳來這裏學習的時候,妳應該非常滿足和感激,因為妳會看到另壹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
婷婷:是啊,來了就覺得很有福氣。請問,妳剛才說什麽,我會看到另壹個可能的世界?
狄威:是為了了解生活背後的世界,生活的運作是有體系的。了解之後,我知道如何根據系統的運行規則來獲得快樂。我不需要任何人或很多錢。我可以自己做。
即使我泡了壹杯咖啡,我也能得到壹種快樂。我很自豪能找到壹種方法來做壹杯咖啡,不需要花很多錢。我應該找哪種糖?哪個奶粉好?還是奶粉加牛奶比較好?多少糖?妳想要多少咖啡?明白了嗎?都是實驗,實驗。
生活和實驗有關。我怎樣才能做好壹件事?
婷婷:所以妳做人做事的精神就是把這種精神用在壹切事情上,而不是有所作為?比如妳做生命科學研究,妳會把這種精神更多放在生命科學研究上?
杜威:不是這樣的。我會研究壹切。
婷婷:很少有人像妳這樣做事,或者這樣想事情,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可以從生活中的壹些事情來學習訓練自己。先訓練自己,但不壹定能做好。
杜威:沒關系。妳經常想:我有沒有可能把這件事做得更好?當妳做了壹次,下次妳會用什麽樣的方法去做?會比上次好嗎?就是這樣!
婷婷:就是每做壹件事都要自問自答,訓練自己?請問這樣做有什麽好處嗎?
杜威:因為每次妳能做好事的時候,妳都會感激妳所做的。這才是重點。
例如,我每天都擦鞋。然後我會買很多不同的刷子,可能會買十幾把刷子,每把都試試,然後我會想用什麽樣的清潔劑?
有壹天,我終於找到了。每天回去後,鞋子都有點臟。我會清洗它們,我享受整個過程。
我每天花15分鐘擦鞋子。當我完成的時候,我會看壹看它。哇!這麽幹凈!我會把它放在壹邊晾幹,第二天早上起來穿的時候,心裏壹亮。
對我來說,我只需要付出壹些東西,讓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我不懷念別人的世界,只要我能感受到的壹切在我的世界內都是美好的。
然後我的範圍很小,就我的房間,或者下到酒店的大堂,從我的辦公桌到別人,我看到的都是我的範圍。比如桌子不那麽直立,那我就把它弄直。
婷婷:比如妳有這麽高的標準,但是有些人沒有這個標準,但是妳不會批評,妳不覺得這個人就是這樣嗎?
狄威:我不會批評,所以如果他沒有這個標準,就讓他去吧。我不批評。當然,有時候我也覺得有些人推著凳子走了就走了,但這也是別人的事,我看到後也會把它擺正。
婷婷:妳不覺得這個人有問題嗎?
杜威:我不會。這是人之常情。人們就是這樣做事的。他們只想著怎樣才能賺更多的錢,怎樣才能從別人那裏得到壹些東西。
而當壹個人整天想這些的時候,是很不開心的,他們永遠不會去想我想的。所以,我快樂是因為別人做不到,因為我能做到。
婷婷:妳為什麽高興,因為他們不能?
杜威:因為我是獨壹無二的,全世界70億人,沒有人做我在做的事情,那我會覺得自己是大師。
婷婷:什麽是人?
杜威:我認為人們是快樂的。快樂了,自然就有錢,朋友多,機會多,身體好,什麽都有。
婷婷:那我想成為這樣的人。
我想再問壹下獨特性。我想很多人都想獨壹無二。
杜威:然後妳要做最難的事情,去愛/珍惜壹切,而不僅僅是妳想要的。
婷婷:可能壹般人對這種獨特性的理解不壹樣。
杜威:對我來說,我正在做的事情是沒有人會做的,因為他們的懶惰,他們的驕傲,他們的貪婪。
對我來說,我很開心,因為我願意去做壹些所謂困難的事情,或者別人完全忽略的事情。
我為什麽要賺1億?
我要把這個凳子弄直。我已經比賺到1億更幸福了。搬凳子比賺1億容易多了!對我來說,賺6543.8億是沒希望的。我沒有這樣的天賦,但關註這些細微之處,愛/珍惜萬物,是我的天賦。熱愛壹切,或者衡量什麽,是我的天賦。
但是有些人也喜歡得到壹些東西。比如有些人喜歡泡咖啡,設計眼鏡,彈鋼琴。這是他們的天賦,所以好好做。
如果妳寫作,但不是為自己寫作,那妳真的是為人類寫作。
如果有人願意學我這樣做,他們會以不同的眼光看待自己。他會對自己建立壹種自我滿足感,不需要從外界獲得滿足感。
婷婷: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和我壹樣,真的想得到別人的認同?
杜威:當然,基本上每個人都是這樣,但永遠不會得到。
婷婷:從我的經歷來看,我真的得不到,也會因為得不到而變得很不開心。
現在,通過這次談話,我開始更加了解自己的心態和思維模式。妳這次的解釋讓我放心了。可能是因為之前的想法太執著於自己的思維模式吧。總覺得有些東西在重復,卻不知道根源在哪裏,卻又跳不出這種思維模式的局限。現在感覺豁然開朗。我真的很感謝妳花時間給我解釋這麽多。非常感謝!
婷婷問狄威,這篇文章篇幅長,內容豐富。我們將這段對話分成兩篇文章來分享。請參考以下順序。
婷婷和狄威的對話系列
拆除反擊的根源——婷婷找狄威對話(1)
驕傲使人想得到別人的稱贊和認可——婷婷與狄威的對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