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連燕
曾幾何時,“文山會海”此起彼伏,成為各級黨政機關的頑疾。去年以來,借助全省“幹部作風建設年”的東風,秦皇島市委辦公室下大力氣精簡會議,出實招、下猛藥,采取了壹系列針對精簡會議工作的“組合拳”,徹底斬斷“文山”,填平“會海”,使領導幹部真正擺脫“文山會海”,使會議走出“精簡擴容”,壹次次精簡。
壹、文婧市總體情況通報
近年來,秦皇島市把改進文風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市委書記王三堂同誌多次作出批示,提出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幹部要踐行“三少三短”:“少開會、開短會,少講講話和小故事,少寫文章和雜文”。市“兩辦”專門出臺了《關於改進會風文風的實施意見》,提出了新辦法、實舉措、硬標準,對會議的審批程序、數量、規格、形式、費用、紀律規範、數量、程序、長短、質量、運行效率等提出了明確量化的要求。特別是結合“幹部作風建設年”活動,按照省“兩辦”和《關於進壹步改進會議作風的通知》的要求,對文風簡潔工作制定了多項硬措施:壹是實行了文件、會議雙立項制度。要求各單位今年初將擬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召開的會議或擬以“秦發”、“秦辦發”、“秦征”、“秦政辦”名義召開的文件報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立項,由市“兩辦”制定年度計劃。對未列入計劃的會議,原則上不得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召開,市“兩辦”不發會議通知。對於未批準的文件,原則上不予簽發。二是清理壓縮簡報和內部刊物。市政府直屬各單位原則上只保留壹種報告和簡報,現有內部刊物只保留壹種;不允許在單位內部部門進行簡報或發表。各單位的簡報和內部刊物應嚴格控制。除市委、市政府領導明確要求直接報送外,各單位簡報期刊壹律報送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統壹辦理。三是提倡“壹線工作法”。即“領導掛帥、幹部創業、工作落實、問題解決、經驗總結、典型推廣、作風轉變”,切實改變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的不良局面。通過上述“組合拳”的實施,秦皇島文婧簡報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文風有了明顯的改觀。
壹方面,“三減”促進文風“短、優、效”。首先是精簡發表的字數,呈現出“短”的風格。全市各級各部門起草的文件和講話,註重針對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不穿靴戴帽,減少對重要性或意義的泛泛而談,言簡意賅,突出主題,止於結尾,嚴格執行不超過4000字的“秦發”、“秦辦發”、“秦征”、“秦征辦”等文件。各單位向市委市政府報送的請示和報告嚴格控制在2000字以內。二是精簡文件數量,呈現“優”風。去年全市文件簡報總數為485個,今年文件項目為388個,減少了20%。特別是根據市委常委分工調整,對市委領導班子進行了統壹調整,僅此壹項就減少了市委單項工作壹級語種60多種;嚴格審核把關,能發不能發的文章堅決拒發,能發的壹律降級。三是精簡紙質文件,彰顯“效率”。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充分利用黨政信息網絡系統,實行紙質文件和網絡文件“雙軌制”運行制度;海港區委辦公室引入OA系統,取消所有紙質文件,實行無紙化辦公,大大提高了文件處理的時效性,降低了行政成本。
另壹方面,“三改”提倡“少、簡、省”的作風。壹是改革會議審批程序,有效減少會議數量。去年全市會議總數為116,今年全市會議總數為81,減少了35次。截至目前,市* * *已召開6次現場觀摩會,5次電視電話會議形式的會議,扭轉了層層開會、層層傳達的不利局面。二是改進會議方式,簡化會議程序。不開或少開經驗交流會、研討會、匯報會,多開現場觀摩會、現場評審會。提倡以視頻電話會議和在線視頻會議的形式召開非保密會議。市委市政府召開的會議,原則上只安排壹名市領導作主旨發言,報告壹般不超過6000字。市領導參加的其他會議,發言控制在4000字以內。會議結束時,主持人通常會停止強調。三是改變會議類別,有效節約行政開支。改變過去以部門為主,壹個工作壹個會議的形式,能壹起開的會議壹起開。比如,截至目前,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合並了6個綜合性會議和8個專業性會議,僅會議費就在2009年的基礎上降低了64%。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雖然我市簡章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壹些縣、區、單位對簡章工作重視不夠,認識不到位。他們片面追求數量的變化,不強調質量的提高;有的部門文件合並不減;有的部門復印、傳遞文件,業務會議比較多。主要原因如下:
壹種是慣性思維。雖然絕大多數幹部對會議感到厭倦,但在工作中有壹種慣性思維,認為工作就是開會、發文件,開會、發文件就是工作:要開會、發文件給下級;匯報工作時,需要寫:“我們召開了傳達貫徹上級精神的會議,形成了××××號文件,已經布置好了”;開會的時候,有領導做了重要講話,主持人要強調這三點,不能好像會議不重要,缺了什麽似的。這壹切都說明,我們有些幹部的“精神狀態”和“工作方法”局限於壹種特定的思維,原因就在於不夠解放,滿足於壹步壹步來。
第二,認識上有誤區。壹些部門和個別幹部存在“官本位”思想,原因就是形式主義。有些部門的同誌認為黨政機關權力大,以黨委政府的名義開會或發文件,可以挽回面子,解決問題。本來可以靠發文件、自己開會解決的問題,甚至不惜動用關系,被迫依靠黨委、政府的名義。這種只借“權”的部門,往往只借“權”而不能借“權”,其工作中的問題依然無法解決,因為“權”不等於執行。也有壹些部門的同誌認為,黨政機關為了自己部門的工作發文件,開會議,自己的工作就有了壹席之地。文件發得越多,參加會議的領導級別越高,職位越高。這種只爭“位置”的部門,往往是位置贏了,但工作還是沒有起色。
第三,根治文風的幾點啟示。
啟示之壹:“文山會海”已經成為頑疾,必須出實招,下猛藥才能根治。“削文山”“填海”,首先要端正思想,破除形式主義。不能開的就不開,能關的就見面開;會上要研究做什麽,做什麽,誰來做;誰來開會不重要,不要邀請我陪妳;文檔要有用,要表達想法和觀點;領導要用群眾聽得懂、基層能準確掌握的話說話,把上級的精神和要求變成“土話”。其次,我們應該制定硬性規定並嚴格執行。我市制定的會議、文件雙立項制度,就是要把“文山會海”接對地方,讓“高壓線”接“高壓電”。對未批的,會議不開,未批的不發;對審核把關不嚴、亂說話、不按規定辦事的,要及時把問責板落實到位。再次,要加強監督檢查,確保規定落到實處。制度不落實、執行打折扣的現象在壹些單位還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同樣重要。我市對會議的審批程序、數量、規格、形式、費用、紀律和規格、數量、程序、長度、質量、運行效率等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也要定期或不定期對各單位的執行情況進行抽查,對執行不力的給予通報批評。只有讓制度落地生根,才有希望從根本上治理“文山會海”。
啟示二:要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必須建立長效機制,防止反彈。正如市委書記王三堂所說,簡章工作是壹項長期任務,必須建立長效機制,堅持不懈。這幾年“文山會海”反彈速度太快,活動壹來就壓縮,活動壹結束就反彈,值得我們認真分析。這裏有壹個工作方法的問題,比如“不開會不發文件,工作怎麽開展,任務怎麽落實”。所以,這次我市提出倡導“壹線工作法”,無異於治理“山海”的壹種新藥,就是要真正改變以往那種以會議落實會議精神,以文件落實文件精神的“工作法”。當然,提倡“壹線工作法”並不是說該發的文件不發,該開的會議不開,而是要摒棄“作秀”,把會議和文件退下來。只有遠離“文件秀”和“會議秀”,“文山會海”才會走出惡性循環。
啟示之三:“削文山”和“填海”的關鍵在於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的重視。歸根結底,還是要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應該說,“文山會海”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它直接反映了工作作風的問題。愛做表面文章,不做調查研究,只註重形式主義,不註重工作落實,是文風不正的主要原因。個別單位為了表明某項工作已經完成,會召開會議下發文件;有的會議不開壹兩天,不請壹些領導,不發壹堆文件,似乎會議越熱鬧,工作就開展得越好;有的會議缺乏調查研究,只在材料上下功夫,臺上發言沒完沒了,臺下不知所雲。同理,文風不正,也會導致幹部作風漂浮。有的幹部在文山“爬上爬下”,在惠海“遊來遊去”,忙得不亦樂乎,但忙在“趕”,忙在形式,導致工作在大張旗鼓中失敗。因此,克服“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根本途徑是轉變工作作風。只要我們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打開解放思想的總閥門,撥亂反正,推陳出新,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就壹定能縮短文山,填平“會海”。
(作者為鐘* * *河北省秦皇島市委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