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屠夫在獅子山找不到食物和水充饑,但他們寧願在山上渴死餓死,也不願下山尋死。就在他們快死的時候,他們看到天空中出現了壹道吉祥的光。壹個留著銀須的老人坐著神獅從雲端飄來。他先用葫蘆裏的水救了三個人,然後問為什麽,然後用腳在地上吃。在腳印處,壹股清泉從巖石縫隙中湧出。這時,殷墟老人對他們說:“這壹帶二百多裏沒有下雨,田地龜裂,秧苗發黃,百姓渴望雨水。今晚我請蒙山腳下的人告訴他們,山上有三個神仙在求雨,叫他們盡快帶著供品上山。到時候,我會召喚東海龍王來這裏求雨。雨後人們會來這裏建廟,妳就有地方住了。”之後,老人被獅子飄走了。
第二天壹早,山周圍的人陸續帶著供品來了,山上鞭炮齊鳴,天空陰沈沈的,壹場大雨隨之而來。莊稼久旱,百姓感恩,所以有錢出錢,下大力氣。不到三個月,山上就建起了壹座廟。從此,三個屠夫有了落腳的地方。為了報答銀旭老人的救命之恩,他們把這座寺廟叫做“會仙峰寺”。隨後,人們又把獅子山改名為會仙峰。時至今日,會仙峰寺內仍供奉著秋、王、郭三仙等神靈。
去尚輝鹹豐有三條路:壹是沿北坡往平攝、宏村方向爬,二是經德勝關墾殖場茅店沿東坡爬,三是經巖泉林場沿南坡爬。
我們是從南坡巖泉林場到達會仙峰的。從黎川縣城驅車40公裏,即可到達巖泉林場地坪工區。下車後,走3公裏左右爬山。山路平坦,非常好走。但到了聚賢閣和應縣橋後,山路變得陡峭起來,1000多級石階蜿蜒向上。每個人都背著壹壺水,手裏拿著竹簽,爬上彎彎曲曲的石階。我真的累了,所以我停下來坐在石階旁休息。
半山腰,路邊的石墻下,有壹座由幾塊石板砌成的小廟,上書“半山大神”。離會仙峰寺約500米處有壹條山溝,那裏有壹條從平攝到宏村的小路,許多遊客和香客從那裏攀登。過了山溝,就面對會仙峰寺的山門,也叫石城門。走進山門,有壹個“靈官殿”,大約20平米。墻壁和屋頂全部用花崗巖條和石板砌成,古樸典雅,獨特不凡。
會仙峰寺依山傍崖而建,鐵皮屋頂;占地約200平方米,風格獨特。據報道,這座寺廟建於壹個不為人知的時代,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摧毀。在1982重建寺廟。今天,廟裏還供奉著邱、王和郭三賢。屠夫也能成仙?接受眾多朝拜者。我不禁想起了“放下屠刀成佛”的典故。佛教認為人皆有佛性,作惡者棄惡行善即可成佛。看來做神仙不難,只要能為民除害,為民帶來恩惠。
從山腳下看獅子山,真的像壹只獅子在山上爬,低著頭,搖著尾巴。鹹豐寺的門窗就像壹排暴露的牙齒。從會仙峰寺到獅子頂,也就是會仙峰頂,有近1000米的山路,都是懸崖絕壁,壹條蜿蜒的小路通向山頂。登上峰頂,龍頭寨水庫在山林中格外醒目。毗鄰閩贛兩省的泰寧、建寧、南豐、利川四縣風光盡收眼底。
阿明旅行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徐霞客會賢峰,崇禎九年(1636)訪會賢峰。在他的《徐霞客遊記》中,他給會仙峰寫道:“從山脊到會仙,可以看得很近,但更有四峰險峻。在它們之下,是混沌谷,水遇潭,四裏可登輝縣之巔。然後東邊的山都在下面,是山的獨特之處。”此後,歷代博士、學者紛紛前來參觀,留下了許多優秀的詩篇。
今天,貫穿利川的尹福高速公路和向莆鐵路已經建成通車。從南昌到利川開車只要三個小時,縣城到巖泉的高等級旅遊公路也已經建成。交通便利,遊客絡繹不絕。這個“險峰”美麗的傳說和獨特的文化景觀,使其成為贛東、贛閩交界的壹大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