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關於外國鋼琴的信息

關於外國鋼琴的信息

市場上有很多品牌。本文將談談鋼琴品牌的大致背景。

首先,起源於歐洲

鋼琴品牌的原產地在歐洲。1960之前,鋼琴品牌是歐洲鋼琴的天下。主要集中在德國、英國、法國、奧地利、捷克,最繁榮的時代在1880-1930之間。

自從1930大蕭條和二戰的影響,歐洲鋼琴品牌再也沒有達到那個時代的高度。

1960之前的那段時間,國人熟悉的品牌有貝森多夫、貝西坦、布拉斯勒、施坦威、韋伯、賽勒、彼得羅夫等。

二、鋼琴品牌在美國的成熟發展

從65438年到0960年,美國鋼琴消費市場開始繁榮,從此美國市場成為鋼琴行業的晴雨表。

從1965到1985,是日本鋼琴入侵美國市場的偉大時代,也創造了卡哇伊和雅馬哈的競爭歷史。在這個時代,整個世界鋼琴界只有這兩款日本產品最耀眼。

韓國鋼琴在1980開始入侵美國市場,代表品牌有英昌和三義。特別是英昌鋼琴(隸屬韓國現代集團)在90年代達到了65,438+0.5萬臺的世界第壹產量,成為90年代初韓國鋼琴的巔峰之作。

上世紀90年代,歐洲鋼琴也試圖重新進入美國市場,但由於匯率問題和價格與質量的平衡問題,壹直無法與日韓鋼琴抗衡。雖然他們的產品很好,但銷量壹直不高。

中國制造並不落後,2000年就開始入侵美國市場。目前,中國制造的鋼琴占美國新鋼琴銷量的三分之壹。在美國市場,最具代表性的國產品牌是海倫和珠江。

第三,中國鋼琴市場

雖然中國的鋼琴品牌市場尚未完全成熟,但毫無疑問,中國是目前世界鋼琴市場最大的蛋糕。

中國現代鋼琴起步於1950,國民政府規劃了東北(諾德斯卡)、廣州(珠江)、北京(星海)、上海(施特勞斯)四家鋼琴廠。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政府開始開放外資經濟,增加煙臺(金斯堡)鋼琴生產基地。從此形成了中國五大鋼琴廠。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社會文化的繁榮,中國新興中產階級對鋼琴的需求開始爆發。趁著這個春風和原產國勞動力成本飆升的機會,1993年,現代集團的英昌鋼琴進入天津,隨後韓國的三壹鋼琴也進入天津,但在上海的投資並不順利,後來轉移到印尼生產勞動力成本更低的鋼琴,才出現轉機。1995年,日本的Kawai和Yamaha相繼進入中國。此後,日韓系迅速占領中國中高端市場。

四、歐洲鋼琴的現狀

歐洲鋼琴在過去50年的發展並不是很順利。回顧歐洲鋼琴50年的歷史,很多都是倒閉合並。在200家鋼琴企業中,目前只有20家能在歐洲正常生產。而且,其中壹些企業的產權或股權已經掌握在亞洲企業手中。但這些都沒有影響到歐洲鋼琴的壹流品質。

為了更好地生存,這些歐洲知名品牌開始降低生產線,並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合作夥伴,利用當地企業低廉的勞動力和資本,生產價格更合適的產品,以謀求生計。

由於勞動力成本的原因,西歐的壹線鋼琴廠商開始向東歐發展,做出了第二集團的產品,比如波希米亞Bohemian,Hoffmann,Vogel vogel,Bechstein和Schimmel旗下的。捷克、波蘭等這些國家在社會制度、行為規範、生產質量等方面都與西歐接近。(但東歐壹些鋼琴產品的配件很可能是中國制造,在東歐組裝。)

另壹種是與亞洲的鋼琴公司合作,生產質量低於東歐的子系列產品,制造第三組的產品,比如某品牌下的產品。

以上產品都屬於各種形態的歐洲產品,質量等級不同。雖然有點亂,但是在質量上也會有不同程度的控制。遺憾的是,國內所謂的歐式鋼琴,大多與上述形式無關。他們只是簡單的註冊了壹個外國名字,是中小企業生產的。他們也成為了暴利鋼琴和回扣鋼琴的代表,這也造成了德國鋼琴協會借2012上海樂器展去中國集體打假。

總結:

目前中國的鋼琴市場。國產鋼琴主要是廣州珠江,北京星海,寧波海倫,宜昌長江。韓國產品是天津盈昌和印尼三益。日本的是宜昌卡哇伊和杭州雅馬哈。德國產品亂七八糟,魚龍混雜。目前比較正規的市場有金斯堡、韋伯、埃塞克斯、賽勒等。他們的資本合作、產品設計、生產基地工藝能力等方式不同,但至少血緣關系是正規的。

珠江、星海這幾款產品在中低端市場有很大優勢。日韓產品和國產海倫在高端市場投入巨大。此外,進口的日本產品和少數歐洲原裝產品占據了中國的頂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