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十字會是中國人民和中國的統壹紅十字組織,是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其宗旨是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促進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事業。中國紅十字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上海通用紅十字會,成立於3月1904。它是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的成員。中國紅十字會由中國人民和國務院領導和聯系,隸屬於各地區、行業分會和兩個高度自治的分會——香港紅十字會和澳門紅十字會。2011年6月,紅會爆發郭美美事件。雖然最終證實郭美美與該組織無關,但其名聲不可估量。
組織責任
備災和救災
中國紅十字會積極開展自然災害救助工作,除緊急救援工作外,還開展災後重建工作。沈陽、杭州、孝感、Xi、廣州、成都建立了6個區域備災中心,北京、上海、雲南、湖南等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省級備災中心。壹些城市還建立了備災中心或倉庫,儲備救災物資,培訓救災人員,備災救災網絡初步形成。
中國紅十字會應急管理體系逐步完善,32個省級紅十字會(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制定了應急預案,其中27個應急預案納入省級總體應急預案體系。
衛生保健
中國紅十字會依法開展初級衛生保健培訓和疾病預防知識普及,組織易發生意外傷害的行業和基層組織救護員培訓,組織群眾參與意外傷害和自然災害現場救援。醫療衛生和人道主義援助協助政府開展無償獻血的宣傳和推廣工作,表彰先進單位和個人。推動遺體(器官)捐獻;開展預防艾滋病宣傳和健康教育。積極開展造血幹細胞捐獻的宣傳、動員和組織工作。截至2007年底,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數據庫的容量已達70萬。中國紅十字會建立了16000多個社區紅十字服務站和500多個博愛超市。以博愛服務站、博愛超市為基礎,開展各種社區紅十字服務活動,滿足群眾需求。
在全國118個縣開展參加新農合和醫療救助試點工作,援建紅十字博愛衛生院(站)近600個,開展關註農民健康的有效活動,幫助政府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紅十字天使計劃”為貧困農民和患有嚴重疾病的兒童提供醫療救助,協助政府改善貧困村莊的醫療衛生條件,捐贈建設農村博愛衛生院(站),培訓鄉村醫生。根據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和國際奧委會簽署的合作備忘錄精神,中國紅十字會於2007年3月與BOCOG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正式參與第29屆奧運會的服務工作。奧運會期間,中國紅十字會將做好奧運誌願者初級衛生保健培訓、參與社會誌願服務和城市應急誌願服務、推廣無償獻血、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等工作,為北京奧運會提供生命保障。
宣傳和籌資
宣傳國際人道主義法、日內瓦公約和紅十字運動的基本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標誌使用辦法》和《中國紅十字會章程》。開展“紅十字慈善周”、公益廣告等多種形式的宣傳,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通過短信募捐、網絡募捐、郵局匯款、銀行轉賬等多種渠道積極開展募捐工作。
青少年教育
中國紅十字會對各級各類學校的紅十字青少年學生進行人道主義教育和自救互救知識教育,開展社會服務活動,配合學校素質教育,改善學生健康狀況,促進學生德育發展;開展國際交流,增進與各國紅十字青少年的友誼。
國際合作
中國紅十字會積極參與國際人道主義救援工作,每年都為世界各國遭遇的重大災害提供緊急救援。開展與國際紅十字組織、各國紅十字會或紅新月會及其他國際組織的交流與合作。中國紅十字會與其他國家的紅十字會合作,在27個省(區)開展了農村改水改廁和健康教育、禽流感預防和宣傳、艾滋病防治、瘧疾防治、白內障復明、鄉村醫生培訓、基礎衛生保健和煤礦救護培訓等項目。從1985開始,中國紅十字會三次擔任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領導委員會委員,從1989當選為聯合會副主席。
臺港澳事務
為兩岸民眾提供查人轉信服務,處理探親問題,見證兩岸民間遊遣返行動。同時,開展兩岸紅十字組織水上救援培訓和紅十字青少年夏令營等多領域、多層次的交流活動。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紅十字會合作開展備災、救援培訓、誌願服務等項目,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紅十字會合作開展地方病防治和災後重建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