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師德教育:如何讓學生點燃希望之火,發揮聰明才智?

師德教育:如何讓學生點燃希望之火,發揮聰明才智?

贊美是取勝的法寶。贊美屬於被理解的高級需求。當學生的精神需求得到滿足並能得到壹定強度時,就會產生相應的學習動力,從而產生積極持久的學習熱情。壹個成年人尚且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批評,何況是壹個心理脆弱的孩子。拿起表揚的武器,通過表揚讓學生走出沈重的負擔,讓學生擡起頭來走路,應該是我們的追求。希望是人類進步的根本動力。有了希望,人才能活下去。有希望,才能勇往直前。“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生的天才”,每個孩子都有很大的希望,正如北京光明小學的口號“妳在這裏能行,我在那裏能行;如果妳今天做不到,那就試著明天做。然而,大量非金融專業學生厭學、輟學現象的發生警示我們,部分學生存在悲觀消極的心態。作為壹名教育工作者,如何才能讓學生點燃希望之火,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第壹,要及時大方地給每個孩子壹個積極的評價。人性最深處的欲望是贊美。沒有壹個學生不想受到老師的表揚和期望。教師對學生的表揚和期望會對學生的學習、行為乃至成長產生重大影響。我們應該正確使用評價方法對待學生。如果孩子總是被負面評價,他就會被自己“負面驅動”,自暴自棄。只是因為老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同,所以有些學生會比其他人進步更大。為了吸引我們拿起表揚的武器,要用“放大鏡”和“定位器”給學生優勢,用“擴音器”和“互聯網”給學生正面評價。在課堂上,我們不會讓每個學生都帶著遺憾坐下來。即使是那些不滿足於回答問題的同學,也要讓他們滿意地投入到深入學習中去。第二,要尊重、理解、包容每壹個學生,善待學生的錯誤,用優點融化學生的缺點。我們面對的不是壹個裝滿知識的容器,而是壹個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尊、有進取精神的活生生的人。我們沒有理由低估他們。他們更需要我們的尊重。我們要善待他們的錯誤,不要擺脫他們的“小辮子”和學生當眾向老師吐露的“隱私和煩惱”。第三,要給每個孩子“推銷自己”的機會和條件。增長無可替代,發展必須主動。學生素質的形成是壹個不斷內化的過程,內化的不可替代性決定了我們必須給孩子盡可能多的機會和條件。通過展示自己讓別人了解自己,接受自己,這是每個正常人的心理渴望。在“推銷自己”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的價值得到體現,學生也在多維度的互動時空中張揚個性,改正缺點。為了滿足學生受尊重的高級需求,我們應該給他們盡可能多的“推銷自己”的機會。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社會。在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信息量大大增加,日新月異。與此同時,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更新變化。新時代,班主任要與時俱進,從轉變觀念入手,讓學生生活在希望中。班主任作為教師隊伍的骨幹和教育的先鋒隊,要不斷探索育人新理念,開創工作新局面。與其他職業相比,教師職業的特點是職業對象不同。生產加工業的對象是物,服務業的對象是人,但基本都是成年人。中小學教師職業的對象是人和未成年人。班主任的工作最能體現教師職業的特點。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烏申斯基指出:“無論什麽樣的教科書,無論什麽樣的思潮,無論什麽樣的獎懲制度,都無法取代教師個人對青少年心靈的影響所產生的教育力量。“作為教師,只有熱愛學生,特別是尊重、關愛、信任學生,教育才能有效。熱愛學生是師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師德區別於其他職業的主要特征。正因為如此,壹個班主任的基本功就是愛每壹個孩子。班主任的愛不是母愛,也不是壹般意義上的男女之愛。師愛是教師為學生積極健康成長營造的情感氛圍,是教師為學生縫制的心理繈褓。壹個不會,或者不善於給學生創造情感氛圍的老師,就像壹個不會用嬰兒,不會推嬰兒車的媽媽,是壹個不合格的老師。師愛是壹種重要的教育資源。沒有這種重要的教育資源,教育就會成為沒有施肥的苗圃,沒有澆水的花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不是簡單的認知過程,更不是教師把知識從“桶”裏倒進“碗”裏的過程。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情感的影響下“發酵”知識、經驗、技能等教學因素的過程。沒有情感溫度,發酵是不可能的。愛學生的基礎是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人格是給予愛的基本要求,也是獲得學生愛的基本途徑。人格是壹個人的尊嚴,是生活狀態的心理反映。任何人,包括未成年人,對侵犯自己人格的行為,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警惕、防禦、反抗和反擊的心理和行為。不尊重學生的人格,就意味著失去了受教育的權利。既然教育是為了所有人,“不能讓壹個人掉隊”,那麽師愛也是為了所有學生,“愛妳是沒有商量余地的”。尊重學生的人格,意味著每個學生都有自信,都在老師愛的沐浴下健康成長。但是,其實老師愛好學生容易,愛後進生和問題學生難。後進生處處受到攻擊和諷刺。因為他們的人格尊嚴沒有得到照顧,是後進生。改變壹個差生的法寶只有壹個——先尊重他。首先,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古人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以己之經驗待人”,“關心他人”。不幸的是,很少有人在教育中使用它。以前我們總認為自己的出發點是好的,學生就應該服從,但是在教育規律面前,我們往往是好心辦了壞事。事實上,如果過不了學生身份這個環節,教育工作者的壹切努力都將付諸東流。第二,要尊重學生的情緒和情感。青少年自控能力差,但獨立意識和反抗意識強。稍不如意的事情,往往以爆發或彌漫的形式表現出來。如果教師不重視這種情緒,或者與之進行激烈的鬥爭,就有可能導致師生之間的對抗,對彼此造成傷害。甚至導致學生不可挽回的心理挫傷。要及時提醒學生的缺點和不足,實事求是,不要過分誇大,盡量不要在其他學生面前批評,更不要在全體學生面前揭露壹個學生的缺點和錯誤。第三,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和判斷。壹個生活在社會上的人,每天都要對各種各樣的事和人做出選擇和判斷。鼓勵學生做出自己的選擇和判斷,不僅是尊重人性和人權自由的表現,也有助於發展他們的主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教育者的任務不應該是讓學生“掌握”壹套現成的價值判斷標準,而是鼓勵學生對事物做出自己的選擇和判斷,並將自己的判斷與社會所期望的相比較。所以,每當有爭議的問題時,老師就應該暫緩發表意見,讓學生自己說話,讓他們討論。四、師愛的真諦是讓學生主動學習。課堂上讓學生先發言,讓學生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是學生相互發現、探索和交流的過程。最重要的是讓學生主動提問。學習是壹個從懷疑到懷疑的過程。讓學生帶著問號進入課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是培養他們主動探究的意識。學生敢於提問、善於提問的前提條件是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師愛的最高境界是把自己的心和學生的心融為壹體。生活再艱難,遇到學生就什麽都忘了。不管我有多擔心,加入到學生中就會突然放晴。不管我已經是壹個年級了,在孩子中總覺得自己年輕。可以說這樣的老師已經達到了“修正果”的水平。現實中,這樣的老師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