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不同年齡段的人,遇到同樣的問題,容易產生自殺的念頭;不同職業的人,遇到同樣的問題,容易產生自殺的念頭。不同環境的人遇到同樣的問題,環境條件優越的人容易產生自殺的念頭等等。
壹般來說,性格和心理脆弱、人生經歷多順遂、性格內向、自尊心太強的人,在受到打擊後容易產生“上帝要毀滅我”的觀念。那麽,這個時候妳就會有自己的想法和自殺傾向。
比如,就大學生而言,進入新世紀以來,有自殺念頭的比例呈上升趨勢,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註。他們可以有壹個輝煌的未來,成為社會的驕傲。然而,當他們遇到壹些看似普通的問題時,他們采取的是壹種“愚蠢”和“幼稚”的方式。比如,他們不像知識淵博的高材生,而是在面對升學、就業、感情、貧富差距等問題帶來的普遍壓力時,像個“智障人”。
其實就自殺而言,在任何壹個國家都已經不是問題了。在日益嚴峻的“逆流”形勢下,世界各國都建立了預防自殺的幹預部門和機構,如政府和社會組織中的“心理門診”、“心理訪談”、“心理探索”、“心理醫生”、“心理咨詢”等,幫助了許多人解除了心理困擾,應該予以肯定和推廣。
最後說壹下,人在產生自殺念頭之前,都經歷過怎樣的絕望?
首先是因為患有不治之癥(比如癌癥)的人。
第二種是犯了嚴重罪行(殺人,被追捕)的人。
第三種是掙紮了很久看不到希望的人(連續失敗者)。
第四種是被家人或家庭拖累的人(產後抑郁癥)。
第五種是背負巨額債務,難以償還(投資失敗或被騙)的人。
第六種是被追捧後突然跌入深淵的人(這個不舉例)。
第七種是從小被歧視,被侮辱,不能被理解的人(早期抑郁癥無法恢復)。
如果仔細整理,還有很多,這裏就不贅述了。有自殺念頭的人在看不到希望後走向不歸路。沒有希望就是絕望。
總之,有自殺念頭的人是極度痛苦和抑郁的,此時應該得到家人和社會的理解和幫助。尤其是在有專業知識的人的幫助下,幫助他們就是挽救生命,讓他們走出苦難,走向新的生活。
壹般來說,絕望是自殺的根源。絕望來自於我們的自卑感、無助感、自卑等疾病。他們讓人感覺被社會上的其他人排斥、拒絕、淘汰。他們讓人覺得命運似乎在和他們作對。久而久之,人們會對這個世界越來越感到絕望,自殺就成了順理成章的選擇。
有自殺念頭的人往往會誇大個人精神痛苦的程度。他們認為沒有辦法解決他們所遭受的打擊,所以他們感到絕望。壹旦讓自己陷入這種心理暗示,世界上的壹切都會變得無比灰暗。對他們來說,只有死亡才能解放自己。
自殺的根源是絕望,而絕望的可怕之處在於它是壹種虛幻的感覺狀態,很難改變和幫助絕望者從外部感受到的絕望。對於抑郁癥明顯的人來說,研究表明,抑郁癥會明顯改變大腦的生理機制,而嚴重的抑郁癥會使他們缺乏對生活的想象和期待,比如不再相信美好的未來,或者事情可能會向好的方向發展;壹旦他們遇到挫折和挫折,他們很容易陷入絕望。這個循環被suicided的想法困擾,很難控制自己。還有壹些人的絕望來自於他們長期以來所承受的巨大的生活和社會壓力。這些壓力導致他們身心疲憊,最終不再願意繼續面對生活,於是越來越渴望通過死亡來獲得解脫。絕望的人從絕望走向自殺,是社會、生理、心理因素的積累和綜合作用。每個人因為絕望而想自殺的原因都不壹樣,需要我們根據個人自身的行為和動機提供相應的引導和幫助。
珍惜生命,善待自己。
生不如死,這是人們對生命的敬畏。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確實有很多人,因為種種原因,受困、迷茫、無助、絕望,選擇自殺,走向不歸路,令人遺憾。
根據作者的耳聞目睹,不同群體自殺的大致原因如下。
第壹,有些人承受不了痛苦,比如癌癥患者。他們自殺的動機是生不如死,長痛不如短痛。自殺是擺脫痛苦的最快方法。
二是部分企業經營者因破產、債臺高築、債臺高築、債臺高築、坐立不安、絕望、看不到生活的希望而逃離,進而選擇自殺。
第三,壹些高中生因為沈重的學習負擔和來自父母的壓力或由此引發的家庭矛盾而沖動自殺。
第四,有些人自殺是因為無法從失戀中自拔,或者是因為已婚伴侶出軌,超出了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自殺是壹種勇氣,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但這種勇氣不應該提倡,更不應該模仿,因為這是對生命的蔑視,也反映了壹個人心理承受能力的低下。
半醉人的原因大致如下:壹、沈魚落雁,閉月羞花。沒有壹個實現的,感覺很誇張。我心碎了。為愛所困,醒來沒有他(她)。別做夢了,走吧!第二,家庭變故難以承受。作為人類是無法忍受的。第三,道業受挫,精神荒廢。進退兩難,心在燃燒。現實很尷尬,很難自我還原。不如破塵,今生無愛。、、解決辦法!穿越風雨,是美妙的。得與失,隨遇而安。偶爾不順利,但也豁達。不要誇大偶爾得到的東西。人生起起落落,笑對花,竹木合壹。
我是左書,壹名從事心理學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學教師。我來回答妳的問題。
妳提到“壹個人要經歷怎樣的絕望,才會產生想自殺的心理想法?”這個問題,
其實就是壹個人為什麽自殺的問題,也就是對自殺原因的探討。不知道我的理解是否適合妳這個問題。根據我做心理咨詢的經驗,我是這麽理解的。
是啊,壹個人經歷了什麽樣的絕望讓他產生了自殺的念頭和行為?
首先我想說,自殺是壹種非常復雜的心理和行為現象;當我們試圖解釋自殺的原因時,對自殺傾向和行為的分析總是壹種可能的猜測。因為只有自殺的人最清楚自己為什麽自殺,只有自殺的人才能明白“為什麽我不能再活下去了?”
其次,我用大學生自殺來回答這個問題;在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與自身發展相關的生活事件。有些已經實現了,比如學習壓力,人際交往,會計管理等。有些還處於潛伏階段,比如專業學習和興趣、就業、戀愛和異性關系、家庭變故等等。生活事件,就其對個體的影響而言,可分為積極和消極兩類,尤其是那些消極的生活事件,需要大學生以積極的心態去適應,主動做出努力,以應對生活事件帶來的各種變化。否則,這種由生活事件引起的心理壓力會對個體的正常生活形成危機,進而出現不良的認知和行為體驗,導致個體采取過激手段應對,以結束生命作為應對選擇。
第三,那麽,大學生自殺的原因是什麽?第壹,大學生自殺的原因應該是個人因素。畢竟和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意誌力甚至人生閱歷密切相關。(1)解脫型:自殺是個體在絕望中擺脫痛苦、尋求解脫的壹種手段。(2)防禦性:自殺被認為是壹種對抗挫折和自責的消極和自我防禦機制。(3)報復:以自殺作為報復手段,釋放憤怒和敵意。(4)呼救:自殺可以作為呼救或引起他人註意的壹種特殊方式。(5)操縱:自殺被認為是操縱他人的壹種方式。二是心理和社會因素;(1)心理壓力;(2)心理脆弱;(3)感情糾葛;(4)悲觀主義;(5)嚴重的身體疾病;(6)人際關系異化,社會歸屬感喪失。
第四,“做還是不做”是自殺者面臨的尷尬處境。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在用自己選擇的方式,或早或晚,或直接或間接,殺死自己。美國精神病學家門林格在分析個體自殺的根源時說,“自我毀滅確實根植於我們的天性,我們必須熟悉它的各種表現形式,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做出相應的努力來與這種根深蒂固的死亡本能抗衡。”所以,作為旁觀者,我們沒有理由去評論、指責或嘲笑那些以自殺結束生命的個體。他們選擇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總有自己的動機。也許他們對生命本身的存在產生了懷疑,也許他們缺乏活下去的勇氣,或者他們因為其他的意外而毀滅了自己,但他們總有理由想要離開這個復雜而又令人不安的世界。自殺作為個人事件“我不想活了”,我們只能理解,不笑,不怪!
希望心理老師左書能幫到妳。如果妳有不同的看法,請在心理老師左書的評論區留言。我們可以繼續討論和分享我們的觀點。
再次感謝妳邀請心理學老師左書!
其實我覺得壹個人的壹生很少能在這個世界上壹帆風順的活著,或多或少都會經歷壹些磨難和挫折。有人可能會說,有些人經歷小挫折,自然不會對他造成大傷害。那如何定義挫折的大小呢?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結果會不壹樣。所以,我們不能否認別人經歷的艱辛和挫折,而要看到這些經歷後個人的反應。有的人因為失戀而選擇自殺,有的人在經歷多次感情波折後依然對愛情抱有希望。所以,我覺得經歷什麽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對什麽樣的心態。如何面對挫折,解決挫折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
大家都敢自殺去死,還能熬什麽?有自殺的勇氣,就有活下去的力量。
我覺得自殺的人內心太脆弱,他們的誇大使事情惡化,導致絕望。
我覺得自殺的人是沒有責任感的,至少他們沒有為父母著想,忘記了生命是父母帶給他們的,所以我從來不同情自殺的人。
我嫂子喝百草枯自殺了。在我看來,發生在她身上的事情根本不算什麽,但無論她怎麽努力勸說,都只是走進了死胡同。
最後趁大家不註意,我吃藥了。在醫院搶救的時候,我明顯感受到了她對生存的渴望,但是生活不會讓任何人後悔。
所以奉勸那些想自殺的人,醒醒吧,不要為了不值得的人和事放棄生命,愛情可以重新找回來,錢可以重新賺回來,人死了就什麽都沒有了。
我覺得絕望的程度取決於每個人的不同對待。每個人的承受能力不同。有很多事情是很難過的。有些人會很輕松的活下來,而有些不那麽難過的事,卻會成為某個人的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