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由於社會文化環境的變化和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和教育界的關註。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現代社會發展和新課程改革對學校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學校師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平臺。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走進學校是壹種必然趨勢。
以人為本,切實為師生服務,是辦好有特色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念和出發點。其主要任務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校德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幫助師生樹立心理和行為問題出現時的求助意識,促進師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維護其心理健康水平,減少和避免對其心理健康的各種不良影響;培養身心健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教育、有紀律的壹代新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是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了解心理異常現象,初步掌握心理健康常識,重點是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適應生活和社會。
辦好有特色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與學校的發展規劃和辦學理念相結合,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有效服務於學校的發展和管理。其基本計劃如下:
第壹,成立學校心理教育工作小組
為保證心理教育的有效開展,學校應首先成立心理教育工作小組,由壹名主管校長負責管理,成員可包括主管政教處主任、主管教務主任、各年級領導、心理咨詢工作者、心理咨詢課程專職教師、班主任、教師代表等。心理教育工作組的建立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保證。
組織設置和工作流程如下:
二、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教學計劃。
心理健康教育咨詢課程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平臺,其主要對象是學生。要真正落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計劃,首先要落實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課程,只有課程的開設才能帶動和促進學校心理輔導的進壹步發展。同時,為適應新課改,學校可開設壹些與心理健康相關的選修課供學生選擇,以開闊學生視野,增強學習興趣,如生活心理學、人際交往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等。
三、建立心理咨詢室和心理活動室。
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措施之壹就是對學生的各種心理行為問題給予解答和幫助,而學校心理咨詢室和心理活動室就是提供這項工作的場所。
學校可以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包括心理閱覽室、心理咨詢室、心理活動室、心理健康郵箱、心理熱線等。心理咨詢室的主要職責是接待前來咨詢的個人,預約咨詢時間,為師生提供個別咨詢和輔導;同時也可以用來存儲各年級、各班學生的心理檔案、心理測試數據、案例分析數據。心理閱覽室可以設在學校閱覽室,專門設置壹個心理書架,放壹些心理學書籍,供師生閱讀學習。心理活動室主要為老師提供團體輔導和音樂放松。心理健康信箱和心理熱線是師生更隱秘、更便捷的咨詢方式,使更好地與學生溝通成為可能,開辟了心理咨詢的新途徑和新渠道。
第四,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從新生入學開始,學校就可以借助心理測量(心理測量是利用個體心理測試軟件和團體心理測試軟件對學生進行測量和分析,從而建立學生電子心理檔案,分析心理測試數據)做好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入學後每學期做跟蹤測試,盡可能收集和整理學生個體心理輔導資料。在對學生的智力、情感、學習適應和人格特征進行全面測試的基礎上,對學生素質進行總體評價,並據此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在註意保密的前提下,教師可以查閱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對普查中發現有壹定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心理咨詢老師在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分級和識別後,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建議、指導和幫助。
五、加快精神衛生知識的宣傳和普及。
(1)可以在校刊《晨韻》上開設心理健康專欄,或者另辦心理健康學生刊物,介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概念、對象、意義、內容和工作形式,讓每壹位師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心理咨詢的相關知識。
(2)動員班主任和各科老師宣傳心理咨詢的必要性,鼓勵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積極尋求心理咨詢。
(3)與有關部門協調,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利用校園廣播電臺、黑板報,或專門開設心理咨詢宣傳窗口,大力宣傳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知識。
(4)如果條件和資源允許,可以同時對問題學生及其家長進行輔導,因為學生的很多問題行為都與家庭環境和家庭教養方式密切相關。
六、成立學生心理服務協會。
建立學生心理服務社的目標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每壹個學生身上,讓所有學生都能在學校這個大家庭裏健康快樂地學習和生活。具體措施是在每個班級裏挑選壹名擅長心理溝通的學生,然後讓這些學生成立心理服務社做班級心理輔導員,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幫助老師解決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及時反饋學生的心理發展動態。學生心理輔導員實行月報、定期討論、定期總結制度。
學生心理社團可以定期開展各種心理活動,如心理電影放映周、心理活動月等。定期出版心理學期刊,向學生介紹和普及心理學知識,及時反映學生心理教育動態,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
七、開展“5.25”(我愛我)心理健康月活動。
每年的5月25日是全國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日,我們可以以此為契機,在每年的5月份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動。心理健康月可舉辦各種心理健康活動,如針對不同群體的學生和教師開展心理健康講座;在校園內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普及活動;觀看和分析心理電影;舉辦校園心理情景劇演出和大型校園活動等。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月的活動,我們可以發現,它們不僅可以促進師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還可以增強每個人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同時,他們也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與我們的教育理念不謀而合。
八、定期開展教師心理健康講座和集體活動。
教師只有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才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學生。教師也是普通人,面臨著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他們也會有煩惱和迷茫,有壓力和倦怠,也可能有心理問題。因此,教師心理健康咨詢是學校教育中不可忽視的壹個環節,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務之壹。因此,定期開展教師心理健康講座和集體活動是促進學校教育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壹。
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師集體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是多樣的。從內容上可以包括教師的心理保健,教師工作壓力和職業倦怠的調節,如何應用心理學更好地教育和管理學生,如何教育孩子,如何促進家庭的健康發展。在形式上,可以包括定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教師經驗交流、教師聯誼小組活動、觀看心理電影、教師個人輔導和團體輔導等。
除上述八個方面外,學校還可以根據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需要和學校發展的需要,開展其他具有學校特色、形式多樣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