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單雯苑
當洪波與天空相連時,
幾葉扁舟渡小青。
秦晉分布在雲南北部,
這個陵墓自古就到了桐城。
風鈴,神話傳說中的女媧之墓。位於潼關老城區東門外的黃河灘地。風陵渡被稱為“風陵渡”。
風陵渡這個名字在我腦海中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2004年,也就是我上大學的那壹年,我開始接觸它。但是,畢竟,我只是壹個在它古老的外表中來來回回過幾次的記憶。
在我的印象中,它是壹個古老而遙遠的小鎮,位於黃河的東部,安靜而祥和。黃河滔滔,帶走了黃沙,卻帶不走它古老而蒼白的臉。第壹次路過這裏的時候,在車站站牌上看到了這個小鎮的名字。我第壹次看到這樣壹個以渡口命名的小鎮的名字,也許是因為我生活在壹個水鄉,我對這樣壹個名字有壹種非常親切的感覺,雖然,當我的腳步在四年前第壹次經過這裏的時候。
開往北方的火車在這個小城停留了片刻,但從那壹刻起,我開始記住了這樣壹個地方,壹個隔著黃河都能看見的小城。
幾乎所有向東或東北方向的列車都經過這裏,因為這是這個方向列車的唯壹通道。當他們離開Xi安,經過渭南,華山就是潼關,隔著黃河就是風陵渡。所以,當火車第壹次經過黃河的時候,我終於看到了被稱為母親河的黃河。於是這兩座隔河相望的古城就壹直留在了我的心裏。
因為黃河大橋的整修,T建議我們坐火車去。下了火車到了潼關,壹出站就覺得和大城市很不壹樣。沒有熙熙攘攘的喧囂,沒有小販的叫賣聲,也沒有人們害怕遇到壞人的小心翼翼。這個車站很小,比Xi站的候車廳還小,但看起來仍然很寬敞。廣場中央有幾根纏繞著龍紋的銅柱。我想了想它的意思,終究想不通。也許,生活在黃河岸邊的中國人,對龍的崇拜和信仰可能更多壹些。
這也是我第壹次踏足關中縣城。我生活在城市,沒時間關註壹些地方。這是壹個很安靜的地方,雖然看起來有點破舊,但是很容易找到壹種故鄉的感覺。出租車司機很好客,也很坦率,壹路上都在講這裏的風俗。
幾英裏後,我看到壹座巨大的石像矗立在垂直道路的中間。仔細壹看,是楊真。楊震是東漢時期傑出的教育家和政治家。歷任荊州刺史、、司徒、太尉。在東萊上班的路上,晚上有人送了10斤黃金的禮物,楊真拒絕了。記憶傳承者說,黃昏時沒有人知道。楊震答:天知地知,妳知我知。什麽是無知?記憶傳承者羞愧地退了出來。或許,在國家大力倡導廉政反腐的背景下,當地政府應該把它作為正面宣傳的教材,大力打造,發揚光大。
出租車在山中行走,道路像山壹樣分裂。終於知道這裏為什麽會成為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了。所謂萬人敵不過,壹人守之,如此易守難攻,無以形容。從澠池西到山海關有兩條路,南路回大阪,是漢代以前的它造成的。曹公恨路險,開北路為主道。“建安把山路改成了河邊。路封了,就有潼關。
港口,當地人稱之為老城。順著司機的方向望去,只見不遠處矗立著壹座孤零零的陽臺。在東面,我可以清楚地看到黃河。司機告訴我們,這是壹座瞭望塔,古代戰爭時用的,現在隨著舊城的拆遷已經被遺忘了。司機建議我們有時間可以上去看看,但是我們很著急,沒有時間顧及黃河的美景。在它的腳下,我們看到了更古老的建築,司機說戰爭期間曾有部隊駐紮在這裏。到目前為止,政府還支付了購買前城墻磚瓦的費用。
我想起了我的家鄉,嶺南的小縣城,古老而美麗,帶著南方的色彩,寧靜而繁華,但古老不顯蒼桑。
還沒到河岸,就看到頭頂上有壹條鐵路經過,問司機是剛剛開通的鄭西高鐵。突然有壹種古今交織的感覺。我想象著壹輛時速300多公裏的高鐵,穿過這樣壹個歷史悠久的古老縣城,穿過這古老而隔絕的氛圍,穿過日夜奔流的黃河,奔向太陽升起的地方,奔向未來。
山坡羊懷舊潼關
(元)張
群峰如聚,波濤如怒,
潼關路,內外山川。
看著西方的首都,我猶豫了。
悲秦漢,宮闕萬間已被土造。
興,百姓遭殃。死亡讓人們痛苦。
與黃河岸邊的其他地方相比,這裏的黃河旅遊業發展似乎有點晚。沿河沒有公園,只有透過樹林可以清晰看到的黃河水,和壹個只在岸邊停泊的小船上的“黃河鯰魚第壹湯”的休閑場所,而河中的島嶼和遠處隱約可見的蔥郁小樹林,似乎在告訴我,黃河其實很溫順,像母親壹樣。只是我無法想象有壹天她生氣後那些郁郁蔥蔥的小樹林會變成什麽樣。
就這樣,洶湧澎湃的黃河之水隨著我的速度不斷奔騰,路上的顛簸讓我看到黃河來來往往。我想起兩年前站在長江邊上,看到滾滾長江水的浩瀚,想起煙雨中的春天,想起那些還在我身邊的人,想起這些年來壹路上的變幻莫測,就像這條河,我看不清自己,但還是要想著壹個方向,我不能停下來,我不能逆流而上。我只是默默的隨波逐流,做自己不想做的自己,被風浪湮滅。
與長江相比,這裏似乎要冷得多。我只能虛構這樣壹幅畫面:在遙遠的古代,每天黎明時分,沈睡的黃河剛剛醒來,岸上的影子依稀可辨的時候,從南到北的商賈喧鬧著向風陵渡聚集。車夫、騎馬的人、趕牛的人、挑擔的人和扛包的人緊隨其後。有的在路上,有的在等渡船,有的已經坐在船頭劃船了。黃河上下望,炊煙無邊,桅頂燈閃爍。船只在南北奔馳,彩帆在東西飛舞,聚精會神地傾聽,噴水,吱吱的槳聲,響亮的號角聲,顧客的吆喝聲,鳥鳴聲,鐘聲,...壹切匯聚,古渡河兩岸回蕩著美麗的清晨交響曲。
只是現在,像黃河水壹樣粗的船夫號角聲不再響亮,也沒有喊聲和鐘聲。取而代之的是火車的長鳴,汽車的噪音,或者只有在清晨才能看到的零星漁民騎著摩托車或者挑著擔子去賣剛打撈上來的魚。
黃河鐵路橋和黃河大橋相隔不遠,每次在火車上都能看到。這壹次,我有幸路過這裏,看了看北邊的火車橋。想起了上學時坐火車每次路過這裏的場景,還有放假時每天早上路過這裏到終點的興奮...我路過這裏的時候正是往風陵渡方向放的時間,所以不堵車。聽司機說橋已經倒了壹點,正在加固,看得出來路已經翻了個底朝天,很舊了。流量什麽時候才能真正不成為發展的瓶頸?
t比我想象的要瘦。和Q走在風陵渡的壹個小鎮上,我們有壹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我們在壹起生活了四年。相隔兩年,有壹種說不出的喜悅。q的背包讓我想起了大學時壹起上課,在學校和宿舍之間徘徊的那些瞬間。t還是那麽天真可愛。我壹直很佩服他那種人來了就給人安寧的心態,懂得知足常樂,願意在工作、生活、遊戲中尋找生活的樂趣。這幾年,我們真的很充實。這幾年,我們的生活似乎多了些困難,卻多了幾分堅強,幾分堅韌,幾分成熟。
或許相似的環境讓我和他有壹些相似之處,過去和現在,但也有壹些我達不到的地方,比如我對生活的態度,對知識的執著和認真的追求。
回憶帶我回到過去,回到西苑的時代。開始和結束的場景總會無數次提醒人們,還有發生在我們不足30平米的小窩裏的故事。那些歡樂,那些悲傷,那些微笑,那些喪親之痛,那些我們壹起走過的地方,那些渴望我們壹起傾訴的地方。
金人趙子珍在《風陵渡論》中寫過壹句話:“南北有水,中原就氣盛。雲山連晉土,煙樹入秦川。
夕陽余暉中,火車開往Xi安。短暫的相聚,短暫的漂泊,總讓人有壹種別離的傷感。看著睡在對面的Q,不知道下次聚會是什麽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