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離婚後對女性有哪些影響?

離婚後對女性有哪些影響?

在過去的40年裏,全世界的離婚率和已婚夫婦的分居率壹直在上升。

歐盟國家的離婚數據顯示,歐洲每兩對夫婦中就有壹對以離婚告終。歐洲的離婚率近年來不斷上升,其中立陶宛、拉脫維亞和丹麥的離婚率在歐盟國家中非常高。

英國國家數據庫中關於離婚的調查還顯示,2013年英格蘭和威爾士共有114720起離婚案件,其中40-44歲的夫婦最有可能離婚。

除了西歐國家,阿聯酋的離婚研究也顯示,阿拉伯地區每五個家庭中就有兩個因為離婚而解體。

2010年,日本有1/4的家庭離婚。

2014年美國結婚和離婚的數據調查也顯示,超過1/3的美國家庭以離婚告終。每年有超過1萬美國兒童經歷父母離異,家庭破裂。

不斷上升的離婚率仍然是全世界社會學家關註的最重要的話題之壹。來自不同國家的許多學者試圖解釋這個社會問題。現有的研究大多從社會學、心理學和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離婚對家庭成員的影響。

最近,壹些海外學者開始從新的角度探討離婚對家庭成員的影響。例如,在她對新加坡離婚家庭的調查中,凱沙隆通過離婚傳記的方式采訪了35名離婚者。在35名受訪者中,30名為女性,5名為男性。相比純女權主義研究,她的研究對象不完全是女性,而少量男性樣本有助於比較離婚後不同性別的差異。此外,柯沙龍的創新之處在於,她將家庭研究與西方個人主義理論緊密聯系起來,認為離婚越來越不受社會教條和社會輿論的影響,成為壹種高度個性化的行為。離婚表明離婚的夫妻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獨立管理自己的事務,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除了女性主義研究之外,許多研究人員還使用各種維度的理論來解釋離婚對成人和兒童的不同影響。

本文基於21世紀以來西方社會學家和社會心理學家對家庭關系尤其是離婚問題的研究成果,特別是研究者的前沿關註點,從差異的角度探討離婚對夫妻和子女的影響。本文選取兩部分:離婚對男女的影響。

離婚對男人的影響

與女人和孩子相比,離婚會減少男人的社會關系,影響他們的健康。西方學術界對於離婚後是女性還是男性承擔的壓力更大,壹直存在爭議。大量文獻調查了離婚夫婦的心理狀況。結果表明,男性比女性更容易面臨許多困難,主要表現在他們的社會交往、健康狀況和工作壓力方面。

首先,從社會經濟的角度來看,離婚會對男性的社會資本產生負面影響,使男性在妻兒成年後失去社會資源和社會網絡。妻子壹直被認為是家庭中最重要的社會資本。在婚姻中,丈夫不僅會獲得妻子對他生活的關心,還會在妻子的鼓勵和支持下獲得有價值的信息和社交網絡。離婚意味著丈夫失去了壹個知心朋友,但對於妻子來說,即使離婚了,她還有其他知心朋友可以談生活。

研究表明,離婚男性的社交網絡更容易崩潰,他們很難建立自己新的社交網絡;離婚也會給很多男性帶來負面情緒,讓他們更容易缺乏自信,甚至難以信任他人。同時,另壹項調查也顯示,離婚男性比已婚男性更容易遭遇更多的社會孤立;尤其是與離婚女性相比,離婚男性很少贏得社會上其他人的同情。

其次,離婚會影響大部分有孩子的男性的撫養權。克魯克指出:“父親和孩子之間的頻繁互動可以贏得孩子的依戀和認可。雖然離婚後會繼續維持父子關系,但如果孩子由母親撫養,父子之間的互動就會大大減少。”所以離婚後,父子關系會變得更加脆弱。男性壹旦失去對子女的監護權,就可能失去中老年時期提供給子女的社會網絡支持。

失去撫養權的離婚男性也可能面臨更多危機。克魯克認為:“離婚後,擁有孩子監護權的壹方比同時失去伴侶和孩子的壹方面臨的困難要少。離婚後的男人,尤其是離了婚又沒有孩子撫養權的男人,更容易受到打擊。”而且,沒有撫養權的離婚父親更容易和孩子失去聯系,隨著年齡的增長,壓力越來越大。

再次,從個人健康的角度來看,離婚對男性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有著突出的負面影響。婚後生活有利於男性獲得更多的生活照顧、情感支持和生理需求。離婚後,工作和生活的壓力會給男性帶來壹系列心理疾病,影響身體健康。比如很多男性會受到負能量的影響,會變得悲傷、失落、孤獨、憂郁、冷漠。利普德和卡明基的研究表明,離婚男性更容易喝酒。同樣,韋倫的研究發現,68%的男性在離婚後會患上新的精神疾病。

雖然其他研究沒有強調離婚對男女心理的不同影響,但研究表明,離婚男性由於沒有妻子的照顧,更容易出現身心健康問題,患嚴重的身心健康疾病。對孩子沒有撫養權的離婚男性很難見到孩子,容易出現長期的焦慮抑郁和睡眠問題。艾薇兒指出,這些離婚男性“會更少與家人聯系,很少看望其他家庭成員,很少與家人打電話或聊天。與離婚女性相比,她們離婚後與家人或親友的聯系會更少,也不願意與家人交流自己的生活。他們容易自憐,經常被失落感、抑郁感和無助感所困擾,自尊心也會受到影響,認為自己是失敗者。”

許多社會學模型表明,離婚男性很可能面臨失業或失去自理能力的威脅。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明基的實證研究,比較了荷蘭家庭中夫妻的人生軌跡,對兩類夫妻進行了抽樣。研究數據表明,離婚很容易導致男性失業和生活窘迫。

雖然離婚給男人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但並不意味著離婚對男人的影響都是負面的;他們得到的積極影響是可以享受更多的自由,不必承擔太多的家庭責任,甚至不受任何其他家庭成員的控制。

離婚對女性的影響

與男性相比,離婚對女性的影響是不同的,主要體現在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的下降。

首先,從經濟收入來看,離婚對女性的直接影響是經濟幸福感和幸福指數的降低。研究結果趨於壹致,離婚對女性的經濟影響遠高於男性。壹項關於離婚父母對孩子監護權的調查顯示,83%的離婚女性擁有孩子的監護權,這說明離婚女性通常很容易獲得孩子的撫養權和撫養權,但這也迫使她們投入更多的財力、物力和精力來照顧孩子。最近的研究大多強調,離婚後男女收入差距表明,離婚女性的經濟收入會大大減少。雖然與那些婚姻幸福的夫妻相比,離婚的任何壹方實際上都將經歷經濟困難或財務危機,但幾乎所有的研究都表明,離婚女性面臨的經濟困難比男性面臨的困難更明顯。

21世紀對離婚女性經濟困難的壹系列研究結果與90年代的結果相似。大多數研究認為,與離婚男性相比,有孩子的離婚女性會遇到多重經濟困難。有孩子撫養權的離婚女性,生活幸福指數下降幅度較大,下降了36%;沒有孩子撫養權的男性,因為不需要在孩子身上投入太多,生活幸福指數比原來提高了28%。哈奇森指出,離婚後,女性的生活質量下降了73%,而男性則上升了42%。他認為,離婚母親對生活的滿意度、生活狀態和生活幸福指數只有離婚父親的壹半左右。

還有學者對新西蘭21名有孩子撫養權的離婚女性做了壹個實證研究,發現有些女性會受到前夫的恐嚇或騷擾。在調查女性的過程中,菩提亞人和其他研究人員根據年齡將50名離婚女性分為兩組。第壹組是20-30歲的女性,第二組是30-40歲的女性。研究發現,離異女性不會有太多的心理問題,不同的年齡會給她們帶來不同的感受。年輕的離婚女性比中年離婚女性的精神壓力要小。

與男性相比,離婚女性承受的經濟壓力更為嚴重和持久;照顧孩子的責任幾乎完全屬於母親,父親很少參與其中。單親媽媽為了養活自己和孩子,獨自承擔了巨額的生活費用。這種經濟壓力在那些中下層家庭尤為明顯。歐美壹些研究表明,離婚女性會得到國家的經濟支持,所以她們的生活不會特別困難。

但這些研究都是基於特定的社會環境,顯然忽略了不同國家對離婚女性的補貼政策不同這壹事實。應該看到,目前仍有許多國家福利制度不發達,無法為離婚婦女提供足夠的生活補貼和必要的支持。所以不難看出,離婚女性如果有了孩子的撫養權,會面臨更多的生活困難。

其次,從社會地位來看,離婚會讓女性的社會地位下降。研究表明,經濟困難必然會影響女性的社會地位,尤其是對於那些曾經在婚姻中衣食無憂的女性。生活條件的巨大反差會讓他們覺得離婚是人生的轉折點。康斯坦斯認為,很多離婚女性在社會上受到歧視甚至汙名化,因為離婚被視為壹件可恥的事情,所以離婚對女性地位造成了不應有的損害。加裏·貝絲的研究還認為,離婚的恥辱讓離婚女性很難遇到合適的人,也很難重組家庭。

再次,離婚也會給女性帶來壹些積極的影響。大多數研究強調離婚對女性的負面影響,卻很少看到離婚的潛在優勢。有暴力傾向的丈夫在與家人相處時會表現出自己的壞脾氣,甚至會打老婆孩子。如果妻子及時結束了與虐待她的丈夫的婚姻,那麽她可以獲得更多的幸福。此外,與許多受到失業威脅的離婚男性不同,離婚可以給離婚女性更多的就業機會。許多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壹觀點,離婚女性的就業率,尤其是那些離婚前是家庭主婦或者經濟收入沒有前夫高的女性,就業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離婚女性需要賺錢撫養孩子,探索不同的職業謀生,這使得她們的就業機會更多,社交生活更豐富,個人幸福感增強。離婚迫使大多數過去整天待在家裏的女性積極尋找工作機會,珍惜工作,充分享受工作帶給她們的樂趣,自尊心和自信心也得到提高。所以女性離婚後能妥善處理壹些困難,離婚五年後的幸福指數比以前更高。在另壹項實證研究中,賴斯曼認為,離婚女性會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養家和工作的角色之間自由切換。他們“獨立生活”的態度使他們更加獨立和自信。

但是壹些研究者持有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離婚的女性可能享受不到工作帶來的快感,反而會因為離婚而感受到巨大的生活壓力。上述觀點的區別在於,不同的研究者以不同的社會環境為研究背景,每個社會背景都有不同的政策體系和價值觀。離婚女性是否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取決於她們之前的生活經歷和既定的工作態度。對於那些離婚前沒有工作經驗的家庭主婦來說,她們肯定會面臨更多的挑戰,因為她們缺乏市場需要的技能,或者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