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教育講座,可以直接咨詢教育主管部門自身的問題,對癥下藥,效果更加顯著。
家長可以提高自身素質,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營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讓孩子在受教育時不產生逆反心理。
提高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讓家長花更多的時間在孩子身上。
擴展數據:
家庭集體主義教育與威信的建立
集體主義教育觀是馬卡連柯教育思想體系的基礎和核心,如何組織和培養兒童集體是馬卡連柯全部教育實踐和理論研究的中心問題。在兒童家庭教育問題上,馬卡連柯還強調了集體主義教育的重要性。
馬卡連柯認為,舊家庭是壹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孩子們的生活完全受制於父親的意誌。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家庭首先是蘇維埃集體,這是與舊家庭的根本區別。每壹個蘇維埃家庭,“都是由享有平等權利的社會成員組成的集體。父母和孩子的區別在於父母主導家庭,孩子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什麽樣的人,取決於他自身的能力和教育。為了讓家庭教育順利進行,馬卡連柯要求父母明白,第壹,他們在家裏“不是絕對的不受約束的主人”。家長壹定要從小培養孩子遊戲中集體生活的習慣,不能讓孩子成為“利己主義者”。
第二,父母要為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對“蘇維埃法律”負責。每個父母都應該認真對待自己的人生,任何因同理心而導致的家庭破裂都會病理性地反映在孩子的教育上。再次,父母要把自己的喜怒哀樂通過自己的內心和思想傳達給孩子,讓孩子對父母在社會上的成就產生興趣和自豪感,讓孩子從小就融入社會這個大集體。第四,父母是家庭集體的領導成員,必須以身作則。這是第壹個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第五,家庭教育的本質不是父母對孩子的直接影響,而是父母如何組織自己的家庭、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如何組織孩子的生活。
沒有聲望,教育是不可能的。在孩子眼裏,父母的威信就是父母的價值和力量。有些家長錯誤地認為孩子聽話就意味著家長有威信,於是追求自己的威信以達到聽話的目的,從而培養出懦弱的孩子。馬卡連柯在《兒童教育講座》中分析了幾種基於這種錯誤的威信。虛假威信雖然有各種表現,但都是“以刻意的行動為原則,不擇手段地試圖制造‘服從’的假象”。馬卡連柯指出,真正的威望應該通過理解、幫助和負責任來獲得。
第二,大約100%的成功教育
馬卡連柯的以下兩個觀點,應該引起每壹個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視。
首先,馬卡連柯強調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他認為“壹個孩子會成為什麽樣的人,主要取決於他的父母在他五歲之前對他的教育。如果孩子在5歲前沒有得到應有的教育,將來就得接受再教育。”馬卡連柯認為,“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做這種再教育工作。”因此,馬卡連柯勸每壹位家長“永遠做好教育工作,爭取以後不做任何轉化工作,爭取壹開始就把壹切做好。”
第二,馬卡連柯堅信,孩子的教育不應該有任何不合格的產品,不讓壹個孩子因為教育不好而成為廢物。
第三,關於教育的尺度和分寸
馬卡連柯強調,開展教育工作並不是很難,只要妳有壹個健全的理由,表現在善於掌握尺度和分寸。家長壹方面要善於掌握尺度和分寸,另壹方面要從小培養孩子學會掌握尺度和分寸。馬卡連柯直言,對孩子的愛“需要衡量和衡量”。愛是人類最偉大的情感。但如果愛超過了限度,就會被寵壞,成為“做窮人”的理由。父母要培養孩子為父母追求幸福。在孩子眼裏,父母首先應該有享受幸福的權利。馬卡連科說:“我們必須教育我們的孩子關心他們的父母,培養他們有壹種簡單自然的欲望,讓他們在父親或母親的願望得到滿足之前,主動放棄自己的欲望。”
有適當的限度,善於掌握尺度,是壹個很重要的問題。父母要善於掌握對孩子好與壞的尺度;父母應該放手,給孩子必要的幹涉孩子生活的自由,但這種自由必須有壹定的限度。父母不僅要培養孩子的主動性,還要培養孩子堅強的意誌。堅強的意誌不僅是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的能力,也是強迫自己拒絕自己不需要的東西的能力。
第四,關於紀律和制度
馬卡連柯認為,紀律是教育的結果,制度是教育的手段。
為了培養有紀律的人,必須做很多工作,包括建立合理的制度。父母在制定家庭生活制度時首先要考慮制度的合理性和目的,還必須具有確定性。馬卡連柯提醒家長,“沒有正確的制度,懲罰本身不能帶來任何好處。而如果有好的制度,即使沒有懲罰,也能如魚得水,只是需要更多的耐心。”
馬卡連柯在關於家庭教育的著作和演講中,也對兒童遊戲、勞動教育、經濟教育、性教育、兒童文化修養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獨到的見解。這些觀點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教育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