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淺談高校專業課教師如何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淺談高校專業課教師如何做好教書育人工作?

摘要:針對高校部分專業教師重專業輕德育的現象,結合日常教學實踐,從“傳道”、“授業”、“解惑”三個方面,給出了新時期高校“教書育人”活動的對策和建議。壹、引言自1999高等教育擴招政策實施以來,我國大學生數量大幅增長,我國高等教育實現了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歷史性跨越,為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高素質人才。高校擴招為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也推動了我國由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轉變。我國高等教育入學率在“十壹五”將達到26.5%,在“十二五”將達到36%。然而,高校軟硬件設施的增長速度明顯滯後於擴招的增長速度,導致教育質量下降,令人擔憂。專業教師作為高校教師的主體,此時應該有神聖的使命感,也應該挑起教書育人的重任。眾所周知,1,200多年前,韓愈就在教師理論中闡述了教師的重要作用,即“教師要教書解惑”。自古以來,傳道、授業、解惑被公認為教育中同等重要的三個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三者的結合已經到了壹定程度的失衡,其重要性也被壹些老師所遺忘。二、傳道“傳道”是指道德觀念的傳授和教育,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思想道德教育。實踐證明,沒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礎,是不可能成才的。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高級專門人才。在大家眼裏,專業人士的教育往往僅限於“專業教育”。其實,高等教育在某種意義上應該是“素質教育”,即包括人生觀、價值觀、專業技能在內的全面素質教育。大家都很清楚,高尚道德的培養遠比高超專業技能的培養重要,要“先做人後做事”。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不是靠幾門專門的思想品德課就能做到的,還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也就是所謂的“潤物細無聲”,作為壹名專業教師,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1,恪守師德,以身作則。恪守師德是做好教育工作的第壹步。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必須遵守教師職業道德。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壹些高校教師把“教學”當作“第二職業”,或忙於“下海”,或參加會議,或投身科研,對教學的投入越來越少。更有甚者,他們請假、調課三天,嚴重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與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相去甚遠,影響了學生的成長。這顯然與師德的要求相差甚遠。我們應該結束這壹切。另外,認真備課、認真聽課是對老師的最低要求,認真批改作業也是老師最基本的工作。通過批改作業,學生可以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是對教師知識傳授的最好反饋。2.關愛學生,踐行感恩。實踐證明,思想品德的提高不是課堂灌輸就能做到的,也不是簡單的講道理就能做到的。需要付諸實踐。當妳有壹顆感恩社會的心,妳就會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我們這裏說的“感恩”,是壹種生活態度,是壹種善於發現美並欣賞美的道德情操。感恩社會的心可以通過關愛學生來體現和傳遞。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主動與學生交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感受到教師帶來的快樂,學會欣賞身邊的美好。有了老師的關愛,他們也會關愛他人,感恩社會。老師要在課堂上關註每個學生的反應,然後在課間休息時與課堂上不夠活躍的學生進行交流。在溝通中要講究策略和藝術,避免直奔主題。可以根據當時的場景找壹些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或者幾句溫暖的話來化解學生的抵觸情緒,在隨後的課上繼續跟進。在交往中,要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家人,對他們的進步充滿愛和真誠的幫助。我們不能改變所有的學生,但只要妳努力了,哪怕最後只能改變壹兩個學生,妳也為社會做了貢獻,對壹兩個學生來說是終身受益,愛也有可能繼續傳遞下去。每當節日來臨,老師們最大的幸福就是來自學生們的祝福。當學生在祝福中叫妳“王哥”、“老王”、“吳姐”的時候,收到畢業多年的學生(妳可能不記得他們的名字)的祝福,妳是多麽開心,妳會更加熱愛教師這個無比高尚的職業。3.分享經驗,給予正面引導。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的軌跡都不壹樣,但或多或少都有壹些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苦澀,總有壹種對生活的感悟。教師完全有能力提煉和升華自己的經驗教訓,然後無私地奉獻給學生。學生可以分享教師生活的精華,並從中學習。實踐證明,願意和學生分享經驗的老師,也是學生最喜歡的老師。教師要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充分發揮自己的榜樣激勵和幫助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德才兼備的人才。三、教1,精挑細選教材,保證傳授知識的正確性。在教學中,教師要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向學生傳授知識,學生往往處於被動地位。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基本上是老師“給”什麽,學生“吃”什麽,幾乎沒有歧視,完全信任老師,把老師說的話當成“真理”。所以,教師首先要保證自己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是正確的,這既是對學生負責,也是捍衛師德。現在很多教材粗制濫造,老師選教材要像給孩子選菜壹樣負責。無論文科還是理工科,既然是教材,就應該是成熟經典的知識,而不是似是而非的知識。就像要建高樓就要有堅實的基礎壹樣。2.要勤於學習,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知識。教給學生本學科成熟的經典知識是基礎,引導學生運用和創新本學科知識,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是我們的教學目標。這對專業課教師提出了挑戰。要勤奮學習,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知識,才能對學生起到引領作用。尤其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現實環境下,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信息量井噴。專業老師也要註意所傳授知識的及時更新。通過自己在專業領域的學習和研究,從井噴的信息中挑選出有用的前沿知識傳授給學生。俗話說“臺上壹分鐘,臺下十年功”,講臺上知識傳承的效果和講臺下老師的勤奮學習成正比。3.註重教學方法改革,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傳統的教學方法,即老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講臺下聽課的弊端有:壹方面,學生被動學習,思想容易走神,教學效果差;另壹方面,學生不敢提問,甚至不敢積極爭論,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所以要改革教學方法,互動教學,案例教學,不排斥論據,真理越辯越明,不迷信權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作為老師,要拋開“面子”論。事實上,敢於爭論的學生是有創造力的學生。學無止境,教可以取長補短。這應該符合國際標準。時代在前進。作為教師,要敢於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因為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局限於傳承經典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四、解惑“解惑”,顧名思義,就是解惑。筆者認為,既包括專業知識,也包括思想混亂。絕大多數大學生遠離父母開始了相對獨立的校園生活。此時,他們剛剛步入成年。在這個階段,他們需要老師的關心和指導。目前,在國內教育體系中,輔導員擔負著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輔導員人數很少,往往壹個人要帶幾百個學生。所以給每個學生指導是很難的。大學專業課教師要發揮“解惑”作用。1,專業知識。解決專業知識是高校專業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大部分專業教師都可以完成這項任務,但需要註意的是,要保證高的完成質量。現在很多高校都在郊區建立了新校區,本科課程也安排在新校區。大部分老師住在市區,校車接送上課的老師。由於時間限制,有些同學為了趕班車,需要在課後面對面解決自己對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的疑惑,其他時間也看不到老師。針對這種情況,專業課老師要想辦法加強與學生的溝通,避免學生不懂的知識積累,把事情壹天壹天講清楚,壹天壹天提高。2.心理和生活上的疑惑。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生活獨立性差,但思想獨立性強。對挫折不夠了解,不會溝通,也無法處理每天發生的很多不愉快的事情。比如我考砸了,和同學有矛盾,感情受挫,等等。看似很小的事情,有的同學會采取極端手段,或者有采取極端手段的傾向。這些都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極為不利。現在社會需要的是有團隊精神的人才。過分強調個性,只強調個人能力而沒有與人合作的能力是不可取的。作為壹名專業老師,他其實和學生見面的次數更多,在學生眼中威望很高。他要在課後主動了解學生的情況,給有疑問的學生壹個好的建議,通過談話解決問題。所以提倡專業老師也要做大學生的班主任,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和生活疑惑,幫助學生提高良好的同學間溝通能力。不僅僅可以依靠高校開設的心理咨詢室的工作,這樣會避免很多校園問題。3.學生職業生涯的解決方案。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說,並不是很清楚自己專業的要求、特點和就業情況。雖然在入學教育中都有介紹,但還是心存疑慮。普遍的疑惑是:這個專業的本質在哪裏?就業去向?妳要去讀研嗎?如何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鑒於此,專業老師要及時給予解答。壹些學校制定的“本科生導師制”,就是把這個責任交給專業老師。壹個導師對應幾個學生,形成壹對。如果有任何問題,學生可以隨時問他們的導師。導師可以在本科學習過程中的任何階段及時解答疑惑,可以讓學生少走很多彎路。老師的經常指導和鼓勵也可以開發學生的巨大潛力。對於學生來說,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無異於前進道路上的壹盞明燈,會引導和激勵學生飛得更高更遠。五、結語綜上所述,“傳道”、“授業”、“解惑”三個方面在專業教師的教書育人過程中是相輔相成、缺壹不可的,也是教書育人活動的本質所在。專業教師既要做好傳統意義上的“教”這壹本質工作,又要提升“傳道”、“解惑”的重要地位。做好這三個方面的工作,是新時期高校專業教師的責任,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完成教書育人的重要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