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範旭東的三酸生產

範旭東的三酸生產

在李詠堿廠生產正常、業務擴大、有剩余的情況下,範旭東繼續滿腔熱情地發展民族化學工業。

從1930,他想在中國建立硫酸工業。他向南京工業部匯報,希望財政撥款2000萬,600萬辦堿廠,800萬辦硝酸廠,600萬辦硫酸廠。但官方給出的回復文件都是空話,壹條都沒有落實,完全辜負了他的希望。在接下來的三年裏,他奔波於各家銀行之間,想盡辦法籌集資金來推動這個項目。最終在1933獲準在南京建廠,設計年產5萬噸硫酸銨。2月5日,1937,南京工廠正式投產,生產出第壹批國產硫酸銨。硫酸銨可以生產硝酸,制造炸藥。當時國事緊張,消息壹發布,讓國人耳目壹新。

1930 65438+2月,南京國民政府將工商、農礦兩部合並為工業部時,制定了所謂十大工業計劃,其中壹項是辦硫酸(即硫酸銨)廠,並於1931成立了中國制氮公司負責籌建。有消息傳出,英國不來梅公司和德國艾奇顏料工業公司表示願意與中國合作建設硫酸銨工廠。但在討論中,他們先是說沒必要在中國設廠;然後提出如果“設立合作工廠”,中國政府在12年內不得與其他公司在湘、鄂、贛、皖、蘇、浙、閩、川八省開辦新的硫酸銨工廠。我們還堅持中國氮肥公司的硫酸銨產品由英國和德國公司共同承保。由於條件苛刻,談判破裂了。

範旭東對談判的耳聞目睹,更加堅定了他獨自經營中國硫銨廠的決心,並表示壹定要把這個行業做成功。在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浙江興業銀行、金城銀行、中國銀行、中南銀行、交通銀行的支持下,利用永利堿業公司積累的資金,於6月22日上書工信部備案,1933+065438+成立了自己的硫銨廠。65438年2月8日,經當時的行政院會議批準,1934年3月,永利堿業公司更名為“永利化學工業公司”。新成立的工廠命名為南京石川工廠(以下簡稱永利寧工廠),年設計生產能力為5萬噸硫酸銨。

為了勘察現場,範旭東親自帶隊,走訪了湘潭、株州、馬鞍山、上海,最終選擇了位於南京長江北岸的江蘇六合縣謝家店。1934年7月,永利寧廠開始在此平整土地,修路,建碼頭,建廠。鑒於過去建堿廠的經驗和教訓,和侯決定,範在中國負責大局,侯在美國負責選擇技術、訂購設備和組織設計。同時,壹批技術骨幹將隨侯壹起被派往美國處理有關工程技術事宜,並在類似工廠實習。所有對外合同都由紐約華昌公司的代表李國琴簽署。為了節省投資,我們不引進成套設備,只選擇關鍵單機,如美國的煤氣爐、合成塔,德國的高壓機等。

至於輔助設備,大部分都是從國外拍賣市場上挑選的。所有能在家裏和工廠制造的機器設備都是自己解決的。該廠包括硫酸、合成氨、硝酸、硫酸銨、硝酸銨生產部門及多個輔助生產部門,經過土建施工、設備安裝、單體、聯動、部分和全部調試,於1937年2月5日投產,並成功生產出第壹批硫酸銨。這樣壹個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合資企業,能在30個月內順利投產,令人振奮。範旭東在《編年史日記》中寫道:“大國爭霸的高壓合成氨工業,在中國還沒有實現。在中國,先有純堿和燒堿,只能說是有翼;現在有合成氨、硫酸、硝酸,認為還有壹翼。有了翅膀,中國化工才能展翅騰飛。”

7月底,1937,平、津相繼失守。侵華日軍入津前,範旭東下令李詠堿廠、久大鹽廠職工停產撤離,只留下李詠堿廠廠長徐騰巴、久大鹽廠廠長彭久生等少數人護廠。連雲港九大鋪分公司和青島永裕鹽業公司也根據範旭東的通知提前撤離。南京淪陷前夕,永利寧廠才投產9個月,也按照範旭東的安排停產,員工撤退到長江上遊。

天津、塘沽、南京的相繼失陷,使範旭東創立的工業和中國剛剛起步的化學工業損失慘重。然而,範旭東發展化學工業的決心是堅定不移的,他堅持在大後方重建他的事業。“七七事變”後不久,派李等人在渝設立久大、華西辦事處,接待兩公司陸續來川的人員,並選定四川腹地的自流井和犍為縣五通橋鹽區附近的老隆壩作為兩廠後方建廠的基地。範旭東努力工作,得到鹽務局的批準,在自流井建立了九大川工廠。取得當地鹽商的同意,購買他們的鹵水,使用當地的天然氣,用鍋煮精鹽;通過利用鹵水中含有的雜質來提取副產品,包括海水鹵水中沒有的硼砂。

1938,《大公報》漢口版報道了九大川工廠建成投產的消息。九大川廠的投產,不僅使九大撤到四川的員工找到了工作,還解決了鄰省用鹽問題,引起了極大關註。壹開始這個廠生產的精鹽要用麻袋裝,還不如當地的塊鹽。它不需要包裝,所以可以用肩膀或動物來扛。它易於運輸,道路消耗少,更優越。為了方便散裝運輸,久大的技術人員安裝了幾臺水壓機,將精制鹽顆粒壓制成5公斤1塊鹽磚。此後,久大精鹽暢銷四川、貴州,並長期運往湖南沅陵、常德等地,解決了兩湖人民因海鹽中斷而缺鹽的問題。九大川廠有自己的機修車間和發電廠,還利用附近糖廠剩余的母液發酵精餾制成動力酒精,作為我廠汽車運輸的燃料。這些措施都為久大在四川立足創造了條件。

永利川廠區位於吳彤大橋老隆壩,規劃面積近千畝。為了占用不太肥沃的土地,只有在平地上建倉庫和發電廠;宿舍建在左山的叢林裏;大部分的山會開成洞穴,重要的作坊會放在巨大的洞穴裏,防止空襲。因為四川井鹽的成本遠超海鹽,所以采用原料利用率高的方法制堿是合理的。

1938年,委派侯帶隊赴德考察,準備購買《茶庵法》專利。會談因種種屈辱條件而破裂後,積極支持侯等人自行研究制堿新方法。經過努力,在1941開發出茶庵法和氨堿法兩種方法、制堿法和合成氨法聯合生產純堿和氯化銨肥料的新工藝,並在1943完成半工業性工廠試驗。

當時,為了表彰侯的成就,永利公司決定將這壹新的法律命名為侯氏純堿法。這種方法的成功,正如該廠給侯的賀電中所說:“20年深刻的理論研究和忘我的艱苦努力的結果,設計出了適合中國西部環境的制堿新方法,為世界制堿技術開辟了新時代。”聯堿工藝的成功讓範旭東無比高興,同時也堅定了他在川西建立新燒堿廠的信心和決心。作為國務委員,他向國務委員和社會各界廣泛宣傳,爭取支持,籌集資金,爭取重慶國民政府行政院批準建廠計劃。

1940年春,經香港、菲律賓到舊金山采購工廠技術設備和深井工程設備,辦理經中緬公路線到四川的運輸。他先後購買了200輛貨運卡車,不僅運送了永利川工廠所需的設備,還承擔了抗戰時期部分軍需物資的運輸任務。在美國期間,範旭東還參觀了堿廠和壹些化工廠、石油鉆探項目和中小型煤礦。

回國後,他親自指揮艱巨的運輸工作,處理永利川廠籌建中的重大問題。為了解決永利川廠用煤的問題,他根據地質資料,在廠址內辦起了半機械化煤礦,投產後壹天能出50噸煤。不久,侵華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中緬公路中斷。中印公路勉強通車後,只允許運輸軍用物資。永利川廠的部分設備從美國運到印度後,很難運回國內。還有的拖延交貨時間,有的幹脆解約,停止交貨。永利川廠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不得不停止聯堿生產新工藝的建設,轉而利用工廠現有設備,利用鄰近縣樂山、夾江的芒硝為原料,改用魯班法生產純堿,渡過難關,直至抗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