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心理咨詢真的有效,那麽妳需要找壹個合適的治療師,那麽應該怎麽找壹個合適的治療師呢?
最近有很多朋友會在微博私信微信官方賬號,向我咨詢自己遇到的很多心理問題。這個我沒有做太多回復。我在微博裏解釋了原因。就心理咨詢本身的專業要求和對治愈效果的考慮而言,個別特定專業心理咨詢的幾句回復,可能不僅對解決心理問題沒有幫助,甚至會對有心理問題的朋友造成二次傷害。同時這也是壹種極不專業的體現,所以希望信任我的朋友能夠理解。
那麽如何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心理咨詢師呢?
首先,臨床工作經驗很重要,也就是說,妳找的不是心理醫生,因為他們的主要精力在於理論研究和論證。他們可能更熱衷於折騰猿和老鼠,研究大腦和神經。他們的成果可能應用於各行各業,也可能被暫時擱置,但他們似乎對妳為什麽因為失戀、失業、家庭不和諧而心煩意亂不感興趣,也沒有足夠的耐心聽妳喋喋不休。
妳要找的是經過專門系統培訓,從事臨床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心理咨詢師。在中國,壹般是取得心理咨詢師資格證的從業者。但目前我國心理咨詢師的工作門檻較低,從業者良莠不齊。考證太容易了,這是公開的秘密。也就是說,不是持有人就是優秀的心理咨詢師,優秀的心理咨詢師也不壹定是適合妳的咨詢師。所以有職業資格證書只是基本要求。
壹個好的心理咨詢師,應該是壹個心態積極健康,學習和鉆研專業知識的人(不僅僅是有證),還要有壹定的天賦和臨床咨詢經驗。
徐有新教授指出:心理治療師和來訪者應建立和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並利用基於這種良好關系的人際互動來解決他們之間阻礙治療順利進行和達到療效的各種問題。
也就是說,心理咨詢本質上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建立良好關系的基礎是信任。無論心理咨詢師屬於什麽流派,采取什麽治療方法和手段,都離不開這個基礎。從這個角度來說,找合適的咨詢師其實和找對象差不多。首先,必須有?眼緣?畢竟,只有遇到喜歡的人,妳才會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才會敞開心扉,才會展現真實的自己,才會讓治療師通過妳們之間建立的特殊人際關系,讓進壹步的心理治愈成為可能。
所以在接受治療之前,妳有權利也有必要盡可能多的了解妳的心理咨詢師。包括年齡、性別、職業經歷、對他人的想法和態度、生活和事業。如果可以的話,多看看他的博客、主頁、微博,了解壹下這個心理咨詢師是否適合妳。
每個心理咨詢師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比如我壹直潛心積極心理學的學習,擅長情感咨詢和職業指導。我不太關心親子關系和青少年兒童的教育問題,但是對中老年人的心理問題感到有點累。對於超出壹般心理咨詢範圍的心理疾病,如心理障礙、神經癥、(恐懼癥、強迫癥等。)和心理變態,限於書本知識和只有幾個月的精神病院實習經歷。推薦?機制,也就是把來訪者轉介給更合適的心理咨詢師,但有時候不壹定有的心理咨詢師會?硬頂?如果在咨詢過程中覺得不舒服,不合適,可以隨時要求終止咨詢,這和兩人走不下去了就分手是壹樣的。不要不好意思。當然也不要求妳大費周章去打聽他的個人隱私,壹切都只對治愈有利。
就咨詢方式而言,最好是進行面談。由於條件限制,也可以考慮網上咨詢和電話咨詢。壹般來說,輔導定為每周壹次,每次約40至50分鐘。偶爾有些情況比較特殊,比如傳統精神分析學校的咨詢比較多,家庭系統的治療時間比較長。最好固定心理咨詢的時間和地點,有利於來訪者在咨詢環境中獲得支持,同時保持真實生活的狀態。
用於建立咨詢目標和?療程?咨詢時間的長短由咨詢者和來訪者在咨詢過程中商定。隨著協商的深入,協商目標和方式會有所調整,直至協商中止或問題得到解決。
心理咨詢不是壹次兩次就能解決的,很少的專業術語,幾個看似專業理性的指導性回答,這也是我沒有在文章開頭壹壹回復問我問題的朋友的原因。
套用韓寒電影《後會有期》中的壹句流行語:?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還是過不了好日子。?
如果說幾句真話,聽幾句真話,就能徹底解決壹個人的心理問題,那麽心理咨詢師這個職業就完全沒有存在的必要。如果我三言兩語就能解決妳的問題,我不是壹個人,而是類似於?釋迦牟尼?上帝啊。這樣的角色,別說連他們都需要練習,要有說服力,更別說等普通人了?
如果心理咨詢真的有效,治療師和壹個真正開放的妳(包括潛意識)會在心理咨詢和探視之間建立起安全信任的關系後,通過這段關系陪伴、支持和治愈妳。記得我在微博裏寫過壹段話,改變意味著長期的痛苦和努力。謝謝妳的信任和勇氣。我可以成為妳人生某個階段的重要人物。感覺是在親身經歷妳的故事,觀察妳的心情,陪伴妳,認識自己,穿越荊棘。我願意包容和接受妳所有的喜怒哀樂,光明與黑暗,堅強與脆弱,陪妳去尋找能夠充實內心,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這些都需要壹定的時間和專業技能,這就對心理咨詢師除了講道理以外的專業素質和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壹個好的心理咨詢師,總會在適當的時候和妳討論停止咨詢,結束治療的問題。當然,如果妳認為治療會導致妳?受傷了?妳也可以隨時停止咨詢,但是有必要和咨詢師坦誠地討論妳的想法,因為在咨詢過程中?同理心?可能會導致不適或挑戰的感覺,而這恰恰是治療即將產生效果的開始,可能是進壹步治療的機會。我們需要找出它是什麽。同理心?或者別的什麽。
除了獲得療效,解決問題,終止咨詢,遇到不靠譜的心理咨詢師或者很好但不合適的心理咨詢師,終止咨詢也是對的,但是放棄咨詢不代表放棄求助,就像分手不代表不談戀愛放棄戀愛,總會有壹個合適的人在前面等著妳。
還有,在咨詢的過程中,咨詢師和來訪者要保護好自己的人身安全。保護自己,避免受傷,都是值得註意的問題。
再說說心理咨詢的收費問題。心理咨詢的創始人之壹弗洛伊德曾經說過:不收費的心理治療對病人是沒有用的。
首先,收費是對顧問所付出工作的壹種尊重。我相信沒有人願意長期從事無報酬的工作。壹個優秀的心理咨詢師,必然是要長期努力學習和訓練的。除了昂貴的培訓和學習費用,他們還為此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心理咨詢師也需要通過工作獲得收入來養家糊口。
其次,收費有利於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收費既體現了求助者的誠意和信任,也賦予了咨詢者義務和責任。為了節省時間,求助者肯定會主動配合及時治療。咨詢師收取費用後,服務自然會更加敬業,雙方都能全心投入,咨詢效果才能得到保證。
第三,心理咨詢的過程需要雙方的精心配合。對於不收費的心理咨詢,來訪者在接受治療時主動探索自我、改變自我的能力往往不足,總希望通過咨詢師三言兩語就能舒舒服服地解決困擾自己很久的問題。這種什麽都不做就等著別人援助,不付出就想收獲的觀念,本身就是壹種病態。
終於,我記得微博上有人私信我了。我有問題咨詢,免費?,?我們是朋友。談錢呢?也有朋友直接給我發很多話,說自己的困難和問題,想得到解答。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心理咨詢師,我本可以直接拒絕的。答案不僅違背了心理咨詢的專業要求,而且咨詢的效果也無法保證。現在我每天的咨詢時間已經很緊張了,而且還要寫很多東西,真的很忙。但是,作為壹個多愁善感的文藝青年,似乎對沒有回答自己的內心感到有些愧疚。
記得讀大學的時候看過壹篇文章。美國的心理咨詢行業已經非常成熟,收費也相當高。人們願意為自己的心理健康買單。對於負擔不起昂貴心理咨詢費用的社會底層人員,由政府和社會買單,保證了義務進行心理咨詢的心理咨詢師的福利和待遇,從而保證了貧困人群接受心理療愈和支持的權利。
但是,這在國內顯然很難做到。我想,通過我的寫作,我也許可以為那些沒有能力或不願意支付費用的人提供壹些關於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服務。畢竟這個社會,越是講道理的人,越是溫暖有愛的人,人為的悲劇就越少。這樣,我們生活的社會才會變得更加舒適和安全,我們才能活得更有尊嚴。
於是我開始在網上探索和寫關於積極心理學的東西,堅持在微博上寫壹些關於心理咨詢的筆記,分享壹些關於積極心理學的想法,寫壹些關於解決心理困惑,獲得心靈成長的隨筆。前段時間很多關於情感,事業,人際關系的文章,得到了很多讀者朋友的鼓勵和肯定。我想,這樣,就算了吧?免費?我們壹起獲得心靈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別人幫助自己,也是很有幫助和意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