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心理健康意識成熟的發達國家,當人們主觀上覺得自己活得不太積極,或者感到不舒服(比如心理不適或者煩惱)時,就會求助於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來解決,相當於我們中醫所說的?防患於未然?心理問題是否轉化為?有病?來之前解決。
在心理治療談話中,所謂的“聽”對方的談話,並不僅僅是聽,治療師還應該真正“聽”到對方借助文字講述的事實、感受和想法。治療師的這種特別的引導或者使用這樣的詞語,就是我們這裏要講的註意傾聽的技巧。
艾薇等人在談話中列舉了與言語引導相關的基本傾聽技巧,並找出來訪者的問題。這些技巧是:開放式問題、封閉式問題、鼓勵、解釋、反思和總結來訪者的感受等。
壹、開放性問題(open question)
這種問題被壹些治療師認為是最有用的傾聽技巧之壹。開放式問題經常使用包括“什麽”、“如何”和“為什麽”的句子。讓訪問者對相關問題和事件給出更詳細的回應,而不是僅僅用“是”或“不是”這樣簡單的詞來回答。這樣的提問是壹種引起對方話題的方式,讓對方更多的講述自己的情況,想法,情緒等等。
在這類問題中,每壹類問題都可能引發對方的特殊反應,從而使治療師獲得他想知道的相關信息。例如:
“妳能告訴我為什麽這讓妳感到如此憤怒嗎?”“能說說妳的想法嗎?”用“妳能嗎?”“是嗎?”這種開頭的問題可以說是最開放的問題,有助於來訪者給出自己獨特的答案。這種問題壹般會得到壹個滿意的答案,但是有些來訪者可能會說“不”或者“我現在不想說”等等。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治療師可以進壹步使用其他開放式問題,如“為什麽?”等等。當然,這種情況可能很少發生。
“那之後發生了什麽?”“妳當時的反應是什麽?”“還有誰在那裏?”這種包括“什麽”在內的疑問句,可以幫助治療師找出壹些與問題相關的具體事實。
“這件事妳怎麽看?”“妳怎麽知道別人的這些看法?”這種帶“怎麽樣”的問題,往往會引出對方對事情經過的描述。當問題涉及到對方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時,治療師需要知道的是來訪者的個人考慮。
“妳為什麽覺得這不公平?”“為什麽說別人看不起妳?”“那妳為什麽要那樣做?”與“為什麽”相關的問題的任務通常是找出來訪者對某件事的看法、做法和情緒的原因,這些原因可能以多種具體方式進行解釋和回答。
從以上對開放式問題的分析中,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雖然開放式問題給予來訪者更大的回答自由,盡管開放式問題可能從不同的來訪者那裏得到成千上萬種不同的答案,但是開放式問題的目標總是傾向於來訪者問題的特殊性。通過問這樣的問題,治療師極有可能對來訪者的問題有壹個大致的了解,掌握與問題相關的具體事實,了解來訪者的情緒反應以及他對這件事的看法和推理過程。
治療師要註意開放式問題的使用,在此之前,要註意發展良好的治療關系,同時,還需要註意這壹點。有些問題要註意語氣的運用,以免顯得過於咄咄逼人。如果來訪者此時不那麽信任治療者,接二連三的提問可能會讓對方產生懷疑,甚至對立。另外,有些來訪者雖然看似回答了所有的問題,但可能還是對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活動有很大的保留。比如同樣的問題:“妳當時為什麽不告訴妳老公這件事?”辯論式的、攻擊性的、強硬的提問和* * *情緒化的、疑問式的、溫和的提問,可能會在來訪者的頭腦中產生兩種完全不同的印象。前者會被認為是治療師有反對自己的意圖,後者被認為是治療師真心想了解真相,幫助自己。
二、封閉式問題(closed question)
這類問題的特點是可以用“是”或“不是”、“是”或“不是”、“是”或“不是”等壹兩個詞來回答。比如“這是妳現在最關心的,不是嗎?”“他當時不同意?”“妳真的這樣想過嗎?”諸如此類的問題就是所謂的封閉式問題。這類問題具有收集信息、澄清事實、縮小討論範圍和使會談集中於某些具體問題的功能。如果來訪者偏離了壹個主要問題,封閉式問題也可以幫助治療師將來訪者引回到主題上。比如“我們繼續討論剛才的問題好嗎?”
然而,治療師應該適當地使用封閉式問題。所謂恰當,就是不要過多地使用這類問題,而是只在必要的時候應用。因為來訪者來治療的時候,總是有壹種渴望,希望別人來分擔他們的問題,理解他們的情緒,而心理治療的談話只是他表達自己的壹個機會。因為誰都不想在談話中處於被動地位,如果封閉式問題的使用超過壹定限度,就可能對治療關系產生破壞性影響。
第三,鼓勵和重復句子(鼓勵和重復)
鼓勵指的是簡單重復來訪者所說的話,或者只是壹些特定的詞語,比如“嗯?嗯”,“哦”,“所以”還是“發生了什麽?”鼓勵對方說下去或者強調對方說的某壹部分。這是最簡單的技術之壹,可能因為簡單而被忽略。然而,正是這種簡單的技能使治療師能夠進入來訪者的精神世界,並被研究人員認為是成功治療師的特征。這是因為鼓勵是壹種積極的方式,可以讓來訪者知道治療師在認真聽他說話,希望他繼續講下去。
重復作為鼓勵對方的回應是非常有效的回應,可以說明治療師註意到來訪者所說的話中的關鍵詞。通過這樣的鼓勵,可以引導來訪者往某個方向說話。請看下面的例子。
來訪者:“人多的時候我總是很緊張。這壹次,他們都看出來我緊張了。他們都瞧不起我。我們班那麽多人看著我,我緊張得連話都說不好。”在來訪者的講話中,治療師可以選擇重復。有幾個:“人多的時候容易緊張嗎?”“他們都看出來妳緊張了”“他們都看不起妳”等等。不同的鼓勵可能會把談話變成不同的話題,而不同的話題可能會影響治療的深度,治療的深度可以反映鼓勵的程度。在上述來訪者的這段話中,選擇“妳覺得很尷尬”作為治療師的重復句可能是最好的。這種反應,壹方面可以抓住來訪者提問的重點,另壹方面也可以表現出對方的理解。通過這種鼓勵,可以促使對方對這個問題做出更詳細的解釋(比如為什麽來訪者會覺得很尷尬——她可能想處處顯得大方自然,希望自己能得到同學的喜愛,害怕別人看不起她等等。).
可以說,每壹句哪怕是最簡短的鼓勵,都可以看作是對來訪者的壹種強化,會影響來訪者進壹步交談的內容。鼓勵或重復看似很簡單,但對來訪者的影響卻不容忽視。
治療師在使用鼓勵句的同時,也要註意自己身體詞匯的使用,比如關註對方的表情、傾聽的姿勢、點頭等。專註的表情和傾聽的姿勢也是對對方談話的壹種無聲鼓勵,點頭的意思更明確。
四、陳述(釋義)
這就是在談話中重復來訪者思想的主要內容和精髓,簡而言之就是對他的談話進行實質性的解釋。治療師可以用自己的話復述來訪者的話,但是壹些敏感的話和壹些重要的話還是用來訪者用過的話比較好。解釋性的句子可以幫助治療師檢查自己對來訪者問題的理解,把壹些零散的東西聯系起來。治療師的解釋性陳述也給了來訪者壹個重新詮釋自己思想的機會,同時也給了他們壹個重新探索自身問題,重新思考事物之間關系,深化所講話題內容的機會。治療師對問題本質的解釋和重點的重復,可能對壹些需要選擇壹些難題的來訪者更有利。
對於講解技巧的應用,我們可以舉壹個例子:
治療師:我覺得妳剛才說了這麽多,主要意思就是無論做什麽都想做好,讓別人覺得妳聰明能幹,希望別人喜歡妳,對吧?
參觀者:嗯,差不多吧。我想把每件事都做得完美。
治療師:妳想成為壹個完美無瑕的人嗎?
參觀者:嗯(點頭)。
在這裏,治療師用解釋性的句子講了兩遍。第壹次是對之前來訪者大量對話的總結。“讓別人覺得自己聰明”、“有能力”、“希望別人喜歡我”這幾個字,都是來訪者的原話。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治療師的第壹次解釋讓來訪者進壹步思考自己的問題。來訪者進壹步說明了自己的想法,說“我想把壹切都做得完美”也是她自己進壹步思考自己問題本質的結果。治療師的第二次解釋,進壹步加深了治療雙方對來訪者問題本質的理解。此外,解釋性聲明對於理解來訪者在初次會面中所討論問題的各個方面極其有用。治療師可以借此機會檢查自己對來訪者講述的許多事實的理解,澄清和確認壹些關鍵信息和線索,為進壹步的治療談話打下堅實的基礎。
動詞 (verb的縮寫)感情的反映。
治療師僅僅澄清壹些具體的信息和事實是不夠的。反映情感的技巧為治療師提供了壹個探索來訪者情感投入程度的機會。壹般來說,對來訪者感受的回應,往往包括“妳”或者對方的名字、情緒的名稱,“妳怎麽看?”“妳心裏有感覺嗎?”這樣壹句話。除此之外,往往還有與情緒有關的人和事(比如“每次說話,妳老公的心不在焉都會讓妳覺得特別煩”)。簡單的感想可能只包括前三部分的內容,但第四部分的內容在實際應用中往往會涉及到,可以看作是感想和說明文的結合。比如“妳覺得難過嗎?”“現在想起來還生氣嗎?”“妳笑了。妳真的覺得很好笑?”事實上,在具體的心理治療實踐中,有時很難區分解釋和感受的反映。對於治療師來說,他對來訪者感受的反應只能用口頭來解釋。如果壹定要區分兩者,只能這麽理解:解釋句更關註對事實性質的理解,而感情的反映則側重於對對方情緒的理解。兩者經常同時出現在治療師的話語中。
治療師在運用反映來訪者感受的技巧時,首先要對人類豐富的情感有很好的理解,能夠正確定義壹些常見的情緒和情感,比如憤怒、恐懼、快樂、悲傷、孤獨等。有時候妳面對的來訪者可能根本說不出他復雜豐富的內心體驗,有時候來訪者只是說出了壹些東西而沒有說出他的主觀情感體驗,但治療師感受到了他強烈的內心感受。對於這類來訪者,治療師需要能夠更準確地反映這些情緒,甚至解釋對方說不清楚的情緒體驗。能做到這壹點,來訪者會深刻體驗到被理解的感覺,療愈者才有可能走向* * *的境界。
另外,心理學對長時記憶和短時記憶的研究表明,人的記憶是有選擇性的,這種選擇性與人的情緒有關。其實我們所知道的,所認識的,所感受到的各種事情,都與我們當時的情緒和感受有關。人會忘記很多事情,壹些帶有特殊情感色彩的事件會在人的記憶中保留很長時間,回憶起來仍然會有類似於事件發生時的情感體驗。如果治療師能夠很好地觀察來訪者的情緒,那麽很多來訪者的情緒體驗就會成為我們理解對方的問題為什麽會產生,為什麽會對他產生如此大的影響的重要線索。這樣,治療師就要準確及時地反映來訪者的情緒體驗,無論是過去的還是現在的,使之成為了解對方、打開對方心靈之門的壹把鑰匙。
不及物動詞摘要
總結和我們日常理解的意思是壹樣的。在心理治療講座中,總結是將來訪者的事實、信息、情緒和行為反應,經過治療師的分析和綜合後,以概括的形式表達出來。總結可以說是治療師在會談中傾聽活動的結晶。總結壹些東西就像穿珠子壹樣,把來訪者表達的信息的主要內容整理成串,分類。總結是治療師在每次會議中必須使用的技巧之壹。比如,在信息收集會的最後,治療師可以向來訪者總結出對方存在的幾個問題,比如:“從我們之前的談話中可以看出,妳主要有這幾個問題:妳在學習中感到不知所措的問題,以及妳是否繼續與女朋友交往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問題嗎?”當然,總結不只是在談話結束時使用,治療師在談話過程中隨時都可以使用,只要判斷對對方說的某件事的相關內容已經基本掌握。這可以說是會談的壹小段。
從以上技巧的討論來看,心理治療談話中的傾聽活動不僅僅是壹個被動的記錄事實、傾聽對方談話的過程,而是壹個主動引導、積極思考的過程。這是治療過程的壹個重要部分。各種具體的傾聽技巧,只要運用得當,都會在談話中起到積極的作用。
在上述技巧中,有些技巧在心理咨詢與治療的不同理論流派中使用的頻率不同。如“為什麽是妳?”精神分析治療師和理性情緒治療師可能會大量使用這種開放式問題,而以來訪者為中心的治療師可能只是反對問這種問題。他們更傾向於使用鼓勵、解釋和反映感情的技巧來理解他們的來訪者和他們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