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來說,目前所有企業都要使用自然人稅收管理系統申報員工個人所得稅。完成人員信息報送並獲得反饋後,要選擇綜合所得申報,然後選擇正常的工資薪金,選擇需要申報的納稅人填寫他的報表,填寫賬戶如何記錄。如果工資為零,但社保保費存在,則如實填寫社保保費欄,否則選擇上面的第四步報表提交,點擊發送申報,輸入申報密碼,完成申報操作。
有問題請提問。
很高興回答妳的問題:員工工資為零,單位只交社保。如何申報個稅?
企業申報繳納的社保分為單位應承擔的部分和個人應承擔的部分。所謂員工工資為零,企業承擔社保,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企業只承擔企業繳納的那部分社保費用,應該由職工個人承擔的社保部分。個人需要以現金形式交給企業或者從後期工資中扣除,真的是零工資。
假設:企業當月為員工繳納社保1361.53元,應由個人承擔的部分為361.53元。如果員工當月需要向企業支付相應的現金,員工當月工資為零元。
會計處理如下:
1)提取員工應由企業承擔的社保。
借:管理費-社保1000元(企業承擔社保)
貸款:應付職工工資-社保1000元(企業承擔社保)。
2)企業為員工繳納社保。
借方:應付職工薪酬-社保1000元(企業承擔社保)。
其他應收款-員工3,665,438元+0.53元(個人社會保險)
貸款:銀行存款1361.53元。
3)員工繳納與個人承擔的社保相對應的現金。
借方:庫存現金361.53元。
貸款:其他應收款-3,665,438元+員工0.53元(個人社會保險)
4)納稅申報
員工在次月申報個稅時,其“累計收入”為企業上月申報的收入額。如果員工第壹個月入職,他的“累計收入”為零。
企業承擔社保,不僅是企業繳納的社保,還有員工繳納的社保。企業不再收取現金或事後扣繳,而是全額支付。
假設:企業當月為員工繳納社保1361.53元,應由個人承擔的部分為361.53元,而應由企業承擔的部分實際為361.53元,並非零元。
通過對會計分錄的分析我們可以更加清楚:
1)提取員工應由企業承擔的社保。
借:管理費-社保1000元(企業承擔社保)
貸款:應付職工工資-社保1000元(企業承擔社保)。
2)企業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障的會計分錄。
借方:應付職工薪酬-社保1000元(企業承擔社保)
應付職工薪酬-工資薪金3,665,438+0.53元(個人社保)
貸款:銀行存款1361.53元。
3)企業承擔員工的社保。實際上企業直接將員工應承擔的社保金額作為工資金額扣除,應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工資:3,665,438元+0.53。
貸款:應付員工工資-工資3665438元+0.53元(個人承擔社保)。
從以上會計分錄可以看出,該員工當月工資應為3665438元+0.53,但扣除應由個人承擔的社保金額3665438元+0.53後,實際工資為零,造成其當月工資為零的假象。
因此,企業在對職工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進行扣繳申報時,其“累計收入”為“上月為其申報的收入+361.53元”;如果員工入職第壹個月,他的“累計收入”是361.53元。
有的企業由於經營原因,幾個月不發工資,但正常申報繳納社保。在這種情況下,我每月報稅時應該如何報稅?
假設:某企業員工月薪8000元。由於特殊原因,企業壹般不發他的工資,每個月只交3000元社保,個人應負擔的部分是950元。
年底企業會從工資中扣除積累的社保,壹次性支付給員工。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每月為該員工申報工資薪金個稅時,應當按照每月950元的工資進行申報納稅,而不是零工資。
我們分析會計分錄如下:
1)員工工資8000元,會計應計提工資。
借:管理費-工資8000元。
貸款:應付員工工資-工資8000元。
2)提取員工應由企業承擔的社保。
借:管理費-社保2050元(企業承擔社保)
貸款:應付員工工資-社保2050元(企業承擔社保)。
3)繳納社保
借:應付員工工資-工資950(個人承擔社保)
應付職工薪酬2050(企業承擔的社會保障)
貸款:銀行3000元。
通過以上會計分錄可以看出,企業為員工繳納社保後,雖然沒有支付員工現金工資,但企業應支付給員工的工資余額卻變成了7050元,說明員工個人應承擔的社保金額對應的工資產生了資金流出,即這部分工資已經支付。
因此,本月申報時,雖然看似沒有向員工發放工資,但個人本月承擔的社保金額實際上應該申報為本月的工資薪金金額,而不是申報零工資。
這種情況在實際工作中並不多見,員工工資為零通常有兩種情況。
壹種是此人社保掛靠第三方公司,需要申報個稅。這種情況下,第三方公司只負責為該人繳納社保,沒有工資流水。工資是0也無可厚非。在這種情況下,申報納稅時的應納稅額為0。至於應納稅所得額應該填多少,需要慎重考慮。如果低於5000,就不用交個稅了。但2019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新稅制,采用合並計稅的方法。合並項目包括“工資、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
如果員工實際工資為0,但在其他地方獲得其他報酬,申報納稅的基數過高,可能導致員工在下壹年度的匯算清繳中補繳稅款。因此,建議將個稅申報基數設定在工資為0時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以上5000元以下,申報基數應包括員工個人承擔的社保和醫保費用,不包括企業部分。
另壹種情況,員工是企業員工,但他沒有正常提供勞動,所以實際工資為0。這裏需要註意的是,實際工資為0的員工企業在為他申報個稅時並沒有0的基數,因為申報個稅的基數壹般是員工的應付工資(通常也叫稅前工資),而實際工資為0是指實際工資(也叫稅後工資),稅前工資與稅後工資的關系為:稅後工資=稅前工資-
雖然員工不提供勞動,但為員工繳納社保和公積金是企業的義務和責任。所以即使實際工資為0,申報個稅的基數至少也是社保個人部分和公積金個人部分。
以上都是從合理性、合規性、合法性的角度分析的。雖然最後稅是0,但是申報基數不對,存在潛在風險。
員工工資為零,單位只交社保。妳需要申報稅嗎?
通常大家都知道,如果工資是0,對應的個人所得稅肯定是0,那麽申報個人所得稅自然是0。但是在申報之前,我們需要弄清楚為什麽員工的工資是0?
(1)員工離職導致的薪資為0。
如果壹個員工離職,但沒有馬上找到下家。和公司商量後,公司幫忙交了幾個月的社保。那麽妳在為員工申報個人所得稅的時候,可以直接在稅控系統中申報。
(2)員工在職,但因業務原因,未發放員工當月工資。
如果員工在職,但因績效考核或公司運營問題,當月工資停發,1-3個月後發放。那麽這也是可能的。然後月薪是0,也壹樣。個人所得稅按0申報就行了。
但如果員工在職,單純不給員工發工資,以後也不補發,就可能違反勞動法。因為各地有規定,月工資不能低於當地社保平均工資,所以有最低工資標準。
所以,當員工工資為0時,建議先找出工資為0的原因。然後會申報零個人所得稅。公司社保的壹部分可以正常計入公司社保費用。
員工工資為零,單位繳納的社保分為兩種:
如果應付工資為零,企業的責任只需要繳納社保中企業應繳納的部分,員工應繳納的個人部分由現有企業代繳,記賬時應記入其他應收款,待後續員工還錢後才能結賬。申報個稅的時候,工資部分填零。
如果只是實際工資為零,企業在社保上既要企業承擔,也要員工承擔,員工以後就不需要把錢還給企業了。妳可以在申報個稅的時候把員工的工資填到他本該承擔的社保部分。這樣扣除社保後,員工實際工資為零。
個稅員工工資為零。我不知道這是什麽意思。是指收入低於5000元還是零收入?零收入不太可能,為什麽不做老板,做貢獻?
社保,單位繳納部分,職工繳納部分,按照國家規定的標準各自繳納。大部分企業都要給員工交五險,好壹點的五險壹金,好壹點的五險二金。國企壹般都是五險兩金,私企對老板很大方。
個人所得稅涉及面廣,在國家財政收入中占有重要比重。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報酬收入;勞務報酬所得;版稅收入;營業收入;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收入;偶然收入(如中彩票);其他收入。
企業職工個人所得稅的稅源大多來自工資。職工薪酬包括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五險壹金;福利費;非貨幣福利(商品等)...個人所得稅起征點5000元,有七檔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月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壹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如果月工資收入不超過5000元,就達不到代扣代繳的程度,不需要繳稅。相信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達到納稅標準,甚至是越多越好。
不發工資,只交社保。申報個稅的話,應該申報為0。
社保的繳納是以上壹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為基礎的,也就是說社保的基礎是工資。目前妳公司在社保登記了發放給員工的工資金額,但在稅務端做了申報。
雖然沒有享受到稅收和社保,但是如果有壹天享受到了,對妳們公司來說就是壹個很大的麻煩。稅務局會說,妳領工資為什麽要申報?涉嫌偷稅漏稅。
工資、社保、個稅、合同、公積金等。都是員工所在單位的法律關系。壹定要壹對壹,這樣公司好管理,應付勞動檢查,應付相關部門隨時審計。
申報所需信息:
根據壹個納稅年度的收入、應納稅額、已納稅額(扣除額)、抵(扣除額)、應納稅額(退還額),如實填報個人所得稅申報表(適用於年所得654.38+0.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
個人有效身份證件復印件,以及主管稅務機關要求的其他相關材料。有效身份證件,包括納稅人身份證、護照、回鄉證、軍人身份證件等。
報稅時需要填寫的信息:壹般只需要填寫個人基本信息、年收入、應納稅額、已納稅額(扣除)、抵稅額、應納稅額(退還)。
個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證件類型及號碼、職業、工作單位、經常居住地、在華有效聯系地址及郵編、聯系電話。如為外國人,除上述內容外,還應填寫國籍、來華日期等信息。
納稅申報表的領取:納稅申報表可以從稅務局網站免費下載,也可以直接到各地稅務機關的辦稅大廳免費領取。
通過兼職取得高收入者申報:從兩個或兩個以上地方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應當選擇並向其中壹個單位所在地的主管地稅機關進行固定申報。
如何申報個人所得稅:
年收入超過654.38+0.2萬元,也就是說壹個納稅年度654.38+0項的總收入達到654.38+0.2萬元。這11項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企業事業單位承包經營、租賃經營所得”,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以及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個人在壹個納稅年度內所得超過654.38+0.2萬元的,無論其平時取得各項所得時是否已足額繳納個人所得稅,也無論其是否已自行向稅務機關進行納稅申報,均應當在年度終了後按照《辦法》的有關規定向主管稅務機關進行納稅申報。
此外,年收入超過654.38+0.2萬元,不包括在中國境內無住所且壹個納稅年度內在中國境內居住不滿654.38+0年的個人。
題主所說的如何處理個稅,我這裏理解為如何申報個稅。申報個稅時最重要的壹欄是累計收入,即本月申報的上月累計收入。
壹般來說,員工的工資是實際工資減去員工應繳納的社保。
如果題目中提到的員工工資為0,說明員工收到了工資,那麽就說明員工不是沒有工資,而是工資被扣了,交了社保。此時,納稅申報時的累計收入壹欄是該員工應繳納社保的金額;如果題目中提到的員工工資為0,是指員工的實際工資,那麽累計收入壹欄應該為0,員工應該以現金形式繳納企業繳納的個人社保。
以上是我個人的理解。如有錯誤或表述不清之處,請見諒。
工資為0時,個稅可以申報為0收入,但社保不會申報為0,因為工資沒有發放。社保的申報和繳納由職工人數和基數決定。除非妳把社保系統的職工人數減少到0,否則社保系統不會因為妳的工資是0而減少妳的工資。報稅系統中的社保數字來自社保系統,報稅時不能更改。綜上所述,工資0和社保繳納沒有直接關系。
就聲明工資0。這個沒問題。2019之前比較麻煩,現在已經改革了。
1,個稅問題;
現在個稅是按照年收入總額來計算的。比如這個月0元裏的工資,下個月是3萬元,那麽妳的個稅總額是3萬元。關於個稅,國家有相應的政策,網上也有很多出版物。
2.改革對中小企業幫助很大;
以壹些創業公司為例。先說員工,先說老板。老板工資發不出來,員工也沒辦法吧?這也是老板和員工的區別。只有保證賬戶裏的錢支付給員工,公司才能生存。所以,老板也是員工。首先,老板是o的可能性最大,這個時候財務工資就要申報了。
3,0申報與社保無關;
社保屬於社會保障,與工資無關。所以社保可以穩定繳納,工資可以申報為0,下壹年的社保基數以上壹年的平均工資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