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王慈浩的社會活動

王慈浩的社會活動

2004年7月,香港特區政府向壹批傑出人士頒發獎章和證書,表彰他們在各個領域對香港社會的貢獻。在這次公布的授勛和獲獎名單中,有王慈浩博士的名字。香港特區政府在授予他勛章時,發表了表彰講話:“王博士熱心參與香港的慈善活動和社區服務,作出了很多貢獻,特別是在擔任保良局主席期間。他成績斐然,現被授予銅紫荊星章。”

2003年,王慈浩博士任保良局主席時,壹場突如其來的非典風暴席卷中國,香港首當其沖。當年4月非典疫情達到高峰,保良局換屆選舉也在4月舉行,王慈浩博士當選主席。上任伊始,他將肩負起帶領保良局同事向社會募捐,帶領保良局抗擊非典疫情的重任。

當時非典已經在全球引起了極大的公眾恐慌,香港社會也在談“非”色變,人心惶惶。消除非典帶來的心理陰影是個大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要求人們捐錢!越是關鍵時刻,越能考驗壹個人的勇氣、能力和信念。面對這樣的困難,王慈浩博士從不說壹句膽怯或沮喪的話,而是帶領全體同仁負重奮進,迎難而上。在那段時間裏,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融資上,幾乎沒有時間打理童珍集團的公司事務。這時,壹直主張濟世利民的父親告訴他:“妳盡妳所能保護好局,我多花些時間在生意上。”父親的支持給了王慈浩博士更大的信心和動力。

在王慈浩博士的領導下,保良局2003年的籌款工作並沒有受到非典病毒的負面影響,而是逆勢而為,超額完成目標,取得突破性進展——籌款總額創下超過1.5億港元的紀錄,即使在2006年的今天也未必能被超越。這真是壹個驚人的筆跡。

“我父親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教過我們。壹個人不應該只關註個人利益,如果可以的話,還應該回報社會,關心他人。同時,他本人也壹直在這方面進行實踐。”受父親的影響,王慈浩博士雖然生長在壹個富裕的家庭,但他從小就充滿了同情和善良。他的哥哥還擔任過香港另壹家大型私人慈善機構東華三院的副主席,王氏家族的慈善善舉可以說是代代相傳。

王慈浩博士說自己屬於壹個快樂的群體,人生道路壹帆風順,無邊無際。看到別人家的孩子經歷了風風雨雨,在逆境中掙紮求存,覺得應該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因此,從十幾歲開始,他就熱衷於公益活動,如為慈善機構賣旗、籌款、看望老人等。,直到他上了大學。

從65438到0995,他加入了香港最著名的慈善機構之壹保良局。王慈浩博士對自己在保良局所做的壹切都非常滿意。他說,他最高興看到壹群人壹起為同壹個慈善項目工作,項目完成後,可以年復壹年地繼續為市民服務。王慈豪博士在保良局的努力工作為他贏得了熱心社會福利的聲譽。他還曾擔任九龍樂主席、博愛醫院副主席、香港廣東社團專業委員會主任任、香港青年聯合會會長。他總是利用壹切機會推動慈善和公益事業的發展,熱心服務社會。

九龍樂山童也是香港六大慈善組織之壹。其服務涵蓋醫療、教育、老人福利和其他社會福利事業。王慈浩博士壹直秉承低調務實的作風,盡心盡職,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會議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愛妳的國家和香港。

作為土生土長的香港人,王慈浩博士始終熱愛香港,時刻不忘自己是香港社會的壹員。因此,他總是積極參與與香港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相關的各種社會和公共事務,可以說是全心全意的英明,顯而易見。

他的公職包括:社會福利咨詢委員會委員、扶弱基金咨詢委員會委員、香港廣東同鄉會名譽會長、香港廣東同鄉會專業委員會主任、新界總商會副會長、香港西區婦女福利會名譽會長、屯門醫院管治委員會委員(2003-2006)、中華慈善總會名譽顧問、 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香港青年聯合會副主席。

2006年8月底,王慈浩先生參加了清華大學中國國情研討會,受益匪淺。進入中國頂尖學府清華大學,幾乎是每個中國學生的夢想。王慈浩先生坦言,能夠參加清華大學中國國情研討會,不僅圓了他少年時的“清華夢”,更重要的是通過中國政經研究課程、參觀交流等各種活動,全面提高了對祖國國情的認識。學習結束後,王慈浩先生以飽滿的熱情和流暢的筆調,把在研討會期間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寫成了《夢想清華,知中國情》壹文,表達自己的收獲和感受。2006年9月1日,本文全文刊登在《洪文匯報》上,產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

在這篇文章中,王慈浩先生說:“作為香港的專業人士,我過去從香港獲得的認識和了解祖國的信息,往往是片面和膚淺的。可以參加清華大學中國國情研討會,補上了解中國政治經濟的課程,全面提高了對國情的了解。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可以幫助香港專業人士和中產階級對國情、港情有更深刻的認識,了解他們的社會地位、責任和使命。”

王慈浩博士壹直對香港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說,我很高興看到新壹屆國家領導人實事求是,中央政府如此支持香港,CEPA這份禮物馬上就要給香港了,這份禮物的厚度簡直超出了壹個特區應該享有的。就看香港政府和社會能不能迅速配合,行動起來。香港和珠三角共同發展,抓住機遇再次騰飛,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在內地,王仲銘和王慈浩父子認為香港今天的發展離不開祖國的支持,所以他們用經商獲得的財富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多做壹些公益事業。

三國時期“建安七子”之壹的王燦有句名言:“人情同惜土。妳是不是又窮又不忠誠?“意思是:思念家鄉是人之常情。怎麽會因為貧窮或者發展而不同呢?這句名言在王仲銘和王慈浩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證。多年來,事業發展的王氏父子壹直牽掛著祖籍——廣東東莞。為了造福桑子,王仲銘先生早在70年代末就開始在家鄉投資,積極投身於家鄉東莞的建設,捐建石牌鎮公路,投資水泥廠,援建東莞理工學院,開辦多所學校。家鄉人民銘記王仲銘的貢獻,選舉他為第八屆CPPCC副主席。王慈浩博士還當選為東莞市CPPCC委員、常委、廣東省CPPCC委員,並以1994被授予東莞市榮譽市民稱號。

作為東莞同鄉會常務副會長、東莞王氏宗親會會長、澳門東莞同鄉會名譽會長,王慈豪博士還致力於團結東莞同鄉、宗親,推動家鄉各項事業的發展。

決心保護好。

受父親的影響,生長在富裕家庭的王慈浩從小就充滿了同情和善良。王慈浩說,他屬於壹個快樂的群體,人生道路很直截了當。

大學畢業後,當醫生救了人的命,完成了我的心願,但我覺得我應該做出比爸爸哥哥的善良更多的貢獻。65438-0995加入香港最著名的慈善機構之壹香港保良局。

香港保良局成立於1878,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壹直熱心公益,扶危濟困。其中壹個標誌性項目是兒童之家和老人之家。促進教育是最大的成就,100多所學校,49000多名學生。

進入這麽大規模的慈善服務,更費錢費力。1996,王慈浩出任保良局總理,後出任生產建設委員會副主席兼主席。他壹邊籌錢,壹邊談租約,找到了本金。幾經努力,他在保良局建起了第壹所英語幼兒園。王慈浩在慈善方面更上壹層樓,在2004-2005年出任保良局主席。

保良局與政府教育方向對接,開辦政府直接資助的學校、壹站式私立學校和新移民新辦學校。構建區域教育網絡,擁有莊啟程預科等壹批名校,很受家長歡迎。王慈浩就任董事長後,構想打造社區學院,開設副學士學位課程,被社會寄予厚望。

王慈浩說,擔任保良局董事長後,個人在保良局的時間達到四分之三,在自己公司的時間不到四分之壹。為紀念保糧局成立125周年,他忙了兩件事:改造敬老院120床位;另壹個是新建擴建6所學校,總投資2億。

王慈浩對自己在保良局所做的壹切都非常滿意。他說自己41歲,未來卸任董事長後,會繼續為保良局做貢獻。“壹日好,壹生好”,我不會放棄捐助慈善事業的優良傳統。

王慈浩在保糧局的辛勤工作,為他贏得了熱心社會公益的美譽。被各界提拔為九龍樂山童董事長、任副董事長、博愛醫院副董事長兼顧問。並被聘為中華慈善總會名譽顧問。

贊助維多利亞港新年煙花匯演

2010大年初二晚上,維多利亞港將壹如既往地舉行大型煙花匯演。此次煙花匯演由童珍醬油罐頭有限公司和東莞同鄉會聯合主辦,總投資300多萬元。以“萬廣材花魏堯幫”為主題,燃放的煙花數量達到30余噸* * * 23888枚,其中不乏為迎接虎年和上海世博會而燃放的煙花。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帶有童珍醬油縮寫“TC”的開口設計。煙花爆發後,余暉像提煉醬油的“黃豆”慢慢落下,寓意遍地黃金。

作為東莞同鄉會會長,王慈豪本著愛港思鄉的精神,在今年農歷新年首次以公司和同鄉會的名義贊助煙花匯演,希望與人分享其中的樂趣。他說:“其實我們對贊助煙花的興趣由來已久,這次終於有機會,所有與會的老鄉都覺得很榮幸。以前煙花、米線、荔枝枝、香腸都是東莞的名產。贊助東莞老鄉的焰火晚會,意義更深。”

面對全球經濟壹體化,王慈浩直言,我們不應該“把所有的書都看完”,而應該利用自己的優勢,順勢而為。他表示,今後東莞同鄉會將進壹步團結會員,凝聚會員力量,加強對基層老鄉的服務。“過去我們在區裏已經給了20多例醫療,以後會以區域工作為主;同時,我們將與眾多商界人士攜手參會,希望將總會作為香港與內地交流的平臺,帶更多會員回鄉投資考察。雖然我們不能壹下子看到結果,但從長遠來看,這是必須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