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試題
1.負強化是(b)
壹、行為強化的過程
b、某壹行為後通過去除令人厭惡的刺激來加強行為的過程。
c、在壹個行為之後通過呈現壹個令人滿意的刺激來加強行為的過程。
d、在某壹行為後通過呈現惡心的刺激來減少行為的過程。
e,通過在某壹行為後移除滿意的刺激來減少行為的過程。
2.用偏好刺激來強化非偏好刺激,在強化中稱為(A)。
壹、雷馬克原則。
b、行為塑造
c、及時表揚
積極鍛煉
3.關於這個命題,下列哪個陳述是錯誤的(C)
壹、壹個命題總是包含兩個成分,即關系和主題。
b、壹個命題只包含壹個關系。
c、壹個命題只包含壹個題目。
d、命題可視為陳述性知識的最小單位。
4."善良的小王送給小阿利壹支漂亮的鋼筆."這個句子中有幾個命題(b)
答、2
b、3
c、4
d、5
5.個體在學習時,下列哪種知識最有可能需要線性排序的表征?(壹)
26個英文字母
b、上海、北京和廣州的關系
c,叠戈馬拉多納是混世之王。
d、學習蛙泳
6.以下(b)是陳述性知識的綜合表示。
壹、命題
b、圖式
c、外觀
d、線性排序
7.當人們在學習壹個命題時,增加或補充所學內容的過程稱為(B)
壹、組織機構
b,精致
c、構思
d .提取
8.圖式形成的關鍵是在兩個例子之間刻畫(a)。
壹、相似的特征
b、不同的特點
c、無關特性
d、相關特征
9.下列屬於人腦中程序性表征形式的是(B)
壹、命題
b、生產類型
c,線性排序列
d、外觀
10.下列關於程序性知識劃分的說法是錯誤的(C)
a、根據領域的不同,可以分為兩種:通用領域程序性知識domain il-specific domain程序性知識。
b、根據程序性知識的自動程序,可分為自動程序性知識和受控或自覺程序性知識。
c、以上兩種劃分不僅維度不同,而且兩者之間沒有聯系。
d、以上兩種劃分只是維度上的區別,它們並沒有完全分開。
程序性知識和陳述性知識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
a、程序性知識是靜態知識,而陳述性知識是動態知識。
b、程序性知識習得慢,不易遺忘,而陳述性知識習得容易,遺忘快。
c、獲得程序性知識後,修改起來比較容易,而獲得陳述性知識後,修改起來比較困難。
d、程序性知識和陳述性知識在人腦中有不同的表征,所以兩者之間沒有聯系。
12.可以在所有領域使用的策略也稱為(B)
壹、強法
b、弱法
c、壹般方法
d、總結方法
13.認知學習觀的心理學背景是(ADE)
壹、行為主義危機
b、精神分析理論的影響
三,人文主義的影響
d、信息加工心理學的發展
e、建構主義的興起。
14.認知主義的學習觀和行為主義的學習觀的區別是(ABCD)。
壹、學習的本質
b、學習者的特點
c、研究方法
d、教師的作用
15.圖式的特征包括(BCDE)
壹、規律性
b、全面
c、結構
d、壹般性
E.變化性
16.程序性知識按其自動化程度可分為(CD)。
壹、程序性知識的壹般領域
b、對特殊領域自動化的了解程度
c、自動程序知識
d、可控程序性知識
17.下列選項中,(ABC)是自動程序性知識的特征。
壹、運算速度快
b,以驚人的準確性
c、人們普遍缺乏對這類知識的控制
d、人們壹般可以用文字描述這類知識。
18.運動技能形成的階段主要包括(BCE)
壹、知識階段
b、認知階段
c、接觸形成階段
d、鞏固階段
e、自動化階段
相關考點
問題2
Remarque的原則是用高頻活動作為低頻活動的強化,或者用學生喜歡的活動來強化學生對不喜歡的活動的參與。比如“吃完這些菜就可以去玩了。”如果孩子喜歡做飛機模型而不是看書,可以讓學生看完了再做模型,等等。
問題3
壹個命題大致對應壹個思想,由關系和主題兩部分組成。
問題5
線性排序是陳述性知識的另壹種表示形式,不同於命題和表示。這種表示結構是壹些元素的線性順序的編碼。
問題6
陳述性知識有三種表現形式:命題、表征和線性排序。命題相當於頭腦中的壹個想法,命題被視為陳述性知識的最小單位。壹個命題不是孤立的,而是與其他命題相互聯系,形成壹個命題網絡。表象是對事物感性特征的持續保留。模擬的表示。線性排序是按線性順序對壹系列元素進行編碼。在人類的知識表示中,經常將命題、表示和線性排序結合起來,從而形成知識圖式的綜合表示。數學陳述性知識的理解是從基本知識單元的表征到命題網絡的形成再到圖式的獲得的過程。
問題9
知識分為兩類:壹類是以命題和命題網絡為代表的陳述性知識,壹類是以產生式為代表的程序性知識。前者回答“是什麽”的問題,後者回答“怎麽辦”的問題。
問題10
在了解了程序性知識在人的記憶中是如何表征的之後,現在我們可以進壹步描述各種類型的程序性知識。程序性知識的劃分壹般從兩個維度進行,分別是:
第壹個緯度是具體領域和壹般領域的區分。前者被限制在特定的範圍內。比如壹道幾何題的解法,老鼠的解剖等等。後者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但在實踐中很難實施,大多數情況下只能起到指導作用,所以也稱為“弱法”。
第二個維度是根據程序性知識執行的自動化程度來劃分的。比如專家在閱讀這方面的文章時,不需要刻意去探究壹些簡單的單詞或詞匯的意思,往往壹眼就能知道。自動程序性知識通常具有以下特點,即第壹,執行速度快。第二,執行非常準確。第三,沒有或很少有意識的監控。第四,通常無法用語言表達。與自動程序性知識相比,它是受控程序性知識。它的實施需要意識的監督。比如查陌生詞的意思,觀察路口指示燈的變化等等。與自動程序性知識不同,受控程序性知識具有以下特點:壹是執行較慢,更具連續性。第二,要有自覺的監督。第三,通常可以用文字表達。
另外需要註意的是,雖然我們從兩個維度對程序性知識進行了劃分,但其實這種劃分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比如特定領域的程序性知識,可以自動化,也可以有意識的控制。
問題13
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學習理論代表了典型的學習認知觀。
根據學習的認知觀,學習是壹個主動的、累積的、建構的、診斷的和情境的目標導向的過程(Shuell,1988)。學習不是自動發生的,而是需要學生進行大量高密度的心理活動。這些活動包括學習者對獲得的知識進行有意義的歸因;將新知識整合到現有的知識結構或智能模型中。另外,有意義的學習是以目標為導向的。不同的學習目標會有不同的意義,從而導致不同的學習結果。因此,有必要應用元認知策略進行持續診斷,從而判斷認知活動是否有助於學習目標的實現。最後,學習具有情境特征。學習不是在真空中發生的,而是在特定的場景中(可能是教室,也可能是書桌)。學習者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將知識從具體情境中分解出來,並遷移到其他情境中。
問題14
具體來說,學習的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主要區別如下。
首先,對於“學生學什麽”有不同的看法。認知觀認為學生學習的是知識,學生頭腦中知識的變化導致其行為的變化。行為主義者的觀點認為,學生學習的是行為習慣,是刺激與反應的聯系,是多種刺激與反應的聯系。需要註意的是,行為主義觀點和認知主義觀點都非常重視學習中的強化,但是
其次,對學習者的看法不同。認知觀點認為人是主動的學習者。個人拿原有經驗,主動尋找信息解決問題。如果有必要,他們可以重新組織原有的知識,以獲得理解或領悟。所以,學習是對自己所學知識的有效理解,而不是被動地接受黑板或課本上的知識。個人絕不是被動的受環境事件的影響,而是主動的做出選擇,練習,專註。所有這些認知活動都是為了達到壹個既定的目標。
再次,對研究方法的理解不同。行為主義的學習原理大部分來自於實驗室對動物的研究,從動物研究中得到的結論進壹步推廣到人類,認為人類的學習也符合這些學習原理。而認知觀的研究則關註真實課堂教學情境中的學習習得,從這個角度為學生提出壹些有效的學習方法或策略。此外,認知也更加關註個體的認知差異,逐漸放棄尋找學習壹般規律的意圖。
問題15
圖式具有概括性、知識性、結構性和綜合性的特點。
通用性是指圖式是從個體中提取出來的,具有普遍意義,易於移植。比如敘事的“六要素”圖式,就是從各種各樣的敘事中提煉出來的,適合所有的敘事。因此,對所有的敘事閱讀和寫作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知識是指圖式是壹種關於人類知識如何表示以及這種表示如何有利於知識應用的理論。圖式所代表的知識範圍可以從壹個詞的意義、壹個句子的成分、文化背景、理論觀點到意識形態意義。結構是由知識結構決定的。圖式中的知識節點按照壹定的聯系形成壹個層次網絡。同時,模式是壹個層次結構,壹個模式可以包含在另壹個模式中。圖式的全面性是指圖式代表了所有人的知識,這些知識會被歸類為知識單元,這些知識單元就是圖式。根據圖式所表示的知識的不同性質,圖式可以分為描述性的、陳述性的和策略性的。這三種不同類型的模式被組合成壹個綜合的模式。正是由於這種綜合性,圖式得到了應用,從不同的方面為閱讀理解提供了合適的圖式。
問題17
根據自動化和控制的維度,程序知識可以分為有意識控制的程序知識和自動化的程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