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營改增的實施可以促進生產的專業化?
壹、“營改增”對企業的有利影響分析“營改增”試點改革實施已近兩年。當前,我國正處於調整經濟結構、完善稅制的關鍵時刻,“營改增”改革無疑具有多方面的積極意義。1.“增值稅改革”有利於促進企業轉型升級。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通過主輔分離、專業化協作的方式對產業鏈進行重新定位。武漢工貿有限公司是湖北本土家電連鎖企業。“營改增”後,公司於2013年9月底成立獨立的物流子公司,通過主輔分離進壹步拓展市場。對外提供服務後,公司增值稅抵扣範圍更廣,盈利前景更廣闊。除了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營改增”也對整個行業的精細化升級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過去業務環節越多,稅負越重,“營改增”消除了重復征稅。以前企業不得不外包,主動尋求外包。以IT行業為例,“營改增”後IT行業更加集群化。從市場測算來看,“營改增”後很多IT軟件公司的外包比例都達到了20%以上。這樣既能提高收入水平,又能給小公司發展壯大的空間,有利於整個行業的集群化發展。“營改增”後,企業購買的設備和服務可以抵扣,允許抵扣固定資產進項稅是為了吸引企業加大設備升級改造力度。網易首席財務官劉正軍表示,自2012年底“營改增”實施以來,網易在增值稅抵扣鏈條上加大了相關固定資產和服務的采購力度。從8月份增值稅申報情況來看,公司固定資產投入抵扣的稅款達到21.8萬元,可見公司8月份固定資產投入超過1.5萬元。此外,2013上半年,浙江具有代表性的試點企業普遍加大了固定資產設備投資。阿裏雲計算有限公司、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浙江天貓科技有限公司的固定資產進項稅額分別達到6980萬元、3402萬元、3390萬元。“營改增”促進了試點納稅人加快設備更新改造,有利於提高生產效率和產業轉型升級、結構調整。2.“營改增”有利於減輕部分企業的稅負,無論是試點行業企業還是購買服務的制造業,其稅負都因此減輕。以上海為例,通過為期壹年的“營改增”試點,2012年,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共減輕相關企業稅負17億元以上,其中服務業減稅效果最為明顯,實現增長10%以上。同樣,“營改增”後,青島部分交通運輸企業和電視廣告企業的稅負也有了明顯減輕。根據測算,青島公交集團有限公司每年將減少稅收2000萬元,青島廣播電視臺預測全年稅收負擔將減少14.3%,這將對當地服務業與制造業形成良性互動循環起到積極作用,也為推動青島現代服務業發展,促進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提供了機遇。就統計數據來看,在2013年9月至2010年6月的兩個月內,青島市增值稅納稅人整體減稅已達2.45億元。其中,“營改增”效果明顯,試點納稅人減稅6543.8+0.29億元,減稅幅度22.2%;非試點壹般納稅人增加抵扣1.1.6億元。此外,大部分試點納稅人稅負有所下降。試點的壹般納稅人中,有4037戶減輕了稅負,占壹般納稅人的37.7%,減稅2.25億元;但1131戶稅負增加,占比10.5%,稅負增加1.2億元。增減相抵後,* * *減少稅收6543.8+0.5億元。另壹方面,小規模納稅人稅負因稅率降低而整體下降,減稅2400萬元,減稅幅度36%。從行業來看,11試點子行業中,除物流輔助和管道運輸外,其他行業稅負均呈下降趨勢。其中,交通運輸業總體稅負減少7850萬元,減稅幅度為41.12%,主要是航空運輸服務采用征收率,降低了總體稅負;在現代服務業中,對文化創意服務、信息技術服務、鑒證咨詢服務、廣播影視服務等減稅金額較大。3.“增值稅改革”有利於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總的來說,隨著稅制的改革和發展,為了更好地適應這種稅制,企業不僅需要改革財務制度,還需要改革經營模式、市場營銷、對外服務、內部管理和生產組織。比如很多企業在財務管理、合同管理、合作夥伴選擇等方面都有明確的標準和企業機制。從業務鏈的構建,使企業管理水平大幅上升,進而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加速企業資產更新,降低稅收,最終提高企業經濟效益。4.“增值稅改革”有利於同行業整合,鼓勵他人參與國際競爭有很多好處。比如企業可以將財務、人事等職能部門的服務外包,降低行政成本,同時獲得進項稅進行抵扣。引導同行業企業整合。比如這次交通運輸行業很多陸運企業的稅負增加了。主要原因是企業自身管理分散,財務核算基礎差。企業的車輛多為個人經營模式,可以通過合作、承包、入股等方式組成企業聯合體。,進行同行業整合,以利於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取得和開具;“營改增”後,服務外包實行零稅率,為服務企業走出國門,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掃清了稅收障礙。以青島為例。“營改增”實施的8-9月兩個月,全市已有3家應稅服務企業實現出口服務,享受退稅654.38+0.27萬元,有利於鼓勵企業參與全球競爭。二、“營改增”對企業的不利影響分析雖然“營改增”試點的步伐正在穩步推進,但這壹稅制改革的積極意義卻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不斷顯現。但是,由於缺乏制度執行銜接的具體參考實例,在“營改增”和增值稅制度的實際執行中還存在壹些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可避免地給企業帶來壹定程度的不利影響,需要在今後的改革中進壹步完善。1.“增值稅改革”會對抵扣不足的企業稅負產生負面影響。這壹特征典型地主要表現在交通運輸行業,該行業可抵扣的稅額較小,大多數試點企業的稅負不但沒有降低,反而有所增加。這是因為這部分企業主要可以從經營初期購買的固定資產中抵扣進項稅。而運輸工具等此類企業的固定資產,其經營周期約為5年至10年,因此可以預測,企業在5年至10年內只能抵扣壹次固定資產進項稅。此外,壹些有形動產租賃企業也更容易出現稅負上升的情況。因此,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經營的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降低稅負。同時,由於投入較少的服務業中從事金融服務和信息服務的企業,其主要成本構成中固定成本和人工成本較高,這些成本無法產生進項稅,可抵扣成本項目比例較低,進壹步導致稅基較高,變相增加稅負。在上海等“營改增”試點地區,部分運輸企業存在稅負不降反升的現象。筆者認為,車輛等大型固定資產的進項稅是不允許抵扣的,因為它們是在“營改增”政策實施前購買的,但在“營改增”政策實施後,銷項稅將遠高於進項稅抵扣。同時,由於稅改政策實施初期,壹些相應措施尚未全面推開,壹定程度上影響了進項稅的抵扣範圍。比如路橋費是運輸企業的主要成本,但由於路橋費仍在營業稅征收範圍內,運輸企業的路橋費不能抵扣,稅負相應增加。2.“營改增”給企業財務會計帶來調整挑戰。由於增值稅的原因,其計算相對比營業稅復雜,記錄收入的方法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企業的收入要按照壹定的稅率從銷項稅中扣除,成本也要從進項稅中扣除。進項稅和銷項稅要用全新的方式審計,應交的稅是進項稅和銷項稅的差額。因此,企業壹旦實施“營改增”,就需要對企業的會計審計進行調整。由於增值稅在我國分為試點和非試點企業,對於跨試點和非試點企業,企業內部會有兩套稅制,稅收的銜接和調整非常麻煩,增加了核算的難度,對這類企業是壹個挑戰。3.“營改增”還可能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稅收風險,如對政策不熟悉、不能利用好現有政策和資源、不能充分預測和應對相關經營情況等。因此,筆者建議,隨著“營改增”政策的全面實施,企業應結合自身實際經營情況,對未來發展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並對相關涉稅事項進行分析。根據“營改增”實施政策和企業內部管理流程,可以控制所有納稅環節的稅收風險,可以幫助企業節約成本,真正享受“營改增”政策帶來的好處。總之,“增值稅改革”是壹項綜合性、系統性的工作。在實施過程中,企業不應簡單地將其定義為稅種的變化,而應從多個角度,特別是從財務角度分析生產、銷售、經營的稅負,重新審視和改變現有的內控流程,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的稅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