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廈門旅遊景點簡介~ ~

廈門旅遊景點簡介~ ~

廈門鼓浪嶼簡介:碧海環繞的鼓浪嶼,面積1.87平方公裏,擁有上海崎嶇的礁石,崎嶇的海岸線,山巒重疊,峰巒起伏,自然奇觀造就了鼓浪嶼美麗雋永的海島風光。主要景點是陽光巖和幹河。鼓浪嶼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四季溫和。島上90多個科4000多種植物終年郁郁蔥蔥。珍貴樹種包括中國唯壹的大紅心木,中國最粗的印度紫檀,從新西蘭等國引進的各種珍稀果樹。島上的壹些植被形成了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的頂級群落。鼓浪嶼周邊海域是廈門港的主體部分,與中華白海豚保護區、文昌魚保護區、大嶼島白鷺保護區接壤,與金門群島隔海相望。從19世紀中葉開始,隨著基督教的傳播,西方音樂開始湧入鼓浪嶼,與鼓浪嶼優雅的生活環境融為壹體,造就了今天鼓浪嶼的音樂傳統,培養了周栓、林俊卿、尹承宗、陳佐湟、徐飛平等壹大批傑出的音樂家。如今,鼓浪嶼擁有全國最高的人均鋼琴擁有率,擁有超過65,438+000個音樂家庭。2002年,鼓浪嶼被中國音樂家協會命名為“音樂島”。鼓浪嶼有很多名人。這是保存民族英雄鄭成功歷史遺跡最完整的地區之壹。島上大量珍貴的摩崖石刻,雖經歲月洗禮,仍保存完好。中國現代婦產科醫學奠基人林、中國語文現代化先驅盧太章、中國現代體育啟蒙者馬躍漢等60多位鼓浪嶼名人的故居和陵墓均在鼓浪嶼上。鼓浪嶼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全國35個王牌景區之壹,位居福建省十大景區之首。

鼓浪嶼風景區

陽光石

日光巖日光巖又名黃巖,是鼓浪嶼的最高點,頂部海拔96米。山上巨石嶙峋,疊成洞谷。樹木蔥郁,亭臺樓閣成蔭。爬上樓梯,先到了蓮花寺,“壹瓦”巨石嵌在空中,形成壹座寺廟,寺廟旁邊的巨石上刻著“鼓浪洞”和“廬江第壹”;庵後是“廬江龍洞”和“古夏洞”,中間是的領導草堂和水草臺遺址,蔡廷鍇和蔡元培稱贊鄭的詩。登上山頂,山海奇觀,風光無限,廈門、鼓浪嶼、大擔、二擔群島盡收眼底。

龍莊花園

龍莊花園位於日光巖南麓的海邊。臺灣富商林爾嘉,清光緒二十壹年(1895)隨家人穿越大陸,居住在鼓浪嶼。公園建於1913,為緬懷臺北板橋故裏,以其諧音“藏叔”命名。花園主人的銅像現在矗立在花園裏。整個園區借山藏海,布局巧妙。動中有靜,動中有靜,讓人流連忘返。有任丘亭、四十四橋、疊石、假山、譚玄英、頑石山房,是廈門最著名的園林。左邊是港仔後海灘,沙和水都很幹凈,可以容納數千人遊泳。附近有延平公園,它是為了紀念鄭成功而建造的。其中指的是井泉,俗稱“國姓井”,據說是鄭屯鈞開的井。

皓月苑

郝躍園位於鼓浪嶼東部的福鼎巖灘,占地3萬平方米。它分布在廬江岸邊。這是壹個有海灘、巖石、綠樹和亭臺樓閣的花園。該園創建於1985,因《延平二王》中“想妳眠,明月照平原”的詩句而得名“郝躍園”。公園內有壹座鄭成功及其部將的巨型銅像,長13.7米,高4.7米,耗銅18噸。這座巨型青銅雕塑,除了鄭成功和他單獨的陳澤、陳光、陳永華、楊朝東等部略大於真身外,其余兵馬均向兩側延伸,畫面寬大,頗為醒目。公園裏更引人註目的是矗立在福鼎巖上的鄭成功巨型花崗巖雕像。這座巨像完成於1985年8月27日,高15.7米,重1617噸。它由23層樓,625塊“泉州白”花崗巖構成,非常有氣勢。

古代避暑洞

古夏洞是壹個非常有特色的洞穴,從天而降的花崗巖巨石由兩邊的石壁支撐,給人的感覺是泰山壓頂,非常陡峭。“古避暑洞”四個字是清末臺灣省學者施世傑題寫的。洞穴明亮、幹燥、通風。穿過古夏洞,向左轉。有壹個小巧玲瓏的亭子,撐起壹條細腰,用山石做陽臺。它被稱為供遊客遮陽避雨的“傘亭”。旁邊的巖頂上,有壹個仙人洗腳的石盆。這裏常年積水,旁邊有不朽的腳印。其實“仙人印”和“腳盆”都是海蝕地貌。在遙遠的地質時代,它仍然受到海浪的侵蝕。後來由於地殼上升,山頂出現了這些海洋侵蝕地貌。

龍頭山寨

日光巖又名龍頭山,與廈門虎頭山隔海相望,壹龍壹虎鎮守廈門港,人稱“龍虎守江”。這裏原來的“徐婷”早已被毀。臺省石國秋寫了壹篇《徐婷記》,描寫日光巖“山海環繞,東南第壹津,水光接天,洪波浴日皆怪梵天”。腳踏巨石立於壁上,海風從中穿過,寓意“九夏之寒”,涼意自然來自“廬江龍洞”。“九夏”是夏天,“龍穴”是龍居住的地方,因為鼓浪嶼傳說中有五條龍。這個宅門就是鄭成功在鼓浪嶼駐軍的“大別府”的宅門。巖石上的圓孔是士兵們搭起帳篷挖的。原國民黨十九路軍軍長蔡廷措將軍見景,寫下七律:“心只填天,八福建屯同今;古壘猶在,日光巖下緬懷英烈。”贊美鄭成功是不尋常的。蔡元培先生也有七律詩:“鞭風鎮浪,號令若定,雲高。”蟲、沙、猿、鶴有時疲憊不堪,義斌斌不能被淘盡。”“蟲沙猿鶴”指的是死在軍隊裏的人。

鄭成功紀念館

鄭成功紀念館1962 65438+10月28日為紀念鄭成功收復臺灣300周年而創建。鄭成功,原名森,福建南安石井人,1624出生於日本平戶灘。南明隆武在福州登基。見他忠於朝廷,賜姓“朱”,改名叫“成功”。因此,人們稱他為“郭征氏”,李詠封他為延平王。他的父親鄭之龍秘密降清,鄭成功離開金門與清政府殊死抗爭。以金門、廈門為基地,與清軍作戰多年,曾在南京城下作戰,被驕兵打敗。1661年4月的那個明媚的日子,鄭成功經過充分的準備,率領數百艘戰船,25000名官兵,從金門的柯羅灣出發,收復被荷蘭占領了38年的臺灣省,努力發展臺灣省。鄭成功於1662年7月在臺灣省去世,享年39歲。300多年來,閩臺人民把鄭成功奉為民族英雄,臺灣省人民尊稱他為“臺灣之王”。鄭成功紀念館分為七個部分,展出300多件各種文物、資料、照片和模型。其中芳官和漳州軍鋼是當年的原物,相當珍貴。參觀博物館,妳可以系統地了解鄭成功非凡的壹生。

水上操作平臺

水上作戰平臺是鄭成功為收復臺灣而進行水師訓練的場所。懸崖上“渤海雄渾”二字圓潤飽滿,蒼勁有力。右前側另壹塊巨石上,鐫刻著鄭成功的壹句五行詩:“禮樂為先,文章為孔孟。南山開首城,東海釀霞霞。”據說這首詩是臨摹鄭成功的手跡所刻,底部刻有“鄭森私印”和“成功”兩個印章。站在水上平臺上,總會讓人想起當年鄭成功在這裏坐鎮指揮,江面上旗幟飄揚,為祖國統壹而戰的壯觀景象。

古浪洞

日光巖因其風景名勝而聞名於世。古往今來,它壹直吸引著許多文人墨客,陶醉在這壹天的風浪中,吟詩作賦,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手跡。走過日光巖寺的大門,可以仰望壹座巨大的懸崖。摩崖石刻——“鼓浪嶼洞”對日光巖仙境般的景色做了精彩的概括,是明代萬歷年間壹中所作。《廬江第壹》指出日光巖是廈門第壹景,是清代道光元年林澄所作。《天風海濤》正好點出了《孫廣言》的特點,是許世英在民國四年寫的。

英雄公園

英雄公園是為紀念解放廈門、攻打鼓浪嶼的烈士而建,包括壹個小型紀念廣場、壹座紀念雕塑和壹間紀念室。1949年9月底,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兵團解放閩南大陸,形成三面包圍金門、廈門國民黨軍的局面。10年6月5日,兵團第31、29軍開始對廈門展開渡海作戰。當日18時,31軍271團、277團兩個營的艦隊率先從海滄等地分兩路向鼓浪嶼西南方向移動。在昔日船工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解放軍官兵乘風破浪,冒著敵人猛烈的炮火,奮勇前進,在這座山腳下登陸。當時炮火紛飛,閃電崩;軍聲冷,海山奪。包括271團團長王在內的數百名指戰員和張壹家等前船工在戰鬥中不幸遇難。經過兩晝夜的浴血奮戰,我軍終於解放了廈門和鼓島,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青山病忠骨,史書輝煌。廈門和鼓解放後,老百姓把這座山(原名“七仔尾山”)稱為英雄山。因此,人們寄托著對革命先烈的無限懷念!2000年,鼓浪嶼人民政府在山上修建了“英雄園”,將這壹光榮的革命歷史遺跡與美麗的南國風光融為壹體,讓人們永遠不會忘記在大風大浪的洗禮下血與火的洗禮。

最佳旅行時間

除了八月的臺風季節,海邊的船都停了,妳欣賞不到美麗的海景。其他時間去廈門旅遊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