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花肥
促花肥或開花前肥。主要是增強樹體開花前的營養,促進花芽分化,使花穗健康發育,增加雌花數量,減少幼果發育後第壹階段的生理落果,提高座果率。肥料應在開花前10 ~ 20天施用。據福建農學院果樹組觀察,“袁弘”品種的花芽分化期為福州65438+10月11至65438+10月20日,“朱蘭”的花芽分化期為漳州65438+10月至2月中旬。但在品種、區域氣候、年份等不同條件下,花芽分化期也不同。紀(1985)現居廣東東莞。“糯米醪”荔枝的花芽從2月的15分化到10月的15,花肥要從10月的165438+25推進到那裏的65438+。壹般來說,早中熟品種應在65438的10月上旬“小寒”前後施用,晚熟品種應在65438的10月下旬“大寒”前後施用。肥料應配合緩效農家肥和速效化學氮肥。通常每株用腐熟的人糞50 ~ 100公斤,化肥氮0.13 ~ 0.25公斤。
(2)強果肥
強力果肥或保果肥。主要用於補充樹木開花帶來的養分消耗,促進果實發育,促進結實,提高果實品質,減少第二階段生理落果。這次施肥要在開花後、第二次生理落果前施,即早熟品種在4月上旬“清明”,晚熟品種在5月下旬“曉曼”前後施,以氮、磷、鉀肥為主,施肥量與促花肥相當。還可以在幼果膨大期用0.3% ~ 0.5%尿素溶液作根外追肥,每隔7 ~ 10天噴1次,共噴2 ~ 3次,特別是對老樹、弱樹和當年花果多的樹。
(3)促進地上部受精
促芽肥或摘果肥。主要用於補充樹體結果和果實采摘後的養分消耗,促進樹體恢復,及時萌發秋梢作為次年結果母枝,抑制冬梢萌發。這次施肥應在果實采摘後施於早熟種和健壯樹,晚熟種、衰弱樹和多果樹應在果實采摘前10 ~ 15天施入。有經驗的果農非常重視這種追肥,這壹次要把肥料再施壹遍。廣西蒼梧果農每株用50 ~ 75公斤人糞和25 ~ 50公斤豬糞促進新梢生長,施肥量根據樹勢強弱和果實產量不同而增減。據梁壹飛(1982)報道,廣西1 ~ 2月期間,荔枝在抽穗現蕾前後追施化肥,促進芽的旺盛生長。
許多研究指出促芽肥的重要性,提醒人們準確把握其施用量和施肥時期,主要是促進秋梢作為第二年母枝的出苗。如果過量施肥,施肥期過早或過晚,都不會促進秋梢,反而會促進人們禁止的冬梢萌發。因此,具體的施肥時間和用量要根據品種、樹勢、負荷以及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來確定。陳新(1982)認為對於晚熟荔枝來說,9月上中旬采摘的秋梢最好,冬梢不易出現。促芽肥應在果實采摘後15 ~ 20天施用,秋梢可在施用後25 ~ 30天采摘。但對於果實多、較弱的荔枝樹,最好在果實采摘前10天左右施壹次“采前肥”。紀認為(1985)最適宜的結果時間應由花芽分化開始決定。據觀察,廣東省東莞縣“糯米糊”荔枝的花芽分化在6月中旬5438+2月,因此需要控制秋梢在6月中旬5438+065438+10月(最遲在6月上旬65438+2月)成熟。要達到這個要求,對於壹般果樹,要采取修剪、重施肥等措施。如果是當年的弱樹、老樹或多果樹,應在果實采摘後提早施入肥料,有時甚至在果實采摘前施入。因為樹弱、樹老,不能及時補充營養,恢復樹勢。秋筍采摘時,秋筍不能采摘,需要推遲采摘的時間。如果拖到6月5438+2月,就變成冬筍了。此時花芽分化的適應期已過,來年必將成為花少的小年。
荔枝是壹種樹幹粗壯的果樹,需要大量的肥料和全面的養分。戴等(1984)利用福建省南安縣15“朱蘭”荔枝進行肥效試驗。單株年施氮量為0.5 kg,氮:磷:鉀比例為1: 1: 4,年施肥量分別為3、5、7。
表9-NPK配合施用對“朱蘭”荔枝產量的影響+01
結果表明,三種元素肥料、壹種或兩種或三種配施的產量均顯著高於不施肥,但鉀肥的肥效最明顯,其次是氮肥和磷肥。每株施用2公斤K2O,可使荔枝果實平均增產65438±02.3公斤,每公斤KCl增加荔枝果實產量3.7公斤,可見鉀對荔枝的良好效應。此外,還測定了施肥區荔枝的總糖、糖酸比和酸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廣東新興縣土壤肥料站(1987)以19年生“新興荔枝”為氮肥試驗,每百公斤果實施氮0.5、1、1.5和2公斤,施磷(p2o 5)0.5公斤,施鉀(鉀)0.5公斤。促芽肥於7月12施用三次,促花肥於3月6日施用,促果肥於6月4日施用。與當地人習慣施肥(只施少量氮肥)相比,結果表明,施氮1.5 kg增產52.3%,經濟效益最好。鉀肥用量試驗中,每百公斤果實施鉀(K2O)0.6、0.9、65、438+0.2、65、438+0.5公斤,配施氮(65、438+0.5公斤)、磷(P2O5)0.5公斤,施肥時期同上。與常規施肥(不施鉀)相比,為65438kg。在NPK復合肥和復混肥試驗中,每百公斤果實施氮量為0.9公斤,氮∶磷∶鉀比例為1∶0.41∶0.80。與單施氮肥相比,施肥時期與以前相同。復合肥和復混肥的產量分別增加了76.0%和6654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