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沃爾瑪的信息理念和策略
沃爾瑪的創始人薩姆·沃爾頓早年曾在美國陸軍情報部隊服役,因此特別重視信息溝通和信息系統建設。在公司開始進入大規模市場擴張和發展階段後,沃爾瑪率先在電子商務信息系統化管理模式中使用了各種先進技術。沃爾瑪的信息化管理貫穿整個價值鏈,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手段,以信息流為中心,驅動物流和資金流的運動,通過整合全球供應鏈資源和全球用戶資源,實現零庫存、零營運資金和用戶零距離的目標。信息管理不應該僅僅是壹個系統,而應該上升到戰略層面,而不是投入到大量低價值的維護和運營事務中。正如沃爾頓所堅持的:“信息技術始於戰略,而非系統。”
將信息化提升到戰略高度,是沃爾瑪成功的重要原因之壹。壹方面,沃爾瑪通過供應鏈信息系統實現了全球統壹采購、供應商自主管理上架商品,使產品采購價格比競爭對手降低了10%。另壹方面,沃爾瑪還通過衛星監控遍布全國的銷售網絡,對商品進行及時的采購管理和庫存配送。當凱馬特(美國第三大折扣零售連鎖企業)也意識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並開始效仿前者時,沃爾瑪早已在全球4000家零售店配備了包括衛星監控系統、顧客信息管理系統、配送中心管理系統、財務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在內的各種信息系統。
二、沃爾瑪的信息亮點
1
1小時-全球商品庫存沃爾瑪在全球的4000多家門店可以通過其網絡對每種商品在1小時內的庫存、上架和銷售情況進行盤點。
全公司計算機網絡配置在1977完成,可以處理工資發放、客戶信息、訂單-發貨-發貨,實現了公司總部與分公司、配送中心的快速直接溝通。1979年,位於本頓維爾總部的第壹個數據處理和通信中心建成。雖然面積只有1500平方米,但全公司實現了計算機聯網和24小時連續通訊。
先進的電子通訊系統也讓沃爾瑪領先壹步。曾經有人說沃爾瑪的電子信息系統是美國最大的民用系統,甚至超過了電信巨頭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在沃爾瑪本頓維爾總部的信息中心,1.2萬平方米的空間擺滿了電腦,僅服務器就有200多臺。看公司的衛星通訊室壹兩分鐘,就可以知道壹天的銷售情況,可以查到當天信用卡的賒賬總額,可以查到任何地區或任何門店、任何商品的銷售數量,每種商品都有65周的庫存記錄。
1981年,沃爾瑪開始嘗試使用條形碼和電子掃描儀進行自動庫存控制。在條形碼的使用上,沃爾瑪領先於其他零售商,擁有自己的計算機網絡通訊系統。使用商品條碼可以代替大量的人工勞動,不僅縮短了顧客的結賬時間,還可以更方便地通過計算機對商品從采購到庫存、配送、發貨、上架、銷售的全過程進行跟蹤。據沃爾瑪稱,在整個商品處理過程中,總共節省了60%的勞動力。
20世紀80年代,沃爾瑪也開始使用EDI與供應商建立自動訂購系統。到1990,沃爾瑪已經與其5000多家供應商中的1800家交換了電子數據,成為美國EDI技術的最大用戶。
2
7億美元——“通過衛星賣雞蛋”
到20世紀90年代初,沃爾瑪在計算機和衛星通訊系統方面投資了7億美元,但它只是壹家折扣百貨零售公司,凈利潤只有2%-3%。
1983年,沃爾瑪和休斯公司發射的衛星是零售史上獨壹無二的裏程碑。
到20世紀80年代末,沃爾瑪配送中心的運作已經完全自動化。每個配送中心占地面積約65438+萬平方米。每壹件商品都有條形碼,由十幾公裏長的傳送帶傳送,每壹件商品的存放位置和發貨都有激光掃描儀和電腦跟蹤。到90年代,全公司銷售了8萬種商品,其中85%由這些配送中心供應,而競爭對手的商品只有50%-65%左右是集中配送的。
沃爾瑪的送貨車隊可能也是美國最大的。沃爾瑪壹般壹天給各分店送壹次貨,凱馬特平均五天送壹次貨。沃爾瑪所有的5000輛運輸卡車都配備了衛星定位系統。
隨著世界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生產方式和人們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使消費需求進壹步多樣化和個性化,這就要求零售方式必須不斷創新,以適應時代的變化。當代零售業態發展呈現出以下趨勢:新零售業態層出不窮,零售生命周期縮短,零售技術日益重要,業態間競爭日趨激烈,管理向兩極化方向發展,垂直營銷體系進壹步發展,無店鋪銷售快速增長,零售業態發展日趨激烈。這些復雜多變的形式要求企業的發展必須依靠強有力的信息系統策略來滿足當今零售業的需求。而沃爾瑪正是憑借對零售業不同階段的理解,利用不同階段的信息技術領先於其他競爭對手,從而鑄造了沃爾瑪帝國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