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什麽?”這句話是懷疑論哲學家蒙田的座右銘。當人們的自吹自擂已經到了極致,成為壹種時尚,可想而知敢於與此背道而馳需要多大的勇氣和智慧!的確,對於人類的傲慢,潑點冷水讓它清醒壹下是必要的。這些冷水,是從第壹哲學的層面,對所有現有知識體系和認識方式的反思。
讀過哲學的人都知道,大多數古希臘思想家都充滿了懷疑主義。大智慧告訴我們永遠不要承認任何事情是真的,除非我清楚地知道它是真的。作者認為,這種普遍的懷疑態度也適用於協商原則。咨詢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依賴於真理的獲取和運用。普遍懷疑主義無疑是發現真理的好方法。所以,要想追求真理,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就要盡可能地懷疑壹切。
懷疑的原因是,我們所接受的所有知識,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有的確定度很高,有的確定度很低。而且它們是如此緊密地交織在壹起,以至於我們在頭腦中形成了很多偏見,把這些東西都信以為真,阻礙了我們對真理的理解。
歐洲哲學鼻祖、理性主義先驅任笛卡爾曾作過兩個形象化的比喻:壹個是把它比作蓋大廈,要找壹個堅實的地基,先把浮土和沙子去掉,這樣才能找出巖石或泥土。二是把這種懷疑比作摘爛蘋果。如果妳想從壹個籃子裏挑出爛蘋果,正確的做法是先把籃子倒空,然後壹個個檢查蘋果,再把沒爛的挑出來。
這個道理告訴我們,避免犯錯的最好辦法,就是把我們原本頭腦中就有的知識全部倒出來,不管其中哪壹個是真理,哪壹個是謬誤——普遍懷疑,然後壹個壹個去研究,保留那些被認為是真理、不容置疑的東西。當然,需要警惕的是,作者這裏所指的壹般懷疑是方法論上的懷疑,不同於懷疑論者為了懷疑而懷疑,而這只會導致虛無主義。我們使用這個規則是為了發現真理,獲得明確的知識和解決問題。
第二個咨詢原則:像做數學壹樣咨詢。
“壹切都重要”是古希臘著名學者畢達哥拉斯提出的壹個重要觀點。他認為萬物皆有數,萬物皆有數,數是事物的原型,也構成了宇宙的秩序。要想了解身邊的世界,就必須找出事物中的數字。壹旦掌握了數字的結構,就可以控制整個世界。所以哲學界認為,在所有的知識中,只有數學和幾何最有資格被稱為真正的科學。同時,數學方法也是壹種普及知識的方法。笛卡爾在《為靈魂規劃》壹書中說:“那壹長串連貫的推理極其簡單易行,幾何學家常常習慣於應用它們來獲得難以證明的東西,這提醒了我。只要妳不把不真實的東西當回事,按照演繹的程序從壹件事推到另壹件事,就永遠不會有距離。數學方法也是其他科學方法,是真實而簡單的規則集合。誰都可以申請,而且很方便。只要妳認真去遵循,就絕不會把假的當成真的。久而久之,知識會出乎意料地增長,獲得理性所能知道的最高知識。”
數學中使用的基本方法有兩種:壹種是直覺;首先是演繹。所謂直觀的東西和感覺的東西是不壹樣的。它並不源於想象力錯誤構建的欺騙性判斷,而是完全不需要懷疑的東西。比如:每個人都知道他存在的事實;思想存在的事實;三角形只有三條邊而球體只有壹個面的事實。我們只要用心靈的眼睛去看這些事實,就會立刻有明顯的感覺,心靈也會對這些事實有明顯的想法。這些想法都是純粹的想法。同樣的,我們做咨詢項目也是壹樣的。在研究任何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通常都會遇到這樣簡單的想法。所有難題的解決都必須依靠他們的力量。
演繹也是壹種理性活動,但與直覺不同,它們不是簡單的理性活動。我們必須先假設壹些真理(或定義),然後用這些定義得出壹些結論。比如我們知道了三角形的定義和定理之後,就可以推導出三角形的內角之和等於兩個直角之和。所以直覺的功能是提供科學和哲學的最新原理。演繹就是應用這些原理建立壹些定理和命題。演繹不需要直覺所具有的那種直接證明,它的確定性在某種程度上是由記憶賦予它的。它可以通過壹系列間接論證得出結論,就像我們拿著第壹節就可以知道壹條長鏈的最後壹節壹樣。
也就是說,直覺是發明的基本原理,演繹是最基本的結論。但也有哲學家認為演繹法是有缺陷的,因為同樣的原理往往會得出不同的結論,所以應該有另壹種方法來糾正。這種修正的方法就是經驗,也就是所謂的訴諸事實。壹句話,直覺就是尋找人類知識中最簡單、最不容置疑、最不設防的元素,也就是尋找最簡單、最可靠的思想或原理。然後對它們進行演繹推理,推導出所有可靠的解。推導這個原理,我們會發現和公司的“以事實為基礎”大致相同,或者說方法本身就是源於這個原理。
第三個咨詢原則:由簡單到復雜,逐步分析。
正如前面的規則所提到的,為了證明最困難的問題,幾何學家總是使用壹系列簡單易行的推理來得出結論。這個規律告訴我們,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復雜才變得困難。那麽,如果我們把壹個難題分解成千千的成千上萬個微小部分,並使之簡單化,它就不是壹個難題了。公司的“先摘果子”和“壹片壹片切香腸”都是基於這個原理。這個規律的應用要點是:第壹,不把假當真,從認識最簡單的事物開始,然後,壹步壹步地去探索,是否可以從這個真理推導出其他的真理,從這些結論可以推導出其他的真理,這樣就做到了由簡單到深刻,由簡單到復雜的依次進行,這樣世界上就不可能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和未被發現的真理。
分析這個規律,可以得出結論,它是建立在萬事皆有程序的信念之上的。如果我們不能從事物本身找到壹個自然的程序,我們至少應該為它構思壹個邏輯的程序。這樣分析和綜合都很完美。因為綜合的原理是:先確定定義和公理,然後借助幾何證明程序,從簡單的定義和公理到復雜的知識。綜合和分析本來是我們認識事物的兩個程序:分析是壹個追溯程序,旨在表明復雜的概念是由許多其他簡單的概念組成的;綜合是壹個漸進的過程,目的是證明壹個或幾個簡單的概念可以與其他簡單的概念組合成為另壹個概念。這兩個認知過程密切相關。分析的最後壹個要素是綜合的第壹個要素。當壹個想法不能再被分析時,它就是分析的終極。
同樣,當壹個想法不再能容納其他想法的組合時,它就被整合到了飽和點。這兩個概念是從數學中提煉出來的,但是它們在數學中的應用和在哲學中的應用有很大的不同。在數學中,分析和綜合是分開應用的,而在哲學中,它們應該結合起來成為壹個程序,因為如果壹個事物不全面,那麽它就不能被分析。如果壹個事物不能被分析,那麽它就沒有全面的存在。另外,在分析中,我們假設簡單的是顯而易見的,復雜的是有疑問的,所以是從不明顯到顯而易見的推導,也就是從未知到已知。最後未知的元素視為已知,已知元素的第壹次合成視為未知。在綜合中,我們也假設簡單的是顯而易見的,復雜的是有疑問的,但它是從顯而易見到不明顯的變化,所以我們把已知的初始元素看作知識,把未知的最終綜合看作無知。
第四個咨詢原則:徹底復習,沒有遺漏。
這個規則的建立是為了輔助分析和綜合的應用。它告訴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理清妳的思路,同時避免混亂和糾結,妳的思路壹定要完整。它包括檢查綜合和檢查分析的步驟,使演繹的壹致性在演繹中得到嚴格遵守,不會被逾越,以保證真理的明確性和必然性。
所以,詳細列出所有與問題相關的事實,沒有任何遺漏,才能保證推理的正確性。這符合公司的MECE(相互獨立,完全用盡)原則。有些人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列出妳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的組成部分。當妳覺得這些內容已經確定了,再仔細考慮。每壹個內容都是壹個獨立的、清晰可辨的東西嗎?如果是,那麽妳的內容列表就是“獨立”的。這個問題的每壹個方面是否都來源於所列內容中的壹個(也是唯壹的壹個),即妳是否都想到了?如果是這樣,那麽妳所列舉的就是“完全詳盡無遺”的。這就告訴我們,就確定性而言,雖然枚舉沒有那麽直觀,但它仍然能使我們對吸引我們註意力的事物做出正確而確定的判斷。通過列舉,我們可能比通過任何其他類型的論證(除了簡單的直覺)得到更明確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