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仙女花、茄子花有什麽功效?藥怎麽樣?誰用過?
牡丹可以在公園、景區建立專園;在古典園林和住宅庭院中建造花壇和植物;園林綠地中的自然孤植、叢植或補植。現有的酶水解形成丹皮酚(c 15 H2O 8)和壹部分L-阿拉伯糖。根皮咽炎引起的咽部癢、咽幹、刺激性咳嗽等癥狀有較好的效果。藥用價值牡丹自古以來就從其根皮入藥,有“牡丹皮”之稱。《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中國產品。李時珍寫《本草綱目》說:“牡丹以色丹為佳”。牡丹皮量很大,國內年需求量250萬公斤左右,年出口量50萬公斤左右。曹州牡丹是藥用和觀賞品種,其“曹丹”是中國四大牡丹產區之壹。牡丹皮外層為木栓層,細胞壁由多排木栓細胞組成,淺紅色;內層為皮層,由切向延伸的薄皮細胞組成。皮層中的韌皮部占根的大部分,中心是木質部和髓部。牡丹根的韌皮部、皮層薄壁細胞和細胞間隙中含有大量的草酸晶體簇和澱粉。新鮮果皮含有約5-6%的丹皮酚。C20 H28O12,但易被自身酶水解成丹皮酚(C15 H20 O8)和壹部分L-阿拉伯糖。丹皮酚C9 H10 O3為有光澤的針狀結晶,溶於水和壹般溶劑,還含有芍藥苷、苯甲酸、揮發油0.15-0.4%和植物甾醇。丹皮酚作為主要藥用成分,具有抗菌作用。在體外試驗中,牡丹皮對傷寒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白喉也有抑制作用。牡丹皮的水煎劑也有降血壓的作用。牡丹皮呈圓柱形、半圓柱形或破碎狀,有縱向裂紋,兩側向內卷曲。外皮粉紅色或淡紅色,內層褐色或土黃色,有細紋,脆而易斷。斷面呈粉白色,有壹種特殊的香氣。為了便於運輸和儲存,通常將加工後的根皮切成6-15 cm長的小塊,用木箱、竹籃、筐包裝。牡丹皮微寒,味苦辛,無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斑疹吐血、瘀血閉經、經前煩躁、癰腫瘡毒、血瘀陰虛、汗出骨蒸。臨床上主要用於清肝瀉火、涼血化瘀(消炎降壓),如肝郁引起的發熱、盜汗、自汗、頭痛、月經不調等,常與梔子、柴胡配伍,如“丹梔逍遙散”。取其清熱化瘀之功效,常與大黃、金銀花配伍治療急性闌尾炎,如“大黃芍藥湯”。高血壓、動脈化所致瘺者,可與野菊花、石決明合用,降低血壓。陰虛發熱,可與“青蒿鱉甲湯”同用。因熱出血可幫助犀牛角、生地涼血止血;對於胸部挫傷後血瘀者,方中加牡丹皮、艾葉涼血化瘀。因此,牡丹皮是治療血虛、清熱、化瘀或積滯的常用藥物。牡丹皮不僅可與其他藥物煎服用於治療常見急性病,還可制成吸收緩慢、藥效持久、服用、攜帶和儲存方便的丸劑和片劑。食用價值明代對牡丹花的消費“二如亭”始於宋代。明代有書:“牡丹也可以用新花瓣煮。”明代《二如館方譜》中也記載“牡丹花與玉蘭花同炒,可食,可存”,“花瓣精選,洗凈,用面拖,用香油烹,美不勝收。”清代《楊曉璐》中有記載:“牡丹花瓣可煲湯,可泡蜜,可鹵煮。”牡丹花瓣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澱粉和糖類。此外,它們還含有鈣、磷和鐵等礦物質以及維生素A、B、C和e。特別是多種遊離氨基酸更容易被人體吸收。仙人特征:本品為扁腎狀或扁橢圓形,直徑約65438±0mm,表面棕黃色或灰黃色,細網狀,稍尖端有點頭狀的種臍。臉灰,油,胚乳,胚曲。無味,稍有刺激性。性味與歸經:苦、辛、溫;有大毒。心、胃、肝經。功能主治:解痙止痛,安神止痛。用於胃痙攣和疼痛,哮喘和咳嗽,以及瘋狂。用法用量:0.06~0.6g .種子入藥有毒,有解痙、鎮痛、鎮靜、殺蟲作用。藏醫用於治療流鼻涕、梅毒、頭神經麻痹、蛀牙等。小心拿著。藥理實驗表明,仙可抑制腺體分泌,松弛處於亢奮或痙攣狀態的平滑肌,擴張瞳孔,解除迷走神經對心臟的抑制,加快心率。它被用來制作654註射液,仙女的藥用成分被用來為病人服務。茄子花不同於著名的茄子花(、)、曼陀羅花(禦醫)、蔔蔔路花(歸心雜識)、虎切花(本草)、陽花、馬蘭花花(本草)、風毛菊花(求本草)、洋麻仁花。來源為茄科曼陀羅或曼陀羅的幹花。植物形態學①曼陀羅,又名:茄果、茄果(綱要)、大花顛茄(必備藥材)、顛茄、曼陀羅(廣西通誌)、蓖麻、顛茄色素、波洛、鼠憂、白花曼陀羅、金盤荔枝。壹年生草本,幾乎無毛。莖直立,圓柱形,高25 ~ 60厘米,基部木質化,上部分叉。葉互生,上部葉近對生。葉柄長2 ~ 6厘米,表面疏短;葉片卵形、長圓形或心形,長8 ~ 14厘米,寬6 ~ 9厘米,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不對稱,圓形或近寬楔形,全葉三角形或短齒,兩側無毛,或疏生短毛;背上的靜脈凸起。花單生於葉腋或上部分枝之間;花梗短,直立或偏斜,白色短柔毛;萼筒狀,長4 ~ 6厘米,黃綠色,先端5裂,三角形裂片,先端銳尖。開花後,萼筒從基部附近分裂脫落,剩余的萼筒留在基部,果實生長時長成圓盤狀,邊緣不折回;花冠漏鬥狀,長12 ~ 16厘米,頂端直徑5 ~ 7厘米,直徑向下遞減,白色,有5個棱,5個裂片,三角形,頂端長;雄蕊5,不突出於花冠筒,花藥線形,平,著生於基部;雌蕊1,子房球狀,疏生刺,2室,胚珠多數,花柱絲狀,柱頭盾形。蒴果呈球形,表面有稀疏的刺,成熟時由綠色變為淺棕色。種子很多,略呈三角形。花期為3月至165438+10月。結果期為4月至165438+10月。生長在斜坡、草地或房屋附近。分布在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湖北、四川等地;在上海和南京栽培。②毛曼陀羅,又名刺曼陀羅、毛曼陀羅。壹年生草本植物。形態與上述物種相似,但均為密被白色短柔毛;葉互生或近對生,寬卵形,長8-20厘米,寬5-12厘米,全緣或稍波狀。花白色或淡藍色,萼筒宿存基部,邊緣向外反折。蒴果近圓形,濃密柔軟針刺。花期從5月到9月。結果期:6月~ 65438+10月。分布在遼寧、河北、江蘇、浙江等地;北京、南京、上海等城市都有栽培。上述兩種植物的根(曼陀羅根)、葉(曼陀羅葉)和果實(曼陀羅種子)也都入藥,各有專文詳述。8月~ 165438+10月采集期間,采摘剛盛開的花朵,曬幹,陰幹或小火。也可以把手柄綁好,然後晾幹。藥材①南陽金花:為曼陀羅的幹花。把幾十朵花捆成壹束。花萼壹般已被除去。花冠漏鬥狀,長10 ~ 15厘米,黃褐色至淡褐色,有皺紋,筒部有縱向皺紋,上部有5條裂紋,多為斷裂,完整裂片頂端絲狀,兩者間有凹陷,雄蕊5枚,多被花冠筒包裹。雌蕊1花紙質,易碎。輕微的呼吸,苦澀的味道。最好是去掉花萼,花大,粗,整齊,黃褐色,有香味。主產於江蘇、福建、廣東等地。②北洋金花:曼陀羅的幹花。比較散,或者紮成小捆。花的形狀與南陽金花相似,但有黃綠色至灰綠色的萼筒,有五個角,長3 ~ 5厘米,灰綠色,外面有灰白色的毛。聞起來像南陽金花。最好是大的、黃褐色的、完整的、無雜質的花。所在地:河北、山東、河南等地。除了以上兩種,還有幾種同屬的幹花,也同樣入藥:①曼陀羅,莖淡綠色。這些花是白色的。蒴果卵圓形,頂端具長硬針,成熟時有規則的4瓣(分布於長江流域各省)。②紫花曼陀羅,莖紫紅色。花淡紫色;花萼的上部也略帶紫色。蒴果卵圓形,具近等長的硬針;成熟時規則4瓣裂(分布於長江流域各省)。③曼陀羅,花白色,蒴果光滑無刺。④重瓣曼陀羅,花冠2 ~ 3層,外紫內白。化學成分曼陀羅屬植物(及其他曼陀羅屬植物)的各個部位都含有生物堿,但花中的含量最高,達0.43%。生物堿以菌絲堿為主,其次是莨菪堿(葉子中主次生物堿含量正好與花相反)。曼陀羅的花頭含有約0.3 ~ 0.4%的總生物堿,主要是莨菪胺和莨菪胺。藥理作用①中樞作用曼陀羅的主要有效成分為東莨菪堿,具有顯著的鎮靜作用(阿托品興奮大腦)。壹般劑量可使人感到疲倦,進入無夢睡眠;還能緩解情緒激動,導致健忘。個別患者可出現焦慮、興奮、幻覺甚至譫妄等阿托品樣興奮癥狀。以前只知道可以在麻醉前給藥,現在與冬眠藥物聯合使用(某些情況下可以省略或少用冬眠藥物),具有很強的協同作用,廣泛應用於中醫麻醉。電生理學方法證明東莨菪堿抑制大腦皮層和中腦網狀結構的上行激活系統。臨床實踐證明,毒扁豆堿(靜脈註射,最多4 mg)具有良好的喚醒作用,說明其麻醉作用可能與中樞遞質有關。東莨菪堿在刺激呼吸中樞、抗頭暈和治療帕金森病方面比阿托品更有效。②東莨菪堿的外周作用可阻斷乙酰膽堿受體,故與阿托品性質相同,只是強度略有不同。其散瞳、麻痹眼睛、調節和抑制腺體分泌的作用比阿托品強65438±0倍,但對心臟迷走神經的作用較弱。中藥麻醉時心率明顯加快,可提前給予心得安克服。洋金花總堿註射液因其具有抗膽堿能作用,對搶救有機磷農藥中毒有較好的效果。與阿托品有相同的解除血管痙攣作用,故可改善微循環和組織器官的血液灌註,有抗休克作用。③體內過程和毒性曼陀羅花總生物堿口服易吸收,分布於全身,從胎盤循環至胎兒。狗和小鼠實驗表明,洋金花對生殖功能和胎兒無影響。大部分在肝臟被酶水解,只有1%的東莨菪堿以原形從腎臟排出。犬靜脈註射洋金花總生物堿後,可出現強烈驚厥或角弓倒置,最後呼吸衰竭導致死亡。用總生物堿(2 mg/kg)靜脈麻醉狗,3天後處死。內臟器官未見明顯形態變化。犬靜脈註射最小致死量為80 mg/kg,麻醉最小有效劑量為2 mg/kg,安全範圍較廣。性味辛、溫、毒。①綱要:辛、溫、有毒。②生藥材要領:味甘,性溫,有毒。3《本草經》:辛、溫、毒。回歸經典《本草讀本》:入肺。適應癥——洋金花有平喘、祛風、麻醉、止痛的作用。治療哮喘、癲癇、風濕性關節痛、腳氣和瘡痛。為手術制造麻醉劑。①《綱要》:凡風寒濕腳氣,宜煎服。還治驚厥、癲癇和脫肛,並與麻醉劑合用。②《生藥材要領》:少服止痛、通關、除頭風之藥。③《本草筆記》:斂瘡止痛,宣痹寒喘。4《祿勸本草》:治跌打咳嗽疼痛。內服用法用量:煎服(或泡水),1 ~ 1.5分;入粉,3 ~ 5%;煎酒或抽煙。外用:水煎服或研末敷用。宜忌口服,慎之又慎。體弱者傷殘。註意事項:心臟病、心動過速、青光眼患者及孕婦不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