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些“身高謠言”有道理嗎?
“中國人的身高猛增,最重要的是大家的營養越來越好。”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的吳雪妍教授說,世界範圍內身高的增加也是原因之壹。
此外,身高還受到遺傳、疾病等諸多方面的影響。長期以來,民間流傳著許多與身高有關的俗語,從中也能看出壹些身高秘密。
“三歲身高”
吳雪妍說,這種說法有壹定的道理。在人的壹生中,有兩個“成長”時期:
壹個是出生後的第壹年。人出生時大約50厘米,壹歲時75厘米,以後每年5厘米。身高超過1/3的成年人,在2歲之前就長大了。
二是青春期前,壹年能長8-10 cm。接下來,青年的發展有壹個劇烈的跳躍。這個跳法因人而異。大部分男生能長30厘米左右,女生能長25厘米左右。
“二十三槍,壹槍”
吳雪妍說,過去由於營養不良,青春期生長停滯,青春期後期出現代償性生長,所以在個體中出現了“二十三跳壹跳”的現象。其實人十五六歲就不會再長壹個了。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調查了1000多名青少年。結果發現,男孩到65,438+08歲,女孩到65,438+06歲後,骨骺基本閉合,不會再長高。
“爸爸矮,媽媽也矮。”
吳雪妍說,這是壹個錯誤的信息。而且決定身高的因素有35%來自父親,35%來自母親,剩下的30%與營養、運動等因素有關。
“早上長晚上長都壹樣。”
有的家長認為個子矮的孩子只會長得晚,壹兩年就跟上了。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潘輝教授說,判斷孩子是矮是矮有壹條黃金分割線,那就是4歲。此時人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已經基本成型,從圖中可以看出是否有缺陷。
而過早長大更是害人不淺。早熟的孩子就像壹輛沒加滿油就沖出起跑線的汽車。剛開始可能會領先,但很快就會因為動力不足半路拋錨,最終被其他車追上。
吳雪妍告訴記者,性早熟的孩子可能會提前壹年進入青春期,成年後身高會低於6厘米。
“年紀越大,煙抽得越多。”
50歲以後,人的身高會下降。事實上,中老年人經常測量身高,也能在壹定程度上評價衰老程度。
美國克利夫蘭職業女性健康中心主任霍利·薩克博士說,人在21歲時達到最高身高。身高要在21歲以後每年測壹次。如果身高比21歲時矮了3.8厘米,應立即檢查骨密度。
發表在《英國內科雜誌》上的壹項研究也表明,如果在20年內身高降低3厘米或更多,老年男性死於心臟病發作的幾率更高。
2什麽決定身高?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身高是“天生的”。其實決定身高的因素除了遺傳,還有內分泌、營養代謝、心理、睡眠、運動等諸多方面。武俠嚴列出了決定人體高度的排名。
第壹名:遺傳
據研究,壹個人最終身高的75%取決於遺傳因素。換句話說,壹般情況下,父母高,子女高;父母矮,孩子也矮。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兒科主任羅小平教授告訴記者,現在確實有壹個預測下壹代成人身高(兒童目標身高)的公式:
兒子成年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cm)/2;
女兒成年身高=(父親身高+母親身高-13cm) /2。
但是,父母的身高並不是影響孩子身高的唯壹因素。生活中也有父母個子不高,孩子卻很“出眾”的情況。
第二名:營養
身高是由營養“堆積”起來的,蛋白質是人體的主要“建築材料”。
即使有最好的基因,營養不良也不會長高。另外,“精神營養”也會決定孩子的大小。如果壹個孩子在缺乏家庭溫暖的環境中長大,他的身高往往比同齡的孩子矮。
第三名:正常發育
以下因素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
性早熟:性早熟的孩子骨骼發育早,但閉合會更早,最終身高會低於正常發育的孩子。
睡眠不足:睡眠不足對身高有重要影響。
姿勢:有的孩子不太註意站、坐、走、讀、寫的正確姿勢,習慣性低頭、聳肩、挺胸、駝背,導致脊柱變形,會影響身高1-5 cm。
第四名:疾病
慢性腸胃炎、心臟病等導致營養吸收障礙的疾病,會使孩子身體營養不足,身高無法正常生長。還有壹些直接影響身高的疾病,如甲狀腺功能減退、垂體功能障礙等。
第五名:地域,氣候
南北確實有高低之差。
北方氣候寒冷,生活在那裏的人新陳代謝慢,大多發育較晚,基礎身高較高,所以比較高。生活在熱帶地區的人,由於氣候溫暖或炎熱,人體新陳代謝快,大多青春期發育早,基礎身高低,所以身材會比較矮。
季節也會影響人的“成長”。
世界衛生組織的壹項調查發現,5月份兒童生長速度最快,6月份最慢5438+10月份,所以要在5月份左右給孩子提供充足的營養。
那麽如何才能種出壹只呢?
吃好睡好才能成長。
如果父母個子不高,如何創造後天條件彌補先天不足?幾位專家建議,要想抓住18歲之前的成長“黃金季節”,應該在營養、運動、睡眠等方面下功夫。
蛋白質和礦物質不可或缺。
10-13歲的青少年每天需要蛋白質70克,13-18歲的青少年需要80克。每天壹杯牛奶是增加他們身高的秘訣。礦物質中,鈣、磷、鋅壹定不能缺。對於胖乎乎的孩子也要註意減肥。超重也會影響他們的身高。
每天必須在戶外1小時。
嬰兒可以做主動或被動體操;學齡兒童可以做向上跳的運動,如蹦極、踢毽子和各種球類運動;青少年可以做跳高等彈跳運動,也可以做籃球、排球等全身運動。舉重、杠鈴、鉛球、鐵餅等負重訓練,最好不要在18歲之前練習。
10前睡覺。
生長激素是在晚上深度睡眠時分泌的。3-6歲的孩子壹天要睡10-12小時;小學生和初中生9-10學時;高中生每天花8-9個小時。為了盡快進入深度睡眠狀態,孩子最好在晚上10之前入睡。
盡量少蹲。
蹲著玩會導致腿部血液循環不暢,骨骼向外彎曲。坐在椅子上時,讓背部靠在椅背上。這個姿勢有利於保持脊椎挺直。
解開妳的衣服和襪子。
太緊的衣服會影響血液循環,尤其是穿脫困難的襪子,會影響腿部的血液循環,不利於生長。
每兩個月測量壹次身高。
壹般來說,孩子每年的生長速度不到4 cm,當和同齡孩子的差距逐漸拉大時,妳就更應該重視了,應該盡早帶孩子去兒科內分泌科專科咨詢檢查。
不要迷信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