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以城市文化優化商業地產建設
城市建築是雕刻城市歷史、傳承城市文化、體現城市個性的最重要載體。從世界其他國家的成功項目來看,建築形式和風格特征首先決定了商業地產(專讀)項目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作為彰顯城市商業活力,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的商業地產,其建築的規劃設計應本著傳承城市文化的深刻理念進行。
1.提取傳統文化元素
采用組合設計,形成與傳統和諧的現代建築風格。對商業建築的形式、色彩、體量進行合理的引導,通過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設計,使商業建築既有歷史的追溯性,又有商業的現代性,給人以全新的感受。
從傳統中提取空間結構,滿足現代生活需求。從建築布局、細節處理等方面,巧妙運用或多變傳統建築形式語言,賦予商業建築在現代材料技術條件下新的生命力。如上海金茂大廈,提煉了中國古代“塔”的形意,步伐節奏柔和,輪廓強烈。
2.保持傳統建築風格和城市標簽。
舊建築改造是國際趨勢,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企業可以以保護性開發為核心,註重對城市中傳統建築的保護,移植城市文脈的精髓,設計出既傳統又時尚的商業地產,做到“立新”而不“破舊”。
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建築。利用城市的個性化和人文文脈的符號,還原原有歷史建築的立面、細節和空間尺度,讓新的商業地產有壹個熟悉的文化面孔。
改造或修復城市文化標簽。通過分析城市的文化內涵,選擇並保留城市不同時代的文化標簽,並進行藝術化的轉化和還原,如港口城市的碼頭、歷史城市的古鐘等。通過運用當代的外觀設計,選擇柔和友好的配色,簡單的造型被賦予了穿越時空的內涵。
(二)塑造文化主題,創新商業品牌
壹流商業地產賣的是主題文化和理念,二流商業地產賣的是地段和服務,三流商業地產賣的是低價和折扣。目前國內大部分商業地產企業對商業地產項目的開發僅僅局限於招商環節,功能定位大多千篇壹律,缺乏個性,卻不知“主題特色”是商業地產項目成功運營的基礎。只有主題明確,才能實行統壹管理,統壹規劃,統壹形象。
商場的主題策劃是關鍵。商業地產開發企業應摒棄傳統的商業地產開發思路,在對每個項目類型的定位過程中註重個性的發掘和培養,以塑造文化主題為基石,不斷升級商業地產項目的品牌定位,以彰顯其獨特的個性、豐富的想象力和持久的生命力。
1.打造文化創意產業
隨著科技信息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希望在繁華鬧市擁有壹片富有自知之明的文化凈土,催生了文化創意商業地產的繁榮(專題閱讀),如江蘇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湖南向秀、北京世界文化中心屋脊等。根據對未來商業發展趨勢的把握,開發企業應充分利用資源優勢,開發文化創意主題商業中心,倡導“知識休閑、文化消費”,建設文化創意商業中心的產業比例。
(1)選擇特色產業,明確商業中心定位:開發商將根據城市文化發展和項目情況,選擇主導文化產業作為項目發展的支撐。比如聯合國內知名出版社、連鎖書店建設“主題文化書城”,根據區域戰略規劃與政府合作建設“藝術文化展示中心”。同時通過引入主力旗艦店,確定商業中心的核心價值和發展規劃,從而形成強大的動力源,帶動巨大的客流。
(2)配套相關產業,促進相關產品和服務的集聚:引進壹批與文化創意相關的世界知名文化連鎖品牌、文化用品形象店、文化精品概念店,配套壹定數量的文化主題餐廳、劇院,形成以文化產業為支撐的極具競爭力的主題商業集聚區。
(3)舉辦主題文化活動,豐富商務中心的內涵:結合商務中心的主題,舉辦讀書文化節、曲藝情節、各種主題的沙龍、講座等。,給人們帶來商品之外的文化盛宴,滿足高知識人群旺盛的文化消費需求。
2.打造多元時尚文化商圈。
目前,體現地方文化身份和生活方式的商業街區,如蘭桂坊、上海新世界、南京1912等,已被廣泛認為是更具親和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經典模式。商業地產開發企業可以充分借鑒這種開發模式,兼容並蓄,將“文化、休閑、創意”的元素註入到具有壹定歷史文化內涵和傳統特色的區域地段,規劃改造成“國際化、文化化、時尚化”的休閑娛樂場所,以特定的文化為背景,打造時尚的商業街區,讓傳統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合。
(1)以特定文化為背景:經典的商業項目都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比如象征海派文化的上海新世界,而南京1912則體現了民國文化。企業應充分挖掘原有自然條件之外能夠影響項目價值的歷史、社會、文化因素,選擇最能表達地域歷史積澱的特定文化作為項目的文化背景,打造經典項目。
(2)定位高端、時尚:引入音樂、動漫、藝術產業等。,將全球最時尚的生活方式本土化,支持本土時尚創意力量的集體發展,通過創意購物、餐飲、娛樂、休閑、運動、會展、旅遊等場所構建和傳播時尚,引領時尚消費管理。
3.發展人文理念購物中心
商場在原有傳統開發模式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文化理念,提升整個商業項目的品質和文化底蘊。
(1)註重區域規劃:在城市核心發展區域獲取土地,滿足商場優越的區位、交通、商圈等基本要求。
(2)確定“都市藝術生活”的文化理念:以“都市藝術生活”為主題,集藝術、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於壹體,將藝術欣賞、人文體驗、自然綠化、購物消費完美結合,引領人們享受獨特的文化休閑。
(3)擴大文化輻射範圍:細分客戶群,逐步擴大影響力和吸引力。把購物中心的標準模式推向人文概念模式,最終會帶動壹個地區乃至壹個城市的經濟文化發展。
(三)建設豐富的文化空間布局。
文化主題的形成應以文化空間為載體。進壹步突破以購物中心為代表的商業地產傳統開發模式,在不同商業地產項目文化主題定位的基礎上,通過構建各種文化生活空間,豐富和完善各類商業地產項目的業態(主題閱讀)布局,註重文化品格的塑造。
1.設計特色商業空間,形成文化主題鮮明的空間環境。
商業地產(專題閱讀)不是鋼筋混凝土的簡單組合,而是具有強烈商業空間設計感和鮮明文化主題的空間環境。企業需要巧妙融合自然景觀元素和特色藝術元素,充分考慮人們對商業地產空間功能和藝術人文的審美需求。
(1)開放式園藝景觀:商業地產大規模引入自然元素,利用室外垂直綠化、中央綠地、室內中庭、回廊進行盆景布局。大面積的綠墻和園藝圖案被用來展示城市的歷史和文化標誌,並賦予商業項目豐富的人文和自然空間。
(2)設置專門的藝術空間:室外廣場綜合運用雕塑、園藝、燈光等方式渲染藝術氛圍,定期配合城市的文化活動和展覽活動。為文化展覽創造特殊的室內空間。每個展覽都有壹個主題,可以是藝術攝影、兒童繪畫,也可以是聯合商業活動舉辦美食品鑒會。
2.拓展商業服務功能,增加文化和智力體驗空間。
在業態組合(主題閱讀)上,堅持商業創新,突破傳統的以“購物”為主的業態組合,引入新的業態,增加文化、智力體驗空間,滿足人們購物之外的文化、休閑、娛樂等需求。
(1)突破傳統的“購物”組合:調查數據顯示,大城市商業場所的客流中,65%以上是為了娛樂、旅遊、休閑。以城市綜合體為例,開發企業可以引入劇院、電影院、展覽、博物館、動漫、健身等非購物業態,打造文化、智力體驗空間。
(2)以“文化、休閑、體驗”為商業吸引要素:圍繞各種吸引要素的組合,通過引入書吧、藝術展、茶室、心情休閑吧、布吧、陶吧、創意精品、酒吧等充滿文化和品味的休閑業態,形成集文化、藝術、休閑、購物於壹體的人文時尚會議。
第二,文化驅動的運作
(A)通過文化培育提升商業項目的運作。
企業可以考慮圍繞統壹文化主題進行統壹招商,確保商業布局主題突出、結構合理、質量過硬。同時註重長效管理,長期培養文化氛圍,平衡消費者物質和精神的雙重追求。
1.維護統壹的文化主題形象,統壹招商。
要完成文化特色的理想業態布局,取決於前期招商是否圍繞統壹的文化主題進行導向。在招商過程中,堅持優中選優的精細原則,圍繞統壹文化主題進行統壹招商,確保商業布局主題突出、結構合理、質量過硬。
圍繞文化主題定向招商,特約商戶給予優惠招商。結合“以點帶面,特色經營”的功能定位,對文化、藝術、科技含量高的商業給予優惠政策,確保商業項目的文化主題得到充分體現。
2.開展主題文化營銷,註重文化氛圍的長期培育。
做好招商只是商業項目可持續發展的第壹步。註重商業項目的長期管理,奉行養魚的方針,在此基礎上,註重文化氛圍的長期培育。
貼近商業主題文化,進行立體傳播:提煉商業主題文化的精髓或亮點,融入營銷的每壹個環節,包括宣傳品設計、現場推廣、回訪。立體傳播,包括與電視頻道、時尚雜誌、門戶網站的合作,以及適合具體商業項目文化主題的娛樂節目、電影推廣等壹系列活動,既能讓商鋪的投資者和消費者參與互動,又能通過電視、雜誌、互聯網等傳播渠道擴大項目的文化輻射範圍。
定期開展跨界文化推廣活動,滿足消費者的文化訴求:通過與文化、藝術、學術、工業領域的知名企業或名人的共同努力,定期組織與商業、文化主題相關的高質量文化活動,如繪畫雕塑、視頻互動、藝術鑒賞會、晚會、音樂會等,為特定消費群體帶來視覺、聽覺的文化盛宴。
(二)增強人性化,改善企業管理服務
購物中心強調“人文關懷”,是對人本身的壹種尊重。以人文關懷為目標,“軟”與“硬”相結合,營造寬松的商業環境,提升商業地產的物業服務(專題閱讀),以人性化、細節化管理、定制化服務為軟競爭力。
1.創造“零幹擾”環境
經營場所的設計和布置,設備設施和宣傳資料的準備,都要從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出發,以是否有利於消費者的消費和休閑便利為依據和出發點,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營造“零幹擾”的環境:
通道“零幹擾”:商場內的步行通道寬敞順暢,不受展臺、X臺、植物等物品的遮擋,還能為殘疾人提供專用通道。
標明“零幹擾”:針對顧客習慣逆時針行走的特點,基於“標識”本身就是服務的原則,根據行走路線合理設置標識,標明出入口、衛生間、電梯等設施的位置和行走方向,等等。
衛生上的“零幹涉”:要求保潔人員穿著體面,手持盡量小的清潔工具,隨時清理地面的垃圾和水跡,特別是電梯轎廂和廁所的清潔要有專人負責,等等。
2.做好對消費者的貼心周到服務。
堅持三個級別的詳細管理服務:
(1)預留休息空間:尊重消費者休息和停留的需求,比如在商場每隔壹定距離設計壹些人性化的長椅,在中庭設置環形休息椅,滿足顧客休息的需求。
(2)註重細節建設:比如在地下停車場,用不同的顏色區分不同的停車區域,讓停車購物的消費者很容易找到停車的地方;地下停車場進入購物中心的入口裝飾著溫馨的燈光,給準備購物的消費者壹種溫馨的感覺。
(3)拓展便民服務:如提供自助電腦、業務打印、雨天應急傘、擦鞋、洗衣、郵件投遞、寄存物品、兒童托管、寵物托管、上門服務、銀聯ATM、自動售貨機、免費飲料等。
3.與商家和客戶進行有效的互動和溝通。
搭建商業地產(主題閱讀)項目、商家、客戶、消費者互動交流的平臺,與消費者保持平等和諧的關系。在加強他們之間互動溝通的同時,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對商場的管理者、商家、商品進行合理有效的監管,不斷改進不足,提高服務質量。
(1)搭建多方位服務平臺:在商業地產項目中設立現場服務臺、電話服務臺、在線服務臺,通過面對面、電話服務、在線服務等方式進行交談交流,收集消費者對各類商品、商家、服務的意見,建立促進和發展相互溝通的平臺和渠道,確保客戶的詢問和意見時刻得到受理和及時答復。
(2)註重營造軟環境,提高人文素質:高品位的管理者是商業地產實施人性化服務的基礎。企業在選擇商業地產項目的管理者時,要充分重視其綜合素質和服務質量,把人文素質放在首位,懂得站在租戶和消費者的角度,懂得通過細節服務讓商戶和消費者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