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教30多年,需要經常閱讀壹些關於教育思想和理論的書籍。我最喜歡的壹本書是《56號教室的故事》,另壹本是《教育的魅力》。說實話,我喜歡這本書的前半部分,這是教育魅力的體現。
做壹個負責任的老師
前兩次高端面試也為其打下了基礎,那就是相信教育是有吸引力的,是有時代魅力的。魅力,這種自然流露的令人愉悅的感覺,是壹種非常有吸引力的力量,可以促進社會進步和國家發展。正如美國總統國情咨文中有壹段話所說:“正在考慮職業選擇的年輕人,如果妳想對我們國家的未來有所作為,如果妳想對壹個孩子的生活有所作為,那就成為壹名教師吧!”
可見,教師是對家庭未來幸福的負責,是對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和責任。我覺得做壹個負責任的老師培養有擔當的人是壹個老師最崇高的職責,而責任感需要人格的尊重和公平正義的支撐。它要求教師不僅要教書,而且要傳道授業解惑,註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我們需要有愛心、有擔當的教育,需要關註學生的品行和人格,讓學生適應每壹個變化的時代,活出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履行作為公民對這個社會的責任,從而彰顯教育的魅力。
教師的專業素養很重要。
復旦大學的張汝倫教授在講授《論語》時能讓學生淚流滿面,但哭的原因其實是“因為老師上課的內容正是他想說的,但之前沒有人告訴過自己,他的良心突然醒悟,感到震驚。他覺得自己以前做錯了很多事。”張教授說,這也給了他很大的震撼,不是老師要像個傳教士壹樣對學生說教壹會兒,而是學生期望得到這樣的東西。如果妳不給他這個東西,那麽他就會得到社會給他的東西。
這讓我想起了幾個類似的事情:壹個高壹學生被另壹個學生以打鬧的形式侮辱。當老師試圖阻止他,想為他討回公道時,壹個奇怪的現象發生了。他覺得老師不需要管他,也沒人欺負他。事實上,該學生在公共場合從後面跳起來按他的頭,並打了他壹個耳光,還伴隨著壹聲大叫,被老師制止。首先是不文明不禮貌。其次,破壞了學校規定的不允許在公共場所大吵大鬧的紀律。而且容易造成同學之間的矛盾。最後老師反復給這位同學舉例講道理,這位同學最後說,老師是真的糊塗了,只是以前沒人告訴我這個道理,現在我明白了。
還有壹個學生經常遲到,經常在上課鈴響或者快要開始上課的時候去上廁所,覺得沒什麽。後來我跟他說,妳已經不自覺的成為壹種習慣了,但這是壹種壞習慣。壹是耽誤妳上課,二是影響老師上課,三是影響大家學習,大家都分心不開心。希望老師處理壹下。這位同學居然說經常是沒人管的情況。
從以上例子中感受到老師的敬業很重要,但如何營造敬業的環境也很重要。例如,老師和學生應該壹起參加更多的活動,提供更多學生喜歡的課程,壹起學習。只有這樣,師生之間才能真正有互動,師生之間的友誼也就自然形成了。所以當若幹年後有人說妳曾經是我的老師時,不會缺少快樂。
當然,最重要的是,這本書告訴我們,教育的魅力體現在學校工作的很多方面,而重頭戲就是教師的教育魅力。書中告訴我們,教師的教育魅力壹般包括(1)形象魅力。(2)情感魅力。(3)學習的魅力。(4)人才魅力。(5)感召力。以上五點構成了教師教育的魅力。根據筆者做的高中生問卷調查,教師最吸引人的教育魅力是人格魅力(66.2%),其次是師愛魅力(15.3%)、學習魅力(12.1%)和形象魅力(6.4%)。這說明老師最吸引學生的不是表面的東西,而是從老師骨子裏散發出來的富有感染力的人格魅力。人格可以代表人的靈魂和人格特征的本質,如個性、氣質、道德、品質、信仰、良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尊嚴和魅力。教師人格是教師在長期教育中逐漸形成的獨特而鮮明的教育人格的綜合體現。
尼采說:“要改善別人,妳必須崇高。”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是用壹種人格塑造另壹種人格的事業。壹個優秀的教師,壹定是具有崇高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的教師。
第壹,有“愛”
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會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馬克思說:“有愛才能交換愛,有信任才能交換信任。”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愛孩子是教師壹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可以說,愛是師德的核心,是教育的靈魂,是教師人格魅力的具體體現,但這種愛對孩子充滿了尖銳和嚴格的要求,是大愛。馬卡連柯的話讓我覺悟,讓我清醒。他說:“壹個老師的內心應該對他要打交道的每壹個具體的學生充滿愛,盡管這個學生的品質可能已經很腐敗了,盡管他可能會給老師帶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可見,師愛不僅是壹種奉獻,壹種情感,更是壹種包容、滲透、轉化的藝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愛怎麽強調都不為過。
第二,學習。
書中告訴我們,教育的魅力在於創造,所以要求教師不斷學習。蘇霍姆林斯基告誡我們:“如果妳想成為學生熱愛的老師,那麽妳就應該努力使妳的學生不斷地在妳身上發現新的東西,妳應該像害怕火焰壹樣害怕精神僵化!”沒有終身學習的理念,提高自己的修養和人格魅力就會成為壹句空話。
學無止境,而韓愈的《師說》也闡明了壹個觀點,老師只有博學才能當老師。在古希臘,壹位睿智、有思想的哲學家被稱為“老師”,意思是人因讀書而高尚,因思考而偉大。
第三,尊重
教師的人格魅力來源於善良和仁慈,愛的核心價值是尊重。教師應該充分尊重學生,才能贏得他們的尊重。我們誰都無法預測壹個孩子的未來,哪怕是壹個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所以要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善待每壹個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能力、性格、感情,在尊重的同時平等對待每壹個學生。我們用人格影響學生的人格,用道德陶冶和感染學生的品德,用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用靈魂塑造學生的靈魂。
增強教師教育的魅力,需要有堅定的信念。沒有信仰就不是教育,只是教技術。“教育不能沒有虔誠,否則最多只是壹種鼓勵學習的態度。獻身於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是所有教育的本質。沒有對‘絕對’的熱情,人就無法生存,或者說人活得不像壹個人,壹切都變得沒有意義。看完之後,我感受到《關於教育魅力的思考》。”
在壹項針對中學生的“妳追求什麽”的調查中,美國學生的答案主要集中在“真理”和“知識”上,而中國學生則集中在“財富”和“個人地位”上。這個值是什麽意思?-缺乏信仰。
要增強教育的魅力,教師要嚴於律己,註重以身作則。老師讓自己有道德修養,有實力,有水平,學生自然會相信妳,就像陶行知說的那樣:“千師教人求真,千師學做人。”
提高教育的魅力,需要教師不斷反思。我很欣賞蘇格拉底的名言:“認識自己”,這是最大的智慧。了解自己,我會怎麽做?我該怎麽辦?這個認識對每個人都有重要意義。
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自己,喚醒自己,發現自己,發現自己,成為自己,向最好的別人學習,做最好的自己,從而形成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最終成為獨壹無二的自己。這是教育的基礎。
要增強教育的魅力,必須堅持學習和創新。我始終相信:天道酬勤,水滴石穿,真心開金石。在每個學生的人生歷程中,壹定有壹個老師是他(她)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對於這個學生來說,這個老師是他(她)心目中最有魅力的老師,我願意相信。
關於教育魅力的思考(2)
我桌上的《教育的魅力》這本書,是我在2014年的學校讀書節上拿到的獎杯。起初,封面上“青年教師的成長”幾個字很顯眼。我想我已經教書快20年了。“青春”很難談“成長”。翻翻的想法,就像斷崖上缺水的草,幹巴巴的,細細的。另外,當時還沒有書名;壹把年紀了還會繼續當班主任;往往為了準備第二天的課,朋友聚會就早早離開,聽著“從教幾十年,備課”的質疑和調侃聲音,越來越感到無奈。那段時間,前景黯淡,現實忙亂,倦怠感湧入。網上有壹篇瘋狂的短文《我只是個老師》。乍壹看確實能安慰在現實困境中掙紮的靈魂,但短暫的麻木之後,還是會深深的不安,因為教師不是壹個普通的職業。
在魯豫生活迷霧重重、撲朔迷離的時候,迫切需要拿著燈籠的路人指引。《教育的魅力》這本書,尤其是《葉瀾張汝倫高端訪談》這本書,就像壹縷朦朧的霞光,在我日漸迷茫的職業生涯中,打開了壹幅絢麗的畫卷。在這裏,我遇到了壹個詞,壹個充滿誘惑和使命感的詞:“創造”!雖然關於“魅力”的說法有千百種,但在我眼裏都不如它:“妳問我教師的魅力是什麽?它在於創造”,“他不是壹個簡單的傳遞者。他和他的孩子壹起創造他和他們的學校生活,也創造學生的未來生活”(葉瀾)。為什麽覺得「創造」很符合妳的內心?似乎我們尋找新知識已經很久了,但是我們第壹次見面就已經認識很久了。我經常問自己:“妳為什麽站在講臺上,讓學生‘讀妳’幾千天也不累?“當然,妳可以說每壹課都有新知識!然後安心做壹個勤奮的知識搬運工。這真的能撐起場面嗎?現在獲取新知識的渠道多樣暢通,壹個見多識廣的高中生,可以用他的不屑和急躁來消費每壹節課。馬克思深刻地說過,只有創造性的勞動才能有尊嚴。葉瀾先生直接指出了教育魅力的生命之源——創造!”教師的創作不同於工程師、建築師、作家的創作。它是壹種面向人類生命發展的創造。這讓我想起了黃克堅先生說的“終身學習,終身教學”。壹開始我以為這是壹個很有情懷的老師的教育誓言。讀完葉瀾先生的《創造》,我頓悟了。這也是普通教師應有的追求。自從教書以來,人們對教師的工作性質缺乏明確的認識。醒來後仔細研讀韓愈的《師者,所以我傳道授業解惑》,再看《師者論》,才明白韓推之早已給老師定下了很高的標準,“教書學句的讀書人,不是我所說的傳教解惑的人”,傳道解惑意在為人生成長引路。“為人生而教”,先秦諸子之師在獨創性和借鑒性上是高明的,魏晉之師在無為而治的世界裏是務實報國的,隋唐之師是勇武為先的,宋代之師是尊師重道的。壹路走來,他們壹代又壹代地創新,魅力無窮,前車之鑒,求真務實,兼容並蓄,教育的魅力世代留存,韻味流傳,在傳承與發展中創造了民族的生命。
收獲“創造”的魅力,想壹想,作為老師如何每天和孩子壹起創造自己的生活?我和我的學生,這樣的創作題材是獨壹無二的;我和我的“這壹屆”是不可復制的,也不能等同於全班和我們中的壹員。今天與昨天和明天還是有區別的。仔細想想,真的很有創意。如何“創造生命發展”,呈現教育的魅力,探索實踐,或許就能接近這樣持久的快樂。我很慶幸自己還是班主任,之前的抱怨在壹個變革期變得可笑。我通過QQ建立班級家長群,搭建班級空間,拍攝學生的學校生活,與家長分享轉瞬即逝的感動表情。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關註學生在學校的很多活動。從晨讀開始,書的聲音裏有沒有壹種疲憊無力的雜音?正確的坐姿是否有疲憊的身影;整潔的書桌上還有吃剩口服藥物的早餐嗎?看著看著,我們能清晰地感知到他們負重前行時的不同狀態,壹改常規工作被叫到班裏後壹切的粗糙,才明白教室裏坐著51個人在努力成長,每壹天,他們都不可或缺。班會成了分享日常點點滴滴的寶貴時間。那些被鏡頭定格的瞬間,隨著時間的流逝,拼接出了無法重現的影像:為什麽那時的我在微笑?我當時為什麽會皺眉?原來我和他可以並肩站得那麽美...原來我們會忘記那麽多優雅的瞬間,浪費那麽多美好的瞬間。原來看似單調的生活充滿了美好!就像葉瀾先生關註自己的玉蘭植物壹樣,壹個階段接壹個階段,壹點壹點細節,原來每壹個生命就像每壹朵花壹樣,從構思到綻放都是壹個漫長的過程,而我們都習慣於專註於綻放的那壹刻,所以慢慢積累生活味道的過程就被概念公式覆蓋了。經過半年的刺激、覺醒和交流,對周圍很多現象漠不關心的同學,往往會從內心感到壹絲激動。班級利用機會在2015元旦開展了“曬曬我的小幸福”送祝福活動。壹時間,溫暖的話語讓田野開滿了幸福的花朵,他們曾經背負的理科實驗班的壓力似乎也減輕了。整個班級就像冰雪融化後的春山。
“創造”的魅力到底有多大?對於普通教師來說,如何保持不竭的“創造力”?現在班級面貌的改變,是我和他們對日常校園生活的壹種理想“創造”嗎?除了班級管理,專業教室怎麽管?「持久魅力」有保鮮妙招嗎?“教育的魅力恐怕不僅僅局限於教師所形成的人格和學術,還有壹個很重要的方面。教師應該是不斷追求自身生命發展和完善的人,在幫助他人提高的同時不斷發展和提高自己。”“追求自身生命的發展和完善”是魅力創造的關鍵。如何堅定地前進?很高興有壹個溫暖的團隊帶領我——“福州1+1讀書會”和“麗華政德工作室”。熱愛教育魅力的老師們,通過閱讀、思考、交流、實踐,相互欣賞、相互鼓勵,用最便捷、最安靜的方式為心靈驅散迷霧。迷戀學生成長的學長李華給了我很多啟發:勤奮學習,用壹點點力量帶起閱讀節奏;渴望生活,無論早晚的雲,野花野草,城郊的河海,城市的新面貌,古巷的院落,都在她的鏡頭裏畫出來,這是壹個有生命的無盡過程。大家的話,名師的行動,恰恰在我心中留下了老師們“創造”最美最真的註腳。
努力做壹個有老生活的創意老師,發展完善生活,我願意在路上壹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