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羊媽媽育兒信息咨詢

羊媽媽育兒信息咨詢

介紹

由於信息網絡的發展,父母獲取育兒信息的來源越來越多,但各種矛盾的觀點也困擾著數百萬父母。

比如要不要多抱抱孩子?

有專家說,不要抱孩子,以免孩子變得依賴、獨立;

其他專家說,要擁抱,我們應該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另外,孩子需要早教嗎?什麽樣的早教才是好的早教?錯過孩子的敏感期,孩子發展出某項技能是不是不可挽回?等壹下。各種專家說法不壹,讓家長陷入恐慌。如果他們沒有科學育兒,犯錯了,會耽誤孩子嗎?

對此,畢業於美國康涅狄格大學並獲得發展心理學博士學位的陳欣女士,經過十余年的《美國幼兒園和小學教育調查》和數百萬家長的教育咨詢,編撰了《當今家長最關心的育兒選擇》壹書。

在書中,她用詳實的案例和兒童心理學理論為家長們做了詳細的解答。

今天我就為大家簡單提煉壹下。這13題是什麽?而正確的方法是什麽?解決妳的育兒困惑。

Q1。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壹出生,第壹個和她近距離接觸的人就是她媽媽。

如果寶寶能信任媽媽,並對媽媽(或看護者)建立安全的依戀,寶寶就會有安全感。

建立寶寶安全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抱抱孩子,和孩子親密接觸,有肌膚之親。

如果寶寶粘著媽媽,就讓他粘著。

當他的安全感建立後,他在心理上知道媽媽(照顧者)壹直在支持他,保護他,所以他可以不粘著媽媽去探索世界。

Q2。早教有必要嗎?什麽是好的早教?

兒童大腦的發育特點決定了早期教育的必要性。

在生命的頭三年裏,嬰兒的大腦飛速發展。新生嬰兒主要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來認識世界。所以各方面感官的均衡發展才是對嬰幼兒最好的早期教育。

很多家長對早教的誤區就是給孩子選擇壹個比較好的早教機構。

作者認為生活就是教育。早教的主力軍是家庭,孩子的早教在於家長和孩子的溝通交流。在兒童眼中看世界,兒童用嘴咬東西,用手摸各種材料和玩具,爬、滾、轉,都是兒童探索世界的方式。

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寶寶在父母和家長的陪伴下探索世界,是最好的早教。

Q3錯過了孩子的敏感期,所以不能挽回?

孩子的敏感期和關鍵期是不壹樣的,沒有嚴格的邊界界定。即使錯過了,也不壹定能達到最好的發展,但也不是不可挽回。

在兒童發展心理學中,敏感期的窗口期很長,不僅僅是幾個月或幾年。

語言發展的窗口期在12歲之前,所以學習外語的最佳時間可以定在12歲。運動發展的窗口期在7歲之前,情緒控制在2-6歲之間?社交能力5到8歲,學習器樂的最佳時間是12歲之前。

這與我們通常所知的敏感期窗口大相徑庭。

Q4。孩子應該看電視嗎?

兩歲以下的寶寶不適合看電視。如果他們看電視太多或太早,孩子容易出現註意力障礙。

對於兩歲以後的孩子,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和特點適當使用多媒體,讓孩子從多種渠道學習。

但也要註意方式方法,比如家長要控制看電視的時間,給孩子選擇合適的節目,和孩子壹起看節目,互動交流。此外,還要給孩子提供戶外運動、社交、遊戲等活動,讓孩子的學習均衡發展。

Q6孩子脾氣大,怎麽辦?

孩子會有負面情緒,孩子的情緒無法像成人壹樣自如控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負責情緒的大腦還沒有發育成熟。如果孩子有情緒問題,家長可以這樣引導:

第壹步:幫助孩子理解情緒(例如,生氣、悲傷、嫉妒、高興等。)

第二步:認同孩子的情緒;孩子可以開心,也可以生氣難過。

第三步:讓孩子學會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媽媽,我生氣是因為XX弄壞了我的鉛筆盒。)

第四步:通過傾聽和思考,引導處理情緒和解決問題(比如鉛筆盒壞了怎麽辦?哦,我們可以修理它,或者我們可以再買壹個。

Q7。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制力?

很多研究發現,從1到3歲,寶寶逐漸有了自制力。在許多情況下,他們可以等待很短的時間。比如開水有點熱。這時候可以告訴寶寶,開水要涼了再喝。在孩子生日的時候,告訴寶寶,要等大家壹起唱生日歌,蛋糕才會吃。

父母要在生活細節中培養孩子的自制力,但也要合理滿足孩子的要求,讓孩子在壹定範圍內做決定,適當控制孩子的欲望。

Q8如何正確表揚孩子?

賞識教育對於孩子對未來的自我評價非常重要。要具體真誠地評價孩子,激發孩子的內在動機。

比如在孩子取得壹定成績後,表揚孩子,“妳很努力”,而不是“妳很聰明”。這樣孩子知道自己努力了就會進步,這個結果就是成長思維。

孩子會慢慢明白,通過努力,我們可以越來越進步。

Q9。孩子遇到挫折該怎麽辦?

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孩子壹起面對挫折。

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給他們情感上的支持,識別和疏導他們的情緒,讓他們意識到失敗和錯誤也是生活的壹部分。

最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愛成為孩子堅強意誌的後盾,這是挫折教育的核心。

Q10,孩子要不要爭第壹?

人生不是壹場競賽,沒有必要時刻攀比。

美國的幼兒教育不鼓勵個人主義和競爭,而是學會合作和分享,很少拿孩子做比較。我們可以把壹種思想傳遞給孩子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要保持自己的長處,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彌補自己的不足。只有這樣,孩子的內在動機才能被激發出來,他才能不斷地、積極地進步。

Q11。孩子壹定要壹直開心嗎?

孩子的成長沒有絕對的快樂。作為壹個正常人,我們要經歷各種各樣的情緒和不開心的時刻,這也許恰恰是教育孩子的好機會。兒童對情緒的認知和恢復是兒童情商培養的重要基礎。

Q12。孩子的“順從”和獨立有矛盾嗎?

關於孩子的服從,不是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而是讓孩子學會傾聽。

傾聽的能力對於學習(聽和理解)和社交(理解他人的意圖和情緒)非常重要。

如何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家長要以身作則,尊重孩子。

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選擇,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基礎。

從這個角度來說,孩子只有學會傾聽,學會處理輸入大腦的信息,才能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兩者相輔相成。

Q13。學習會摧毀想象力和創造力嗎?

至於想象力和創造力,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兒童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信息輸入大腦,經過大腦的加工和消化後,重新理解和整合,成為自己得到和理解的信息,最後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來。

而孩子的學習是持續輸入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的結合,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基礎。

好了,今天為妳解讀的“育兒選擇”必備問答如上。

希望在育兒的過程中,妳不再迷茫。在了解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育兒會回歸理性和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