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分類是指按照壹定的規則、標準和方法,根據職業的性質和特點,將具有相同或相似壹般特征和本質特征的社會職業劃分為壹定類別體系的過程。
職業分類
職業分類是指按照壹定的規則、標準和方法,根據職業的性質和特點,將具有相同或相似壹般特征和本質特征的社會職業劃分為壹定類別體系的過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職業分類
外國名字
職業分類
拼寫
葉芝芬雷
摘要
世界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職業分類的研究,這不僅是形成產業結構概念和研究產業結構、產業組織和產業政策的前提,也是對勞動者及其勞動進行分類管理、分級管理和系統化管理的需要。
意義
1,同壹性質的工作往往具有* * * *的特點和規律。將性質相同的職業歸為壹類,有助於國家對勞動力進行分類,根據不同的職業特點和工作要求,采取相應的招聘、調配、考核、培訓、獎懲等管理方式,使管理更有針對性。
2.職業分類確定了每個職業的工作職責和履行職責、完成工作所需的專業素質,為崗位責任制提供了依據。
3.職業分類有助於建立合理的職業結構和員工配置體系。
4.職業分類是員工考核和智力發展的重要依據。考核就是考察壹個員工是否能夠勝任自己的專業工作,是否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因此,需要制定考試標準,對各專業崗位的任務質量和數量提出要求,只能在職業分類的基礎上進行規定。職業分類中規定的各專業崗位的職責和工作人員的工作條件,既是考核的依據,也是培訓的重要依據。
職業分類
職業分類是指按照壹定的規則、標準和方法,根據職業的性質和特點,將具有相同或相似壹般特征和本質特征的社會職業劃分為壹定類別體系的過程。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職業分類
外國名字
職業分類
拼寫
葉芝芬雷
摘要
世界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職業分類的研究,這不僅是形成產業結構概念和研究產業結構、產業組織和產業政策的前提,也是對勞動者及其勞動進行分類管理、分級管理和系統化管理的需要。
意義
1,同壹性質的工作往往具有* * * *的特點和規律。將性質相同的職業歸為壹類,有助於國家對勞動力進行分類,根據不同的職業特點和工作要求,采取相應的招聘、調配、考核、培訓、獎懲等管理方式,使管理更有針對性。
2.職業分類確定了每個職業的工作職責和履行職責、完成工作所需的專業素質,為崗位責任制提供了依據。
3.職業分類有助於建立合理的職業結構和員工配置體系。
4.職業分類是員工考核和智力發展的重要依據。考核就是考察壹個員工是否能夠勝任自己的專業工作,是否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因此,需要制定考試標準,對各專業崗位的任務質量和數量提出要求,只能在職業分類的基礎上進行規定。職業分類中規定的各專業崗位的職責和工作人員的工作條件,既是考核的依據,也是培訓的重要依據。
基本要素
工業特征
壹個國家,壹個社會,大的可以分為三類產業。第壹產業包括農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第二產業是工業和建築業,工業包括采掘業、制造業等等。第三產業是流通和服務業。傳統農業社會,農業人口比例最大;在工業化社會,工業領域的職業數量和就業人口顯著增加;在壹個科技高度發達、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第三產業的職業數量和就業人口大幅增加。
工業特征
行業是根據生產單位生產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務的不同而劃分的,行業主要是根據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和職工個人從事的生產或其他社會經濟活動的性質的身份而劃分的。可以說,行業代表了人們工作單位的性質。
崗位特征
所謂職位,就是壹定權責的集合。權力和責任的統壹構成了職位的功能,權力和責任是職位的兩個基本要素;同樣的權力,同樣的責任,同樣的職位。職業分類中的每壹個職業都包含了職位的特征。比如大學教師的職業包括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等職位。再比如國家機關公務員,包括處級、科級、廳(局)級、省(處)級等崗位系列。
群體特征
無論用什麽依據來劃分職業,都具有群體的特征。比如科研人員包括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科學、工程、醫學等。,而咨詢服務包括科技顧問、心理顧問、職業顧問等。
時空特征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職業變化很快。除了棄舊更新,同壹職業的活動內容和方式也發生了變化,所以職業的劃分具有明顯的時代性。從大的方面看,在職業數量較少的時期,職業和行業是同義詞,而現在職業和行業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在職業的劃分上,行業壹般被視為職業的壹個類別。職業類型在空間上的分布存在地區、城鄉、行業間或國家間的差異。
職業分類
職業分類和代碼
參考國際標準和方法,1986年,我國國家統計局、國家標準局首次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職業分類與代碼》(GB6565-86),啟動了編制全國統壹職業分類標準的宏大工程。此次發布的《職業分類與代碼》將國家職業分為8大類,63個中類,303個亞類。1992原勞動部會同國務院各部委編制了《中國人職業分類目錄》。該目錄根據管理工作需要和生產勞動技術特點,將我國近萬個崗位歸並為46大類4700多個崗位,初步建立了行業齊全、層次分明、內容相對完整、結構合理的崗位分類體系。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儀式
職業分類
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社會經濟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對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國家提出制定各類職業的資格標準和就業標準,實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兩個證書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明確規定:“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特定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準,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1995年2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統計局、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成立了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和職業資格工作委員會,組織了數千名各界專家,經過四年的努力,《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98年2月編好。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是我國第壹部關於職業科學分類的權威文件。因為它的編制與國家標準《職業分類與代碼》(GB6565-86)的修訂是同步的,是完全兼容的,所以它本身就代表了國家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的重要貢獻在於,在廣泛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特別是ISCO-88)和深入分析我國社會職業構成的基礎上,突破了以行業管理機構為主體、部門、單位乃至就業形式集中化的傳統職業分類模式,采用了以從業人員工作性質的認同為職業分類標準的新原則。對每個職業的定義、工作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工作活動的範圍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體現了職業活動的社會性、目的性、規範性、穩定性和群體性的內在特征。大典科學、客觀、全面地反映了當前我國社會的職業構成,填補了長期以來國家統壹職業分類領域的空白,意義深遠,應用領域廣泛。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將中國的職業分為大類(8)、中類(66)、小類(413)、細類(1838)四個等級。細類是最小的壹類,即職業。這八個類別是:
第壹類: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包括5個中類,16個子類,25個子類;
第二類:專業技術人員,包括14中類、115小類、379精類;
第三類:文員及相關人員,包括4個中類,12個子類,45個子類;
第四類:商業和服務人員,包括8個中類,43個子類,147子類;
第五類:農林牧漁水利生產人員,包括6個中類,30個小類,121個小類;
第六類:生產和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相關人員,包括27個中類,195小類,1119小類;
第七類:人,包括1中類,1小類,1精類;
第八類:其他不方便分類的員工,包括1中類,1小類,1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