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清代劉統勛生平?

清代劉統勛生平?

劉統勛(1699 ~ 1773),諸城(今高密市)提格莊人,大學士,軍部尚書。

劉統勛出身官僚家庭,父親白柳是康熙二十四年(1685)進士,曾在四川擔任大臣。受父親忠君愛民思想的影響,劉統勛從小好學,誌向遠大。雍正二年(1724),進士,任國子監庶吉士。三年後,授編審,直入(君主時代,人臣入帝,或其家屬遇長官入衙門辦事,稱直入)。他去了書房(清朝王子讀書的地方,他在故宮離開了。6歲,太子入上書房讀書,老師由皇帝任命,稱為讀書大師),後移至展室(展室掌管東宮內外總務,清朝時移在總政使大歷卿之下,是翰林官員移令)。

乾隆元年(1736),劉統勛升為內閣學士,任禮部侍郎。八月,他被任命為刑部右侍郎。次年,他被授予左刑部侍郎。乾隆六年(1741),九月,升任左都禦史、國史館(官方編纂國史的部門)。還升任工部尚書(從二年級起)兼翰林院學士,刑部尚書。乾隆十七年(1752),劉統勛入兵部(兵部:清朝雍正年間,征戰西北。因為櫃子在太和門外,他怕機密泄露。1729年,他在宗龍門設置了壹個軍需室,他選擇了內閣秘,因為離內廷很近,方便召喚。1732年改名為軍部,由壹位王子和壹位重要大臣為其長官,名為軍部之行,而地位卑微的則名為雪星,俗稱小軍機。軍機的首長叫工頭,掌管壹切。除了辦理軍部的維護之外,大學士、六部、九卿、督撫、將軍、知府、督軍、差生、主考、駐外使節等所有的專署大官,都由軍務尚書負責開單,成為皇帝的重臣,深得乾隆皇帝的尊重。乾隆十九年(1754),劉統勛加太子太傅(壹品)督陜甘,奉命巡哈密屯兵。二十年(1755)恰逢叛軍造反,劉統勛請求放棄巴裏州,退守哈密。皇帝大怒,罷免了劉,並以犯罪的罪名逮捕了北京。入獄後不久,他很快就被無罪釋放,並監督軍需供應。後來又被授予刑部尚書,以官的身份設宴。還加了太子太保(第壹品),吏部尚書調到紫禁城騎馬。乾隆二十四年(1759),授予協辦單位;二十六年(1761),東閣學士,上學大師,國史館館長,《四庫全書》社長。

作為壹個能幹的國家大臣,劉統勛以直言不諱的建議而聞名。他性情剛毅。“他早就是個機要人物,壹百多年來壹直是名臣。”他經常寫信說實話,批評當前的弊端,“直擊朝野”。乾隆二年(1737),劉統勛被任命為刑部左侍郎時,發現很多地方督撫上任時,往往將重要任務托付給自己的親信,嚴重影響了正常的公務秩序。他把這種弊端放在皇帝身上,督促改掉,馬上就要實施了。乾隆六年(1741),劉統勛升任左都後不久,上書乾隆皇帝,建議鎮壓張和內勤。張是清代元老,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他嫁給了當時的姚家幾代人,利用手中的權力安插了30多名與自己家和公婆關系密切的人,在官場上舉足輕重,影響極壞。內勤是滿清權貴,雍正朝軍部尚書,依仗實力。劉統勛寫道:張和那琴太厲害了,應該克制壹點。這不僅是為了國家,也是為了保存他們和他們的家庭。乾隆皇帝看完後,頒布了壹道詔書,把劉統勛的獨奏會贈送給所有大臣,以警醒張、他的前妻以及他們的權貴們。劉統勛不拍馬屁,深得乾隆皇帝信任。

作為皇帝的腿腳大臣,劉統勛每年都奉命私訪,體察民情,考察政治得失。他告訴那些貪官要付出代價。雲南巡撫郭力勸巡撫恒文以尚宮的名義低價購買黃金,中飽私囊。劉統勛秘密探訪後,查明了真相,報告給了皇帝。皇帝依法懲處了恒文和郭:讓恒文自殺,把郭遣送回臺。還有壹次,劉統勛奉命視察楊橋水利工程。壹個多月過去了,工程還沒開工,因為石頭還沒到。劉統勛通過隱姓埋名采訪發現,當地縣令強迫送石頭的人交錢,他們才會接受材料。百姓窮到沒錢行賄,被迫留在城外。查明事實後,劉統勛大怒,下令將當地縣令斬首,並以杖責巡撫。劉統勛懲治貪官,震懾了各類貪官,對清廷的吏治產生了巨大影響。

劉統勛也是壹位優秀的水利專家,他為黃河和運河的整治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黃河自古以來就是大洪水,經常決口。所以清廷也和歷代壹樣,把治理黃河作為重中之重之壹;運河是當時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是清政府從江南向朝廷運糧的唯壹水路。劉統勛早年曾赴浙江學習海堤工程,掌握了豐富的水利知識。所以他在任期間,幾乎每次黃河和運河出現險情,他都首當其沖,親自指揮管理。乾隆十三年(1748),運河上漲,劉統勛因地制宜地改德州燒馬營壩為降壩,並在益州府沂河西岸增加江峰口壩,保護蘭山和郯城的田地和房屋。疏通了運河聊城段和東本段,解決了運河決口問題。乾隆二十七年(1762),指揮疏浚高寶河湖入江。他長期在黃河和運河的工地上忙碌,評估地形和水勢,下大力氣治理河道,減少河道的危害,保護人民生命財產,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作為曾經的高官,劉統勛壹直以清廉著稱。他不僅生活節儉,而且拒絕在各種場合接受賄賂。他既不失禮,也不粗魯,有聖賢遺風。“我家有幾十畝地,我住壹個區。我為官五十年,不增大小。”整個國家和鎮上的村民都稱贊他是壹個“真正的清官”有壹次,他壹個老朋友的兒子當了湖北省的省長。為了尋求劉統勛的關照,專門派人上門送黃金二百塊。劉統勛很明白來訪者的意思,但他再三考慮老朋友的感受。最後,他叫來訪者見了面,嚴肅地說:“妳的主以友誼待妳,他的名字是當之無愧的。但是,我缺少政府,所以我不需要。妳可以向妳的主報告,把它分給老弱。”讓他帶著錢回來。還有壹次,有人深夜帶著禮物來拜訪。劉統勛聽完師傅的介紹,拒絕做客。第二天,劉統勛來到衙門,召見昨夜的來訪者,嚴厲地對他說:“昏夜敲門,聖人不為。有什麽建議可以提前說。雖然我有錯,但我也可以勸妳。”那人聽了,覺得慚愧。

乾隆三十八年(1773),劉統勛年老體弱,仍堅持上朝。他乘車到東華門時,突然發病,匆匆回屋,猝死。皇帝聽說後,派了壹名醫生去救他。那時,那個人已經死了。皇帝難過極了,親自祭酒。回去的時候哭到口幹舌燥,對隨行的大臣說:“我少了壹條胳膊!”金贈太傅壹方牌位,供奉於仙祠,祭葬。謚號為“正氣”。劉統勛的靈柩葬在家鄉諸城,皇帝下詔,沿途二十裏之內的文武百官,都瞻仰靈柩。這在當時是極其光榮的特權,可見清朝對劉統勛的高度重視。紀昀挽臂曰:“戴色闊山小,天蒼蒼星辰重。”

劉統勛有壹本文的詩集。有二子壹女,長子柳永,體仁閣大學士,人稱“濃墨宰相”。二兒子劉戡死得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