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築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達實智能(002421)、延華智能(002178)、中電興發(002298)、嘉華科技(688051)、南京熊貓(600775)等。
本文的核心數據:智能建築行業的市場規模、應用、市場份額和市場規模預測。
工業概況
1,定義
智能建築是智能建築系統實施和應用的產物。智能建築系統是指以綜合布線為基本傳輸介質,以計算機網絡(主要是局域網,包括硬件和軟件)為主要通信和控制手段,通過智能系統集成對各子系統進行綜合配置和管理,形成設備與網絡、硬件與軟件、控制管理和服務提供的有機結合的綜合建築環境。
智能化系統工程系統配置的分項應分別以信息應用系統、智能集成系統、信息設施系統、樓宇設備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系統、機房工程劃分為系統技術專業和設施建設模式,技術要求應明確為以下設計要素。智能系統工程系統配置的子項如下:
2.產業鏈分析:中遊企業智能建築布局全過程。
中國智能建築產業鏈的上遊是計算機、通信、現代控制技術和設備的R&D和生產,即信息產業、設備和材料產業,中遊是智能建築的軟硬件和系統集成環節。下遊行業是建築,尤其是房地產,比如寫字樓、商業建築、文化建築、醫院建築、學校建築、住宅建築、工業建築等。
上世紀90年代末,國內壹些城市的大型社區對網絡通信、安防等建築附加功能的需求逐漸增加,壹些有專業背景的民營企業成為系統設備供應商。
中國的智能建築企業分為軟件系統提供商和系統集成商。行業龍頭企業有達實智能、研華智能、中電興發、嘉華科技等。除了中遊工程承包和系統集成,上述企業還安排智能建築方案咨詢和工程設計業務。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進入穩步發展階段,智能建築普及率有提升空間。
隨著20世紀80年代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電子技術、控制技術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建築領域誕生的壹個全新的概念。1984年,美國哈特福德市改建了壹棟老舊的金融大樓,大樓內的空調、電梯、照明、防盜等設備由計算機監控,為大樓客戶提供語音通訊、文字處理、情報數據等信息服務,被稱為世界上第壹座智能大樓。
在中國,智能建築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我國智能建築發展前後,大體經歷了起步發展階段、規模經營階段、逐步支持發展階段和穩步發展階段: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加持,推動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在智能建築行業的應用。
2010以來,國務院、住建部、發改委相繼出臺建築智能化相關政策。主要政策圍繞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建築節能、推進物聯網技術在節能減排和智能建築中的應用。
近年來,智能建築逐漸從機電管理向數字化、網絡化發展。2010以來,我國出臺了促進新壹代信息技術在智能建築行業應用的政策,有助於提升建築行業的智能化應用水平。
行業發展現狀
1.行業總體情況:智能建築行業市場總規模呈波動增長趨勢。
近40年來,隨著信息通信、計算機、自動控制等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這些技術越來越深入地應用於建築行業,構成了智能建築的概念。隨著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需求,要求建築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我國對智能建築的市場需求日益旺盛。未來,隨著中國房地產行業的進壹步發展,房地產開發商和投資者對建築智能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智能化在高端商業建築、政府辦公樓、智能家居、體育場館等建築中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對智能化功能的要求也將更加多樣化和全面。同時,國家提倡的節能建築和綠色建築與智能建築密切相關。在自發的市場需求和政策鼓勵的推動下,中國智能建築市場前景非常樂觀。
2015-2020年期間,中國智能建築市場需求規模呈現波動增長趨勢。根據存量/新增面積、智能化比例和單位面積改造成本,計算了存量和新增建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和工業建築)的智能化市場規模,得出2020年全國存量智能建築投資規模為31460億元,新增智能化。
2.應用場景:建築智能化的主要應用場景是住宅、商業和工業領域。
建築智能化的主要應用場景是住宅、商業和工業領域。2015至2020年,三大建設區存量面積逐年增加。同時,受房地產行業融資收緊等因素影響,三大施工領域新增面積震蕩回落。
根據上述市場規模計算方法,2020年,現有住宅、廠房和公共建築的智能化規模分別為6543.8+0468億元、7065.43億元和976億元。新建住宅、廠房及建築、公共建築規模分別為1555億元、364億元、672億元。
3.行業細分市場:建築智能化細分市場前景廣闊。
-預計到2026年,樓宇自動化系統的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121億美元。
樓宇自動化系統(BAS)管理和控制全樓所有公共機電設備,包括中央空調系統、給排水監控系統、照明監控系統、電源監控系統、電梯運行監控系統、火災報警系統等。
該系統主要用於住宅、商業和工業領域。它可以集中監視、控制和管理建築物內的機電設備,提供適宜的室內溫度、濕度、新風、照明和多媒體視聽系統,提高人們的舒適度。該系統通過監控和管理建築內機電設備的工作狀態,對機電設備的啟停進行全面有效的集中控制和基於日歷時間的自動控制,自動調節建築內的溫度和濕度,實現機電設備的節能。
根據全球第二大市場研究機構Markets and的調查。
Markets預測2021年全球樓宇自動化系統約為735億美元,到2026年這壹市場將增長到1121億美元。近年來,亞太BAS市場將以最高的年復合增長率保持增長,亞太BAS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是中國和印度。
——智能建築安防系統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安防自動化系統是智能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壹。近年來,隨著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和系統集成軟件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我國智能建築中安防自動化系統的市場規模也在逐步增大。同時,由於諸多系統的發展,主流安防廠商的新技術應用層出不窮,安防自動化市場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
隨著視頻監控技術的成熟,安防監控系統在智能建築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通過對建築中各個子系統的集中監控,可以實現更有效的管理。
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安防行業將進入智能化發展的高速發展期。“AI+安防”用於包括社區、家庭在內的不同場景。在AI的賦能下,對日益增長的數據的處理、分析和學習能力更強,安防系統更加智能,智能建築安防系統發展前景廣闊。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代表性企業主要分布在電子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的地區。
從代表企業分布來看,智能建築行業的代表企業分布在江蘇、北京、上海、廣東等電子信息技術發展較快的地區。
2.企業競爭:獲得前三名資格的代表企業有達實智能、延華智能、嘉華科技、中電興發。
目前智能建築企業數量眾多,但獲得工程設計及智能建築系統甲級資質、電子與智能工程甲級資質、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甲級資質的智能建築企業數量相對較少。獲得甲級資質的代表企業有達實智能、延華智能、嘉華科技、中電興發等。
註冊資本方面,同方股份和達實智能註冊資本超過6543.8+0億元,屬於第壹梯隊;安控科技、南京熊貓、研華智能等的註冊資本。是5-1億元,屬於第二梯隊;其他企業屬於第三梯隊。
從主要企業來看,我國智能建築行業的代表企業有大石智能、延華智能、中電興發、嘉華科技。從企業調查的數據來看,目前從事智能建築行業的企業較多,但具有智能建築設計、工程專業承包、系統集成甲級資質的企業較少。根據存量/新增面積、智能化比例和單位面積改造成本,計算存量和新增建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和工業建築)的智能化市場規模,得出2020年全國智能建築行業市場規模約為5736億元,行業內企業市場份額較低。
註:市場份額根據企業智能建築業務收入占市場規模的比例得出。因為企業沒有單獨列出業務,所以圖表中的市場份額偏高。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預計行業的應用領域和應用場景將會不斷拓展。
中國智能建築起源於20世紀90年代,在中國已經發展了20年。行業經歷了初創期、標準化期、發展期三個階段,已經形成了產業規模和產業鏈。智能建築工程已經普及到各種類型的建築,並延伸到城市建設及相關行業。據預測,未來在應用領域方面,智能建築將從壹線城市逐步向二三線城市推廣,普及農村、生態園區、工業區等領域;技術上,從機電管理到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企業競爭方面,大型企業在其優勢領域向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方向發展;應用場景方面,隨著節能降耗政策的出臺,預計建築節能將成為重點和爭奪點。
2.預計到2026年,智能建築行業新增市場規模將達到3968億元左右。
近年來,房地產調控對建築業這個新領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初步預計,從2021到2022年,房屋竣工面積會有所減少,但降幅會有所減緩,2023年開始恢復,到2026年房屋竣工面積將達到38億平方米。
2020年我國新建智能建築系統加權平均成本約為1.97元/m2,以此單價計算2026、5438+0至2026年智能建築行業市場容量,不考慮未來智能建築規模效應導致的單價下降和通貨膨脹因素。預計到2026年,我國新型智能建築市場規模將達到3968億元左右。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智能建築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