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再過幾年,成都人就要坐飛機沒車了!

再過幾年,成都人就要坐飛機沒車了!

雖然成都不像北京那麽擁堵,但是每個周壹,我們都會遇到上班要遲到,孩子急著上學,要趕飛機,膀胱快要爆炸的時刻。我們壹直希望未來的成都不用開車也能快速到達公司!根據最近的好消息,看來成都人離實現願望不遠了!

成都公共交通

公交卡充值八折,免費轉賬!舉世聞名的八大過境大都市是東京、巴黎、倫敦、新加坡、香港、首爾、斯德哥爾摩和哥本哈根。再過幾年,成都這個詞可能會出現在這個榜單裏!

最近關於成都交通的好消息很多,無論是即將開通的地鐵4號線,還是新增加的300個電子站牌。截至去年底,成都市中心城區共有二環快速公交、社區公交等公交線路339條,成都市共有公交車11117輛。其中,二環路快速公交於2014年5月31日開始試運營,至2014年2月,累計運送乘客量已超過65438+2600萬,成都市每8個人中就有1個人乘坐過快速公交。

社區巴士

自2013起,成都首次開通16條社區公交線路。作為短途旅行的最佳助手,出門買菜、逛街、上學都不需要開車。同時可以乘坐社區公交到主幹道,換乘其他公交。最重要的是天府通刷卡免費!

快速公交

快速公交(BRT)配有18m的232路公交車,是成都最大的公交線路。目前二環快速公交早高峰平均運行40秒,最密集時段25秒,全國最高!以前從雙楠到人民南路,稍微晚壹點出行就會遇到嚴重擁堵。現在妳至少可以節省壹半的時間!每次邊肖乘坐BRT,都有壹種地鐵被搬到天上的感覺。

未來公共交通

根據規劃,未來5年,在成都中心城區,95.9%的市民無論在哪裏都能找到500米內的公交車站;無論去哪裏,96%的市民最多只需要換乘壹次。不管什麽時候,妳都會發現公共汽車比私家車快...用不了多久,成都公交將發展成為“公交都市”。

成都地鐵

地鐵有壹種磁力效應,會把生活、商業、商貿、娛樂等設施吸引到軌道站,這種集中會刺激周邊的高強度開發和經濟繁榮。每條地鐵線的建成,不僅是地區間溝通的橋梁,更是壹個增值帶。

成都地鐵6號線明年開工,2020年完成13條地鐵線路!到2020年,運營線路13條,裏程500公裏,在建項目6個,裏程150公裏。2016至2020年期間,每年至少開通兩條地鐵線路,包括11壹期和65438線。

過去兩年是成都地鐵建設的“大年”。隨著多條新線的開工,成都地鐵的運行圖中將增加越來越多的換乘站。以目前的地鐵建設進度來看,五年後成都地鐵將成為市民出行的首選。

未來地鐵

2020年成都的地鐵會有多強?地鐵4號線今年將通車,中心城區將初步實現地鐵網絡化。9條地鐵線將同時建設,未來6年將新增10條線路。

地鐵3號線南壹期預計通車時間:2065438+2006年7月前。

地鐵5號線,預計開通時間:2019。

地鐵6號線,預計開通時間:2020年。

地鐵7號線,預計開通時間:2017。

地鐵8號線,預計建設時間:2020年。

地鐵9號線,預計開工時間:2020年。

地鐵10線,預計完工時間:2016。

地鐵18線,預計建設時間:2020年。

* * *自行車

成都目前有兩個自行車租賃系統,高新區和金牛區。其中高新區有72個點有1.200輛自行車,只能在高新區範圍內租用,但站點標註為“成都自行車系統”。金牛區建成服務網點156個,投放自行車1500輛,基本實現金牛區三環內公共自行車服務體系全覆蓋。

至此,成都* * *擁有8個公共自行車辦理網點:雙南路286號、公交集團服務大廳、貴溪公交中心站、新世紀電腦城(磨子橋)、A世界(跳傘塔)、好又多玉林店(九如村)、明星公司辦事處(壹官廟硬幣兌換點)、好又多羅馬店(高升橋)、人民商場武侯。

處理方法:

1.公共自行車的租賃對象為16歲至65歲身體健康、騎行熟練的公民。

2.市民只需持天府通卡和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到服務點辦理,繳納300元押金,並在天府通卡電子錢包中存入不低於10元的金額。

3.租車時,電子錢包余額不得低於10元。

4.收費方式及收費標準:1小時內免費;1-2小時(含),1.5元;超過2小時的,按每小時3元收費。

煤車

第壹輛有軌電車開始鋪軌,年底開始貫穿大新。這條位於益州大道上的有軌電車線路長約9.62km,標誌著成都首條有軌電車線路的開工,並將於次年貫穿整個高新區。

有軌電車和小地鐵壹樣,配備了司機和車廂,可容納300人,以70 km/h的速度運行,智能感應系統可以提前檢測到接近路口的車輛,讓路口紅燈提前變綠,或者稍微延長即將變紅的綠燈時間,保證有軌電車通過路口時“壹路綠燈”,再也不用等紅燈,簡直爽翻了。

高速鐵路

成都新開三趟出川高鐵,覆蓋東、西、北、南。如果去周邊城市,高鐵比開車還愜意!高鐵上人不多,比較快,好壹點的可以在座位上充電。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12-17。目前的購房政策請參考實際情況。)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