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奇葩說》很受好評。有可能直播嗎?

《奇葩說》很受好評。有可能直播嗎?

隨著肖驍成為新的奇葩之王,第四季的“奇葩說”也正式落幕。依然是壹季24期的良心播出量,加上《奇妙國會》第壹季,“奇妙系列”的內容幾乎覆蓋了整個上半年。

但必須承認,這個賽季似乎有點跌跌撞撞。導師、精彩新人、老精彩人、話題的爭議,在第四季中似乎遇到了壹些需要自我叠代、自我消化的問題。或許,這是所有節目都會面臨的困境,但《奇葩說》必須早點面對。

眾所周知,《七霸說》第壹季的出現,喚醒了幾乎所有對網綜嗤之以鼻的人,也讓所有不看好網綜的人看到了未來的可能性,成為了“現象級”的網綜,也成為了眾多網綜爭相模仿的對象。

隨著馬東和他的團隊離開成立米未傳媒,七霸說的發展進入了最好的發展階段,就像壹家獲得了資金的風險公司。如果第二季火了,第三季就進入了壹個節目最成熟的階段。但是創業公司在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面臨不斷的選擇,《奇葩說》也是如此,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也必然會面臨壹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在第四季中爆發了。

但顏認為,無論《奇緣說》出現什麽問題,我都希望能堅持做下去。正如羅振宇曾在多個場合力挺羅永浩壹樣,他認為羅永浩是當今創業領域的神奇樣本,《奇葩說》是網綜的創業樣本。無論輸贏,無論存在多久,都是節目制作運營的絕佳案例,我們有責任讓它走得更遠。

第四季其實也爆發了壹些問題,但是冷艷君看了整季的節目,發現確實有問題,但是很多問題也在這壹季的節目中得到了叠代和消化,讓網友對七霸說建立了新的價值認知。這才是最重要的。

變化是必然的,問題的出現也是必然的。

馬東曾在第四季開播前說過,“我們可以承擔主動改變的成本,但不允許因為不改變而產生的壹系列問題。”可以看出《七帕說》第四季是咪咕主動求變的結果,那麽我們來看看有哪些改變。

1,《奇葩來了》改為《奇葩大會》

《奇葩來了》原本是為《佩奇說》選拔選手的試點節目,但嘗試了壹次後發現,僅僅是給《佩奇說》餵選手,出口會變小,同時大量故事生動感人的選手即使故事表達得非常好,但不適合辯論,也不得不放棄。於是《奇葩來了》變成了《奇葩大會》,成為壹檔觀點前衛的獨立節目。

但這樣的變化,觀眾還是需要適應的,也需要適應這個節目的大邏輯,以及和“屌絲說”的關系。

以前《奇葩來了》簡直就是晉級候選。現在除了選人,似乎更重要的是分享意見。但網友很容易用之前的評判標準去審視每壹個上臺的選手。他們是否能上棋牌室是他們首先考慮的。事實上,他們能否充分表現自己的個性才是Qipa大會的核心。至於他們能不能上奇葩說,那是壹個雙向選擇的結果。因此,我們不僅看到了李開復、、李銀河等人的分享,還走出了第四季的優秀新奇葩:傅首爾、臧、。

《精彩國會》第二季招募已經開始。希望網友能逐漸適應這種獨立節目的價值。在冷艷看來,《精彩國會》是在嘗試建立壹種新的表達場景,辯論是壹種,而個人故事和觀點的分享也應該算壹種。

2.導師陣容迎來最大變化。

“馬曉康”壹直是《齊帕的故事》標誌性的導師陣容,可以說是迄今為止語言類節目中最好的嘉賓組合。然而,要壹直在壹起,從來沒有這麽順利過。第二季,金星換下了高。憑借馬東個人對辯論賽的熱愛,節目導師陣容在第四季迎來了最大的變化。主持人換成了何炅,馬東和蔡康永,加上新的導師張泉靈和羅振宇,組成了全新的導師陣容。

除了人員上的巨大變化,職能上也在發生變化。每期節目都會有兩位導師進入正反方陣營進行辯論,剩下的兩位導師則繼續之前的設定,做評論功能。

應該說,這樣的調整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壹個挑戰,而恰恰是如何適應《棋帕說》的固有語境。

第壹個是何炅。當習慣了控場的暖心人遇到壹群奇葩圍攻,何炅前期明顯不適應。尤其是當節目標誌性的花式廣告也交給自己的時候,他們覺得很難做到最好,曾經把這部分工作還給馬東。另外,以往通常的主持習慣在這種節目場景下似乎也不太管用。以前需要主持人去圓場,這裏可能根本不需要。

至於張泉靈和羅振宇,應該說他們之間壹直有爭議。兩人原本都是體制內出身,但目前壹個是創業者,壹個是投資人。如何適應《歧路燈》的語境成為了他們需要面對的首要問題。

不過還好,季節夠長,足夠大家適應和改變。在何炅逐漸找到節目的走向後,開始找準自己的定位,也從徐那裏拿回了廣告的內容。尤其是整個賽季的後半段,何老師開始完全放開自己,不僅輕松駕馭觀眾,幾乎每壹期的Minitalk開場部分都扮演了非同壹般的角色,讓人看到了壹個完全不同的何炅。張泉靈和羅振宇也通過壹季確立了各自的風格,尤其是羅振宇這位互聯網創業者、前電視行業從業人員,終於在這個節目中找到了自己的溝通和表達。

3.什麽是真正的“血統”之爭?

其實這壹季規則最大的變化之壹就是導師可以“下凡”與辯手辯論。然而,直到總決賽後的表演賽,顏才隱約感受到這種“血統”的魅力。

很長壹段時間,顏都認為所謂的“下凡”是指導師真的坐在了辯手的位置上,且不說像表演賽那樣四個同時支持者是壹個陣營,更是指“下凡”的導師真的和被選中的辯手有團隊意識。但在此之前,總有壹種超脫感。

比如最初的位置是在辯手的座位旁邊加壹個獨立的座位,沒有參加辯論的兩位導師和何炅呆在壹起。不過從表達的過程來看,其實和前幾季相比,導師坐在主持人馬東旁邊評論,差別不大。

後來導演組對此進行了調整。“下凡”導師留在了何炅身邊,不參與辯論的兩位導師按照持有者的說法坐在了第二排中間。對於這次調整,相信導演組也是希望節目整體節奏變得輕快壹些,讓導師在導師的座位上找到壹種與嚴肅發言完全不同的狀態。

但是真正激動人心的是表演賽。為什麽大家都說最後的表演賽很精彩?真的給了導師辯論的感覺和團隊的概念。讓“下凡”教官在壹開始就和自己壹方的球員有更多的交流和戰術溝通不是更好嗎,至少形成壹種團隊感?

好在表演賽讓網友看到了真正的“下凡”。不得不說,這場比賽非常精彩。如果這是壹個後續預定的遊戲設計,顏還是很期待的。

新奇跡太少?但是這朵古老的奇葩壹直在生長。

其實這是壹個壹直伴隨著“七霸說”的問題。第壹季大獲成功後,很多人都在擔心後續的選手。確實這個節目門檻不低,很難選擇到能符合要求的人。到了第四季,能讓人記住的新奇葩也就那麽幾朵,出現最多的就是前面提到的臧、、傅漢城。

但有壹點,作為成就第四季的節目,如果把四季節目看成壹個整體,每壹個常駐的奇葩都有明顯的成長。

比如第四季的冠軍Mix,從第壹季開始終於打破了辯手壟斷冠軍的傳統模式,通過自己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辯論風格。高對也不遺余力地表揚Mix的進步。再比如顏如晶的故事,他對辯論的熱愛,對決賽的恐懼,對社交的恐懼,逐漸讓人們看到了壹個更豐富更真實的顏如晶,壹個“怕”上進的顏如晶。而壹如既往的蔣思達,每次發言都能引來大家發自內心的吶喊。

我們會發現,雖然還是同壹批人,但是隨著辯論的不同,我們依然可以在辯手身上挖掘出全新的故事點,每個人都在成長,對待同壹個問題也會因為閱歷的增加而變得完全不同。顏認為,這就是“七帕說”的魅力所在。當然會有壹些不和諧的摩擦,但都不會影響節目本身的內容。

最後,談到這壹季的辯論設置,顏發現這壹季似乎更關註當下年輕人的困惑。比如“我沒有上進心。我錯了嗎?”“不靠譜的夢該不該勸阻?”“父母要不要支持住養老院?”“要不要澄清誤會?”等等,這些辯論讓每期的話題討論更貼近當下年輕人的困惑。冷艷君覺得這也是本季的亮點之壹。

所以總的來說,《佩奇說》第四季經歷了很多改變,也有很多網友對這些改變提出了質疑和爭議,但是回到每壹次辯論之後,妳會發現節目還是好看的,核心價值傳遞並沒有丟失。而且冷艷君壹直認為,像《奇葩說》這樣的節目應該盡量去做。這個綜合樣本的價值已經超過了節目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