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論高中風景散文教學內容的確定

論高中風景散文教學內容的確定

高中風景散文教學內容確定初探

摘要

隨著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語文課程與教學研究的重點轉移到了語文課程與教學內容的建設上。從教材選文數量來看,江蘇教育出版社高中選文,尤其是現代散文,幾乎占到語文教材選文的壹半。在散文教學內容的確定上,今天的中學語文課堂很多老師還不知道為什麽。受黃厚江《葡萄月序》教學內容確定的啟發,筆者試從立足文本、關註學情、文章風格、編者意圖等方面反思山水散文教學內容的確定。

關鍵字

高中語文風景散文教學內容的確定

現代散文在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語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重,尤其是寫景散文描寫生動、語言靈活、情感感人,深受師生喜愛。現代散文也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的現代散文教學卻不盡如人意。豐富生動的現代散文,卻被老師們僅僅用散形纏綿、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抒情等術語來概括或肢解。為了提高現代散文的教學效果,筆者對山水散文的教學內容進行了專題研究。

壹、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寫景散文及其學習重點

1.必修教材中的山水散文寫作

劉的《長江三峽》、雅伊瓦斯凱維奇的《肖邦的故鄉》、郁達夫的《江南冬景》、的《荷塘月色》、的《聽冷雨》、史鐵生的《我與地壇》等。對這類文本的學習要著重了解散文的結構特點,從語言特點、修辭技巧、文章意義等方面進行鑒賞。欣賞散文的意境美;學會如何在散文中以物表誌,以景抒情。寫山水散文也要能掌握景物描寫的特點,這就需要學生細心觀察,用心思考,使客觀景物成為自己主觀心目中的景物,並能掌握景物寫作的方法,善於把自己的感情和思想融入景物寫作中。

2.選修教材中的山水散文寫作。

蘇教版《現代散文選讀》選修教材中所選的山水散文,如於堅的《雷雨前》、《冬天的雲南樹》、龐貝的《森林與河流》、鐘敬文的《西湖雪景》、德芙·魯花的《秋末冬初》等,都存在壹些矛盾。有汪曾祺的《葡萄月令》,金增浩的《家有竈》,有王振忠的《老房子》,有張愛玲的《更衣》,有法布爾的《意大利蟋蟀》。學習的重點應該是:掌握景物描寫的方法,感受情景交融的意境,提高欣賞水平;理解自然美的含義,初步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及其豐富的審美意蘊;對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意義的思考:了解材料散文的壹般特征,與科學說明文區分開來,提高鑒賞水平;了解物體常用的表現手法,了解根據表現的需要對表現方法的選擇和運用。

二、黃厚江《葡萄月序》教學內容的確定

1.黃厚江《葡萄月序》教學實錄

由於篇幅有限,此處不贅述,讀者需要時可自主查閱參考。

2.黃厚江《葡萄月序》教學內容

由確定的《葡萄月序》的教學內容主要有:①閱讀文本,閱讀“王體”的特點。②欣賞語言,引導學生發現有多少種語言。(3)欣賞抒情方式,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4)理解修辭手法。整篇文章中隱喻句多還是少?沒有隱喻的語言是什麽?⑤了解編者的選文意圖,區分說明文和雜文,讓學生將文章縮寫成壹篇自加題目的短文,並將縮寫文的特點與原文進行比較,讓學生加深對說明文和雜文特點的理解,掌握“汪曾祺散文”的審美特征。⑥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點,在文本生成部分引導學生了解作家的寫作風格,即“散文中的散文,散文中的散文最好”。

第三,山水散文教學內容的確定

筆者認為山水散文的教學內容應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指導下,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素養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審美情趣為立足點,結合教材編者的編輯意圖、現代散文的文體特征、學生近期發展領域等因素來確定。

1.散文教學內容的確定首先要以文本為依據。

平教授認為,散文教學內容的確定應以文本本身為基礎,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自身的情況仍然對教學內容的最終預設和生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汪曾祺的《葡萄月序》是壹篇關於風景的散文。全篇以十二月為基本框架,以葡萄的生長為主線組織文本。在介紹與葡萄種植、栽培、采摘和儲存有關的“月亮知識”的背後,有壹種不同的興趣和情感。汪曾祺曾這樣評價自己的作品:“我小說的另壹個特點是散,這是有意的。我不喜歡布局嚴謹的小說,主張文無所不能。”他在小說中采用的散文創作形式,(),在散文創作中,體現了他迷茫而不會寫的特點。《葡萄月序》中的描寫語言口語化、簡單化,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體現出靈動、詩意、典雅的風格。所以寫景的方法,描寫,敘述,解釋和修辭,對事物的態度和感受,應該是教學內容。

2.散文教學內容的確定應關註學情。

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是關註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相關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從而確定合適的教學內容。要充分了解學生目前的發展水平,即現代散文學習的知識背景。教師在確定現代散文的教學內容時,首先要“準備學生”,提前調查分析學習情況。

通過必修教材,學生掌握了散文的結構特征,並能基本欣賞散文的語言特色,琢磨其修辭技巧,理解文章的意思。因此,黃厚江先生首先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調查。當他得知學生沒有預習時,便從朗讀開始,讓學生揣摩王的風格特點。在語言鑒賞這壹部分,黃老師並沒有馬上給出結論,而是拋出壹個又壹個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品味語言來理解這篇文章的特點。黃老師在師生平等對話中營造輕松、包容、愉悅、發人深省的學習氛圍;通過觀察和提問的方式調查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狀態和學習需求;任務驅動,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互動,探究問題。因此,教師需要在了解學生現代散文學習水平的基礎上,分析學生的性格特征和思維特征,洞察學生潛在的發展能力,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只有這樣,才能準確確定現代散文的教學內容。

3.散文教學的內容要從文章的風格和編者的意圖來確定。

風景散文的主要特點是情景交融、方法(描寫)、語言(修辭)和作者對生活的感受,這應該是教學內容。

寫山水散文重在鑒賞語言。黃先生的《葡萄月序》教學啟示我們,散文教學應註重引導學生欣賞語言。從讓學生尋找文章的語言,到通過個性化閱讀解讀王的文體,黃老師始終引導學生去欣賞文章的語言,發現這句話的抒情性和修辭性特征。因為語言既是散文的載體,也是散文的本體。所有的語言都傳達了散文的精神魅力,也表達了散文的審美形式。創作者對語言的不懈追求,既表達了小說的審美趣味,也創造了獨特的散文藝術景觀。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鑒賞散文重在鑒賞語言。

散文教學必須重在語言的品味和感悟,在打通語言的癥結後再逐步探索隱逸,體會作品的情懷,體會作者的情懷。黃老師從語言入手,揣摩課文內容。他先讓學生在文中選擇段落,通過閱讀來表達自己對文章語言風格的感受和理解,然後他以具體的句子為導向,引導學生發現汪曾祺的語言風格特點。只有對語言的深度把握,才能自然而然地“窺人、嘗人”,觸摸到作者靈魂深處那些不能從字面上看出來的東西,在語言的層層疊疊中重新看到作者不壹樣的感受。正如王榮生先生所認為的,散文的教學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確定:壹是作者個性化的言語表達和句子構成。二是作者的所見所聞和個人的說話對象。第三是作者的思想和他獨特的情感認知。正如黃厚江所說,“從語言開始,接近作者的內心”。

在本模塊的“教學建議”中,編者強調:“描寫和解釋是實物散文中的主要寫作方法...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有所作為。”黃老師在教學設計中緊跟編輯意圖。他讓學生把文章縮寫成短文,然後加上自己的題目,讓學生比較縮寫的文章和原文的區別。通過對學生的改寫,加深了對說明文和散文特點的印象,也掌握了“汪曾祺散文”的審美特征,“說明文的內容,散文的意境,詩歌的語言”。因此,散文教學內容的確定要準確理解編者的意圖和教學建議。

可見,風景抒情散文教學內容的確定應從文本入手,註意學習情境、文章風格和編者意圖,讓學生學會閱讀,散文教學才能回歸本真。初中散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散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