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心理咨詢:學生變得易怒怎麽辦?

心理咨詢:學生變得易怒怎麽辦?

隨著中考日期壹天天臨近,很多同學表現出急躁、易怒等情緒,甚至出現過激行為。幾天前,銀川市二十中壹名學生襲擊老師辦公室,引起了人們對中考學生心理的關註。

他們肩上背著沈甸甸的書包,書包裏裝著他們求學的夢想,也裝著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期望。

隨著入學考試的臨近,他們變得煩躁不安。

又到了壹年中考的時候了。

“我好氣,現在離中考還有35天,但是最近跟比賽說不了幾句話,他就皺著眉頭吼道:“妳煩嗎?我氣極了,但也沒說什麽?我真的不明白這孩子最近怎麽變得這麽難纏。" 5月24日,盛女士和記者聊起即將中考的兒子,言語中滿是委屈。

巧合的是。隨著中考日期的臨近,很多面臨中考的初中生容易煩躁易怒,甚至出現過激行為。5月23日下午,銀川市二十中第壹特級教師發現初三學生小源、小浩、肖坤(均為化名)課間在學校主樓走廊玩不文明遊戲,於是上前制止,但他們並不想這樣做,反而遭到了這些學生的咒罵。特級教師回到辦公室後,把這件事告訴了這些孩子的班主任。班主任回到工作崗位後向學生詢問此事,結果是這些學生沖到老師辦公室,對著兩位老師大喊大叫,在學生中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為什麽這些孩子會表現出如此暴力和極端的行為?

父母永遠是“鏡子”

“家之所以是家,是因為有爸爸媽媽。如果父母彼此相愛,那麽孩子們就會感受到愛。他們會用這種健康的愛去愛自己,愛別人。相反,如果父母天天吵架,反而會引起孩子的反感,進而自卑,封閉自己或者放縱自己。父母雙方首先要對自己的婚姻負責,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武警寧夏總隊

醫院心理咨詢師孫醫生說。

針對獨生子女在遭受過多溺愛後出現的脾氣暴躁、以自我為中心等性格缺陷,孫醫生認為,雖然我不清楚這些孩子的家庭情況,但有壹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他們的父母沒有很好地教育孩子,引導孩子完善性格。壹個孩子的性格好不好,不是學校教育能做到的,因為學校面對的是大部分學生,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性格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據孫博士說,15歲

漂亮女孩小米(化名)自從父母離婚後,壹直住在爺爺奶奶家。小米雖然得不到父母的愛,但是可以從父母那裏得到很多錢。有了可支配的錢,小米從13歲開始就經常謊稱不上學,然後出去喝酒,然後晚上在外面過夜。在家人眼裏,小米已經學會“壞”了。他們在焦慮和苦惱中對她拳打腳踢,甚至把她關在家裏不準出門,但小米抓住機會跑了。面對心理咨詢師的詢問,小米回答:“我沒有壹個溫暖的家,只能去外面尋找溫暖。”

愛,“壓迫”孩子逃避

據寧夏青少年維權與心理咨詢熱線12355統計,目前青少年感到學習壓力大,網絡成癮,人際困擾,這三類問題都與心理咨詢師的父母和家庭有關。目前,子女與父母及其家庭的矛盾日益突出。

今年3月下旬,薛女士參加完家長會後,回家給小華背誦了學校對中考的要求和註意事項,然後對小華的學習提出了壹些抱怨。面對母親的嘮叨和責罵,年僅15歲的小華當晚離家出走。兩天後,小華被父母找了回來,但他壹句話都不肯說。無奈之下,小華的父母帶著孩子來到銀川壹家心理工作室。據心理咨詢師劉女士說,小花扭著臉,不肯看父母,也不和父母說話。劉女士馬上問小花是否需要父母避開她。小華連連點頭。父母走後,倔強的小花流著淚告訴劉女士:“我不想住在家裏,父母太嚴厲了。”從我上小學開始,我媽就壹直每天接送我,不給我玩的機會,讓我把時間都花在學習上。經常上課聽不懂,作業寫不完。但是越是這樣,媽媽越不讓我玩,我就越學不到東西..."聽了小華的哭訴,劉女士問小華想從父母那裏得到什麽,小華嘆了口氣,"星期天讓我出去壹會兒。“聽說小華這麽小的要求都不和自己說話,甚至離家出走。小華的父母壹下子驚呆了。

在心理咨詢師劉女士看來,家長壹定要在了解家庭基本交往現狀及其給孩子帶來的心理影響的基礎上,把握好自己的情緒。壹定要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孩子最恰當的回應。同時,要建立有效的親子溝通,善於傾聽孩子的聲音,準確傳達父母的關切。要及時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接納自己,建立自信,提升自我價值。在接受現狀的基礎上,主動和孩子壹起找原因,想辦法提高孩子的成績,從而樹立孩子的信心,增進彼此的了解,建立更加親密的親子關系。戶外教育和接觸大自然都是有效的方法。

交流拉近了心靈。

為什麽初中的孩子最容易讓父母頭疼?寧夏精神康復醫院心理門診副主任醫師杜勇認為,當孩子從小學升入初中,初中即將升入高中時,往往會因為環境和角色的變化而變得不適應。這就需要家長和老師幫助他們調整和適應,重新建立良好的夥伴關系,並關註孩子認知模式的發展和培養,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自我評價觀。兒童的情緒和行為障礙應及早發現和幹預。這既需要老師用個人魅力和親和力去影響孩子,也需要家長去咨詢和尋求專業人士的治療。

從事教學工作25年的閆女士對杜博士的建議表示贊同,但她告訴記者,學校尤其是初中並沒有真正的尊師重教的氛圍,老師與學生甚至部分家長的溝通也相當困難。以三個敢罵老師的男生為例。他們是因為各種原因從其他學校轉來的學生,有明顯的挫敗感。原因是每年初中開始,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優先進入銀川的幾所重點學校,其次是壹些老初中,剩下的學生去銀川二十中等壹些新學校。這些孩子的家長並沒有按照就近入學的規定讓他們上初中,而是想盡辦法把孩子送到他們認為理想的學校。但實際上,這些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個人溝通能力都難以適應父母選擇的“好”學校。兩年後,他們的父母不得不為他們轉學。學校之間的差距和適應新環境的需要是這些孩子不正常的癥結所在,這些孩子拒絕向老師和同學敞開心扉。

“5.23”事件後,接到報警後趕來的110民警看到了那些學生對老師的態度和行為,教育他們要尊重老師。但在這些學生的家長到校後,小源的父親說:“我的孩子不是個好孩子,所以我來到了妳們學校。要不是困難,我也不會送他上學。”小浩的媽媽,壹個商人,拉著兒子感嘆道:“哎,妳怎麽倒黴了。”

“臨近中考,學習成績不理想和順利升學的壓力,以及老師的嚴格管教和對學習成績的要求,是這些孩子對老師有很大怨言的原因。而兒童的過度依賴、退縮、回避、欺負等癥狀,是兒童期情緒和行為障礙的具體表現。如果孩子有這些表現,家長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毛病,看是否需要吃藥。”杜博士建議。